当前位置 首页 在深渊里仰望星空:魏晋名士的卑微与骄傲 向秀 现实太残酷,越聪明的人越痛苦

《在深渊里仰望星空:魏晋名士的卑微与骄傲》向秀 现实太残酷,越聪明的人越痛苦

  竹林七贤的故事是一支曲子,在嵇康完成了它慷慨激昂的高潮之后,那些悱恻隐忍的余音落在了向秀的生命里。

  向秀不喜欢政治,喜欢读书,书里的道理比外面的打打杀杀有意思得多。他对于哲学中的本体论有兴趣,追求玄远的境界。遇上了有才青年嵇康,于是嵇康、向秀和吕安成了山阳嵇家别墅的“铁三角”。嵇康是向秀生活的指向标,向秀很信服地跟在他身后,如影随形。

  在嵇康的山阳别墅中,有一棵大柳树。嵇康引了水,绕着柳树挖了一条小渠。夏天的时候,嵇康、向秀、吕安在柳树树荫里打铁,向秀给嵇康打下手,打出来的铁器有的自己留着,有的送给看得顺眼的人。累了,就坐在树下吃烧鸡喝美酒。当然,少不了辩论。他们最喜欢的辩题之一,是后来被嵇康写成论文的“养生”。嵇康喜欢说养生就要摈弃欲望,不食五谷,不求富贵。向秀就挥舞着烧鸡腿说,那你还吃它做什么?人是万物的灵长,如果只是消极地顺应自然不让自然为我所用,历代圣贤千辛万苦培养五谷,酿造美酒,是吃饱了撑的吗?嵇康自然不同意,于是来来去去唇枪舌剑一番,直到日头西斜,一天过去。

  好像真是一个乱世的桃花源,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如果向秀的一辈子这么过去,他只是很快乐地在历史上跑了一回龙套,当我们说起嵇康故事的时候偶尔请他出来客串。可是历史决定给向秀一个露脸的机会,在他们不能够苟全性命于乱世的时候,谋杀了主角嵇康。向秀目瞪口呆地看着嵇康以一种决绝的方式自我燃烧,秋风扫尽了嵇康的余烬,日子却还要过下去。

  被推上舞台的向秀一脸迷茫。

  他能怎么办呢?天下的名士如嵇康一般的才俊不在少数,他们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阻挡司马家代魏的铁骑,但那些情意和信仰支撑着的肉体却无一例外被摧毁在铁血屠刀之下。如果选择和嵇康一样,向秀可以预见自己的结局。只是,当天下都跟着司马氏发财的时候,他的死除了能多出一户孤儿寡母之外,还能有什么用?

  失去了人生方向的向秀徘徊着迷惘着,忽然就稀里糊涂地被好事之徒拎到了司马昭的跟前,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铁三角”的两条边都被套上了反政府的帽子,杀得干净利落,他这独苗,再不服软,就来不及了。

  在司马昭面前的向秀有点失魂落魄。他一直沉浸在自省里,过去和现在如梦似幻地重叠在一起,像是庄周的那个梦。他在想,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才好?过去的哲学辩论是有酒有肉地信口开河,随便什么样的乌托邦,只要能够自圆其说。现在,真正需要口才的时候,向秀的脑子却有点钝了。直到司马昭以胜利者居高临下的姿态对他说:“子期,我怎么听说你羡慕不做官跑到箕山的许由他们,想要做个隐士?”潜台词是,你这会儿跑我这里来了是几个意思?

  恍如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走着路,忽然跌在黑洞一般的水塘里,向秀浑身一凛,在这句看似玩笑的话里嗅到了嵇康鲜血的味道。于是他行了一礼,回答说:“许由他们清高得迂腐,不能理解尧的良苦用心,没什么好羡慕的。”

  良久,司马昭叹息,终于又一个桀骜的思想者消失了。他砍了一些人的头,更多的人如同向秀一样,在死亡的威胁和利益的引诱面前自己褪了色。作为当权者,他希望天下人遵守他的礼法和制度,可是,作为曾经的文学青年,他为之扼腕。

  而向秀,被自己的回答震惊在当场。他终于抛弃了嵇康们的自由和高蹈,抛弃了他曾经认定的通向幸福的路。原来他之前的那么多文章根本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当然,他也拒不承认自己的理论错了,他在疑惑,人都有怕苦怕累怕死的本性,追求幸福就要抛弃生命吗?没有生命,幸福有意义吗?

