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阳城之旅 第十二章待业在家生活揪心

《阳城之旅》第十二章待业在家生活揪心

作者:萧毓刚 字数:3685 书籍:阳城之旅

  不是我想发生的。”

  母亲道:“你哪来那么多大头觉啊?年纪轻轻的怎么就这么懒,连个花盆打了都不知道。那假如要有个小偷进来了呢?恐怕你被人杀死了都不知道。你说你活着有什么意思。‘你是死尸看不住棺材。”

  母亲越骂越来气,声音自然越来越高。真当我和母亲争吵时,父亲回来了。他一进门看见我们娘俩真在吵个不休。非常恼火,于是冲我瞪了一眼。喝斥道:“建斌,你太不像话了。怎么越大越不懂事啊,这几年大学文化你都念到那里去了?怎么还不如小时候呢,小时候你还知道尊老爱幼,现在怎么动不动就和你妈妈吵嘴啊。”

  母亲在一旁插言道:“哎哟,他现在‘浑身是本事’。眼睛里头哪儿还有父母的存在。幸亏现在念的是大专,如果真要是念了什么‘北大、清华’。到时候我这个没文化的娘,假如我要是‘要饭’要到北京去找他,恐怕到时候他拿扫帚轰我们出门。这种‘白眼狼’的心,‘比黑锅底还要黑。’幸亏现在还是吃我的用我的,都已经都不把我放在眼里了。如果将来我真要是躺在了床上,还想他来服侍我一天。恐怕到时候……”

  “够了!”父亲打断的母亲“牢骚”,怒吼着叫到:“我在厂里烦心的事已经够多了,回到家里你们还要给我添堵。还想不想过啊?不想过就说一声,我死掉了让你们好哇。”只听见,哐当——!一声。父亲进了房里。

  这是母亲可不干了,只见她哭叫道:“刚才小的才气得我半死,现在老的也来气我。是不是我好说话啊?我看你们一个个都变相了。还说不想过了,呵呵……不要以为离开我你们就有多少好日子等你们过。我反正有工资,离开你们我不见得会饿死……”

  母亲这个火药桶,一旦被点着了之后是不容易熄灭的。我也很清楚没有两三个钟头,母亲的火是不会熄灭的。这一天又不知道是怎么熬过的……

  第二日中午,父亲突然问我:“你现在愿不愿意到我们工厂去打临工啊?如果愿意的话下午就跟去厂里上班。我和车间里的林主任说过了,他说,你下午就可以去。”

  我道:“当然愿意,不知下午要做什么准备吗?”

  父亲道:“不用,去是干临时工,又不是什么正式招聘。再说,你那个什么简历啊、什么文凭证书啊,那就省省吧。又不是什么名牌大学,就不要再到处显摆了。”

  母亲在一旁叹息道:“咳!当初就不应该让他去念什么没用的‘大专’。假如高中毕业那个时候就进厂的话,恐怕还能‘顶职’。大不了你这个老的早点‘内退’。现在到好,弄得两头不着实。”

  下午我随父母来到厂里,父母带我车间里先让我熟悉一下,然后给我介绍这里的工友同事。其实这里的同事有一半以上我都认识。在这里不是叔叔伯伯,就是阿姨。当然有些年轻的我不认识,母亲给我一一做了介绍。

  从这一天开始我就算正式上班了,在厂里有老张师傅带教我。要说在工厂里真正管我管得严的还是母亲。

  我在车间里首先学的是:“绞螺纹”、“挫钢条”。这些粗活刚开始干起来,经常是把手弄破。现在我终于明白,这些“无产阶级工人老大哥”是多么地不容易啊。

  我记得快念高三时候的暑假里,我也打过短工。不过当时,我只是在仓库了登记和收发材料,根本没有像现在这样在一线干。所以当时没有觉得怎么辛苦;其实当时不是在父母的工厂,而是母亲托一位朋友帮忙,在朋友的朋友单位打短工。

  那是一家“造纸厂”,也许他们知道我是打短工,没有拿我当厂里的一份子对待,只是把我当客人看待,所以给我个轻松活。知道我干不到一两个月就得走人。而如今在母亲的厂里却不同,因为他们知道我是可能长期干下去。所以他们把我当小徒弟来培养。

