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第一贡生 第四百七十二章 独当一面

《大明第一贡生》第四百七十二章 独当一面

作者:一语不语 字数:3506 书籍:大明第一贡生

  朱晖对王守仁似乎有几分轻蔑。

  这反而让崔元有点看不懂了。

  一个能跟霍去病一样带兵长驱直入草原,在千军万马敌军中将战果带回来的牛逼人物,保国公您就这么瞧不上?

  等崔元离开朱晖的营帐之后,出来迎着风沙到了自己的帐篷,却是这边自己带来的家兵已经把他的晚饭做好了,崔元也怕饭碗里有风沙,却是吃的时候没发现,便问了一句。

  家兵是公主府派来随军的,回答道:“回爷的话,咱的是在帐篷里煮的。”

  崔元道:“军中不允许在帐中生火,这要是引起火头,我罪过就大了。”

  “没事。”家兵道,“看别人有军职的也都是这么干的,再说了这么大的风沙,谁不想吃口安乐饭?”

  崔元一边吃一边提醒道:“下次不要了。”

  这边还没等他吃完,就有人前来拜访,却是随军少有的研武堂出身的武将,是张仑。

  这次英国公府本想派张锐出来领兵,但最后皇帝只允许张仑随军,本身张仑也没什么资历,自然没资格独带一路人马,也跟崔元一样,被朱晖拴在了中军里。

  “有何事?”崔元看着眼前稚气的少年郎,态度还是很客气的。

  英国公府在都督府体系中地位非凡,何况张仑还是长孙,再加上有“张周挂名弟子”的名头,崔元也就不敢小觑。

  张仑道:“崔将军,先前刚有人过去找我,让我领一路人马,去西边探查鞑子的敌情。”

  “哦?”

  崔元愣了愣。

  张仑在军中,并没有具体的官职,充其量算是个“随军校尉”,大概的意思是哪有缺口你往哪顶上,张仑带兵也不是靠自己的资历和军职,更多是靠“英国公孙子”这名头。

  因为朱晖的“亲信”算是从京师带过来的京营将士,而张懋又提督京营,使得张仑光靠这名头也很管用。

  “你是来告辞的?还是说……你不想去?”崔元简单反应之后,才问了一句。

  张仑有些憋屈道:“我没经验,再是我听说西边鞑子活动频繁,再是靠近沙地,会不会……遇上贼军?”

  崔元放下碗筷,起身走到一张地图前,指着道:“你看这张舆图,这边是毛乌素,搭把手,帮我按住这边。这边的沙地,鞑子往这边走,要穿过一大片的荒漠,三百多里荒无人烟,这头都是寸草不生的。”

  明朝的毛乌素沙漠,虽然尚未发展到清朝之后的一整片,但基本上已经吞噬了河套以南的半边,地理环境非常恶劣。

  崔元道:“只要你沿着这边往北走,不要离开中军五十里的范围,就不会出事。一旦有事,你就调动你的斥候人马,往中军这边靠近。”

  “那五十里以外的呢?”张仑傻乎乎问道。

  崔元抬头看着这个不过十三四岁稚气的少年郎道:“五十里以外的,你交给夜不收,伱走远了,出了事,对我们的损失可就大了。你是来历练的,也要有拿得出手的成绩,而带兵去刺探敌情,对你来说也算是历练了。”

  “嗯。”

  张仑点头。

  不知为何,张仑对于这个本身也没有什么行军经验的长公主驸马,就是有一种非常信任的感觉。

  也是因为崔元这个人待人以诚,为人洒脱喜欢交朋友,平时跟张仑说话又客气,更重要的是崔元也是从研武堂出来的,还得到王琼一番指点,这就让张仑不知觉对崔元产生一种依赖感。

  “给你多少兵?”崔元收起地图,这才问一句。

  “不知道。”张仑道,“可能给一百人吧,我本来想去求见成国公,但有人说他现在不方便见下属。就这么安排的,让我执行便可。”

  崔元提醒道:“才给你一百人,你小心应付,不要逞强。”

  张仑起身将要走,却是外面又有人往这边抻着头看,却是周家外戚那边的周瑭和周瑛两兄弟。

  “你们?”

  崔元想问,你们今天都商量好的吧?没事跑我这里来烦扰我?

