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周文圣 第一百零六章 赴宴

《大周文圣》第一百零六章 赴宴

作者:书墨飘香 字数:1733 书籍:大周文圣

  秦小满道:“二叔家里反正不差赋税的钱,也不肖卖粮食。”

  话音刚落,秦小满回味过来:“小竹要成亲了?”

  秦雄应声,张嘴却道:“听说杜衡给你酿了酒,外头那些老鬼吹上天了,也没见你给二叔尝一口。”

  秦小满挑了个白眼:“杜衡才说要给二叔打一斤送过去,前两日二叔没在家,巴巴送过去还不得叫婶子给藏起来了,你还喝的上?”

  话毕,秦小满进屋去端了一酒盅出来,秦雄看着酒登时脸上有了笑:“还是你孝顺。”

  “小竹到底啥时候成亲啊?”

  “李开跟他爹昨儿个过来下聘了,秋收后合适办喜事,定的日子是下个月初七。”

  秦小满眯起眼睛:“小竹又肯了?”

  秦雄咂着酒,舒坦的赞了一句:“好酒!”

  旋即又拧着脖子道:“肯,怎么不肯!李开那么好一小子,他再不肯干脆嫁老鳏夫去。”

  秦小满切笑了一声,见着秦雄面色红润,家里去了件要紧事儿,气色自然是好。

  他打趣道:“若是今年收赋税的人来的晚些,二叔也便可以少交个人的税了。”

  秦雄鼓着眼:“杜衡没教过你算数啊,你大嫂子过来家里可是新增了人的。”

  “虽是如此,但小竹早两年就到了成亲的年纪,若是没有出嫁,除却口税,还有婚税得交咧,一个能抵俩。”

  秦雄应了一声,微微叹了口气:“也是,你这小堂哥年纪比你大两个月,却是比你晚成亲一年,说到底啊还是你机灵些。”

  叔侄俩说了好一会儿话,秦雄才有些不舍的带着杜衡送的酒回家去。

  秦小满乐呵了一声,同杜衡说道:“下个月可又有喜酒喝了,咱还用不着前去李家帮忙跑闲,真是不错。”

  第52章

  十月里, 李家娶亲,作为村里的地主人家,那席面儿办的是十分体面,也热闹非凡。

  若是按照亲疏关系, 秦雄家里结亲作为侄子理应前去帮忙跑闲的, 但那是嫁哥儿, 又在一个村子里, 出门的时候过去堵堵门就是了,席面是在李家吃的。

  两口子以前和李家没有什么往来, 本以为只带着礼钱去吃席就是, 没想到李开很瞧得起杜衡, 老早就来请了杜衡让他去做管账先生。

  结果便是清早上两口子就出了门,一个先去李家管账, 一个去了秦家堵门。

  闹腾了一日到了晚上才回家。

  月初开了个热闹的好头, 进了一年里最是闲散的月份之中, 才卖了粮食村里的人户手头难得宽裕一点点,倒是杜衡酿的酒还真卖了出去。

  三两半斤的有人来打,一直到了月中县衙的人过来收赋税钱。

  秦小满趴在桌子前, 跟杜衡念叨着要缴纳的各项赋税, 杜衡便在本子上一笔笔的记账。

  “成年人的人口税一年要一百二十文, 两人便是二百四;男子需得服役, 按照条例你今年当去受府衙安排劳务一个月, 此番未曾去得缴两百文;咱们家虽然只有两口人,但人再少也是落了户籍的一户人家,既有户籍不论人数多少都得缴纳两百文的户税。”

  杜衡记下一笔眉也更紧了一分。

  “噢, 对了, 除却这些还要缴纳献费, 一人一百二十文一年。”

  杜衡蹙着眉:“献费又是什么?”

