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第一贡生 第六百二十八章 世家子弟

《大明第一贡生》第六百二十八章 世家子弟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3537 书籍:大明第一贡生

  李璋的私宅内。

  一名叫武封的太监在他这里禀告事情,而武封跟兄弟张茂分别跟了不同的义父,一直都是李荣派系的人,而现在武封则是在张永麾下做事。

  “你是说,陛下打算让杨鹏提督东厂?这是听谁说的?”

  李璋很气恼。

  他大概知道,既然是张永说的,自然事情八九不离十,而张永过去几年的风头可是在他李璋之上的。

  他李璋就算是李荣的同门,但在做事能力上,也一直得不到皇帝的绝对认可。

  武封道:“小人见过杨公公去见这位张公公,而后就从张公公那听说这件事,小人还知道,张永张公公今日前去见蔡国公了。”

  “什么?”

  李璋站起身来,眼神中露出些许的急切。

  在他看来,张永已经去拜码头了。

  武封道:“这半年来,张永也是各处奔走,每次都是抱怨陛下给他安排苦差事,这次他还说,总算能留在京中不用去各处了,京营的差事给了他,他能打点好一切。我还问过,现在不是京营交给杨公公了吗?他说,杨公公不适合带兵,辽东杨公公也没做出成绩来,所以陛下所属意的,是让杨公公来带东厂。”

  李璋气得来回踱步。

  “李公公,您看这东厂是咱的一亩三分地,要是陛下真让杨鹏过来的话……”

  “闭嘴!”

  李璋道,“几时有人敢说,这朝廷的衙门是谁的地界?司礼监又如何?现在还不是人人觊觎?再说了,杨鹏本就提督过东厂,他来东厂当提督,也无可厚非。只是陛下为何不把张永派去西北或是辽东,再或派去管理港口,要调他回来?这不是添乱吗?”

  李璋显得很不甘心。

  苦心给张周做了不少事,到头来自己的差事都要被别人顶替。

  武封堆着笑容道:“李公公,您看,陛下是否有可能让您升印公呢?照理说,您之前做了不少事,这差事本就是您的。”

  李璋气恼道:“净想好事,你也不想想,陛下要拔擢咱家,先前就不会让陈宽当这个印公。陛下最多将咱家拔擢到提督东厂的位子上,现在要是好点,咱家能被调去各处当个镇守太监,要是不好……”

  武封脸上有些苦笑。

  他感觉自己马屁拍错了,这是拍到马蹄上去了。

  “当镇守也好,各地都会孝敬的。”武封找补道。

  “哼!咱家辛苦这么多年,好不容易爬到现在的位子上,你以为咱家就是为了去外面当个镇守?各处那么多镇守,他们要调回京,那要多少年?”

  以李璋本来的地位,让他当个镇守太监,他绝对乐意。

  但谁让李荣退下来,他就被破格提拔到了提督东厂的位子上?

  现在再让他退回去,不是他是否乐意,而是别人会给他穿小鞋,你降了官职,曾经被你开罪的人,现在就会趁机报复你,而镇守太监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朝廷的管辖,像杨鹏、陈宽这些人,就会在暗中给他使绊。

  武封道:“那此事……”

  李璋道:“要么跟陛下说,陛下会听咱这些人的诉苦吗?只能去找蔡国公!眼下只有他有资格跟陛下进言了。”

  武封眨眨眼,似有些不解道:“可小人听说,蔡国公在内官的事情上,一向是不过问的,最多是谁当了什么差事,陛下安排去问问。甚至蔡国公都不会主动见内官。”

  李璋冷冷道:“咱家就说陛下让咱家去见的,他会拒绝吗?等见了面,诉诉苦,就算蔡国公不主动在陛下面前提,但他还是有办法影响到这件事。至少陛下在做什么决定之前,还是会问问蔡国公意见的,他稍微提一句……就比别人说百句管用!”