  周瑭急忙上前行礼道:“见过崔将军,张将军。”

  “不敢当。”张仑觉得自己还称不上什么将军,人家也只是跟他客气客气。

  ……

  ……

  这头张仑告辞离开。

  随即周瑭和周瑛两个堂兄弟便钻进了崔元的帐篷,等说明来意之后,崔元感觉到,可能朱晖是故意要惩治这一群没什么经验的世家子弟。

  周家兄弟到底是跟皇帝平辈的,也就是跟他崔元平辈,崔元跟二人说话时,虽没有那种高高在上指点的意思,但也没有了亲近,或者说是……都是外戚,互相之间都是在同一个碗里吃饭,都是间接的竞争关系。

  “……让我们各随一路人马,去到后军之中,说是让殿后,顺带有什么敌情第一时间要带过来……”

  周家兄弟也很郁闷。

  随军混个资历,本就是混吃等死的,这一路辛苦不说,现在居然要让他们“独当一面”了。

  但跟张仑直接领一路人马不同,他们兄弟俩是随一路人马出去,大概的意思是,人家张仑靠着祖荫,年纪轻轻就可以自率兵马去调遣,而他们只是听他人之命调遣。

  崔元道:“在军中,要多有历练。”

  言辞跟之前劝慰张仑时,也没多大的不同,“不想去?要我去跟保国公说说吗?”

  周瑛问道:“崔将军,是说如果是在后军中,没什么危险吧?”

  “嗯?”

  崔元一怔。

  这小子关心的重点,好像跟别人不太一样吧?你不会以为朱晖让你们随后军去活动,是在保护你们的人身安全?

  崔元道:“照理说,是如此,不过如果人在后军,前线出现大的战事,功勋方面得不到,若是前线出现溃散的情况,后军在灵活应对上反而……会被掣肘。”

  周瑛问道:“何意?”

  周瑭解释道:“这还听不懂?你人在后军,前面打了败仗,你连往哪跑都不知道。”

  “啊?”周瑛哭丧着脸,有种被人坑了的感觉。

  崔元道:“身在军中,听命而为便可,有何意图还是明说吧。”

  周瑭道:“我们想立功。”

  这请求,让崔元始料不及,心说,你们两个年轻人,岁数跟我相当,但野心不小啊。

  “临别之前,家里长辈提及,此战要么随在军中混个资历,要么找机会混个军功。”周瑭对崔元倒也是坦诚,“眼看出塞之后未曾见到鞑子活动迹象,如果是得不到军功的话,那就先以资历为先。”

  “嗯。”崔元点头。

  他听明白了,兄弟俩还是不想去。

  “回头我帮你们说说。”崔元既明白了周家兄弟的意思,便也就知道,去跟朱晖说说,看是否让两兄弟继续随大流混吃等死。

  虽然这都是主帅吩咐,下面的人听命办事便可,但身为外戚的,暗地里找人去跟主帅申请一下,似乎也并不违规吧。

  ……

  ……

  翌日上午,很晚大军才开拔。

  连崔元都觉得,这次的行军有点草率,但因为朱晖自我感觉良好,军中上下的士气也都还可以,崔元就不好随便去说什么。

  “他们两个勋臣,不思皇恩,给他们差事,还想着推三阻四,懋仁你不该提。如果他们不执行本帅的军令,本帅会好好教训他们。”

  朱晖现在讲求的是“令行禁止”,说白了就是要树立自己在军中的威望。

  如果连周家两个小子都敢跟自己顶着来,那自己还有什么脸面去教训别的将领。

  崔元倒也很负责,继续道:“他们二人并无随军的经验,跟在中军帐下,偶尔听命办事也可,若是单随一军,若是出个什么三长两短,太皇太后那边不好交差。”

  我这是在替他兄弟二人说话吗?我这是在帮你着想啊。

  张仑背景牛逼吧?

  他死了,最多算是武勋家族的使命,殉国了,张老头再怎样也不能把你怎样。

  但你试试周家那俩兄弟出事!

  管保让你以后连爵位都传不下去!

