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天霄承夏 第一卷·麒麟不似少年游 第十三章:杏酒姬

《天霄承夏》第一卷·麒麟不似少年游 第十三章:杏酒姬

作者:兮约 字数:2868 书籍:天霄承夏

  沈长乐声音逐渐哽咽,泪流不止。

  苏启霄意识到此行属实唐突了,让苏叙请她坐下,顺带叫春秋进屋。

  凤灵王听完沈长乐所言,眼含愠色。她以前从不知扬州城外的百姓竟与城内生活天壤之别,而心念沈家父亲又是一个为百姓处处忧虑的好官,不免动容,自责道:“麻绳偏从细处断,恶人专欺苦命人,是本王执政疏忽了。”

  沈长乐跪地叩首道:“请凤灵王殿下明察。”

  花魁姐姐春秋此时回到屋内,心思细腻的她见沈长乐泪眼朦胧,心知她终于到了有望达成父亲遗愿的时候。

  苏启霄开口提道:“本王前些日子听春秋提过一件有趣之事,既然春秋通晓内情,接下来由她说吧。”

  “是。”

  春秋仪态温婉,讲述起一位扬州酒姬的故事——

  “扬州城内呀,不知从何时起,逐渐兴起了一首妇孺皆知的七言诗《杏花醉》。其中那句‘扬州贵女应有惭,不及杏花三两三’尤为出名。

  “杏花,指叫杏花醉的酒;酿杏花醉的人,被唤作杏酒姬。

  “杏酒姬年幼命苦,家中遭遇多方变故,她方才自及笄便开始学酿酒贴补家用。可她的小酒摊自出摊那日起,总受城内酒馆老板的排挤惹事。直至有一日,奴婢路过买了一壶,惊觉酒香,便邀请杏酒姬可以来广陵楼下贩卖,因而与她相识。

  “杏酒姬凭借自己研制的酒谱,她的杏花酒颇受楼中酒客喜爱,慢慢地好名声也流传开来。直至出现那首名满扬州的《杏花醉》!

  “一日天晴,奴婢趁着空闲功夫出城去寻访了一番,得知《杏花醉》原来是城郊的一位神秘老者所作。

  “这位老者两年前初至扬州时,远道而来一路栉风沐雨,正巧遇见了收摊回家的卖酒姑娘。视酒如命又口干舌燥的老者取不出银两,姑娘便让他原地等候片刻,自己回家再折返过来。来回数里路的卖酒姑娘汗涔涔的,只是浅浅一笑,无偿为老人的青釉酒壶里倒满了新取的酒液。

  “有趣的是,神秘老者见姑娘有矜贫救厄之心,便有心指出了她家杏花酒的三两缺点,并传授了改良方法,让她这自酿酒成了招牌。后来老者为酒定名为杏花醉并作诗传唱,而自那时起,姑娘也有了杏酒姬的称呼。

  “《杏花醉》全文朗朗上口,便在远近城郊乡野流传极广了。至于名句由来呀,其实凡见酒姬者都感同身受,她自身虽生于民间乡野,气韵却温雅绝俗,乌黑长发绾着的杏花簪配上她的清灵之气,恍若发丝间真的开了一支春日初绽杏花。加之所酿杏花醉又口味上佳,口碑名副其实。

  “随着来往酒客的日渐增多,杏酒姬一家的贫苦日子总算好了起来。

  “可好景不长久……

  “杏酒姬名动一时,竟引来了邬凯的辣手摧花。邬凯见她俏丽容颜名不虚传,心生了收她入府作妾的念头。邬凯此后带着不少家丁来强掳杏酒姬,当时有一书生和酒小二誓死保护她,最后皆失踪。

  “这书生与酒小二都是她的好友,杏酒姬发间那支杏花簪,便是他们合钱买给她的。他们二人生死未卜,杏酒姬从此也便消失,再不卖酒。

  “那神秘老者,正是踏云棋老。

  “而杏酒姬,便是殿下们眼前的沈长乐。”

  ·

  一个时辰后,扬州总兵赵知宴赶到踏云道。

  赵知宴前日起便奉凤灵王之命调查了官府记录,此时前来禀明道:“末将已基本查清邬凯与几名豪强纨绔子弟在扬州郊野一带欺压百姓、强抢田契的行迹。据说在邬凯侵占田地时还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曾有一个书生孤身前往城中状告邬凯等人罪状,却在途中惨遭不测,书生失踪后手中证据也被焚毁;二则是有一群不知是侠是匪的人,为了保护沈长乐与邬凯手下的鹰犬发生火拼,双方均死伤惨重。为首的据说是名酒小二,若非邬家两名镖师出手,酒小二险些杀了邬凯。这两件闹到官府的大事之后,邬凯从平日里单方面欺凌百姓,第一次性命有虞,经由邬家家主邬樾出面摆平后,邬凯有所收敛,此后不再怎么惹是生非。”

  高莹宸了解行径属实,抑制不住怒火中烧的思绪,下令道:“即刻起,准备悉数清算邬氏一族!”

  “末将遵命!”赵知宴接令,临走前向凤灵王耳语一番,遂奉命离去,回往扬州。

  苏启霄走出门透了口气,待他回到屋内,看见高莹宸怒不可遏的样子,便知道赵知宴带给她的必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但苏启霄毕竟不是扬州之主,实难替她生气,只怕高莹宸怒火过盛气伤身体,苏启霄便有意指了指橱柜位置,开口向沈长乐问道:“聊了这么久,不如,劳烦沈姑娘再泡两杯茶吧?”