  “皇帝日理万机,这项费用是天下子民为感恩皇帝而专门缴纳的。”

  杜衡抿了下唇,不见得老百姓受到皇帝多少的照拂,倒是赋税没少缴,款项还纷繁复杂的很。

  他把这些钱一合计,八百八十文,又是小一两银子。

  家里就他们两口人,人口数量少不说,情况也简单,没有孩子或者是到了年纪待嫁的,否则还有旁的杂七杂八的税款。

  人口多的人家日子可就难了。

  收到他们家的时候已经午后了,四个腰配长刀的衙役,两个记簿的先生,还有一个是专门收钱管账的。一一叫不出是些什么官职,左右顶着县府的差事儿来村里,人人都得恭恭敬敬的叫大人。

  收赋税的时候官府的人周转不开,时常都会临时招进来些身强体壮的人做衙役,以及识字算数好的做记簿,但记簿的大多还是童生秀才什么的,有点子功名在身上,跟着县府收赋税升起不说,届时还能在县府里领取一点辛苦费。

  以前小满他爹在世的时候也被叫去干过这差事儿,若是分配下来刚好分到自己村子就方便了,不过这都是抓阄来定。

  一群人涌进院子里来,走在前头带刀的衙差凶神恶煞道:“缴纳赋税了!可把银钱备好?”

  杜衡和秦小满出去,招呼几个人坐。

  “坐什么坐,本官差公务繁忙,一个村子如此多户的人家,若是每户都拖沓,那你们村子要缴到什么时候!”

  杜衡好言客气,却见人一副趾高气扬的模样,便由着人坐与不坐,公事公办的把赋税奉上。

  既见 准备了赋税钱银,为首的衙役便没再嚷嚷,静待着两个记簿的翻对户籍情况,而旁头的管账便开始数着提过去的几大串子铜钱。

  几人一直没有开口说话,旁人也不敢出言打扰。

  铜钱清数完毕,衙差记簿以及管账几个人交换了个眼神。

  秦小满立在一旁,他微动眉心,连忙上前塞了半吊钱到衙差的手上,客气问道:“这天儿眼见临冬开始冷了,各位大人进村收赋税可是辛苦了,咱们这些农户也做不得什么解大人们的烦忧,只能请几位大人吃点茶水。”

  接着又道:“不晓得这回清收赋税我堂叔可有下乡进村子。”

  衙差不着痕迹的把钱收进了袖子里,语气比方才和缓了一些,问道:“你堂叔是谁?”

  “啊,我堂叔是主簿,秦知闫。”

  “噢,原是秦主簿啊,这回秦大人不曾下乡来,怕是在县府中合计对账簿,也是辛劳。”

  旁头的管账也客气了起来:“原来是收到了秦主簿的老家,哥儿的赋税一共八百八十文,数目没有错。果真是秦主簿的亲眷,如此配合县府的公事儿。”

  “大人言重了,这都是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当做的。”

  “是,若家家都像哥儿家一般那朝廷的事儿也就好办了。我们还忙着收别家,就不多留了,告辞。”

  秦小满周全道:“官爷们慢走。”

  杜衡一直没开口,见着一行人走远以后才道:“作何要再给他们这么多钱?”

  秦小满叹了口气:“这回来咱们村收赋税的是一群生面孔,就是熟识之人也得打点一二,更何况是不熟识的。若是不给辛劳费用,一群人借着给县府做事儿,你按照章程算来是八百八十文的赋税,人家能说是一千一百八。”

  “你不给那就是想违反朝廷律令,你说人家算错了,衙役便斥责你蓄意闹事,刀子拔出来落在你身上,有个什么好歹便是你去状告,人家也会说是你闹事在先,县府只会偏帮着替他们办事儿的人。”

  秦小满说的冷静,每年秋收以后赋税缴纳时,这般事情层出不穷,哪回不是老百姓吃亏。

  这些人惯会欺凌弱小,士农工商,这做官儿的便是天,提着做官儿办事的那就是人家的帮手,老百姓只有被欺压剥削的份儿,自是只有圆滑哄着这些祖宗,如此才能尽可能的降低亏损和冲突。

  “给些钱堵住他们的嘴,再者让他们晓得家里在县衙里也有人,他们有所忌惮也就不会多事儿了。”

  当然,虽有秦知闫在县衙,却也不可能一来就搬出压人家,惹恼了这些人只会适得其反,届时刁着你,便是前去找秦知闫,可堂叔也有许多自己的事儿,且不是什么都是他一应说了算,前去让人为难。

  杜衡微微叹了口气,农户不容易,商户也不易,到头来还是应证那句话。

  万般皆下苦,惟有读书高。

  若是有一点微薄功名在身上,也不会叫这起子拿着鸡毛当令箭的临编人士给随意拿捏了去。

  “苦了你这多般求全。”

  杜衡把手放在秦小满的手背上,难为他这个年纪为人处世已经如此老辣。

  “看的多了就晓得了,好些事情还是我爹在世以前跟我说的。”