  现在我也明白父母为什么平时这么勤俭节约,这么拼死拼命地劳累,到月底就拿那么一点点工资。这时忽然想起我在学校做生意的那个时候,大家边上学边做生意。在当时我们的平均月收入,是父母两个人的月收入。

  我赚了这笔钱最大愿望,就是想买一台电脑。可惜我又不敢,因为要是让父母知道我在大学里没有好好念书,而是鬼混做生意。如果那样的话他们非把我打残了不可。

  所以这笔钱是个烫手的山芋。我有几次想把钱交给父母,但是我知道母亲脾气,一旦交到她手里,我恐怕这辈子都别想买电脑了。

  记得当时念高三的时候,我为什么要去打临工,就是因为母亲给我的那辆旧自行车坏的已经不能再修了。我真是因为为了买自行车而去打工的,再说当时特流行“变速赛车”。无论是在学校里的同学,还有在马路上的时尚青年大多数都是骑“赛车”。

  我是“看在眼里,馋在心里。”我当时的梦想,就是能够把旧自行车早日换上“赛车”。于是我就与母亲商量,母亲说道:“如果想要买自行车,必须的自己打工赚钱。等你放假的时候,我帮你介绍份工作。一来呢让你体验一下挣钱是多么不容易,二来呢也真好把你那辆破自行车给换了。”

  于是我放暑假之后没几天,母亲就帮我介绍到她朋友的朋友“造纸厂”去打短工。当时我是兴高采烈,而不辞辛劳地三班倒工作。目的就是能够在开学之前,有一辆自己的“赛车”。没想到打了四十多天的短工,我居然能挣到二百一十元钱。

  我非常高兴地把钱如数的交给了母亲,母亲也答应等我开学之前给我买辆自行车。可万万没想到是,我盼星星盼月亮却盼来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根本不是我心目中的“赛车”。

  当时我忍不住的问母亲道:“我要的是‘赛车’,不是这种自行车,为什么不给我买‘赛车?”

  母亲道:“我通过深思熟虑地考虑,还是感觉这种自行车好。这种车实用。‘赛车’光好看有什么用,‘赛车’又不能驮米袋,也不能带煤气瓶。”

  我道:“我们学校里同学都有‘赛车’,我为什么不能有啊?”

  母亲道:“你怎么不跟人家比学习啊,就知道跟人家比吃穿。再说我和你爸从大老远的地方帮你把自行车买回来,你不但没有一句好话,反而落得个埋怨。以后你这种态度在社会没有谁肯帮你。”

  我接着道:“骑赛车跟学习又有什么关系啊?就算那些没有考上高中现在还在家待业的学生,他们不还是照样有赛车吗。”

  母亲道:“你怎么跟那些浪在社会上的人比啊,他们这些人都是三天两头进派出所,你是不是也想和他们一样。”

  我一边摸着泪,一边说道:“我不要这种车,我要‘赛车’。再说买车的钱是我赚来的。”

  母亲道:“哎哟,没有我的帮忙,就凭你能找到工作赚钱吗?这种话你还好意思说呢。”

  我接着道:“反正我不要这种‘垃圾车’,难看死了。”

  母亲道:“我真搞不明白你又不找对象,要那么漂亮车干什么。不要是吧,很简单,你以后每天走得去上学。别人不一定非要求你来骑这辆车,再说你这种人什么好东西到你手里不到三天准的坏。”

  我被母亲的强词夺理,驳得哑口无言。也只能很不情愿接受这辆自行车。

  从此之后我的心里想要什么,或者是不想要什么,我都尽量避开母亲。因为我知道,一旦被她知道了,她肯定会来帮我“把关”。“因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因为我还年轻根本不知道社会上的“来三、去四。”

  从此以后,我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埋在心底。就是以前在学校买的“李宁牌耐克鞋,”我也不敢穿回家。是尽量在学校里穿,放假回来时就把鞋子锁在自己备用箱里。