  沈长乐身体一颤,雕花木橱窗里正是那个罕见的白鹭纹茶鼎,看来苏王殿下早就察觉到了。

  沈长乐不敢违逆,低声应道:“是。”

  高莹宸看了一眼沈长乐的身影,不由说道:“杏酒姬的名声,本王倒是有所耳闻,想不到就是沈姑娘。”

  苏启霄嘴角翘了翘,目光如炬:“是啊,而且我们这位长乐姑娘,好像还有其他有趣的秘密。”

  苏启霄原本是打算了解完沈家之事便走,可沈家出现这上等又似曾相识的茶鼎,着实引来他更大的兴趣。

  沈长乐将白鹭纹茶鼎取出,急忙向两位殿下解释道:“家父为官清廉,绝无贪腐过任何东西,小女这茶鼎,其实是那位救我的那位书生,赠予我的。”

  苏启霄明白沈长乐的心思,浅笑道:“沈姑娘误会了,令尊两袖清风,本王钦佩,本王只是想向你了解这物件的来历。”

  正在泡茶的沈长乐对茶了解不多,尽管拿出了故友所赠、最为珍藏的明前礼茶招待,沈长乐还是担忧让二位殿下纡尊降贵了。

  然而她自己都没想到,这茶品质出奇不凡,比起凤灵王府招待苏王所用之茶竟不差半分?!

  这茶形如松针,叶底嫩绿均整,与姑苏城所产泡后茶叶白毫毕露、茶水银澄清绿的碧螺春极为相似,无疑顶尖上品,就连不喜饮茶的凤灵王尝了,都啧啧称奇,意外不已。

  高莹宸指尖点了点一旁的苏启霄,将茶杯推到了他面前。

  苏启霄看了一眼,“怎么了?”

  高莹宸说道:“你尝尝,以你的品茶功夫,应当喝得出来。”

  苏启霄会指定沈长乐泡茶,起初只想看看那只颇为眼熟的白鹭纹茶鼎。可当下这茶,似乎更为有趣。

  苏启霄指尖捻了捻几片纤细翠绿的干茶,轻泯一口茶汤,眼神繁复道:“本王以前最常去一位王侯的府邸游览,在他府里品尝过的正是这茶。据本王所知,此乃神都央呈宫的进贡之品——江陵所产的玉露茶。”

  凤灵王惊讶道:“江陵?淳风的封地!”

  沈长乐机敏过人,一下子就听出了金口不常开的苏王殿下既然会介绍这茶来历,摆明是在问自己这么名贵的贡茶,她一介民女如何会有?当然连沈长乐自己也没想到,这罐故人之物竟是贡茶……

  沈长乐行礼道:“回禀殿下,长乐先前曾提及两位青梅竹马,这茶与茶鼎,便是其中一位书生朋友所赠。”

  “书生朋友?”苏启霄尝着桂花糕,忽然看向她。

  沈长乐记起了昔日离散的人和事,悲伤渐生瞳孔,点头道:“是,他们一人是酒小二,另一人便是后来失踪的醉书生。”

  冬夏鼻尖凑近苏启霄茶杯闻了闻,好奇道:“殿下,这茶真有这么好呀?”

  苏启霄轻轻晃着杯中绿液,眸眼极深,说:“玉露茶的好坏已和品质无关了,它是一种皇恩象征,玉露茶当年是由陛下亲自赏赐给皇室宗亲的,而受封赏的不过寥寥数人。”

  沈长乐顿时心慌了,她一介民女何曾遇见过苏王这般不怒自威的气场,呆呆地立在原地,张皇失措解释道:“殿下,小女没有说谎,真是小女那位书生送的……”

  苏启霄定定地望着她,问道:“他是否最喜穿白衣?!”

  “禀殿下……是的……”

  “够了!”

  凤灵王出声呵斥打断,挥手让沈长乐退下,遂又望向苏启霄,低声安慰道:“添锦,我知道玉露茶父皇曾赠与过淳风,也知道淳风喜穿白衣、喜桂花糕,更知道你念淳风心切!可斯人已逝,淳风他是江陵的百花王侯……又怎会与扬州的平凡民女相识?”

  苏启霄眸眼抽搐了一下,欲言又止。

  他心中自嘲:“此行下天道山,有心是为了彻查淳风离世前的踪迹,不曾想他都走了,还是逃不开逢风心乱。”

  苏启霄望着热茶波纹怔怔出神,本是为问询邬凯之事而来,突然的意外之喜近在眼前,但又触不可及。

  默然良久,苏启霄终于开口道——

  “本王还是不愿错过有关于淳风的任何消息。”

  高莹宸神情温柔,点了点头。

  苏启霄问道:“沈姑娘,你可认识大夏江陵王?”

  沈长乐清秀面容闪过一缕哀思,如实答道:“那位叫高淳风的王爷,小女曾万幸与他有过一面之缘。”

  两位王侯心间同时一颤,苏启霄哪怕此前就已稍有预感,在听见高淳风名字瞬间,发抖的手指握不住茶杯。

  高莹宸挥了挥手,命令旁人:“你们先退下吧。”

  苏启霄声色微抖,继而问道:“沈姑娘的那位书生朋友是个怎样的人?他可曾与你提及过此茶来历?至于淳风,你们又是怎么相识的?”

  “回禀殿下……”

  沈长乐恭敬地施了个万福礼,捧着手中珍视的茶鼎,讲述起自己那位青梅竹马布衣书生的故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