  这一年的初冬,借着回家的机会,向秀绕道去了嵇康的故居。坐在迅速破败犹如经年旧宅的嵇山别墅前时,向秀依然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如果人有灵魂,他倒是愿意坐在这里等待嵇康回来问一问他。只是,萧瑟的寒风中一片枯黄的竹叶拂过脸庞,落进了那条水渠里,提醒他,那已是他生命里翻过去的一页,再也没有办法回来。今夕似旧年,也只是相似而已。

  很多年之后,官场沉浮多年的向秀终于得到了答案,并且被郭象偷去改头换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分量的《庄子注》。而现在,不知道哪里传来的笛声呜咽,让向秀的心被回忆占满。不管愿不愿意,是他和过去说再见的时候了。在这个瞬间,哲学家的理性被诗人的感性所取代,他几乎没有思考,那些过往就流淌出笔尖,却又不能肆意宣泄,他想哭想破口大骂,却又惧怕四周无处不在的眼睛。于是这篇文章,只开了头便急急刹住,但是结局却早已落在题目里——《思旧赋》。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这首赋做完,他就要去洛阳了。在钟会、贾充那些手上沾了朋友鲜血的人身边赔笑周旋。直到今天,站在荒芜的嵇山别墅前,他才忽然明白了《诗经》里那个写了《黍离》的诗人,心中的去国怀乡。他们的理想国像是朝歌、周原,那些曾经风华绝代的都城,无可挽回地衰落了。可他,偏偏他这个本该消失的人却还站在这片废墟之上。

  清冷的笛声是孤独时候最不忍聆听的,可是却每每在伤心的时候响起。就连王安石这样最坚强的人都没办法抗拒它带来的悲伤,八百年之后,他和向秀遥遥相对:

  州桥蹋月想山椒,回首哀湍未觉遥。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岳话州桥。

  从前,怡然自得散步于汴京州桥之上的改革先锋王安石,曾经向往过金陵钟山的月色,只是,当这个半山老人晚年在金陵有些凄凉地听着一声声杜鹃啼血、笛声萧然的时候,却又想起了彼处曾经指点过江山的那座州桥和年轻、热血的自己。

  那些普普通通的过往,因为盛着年少意气,盛着信仰和梦想,而无暇去顾盼道旁的风景。只是,岁月日晚,隔着对规则的反抗和逃避,隔着看上去很美的理想,踽踽独行的今日才发现,回忆是如此的亮丽,如此的不可替代。

  回忆,是一击即中的软肋,由不得你假装刀枪不入。在以后的生命里,向秀常常感到五内俱焚。

  投诚了司马家,朝廷对他很好:散骑常侍、黄门侍郎、散骑侍郎,司马昭司马炎给他的官,都是实权重臣。可是他没兴趣。谈不上混吃等死,倒也在山涛、裴楷发动的玄学家报仇行动中出过一把力。可是能做好的事情不一定就是爱做的,政治,依然让人厌恶。

  他最关心的,还是那个让他吃不香睡不着的关于理想和幸福的答案。那个嵇康用生命回答过,却依然没能驳倒他的哲学命题。不止嵇康,之前的阮瑀、徐干都面对过这样的矛盾——他们都只想独善其身,偏偏非要被推进来蹚浑水,不敢死,只好屈从。他们追求的自由,在向秀这里遇到了严重的危机:每一个例子都清楚明白地标示着所谓自由的虚幻,庄子几乎就是个大骗子。可要命的是,你不能承认自己一直认同的理想只是个骗局。

  对于聪明人来说,危机是信仰脱胎换骨的机遇。基督教的刺激让希腊的理性从咄咄逼人转向温情,伽利略的刺激迫使宗教与科学和平相处,而向秀的自由危局则让他终于知道,不是自由不好,是他们从来就会错了庄子的意思。

  大鹏振翅飞翔在天地间是它的自由,小虫子在草丛间飞来飞去也是它的自由,他们的自由取决于先天的能力,顺应他们的能力就是自由。而圣人不需要挑选,他们有做任何事情成为任何人的能力,也就在任何地方都能获得自由。南方人吃米饭自由,北方人吃饺子自由,非洲人吃虫子自由,圣人吃什么都自由。而他向秀,做了官也可以自由,命该如此。他的天性里怕死的那部分促成了做官的现实,所以安于命就是安于官。

  所以从思想史上消失的向秀又回来了,这回不是个桀骜的行为艺术家,而是郭派庄子的开山鼻祖。向秀给自己做通了思想工作,也为后来人解了套。个人自由和社会担当可以相融,精神和物质的追求都没错。后来的人再也不必经历向秀经历过的折磨,所以才有了风流宰相谢安在朝在野都始终如一的安然,后来的名士们,在野寄情山水,弹琴鼓瑟,一到朝廷,该杀杀该抓抓,一点也不矛盾。

  说到底,信仰不是真相,是心安理得。解释不是正确答案,是合适答案。现实太残酷,越聪明的人越痛苦。所以需要一点技巧,让它变得有滋有味。这点技巧,也许叫宗教,也许叫哲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