  ……

  ……

  张周见过张永,这边还在一边看公文,一边听戏。

  张永带进来个毛头小子,小子也是虎头虎脑,生得倒是很英俊,只是看上去略显稚气,只是个半大的孩童,连少年都还算不上。

  “爷,人给您带来了。”刘贵笑嘻嘻的模样。

  显然从刘贵的角度来说,这些少年郎都只是来跟张周“学艺”的,以后如果常随在张周身边,也是跟着吃苦的,他甚至可以随便欺负。

  张周道:“先下去吧。”

  “是。”刘贵回头嘱咐那小子道,“好好伺候爷,可别怠慢了。”

  “是。”

  小子马上过来,要拿桌上的茶壶给张周敬茶。

  张周道:“你不是来端茶递水的,也不用给我敬茶,你跟你妹妹,只是留在京中,随于我身边的。你父亲最近可有来信?”

  此人正是马仪的儿子马昂,后来朱厚照亲随之一,也是后来的宣府总兵,跟钱宁、江彬之流都是一丘之貉。

  历史上马昂的发迹,是靠把怀孕的妹妹送给朱厚照,而声名鹊起的。

  作为军户出身,也曾做过宣府总兵,在治军能力上,还是有一套的……

  只是老马家的传统,当兵和当官一样,都是为了财货,冒领军功这些都是常态,就算有能力,在文臣看来也是不能容的。

  但因为马仪被张周发现较早,以至于马仪有了军功,而马昂兄妹只是在孩提时代,就被马仪送到张周身边来。

  马昂道:“家父最近没回信过。”

  张周点头道:“没回信,就是你曾写信过去。不用紧张!你也算是平虏伯世子,将来是可以继承爵位的,我也不算是你的先生。找个凳子坐下吧。”

  “哎!”

  马昂自己到一旁,搬了个板凳过来,坐下来等着聆听张周的教诲。

  显然在马昂这样的稚子心目中,张周也是个英雄人物,能在大名鼎鼎的蔡国公面前学习一下,走出去都能吹牛逼的。

  张周问道:“现在研武堂的少年班,几个人了?”

  马昂道:“十几个人,还有陆续过来的,英国公家的公子负责教习武艺,研武堂的大师傅也会过去。我们现在就是在学骑马和射箭,平时就是读书……我书读得不好。”

  张周笑了笑。

  老马家从来都不是靠读书出人头地的。

  “要当将领,不但要知兵,还要知兵法,不好好学习怎么行?到头来拼的不是谁更勇猛,而是拼谁更有见识。现在还只是学一些基础的理论,等将来,还打算让你们到草原上历练一番。”张周道。

  马昂也只是个孩子,显得口无遮拦道:“听同窗说,再过几年,草原都平定了,可能都没我们上战场打仗的机会。”

  张周道:“草原要平靖,不是三两年能彻底解决的,且自古以来,草原上的部族都会死灰复燃,你看看那些部族,一代代下来,互相之间有关系的,也有没关系的,将来你知道是鞑靼,还是突厥?再或是什么别的部族于草原上兴风作浪?哪怕没有,也要派人去镇守。”

  “哦。”

  马昂做出受教的神色。

  张周随手拿起一个木匣,丢过去道:“回去好好看看,最近几天,我已经把你们的宿舍给迁到城里来。也别在城里惹事,如果再有什么缺的,跟我提……”

  马昂问道:“我能见见妹妹吗?”

  马昂兄妹二人虽都在京师,相当于人质,但却在不同的地方做事。

  当哥哥的在研武堂的少年班学习,而妹妹则在张周的女学女班学习,那边是学习针织等事务。

  张周道:“先把自己的事情顾好了,你妹妹现在平安无事,令尊或在今年内就能回京,到时你们在京师就有了宅邸。你家人也会到京城来。”

  “先生,我们一家人能团聚吗?”马昂也显得很激动。

  因为马家的多数人都在宣府,那是曾经马仪发迹的地方,兄妹二人都只是孩提之身,却飘泊在京城这地方,马仪也想早点回去跟家里人团聚。

  “会的。”

  张周道,“把东西都收好,再过两年,你学业有成,也等你大几岁,就可以从军上战场。别丢你父亲的脸。”

  “嗯。”马昂还显得有些自卑道,“他们说家父犯了事,连爵位都不长久。不过我觉得他们是在嫉妒我,因为家父有爵位,而他们家里的长辈就没有……那位小公爷平时也跟我要好。”