  买电脑虽然是我内心的一个志向,我现在也能拿的出这笔钱。但是现在我连工作都没有,不管有没有钱,我都没有理由要电脑。就是不知道以后电脑会不会涨价?不管怎么说吧,在学校赚的这笔钱暂时先存银行。

  虽然已经在父母的工厂里上班,但是我是时刻也没有放弃找工作,只要一有时间我就看《报纸》。只要报纸上有招工广告,尤其是像什么大专文凭啦,有会计资格证书之类的广告我都会记下。然后给他们投送简历或者是写信质询。

  在厂里母亲只要看见我看报纸,马上就会过来指责我道:“一天到晚看看报纸就有饭吃了?年纪轻轻地怎么就这么懒啊。我怎么一看见你不是躲这里看报纸,就是躲到那里看报纸啊。不要跟退休老工人似的,整天晒晒太阳,看看报纸地混日子。人家退休老工人是年轻的时候付出过,现在是拿退休工资享受生活。你又拿什么来享受啊?”

  母亲看见我不知所措的愣在那里,就说道:“还愣在那里干什么,还不赶快把机床给我擦干净。”在厂里也只有母亲管我管得非常严肃,其他人对我还是比较随和。比如厂里带教我的老张师傅,是个活跃份子,外号“老顽童”。讲起笑话来是“荤素”搭配,经常是逗得大家是捧腹大笑。有时候说一些荤段子,搞得我们这些年轻人是“耳红面赤。”

  他在工厂里可以说是从来不停嘴,上知“天文地理”国内外的新闻,下知厂内外的小道消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但是只要喝点小酒,就牢骚连天地骂人。好像全天下人都欠他似的;其实他以前不是这样的,因为是他的儿子被下岗了,心里不平衡。

  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有钱三十岁是老人家,无钱六十岁还要小推车。’咳!像我儿子还不到三十,就被下岗在家,整天打打麻将。像我这样该退休的人么,偏偏还要拼死拼活地工作养一家子。这是什么世道啊?”

  一发起牢骚来是从市里领导骂到厂里领导。在他的眼里这些领导都好像欠他似的。我在一旁劝道:“现在下岗是社会普遍现象,也不能怪这些领导啊。再说你还是个‘老党员’,不能因为你儿子下岗了就仇视这个社会啊。”

  老张道:“为什么不能怪他们。哦,他们一个个吃的肥头大耳的,口袋里的钱都捞足了。他们家的亲朋好友怎么没听说哪个下岗啊?苦来苦去就是苦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你还别跟我提党员,一提党员干部我更来气。想当年我年轻入党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共G产CD党干部那才叫这个范(说着老张竖大拇指)。记得那个时候的党员干部,都是带头吃苦以身作则。见荣誉让,吃苦受罪上。所以那个时候的老百姓,也是心甘情愿无怨无悔地跟党走。就说‘***’那个时候吧,不知道饿死多少人。可是尽管这样,好像也没有几个人说政府的不是啊。现在的领导能跟过去的领导能比吗?别的领导咱先不说,就说我们现在的这个败家子厂长吧,把好好地一个厂子搞成什么样子。肥了他自己,瘦了咱们这些工人。拿咱们工人的血汗钱到上面去疏通关系,结果把我们公家的厂给他个人承包了。然后把我们这些正式工给下岗了,把他家的亲戚朋友给安排进来。尤其是他的那个大法不犯,小祸不断的侄子安排进了保卫科。这个痞子以前是三天两头进派出所,现在把制服一穿,嘿!还人模狗样的抓起我们这些老工人,迟到早退来了。”

  旁边的小王插言道:“我看主要是你儿子被下岗了,所以你才怨天怨地的对当官的不满。早几年你是怎么说来着。你说,历朝历代的老百姓,都没有像今天的老百姓的日子这么好过。‘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咱们老百姓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啊!我要摸着良心说:我们现在赶上了好时候啊,现在是家家户户住楼房,人人是吃的饱而且是吃的好。以前那叫什么日子啊?以前是吃不饱住草房。我看啊主要是你的心态不平衡。”

  小王的一番话说得整个车间哈哈大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