  那会儿他爹不收同行之人收刮来的钱,还惹得哪些人私骂他爹假清高,装模作样,总之说的十分难听。

  缴纳了赋税以后今年也就再没什么大事儿了,农活儿也不必紧追着干,除却要挖地瓜以外,大抵就是翻地的活儿了。

  今年耕种的玉米和稻子虽然都已经收割了,可是水稻和玉米桩子都还没处理,翻地的时候顺道给处理了,要是没腐烂还能做柴火。

  先时秋收最忙碌的两个月里杜衡都没什么时间翻书,这朝闲下了些,秦小满便不让他忙地里的事情,让他在家里安心读书。

  明年二月份的时候有童生试,这算算也只有三个多月了。

  秦小满不懂读书,但也还是晓得下场前的几个月是要紧的学习时间。

  “你就在家里便是,虽不是下场就能考出个什么来,但多去下场,也能摸清出题嘛。总比不下场的要好。”

  先时借了牛给姚家,这还真就过来问小满什么时候挖地瓜,人家要过来帮忙,小满更轻松。

  杜衡难却小满的好意,便答应在家里读书外给他们煮饭。

  其实缴纳赋税一事,倒是让他也更坚定了要考点功名傍身的想法。

  十月里杜衡也便没有怎么出过门,大多的时间都在窗前读书。

  家里的一日三餐自然还是包揽着的,再者洗衣煮牲口的餐食,其实家里的琐碎事前干着也很花费时间,为此烧火的时候杜衡手里都还捧着一本诗词,嘴里念念有词的一边背一边烧火。

  临冬的天气冷下来,中午的时候还好,晚些时候要穿夹棉的衣裳了。杜衡在灶下烧火背书反而比在里屋窗子前要暖和的多,不过也不能总是在灶下,温暖的环境容易打瞌睡。

  秦小满依然跟秋收的时候一样早 出晚归,牵着牛出去翻地,回来的时候装两筐子的地瓜。

  有牛帮忙劳作,虽是忙活一天,他也不觉得多累。

  “姚娘子今年秋收家里庄稼产量如何?”

  秦小满挥着锄头挖地瓜,初冬天雨水多了潮湿,泥巴也变得紧实,一锄头下去泥就紧黏在锄头上,一挥一抬之间十分费力。

  闷着头干活儿累的很,他也便同帮他挖地瓜的姚娘子闲聊。

  “我跟老姚拢共才十亩地,且全都是旱薄的,今年收成加起来还不到十石粮食。缴纳了田产后头再是赋税,一年又得紧巴着过。”

  “家里没有两口人,倒是紧凑的也能过,但就怕遇到事儿,若是无灾无病的就好了。”

  秦小满道:“这两年还算太平,没有新增苛捐杂税已经不错了。”

  姚娘子点点头:“是啊。”

  话毕,她又笑着说:“今年你们家的粮食收成好,是咱们村子数一数二的,前些日子我下地还听见大伙儿议论,说你们杜衡会料理田地,都在研究是怎么肥地的。”

  秦小满应答:“先前怎么肥的大伙儿也不都瞧见了,还笑杜衡不会种地瞎折腾,来我这儿说嘴让我别太依着他了。这下又想学杜衡怎么肥地的了。”

  姚娘子笑了起来:“村里人什么样子你还不晓得吗,大伙儿就那脾性,倒是也说不得多坏,终究还是要紧那一亩三分地。而今看着你们家里的丰收眼馋的很,哪里还管的上之前自己说了些什么。”

  “听说你们家先前用枯饼肥地了,今年家里收成不好的都预备着囤些枯饼来肥地,一早的跑去葛家想买枯饼,葛家日日都堆满了人。”

  “谁知道葛家的见着你们家枯饼肥地赚了,而下一个枯饼也舍不得卖,明年要把枯饼下自家田地里。为了赶乡亲,说一个枯饼卖三文,可把大伙儿气死了,都在骂葛家生意人没良心。”

  秦小满听了这闲话心情却是大好,就瞅着他们斗才好看。

  左右自家里今年榨菜籽自留了枯饼,实在不行还能去县城的油坊买,反正是再不会去惯着葛家了。

  “我们家就是没那个条件,不然也想买点肥料来肥地,一年到头来粪水不够,冬来柴火也不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