  朱晖道:“让他们在后军,却成害他们不成?太皇太后知晓了,也该理解我的苦心。”

  话是这么说,但朱晖明显有些忌惮了。

  谁让这军中没事塞了那么多的勋贵,亲戚朋友家的孩子一堆,甚至亲戚朋友家平辈也不少,既想安抚好这个,还要照顾好那个……一个个还想混资历军功,关键是我朱某人也不是那种军功信手拈来的人。

  这不是给人出难题吗?

  “大不了多给他们派一些人,无须他们对行军之事负责,两万精锐骑兵为他们保驾护航,他们还能出事不成?就这样!”

  朱晖最后还是很严肃决定了。

  ……

  ……

  朱晖继续在行军中,三军虽然还有一定的士气,但这士气明显不是朱晖给他们带来的,而是之前张周、王守仁等人在各处战场为他们所获取的。

  普通兵士只知道大明军中体系是同气连枝,鞑靼人怕的也是大明朝的军队,再加上也有火炮、火铳等加持,如果遇到鞑靼兵马照理说不该落入下风……这才保证了一定的士气。

  但士气会随着无用功一般的行军而逐渐低落,三军上下也逐渐会偃旗息鼓。

  京师中。

  这天朱厚照终于有机会,跟着张周出了宫门,在严格规定了在京师中的行进路线之后,他获准到指定的“食肆”吃饭。

  “快……有什么好吃的,尽管上,我记得去江南的时候,沿途很多地方的特色美食,那叫一个美味啊。想想都流口水。”

  朱厚照一脸的期许。

  等他满怀期待看到桌上所上的饭菜之后,登时脸色快拧成皴布。

  “没了?”朱厚照看着一桌子熟悉的菜肴,跟自己在皇宫里吃的,好像没什么两样。

  高凤凑过来道:“没了。”

  朱厚照朝张周指了指,问道:“先生,这是什么意思?”

  张周道:“让你在宫外用膳已算是不错的,这里还用的是宫廷的御厨,你走到哪,都要保证伙食的安全。有鱼有肉,平时陛下的饭食都没这么丰盛,还不满意?”

  朱厚照一听就想拍桌子,不满道:“父皇他从小没吃过好东西,现在也喜欢吃糠咽菜的,我能比吗?”

  “太子殿下,慎言啊。”高凤提醒。

  张周道:“陛下再节俭,也不至于吃糠咽菜,你可知道百姓一年能吃这么几顿?如果你不能跟百姓同甘苦,你如何能理解世道的艰辛,又如何去安抚你的百姓,治理国家呢?”

  “你在给我上课?”朱厚照皱眉。

  张周拿起筷子道:“这伙食不错。先吃饭,一会会来一些人,你多听多看。”

  “什么人?”

  朱厚照这边是个单独的隔间,他不知道食肆内会来什么客人。

  一顿午饭。

  朱厚照吃得没精打采的,可到中午时候,食肆内好像是有一群人不请自来一般,坐在外面吆五喝六的,却是一群书生模样的人。

  他们来了之后,叫了酒菜,然后就开始高谈阔论起来。

  “……这是今天刚出的邸报,可知道西北已经在大战了,听说大明出兵数十万,鞑靼人也出兵数万,这事关到我朝以后定河套之地,甚至能定草原。”

  “算了吧,还定草原呢。领兵的是保国公,又不是蔡国公。”

  “都是国公,有何区别?”

  “这区别可说是天壤,你可知蔡国公是何等神人?再说那些朝中的老将,一个个早就是日暮西山了。也不知当今圣上怎么想的。”

  “可别议论朝事,小心隔墙有耳。”

  “外面都在谈论,也没见有谁被朝廷拿了的,再说了,我等都是关心大明的边疆战事,何错之有?再给上两壶酒。”

  ……

  隔间内。

  外面趁着在喝酒吆五喝六的时候,高凤嘀咕道:“这多喝了几杯,嘴上就没把门的。”

  朱厚照笑着问道:“先生,他们在说你。”

  “哦。”张周道。

  朱厚照问道:“说的邸报,是咱出的那种吗?是不是挣了很多银子?你带我去看看好不好?”

  高凤道:“陛下,本来京师中就有邸报的。”

  朱厚照白他一眼道:“以前不过是随便记录一两件事的,哪跟现在一样,那都是成版的。先生,现在咱的邸报一天印多少张?”

  “一千四百份。”张周道。

  “那挺多的……好像也赚不到多少银子。带我去看看,我也想出一份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