  张周知道,马昂说的是张仑。

  张仑在跟着朱晖出征受伤,回到京城养伤结束之后,成为英国公府的标杆,以少年郎的身份,已经开始在研武堂内混出名堂。

  张周道:“好好跟他学,跟他要好,也是好事。以后军中行军之事,靠的是你们这些后起之秀,不要躺在长辈的功劳簿上过日子。去吧。”

  “是,是。先生,那我去了。”

  马昂站起身来,恭敬给张周行礼。

  张周点点头,目送这小子到门口,等他开门之后,刘贵让人送他下去。

  “爷,这小子是挺机灵的,还不如调过来,给您当护卫,或者是看着家宅也行,少爷那边也需要有人当陪练不是?”刘贵笑着提出建议。

  这说的是,让马昂去给张君当扈从。

  这似乎也是马仪的愿望。

  马仪也知道把儿女送到张周身边,也做不了什么大事,最希望就是给张周的孩子当伴读、丫鬟这些,等于说提前打入到张周的内宅,以后说不定这两个就能成为张周孩子的知己,甚至以此来反哺给马家。

  张周道:“如果各家都想把孩子送到我家门里,那他们跟我到底是何关系?王侯将相的孩子,只是为了给我的子女当陪练、伴读?小贵子,你最近心思也挺花的,听说你都准备纳妾了?”

  “没……没有……”

  刘贵赶紧想解释,但突然发现,好像什么事都被张周看得清楚,解释都是徒劳。

  张周叹道:“我知道,你在我府上做事,又挂着锦衣卫的名头,别人自然想往你这边送好处,你这个锦衣卫百户的职位,往前提一提就是副千户,只是现在还没有实缺给你,如果你守不住本心,有时候我也保不住你啊。”

  “知道了,知道了。”刘贵心思很杂,但对张周却是言听计从。

  张周道:“我知道你吃不得辛苦,但从军的事,你还是要继续做。回头再派你去军营里历练。在锦衣卫里,你永远只是混个死差事,但到了军中,你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是,是。”

  刘贵本来就是好吃懒做之辈,当初在应天府,也就是混日子的。

  正因为碰上张周这个更混的,二人臭味相投,才有了后面刘贵的发迹。

  “去账上支二百两银子,把家里的事好好打点清楚,可别说我亏待你……最近京营里有差事调动,如果合适,我就安排你过去了。”

  “二百两?”

  “嫌少?”

  “不……太多了,小的……没资格领这么多。”

  “没事,就当我送你的辛苦费,不然拿什么银子娶妻纳妾?你小子,眼界也是高了!以前我还以为,让你娶个府上的丫头,你就不错了!但现在看来,连贾老水的眼界也都高起来,更何况你小子……唉!我最怕,就是你们这些跟我发迹于微末的人乱了规矩……有人想腐蚀我,也必定会从你们身上下手。”

  “爷您放心,小的能守得住,小的也会帮您看住他们,您的清名,绝对不会坏在我们手上。”

  ……

  ……

  西北,宁夏。

  张懋这天还在用热水烫脚,就从柳景那听说了朱凤和崔元取得捷报的消息。

  他震惊到直接从水盆上站起来,然后站不稳,一屁股又坐回到椅子上。

  “公爷,您消消气。”柳景道。

  张懋道:“你哪只眼睛看到老夫生气了?蓟州大捷,需要我去生气吗?”

  柳景回头看了看,这才道:“这里又没外人,公爷也不必掩藏,我能不知道您的想法吗?之前边镇各路兵马,只有您这里有捷报传回京,您可以高枕无忧等着陛下赏赐就行。但现在……”

  张懋也显得很懊恼道:“知道还提?”

  柳景道:“咱这不是要想办法找补吗?谁能想到,王守仁和王琼都没打胜仗,却被朱凤和崔元这俩给钻了空子呢?我看啊,就是蔡国公在背地里偏帮,他要是不去蓟州镇,蓟州也绝对不会有这么大的捷报。他是不肯帮您啊。”

  “你啥意思?”张懋怒而望着柳景。

  柳景好像故意挑事道:“前是保国公,现在就是您了!您的事不太严重,要是您坐视不理的话,那等您回京之后,事是可大可小的,有人肯定会做文章啊。”(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