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夜封门 第五百七十五章:升官发财

《夜封门》第五百七十五章:升官发财

作者:黑桃八 字数:3142 书籍:夜封门

  这年头冰箱是稀罕物件,三人载着冰箱穿街过道,引得路过的人纷纷伸长了脖子。

  进巷子最夸张,今天是周日,在家的人比上班的多。

  空调还没普及,电风扇很多人舍不得用,所以没到正午太阳最烈的时候,大家都坐在屋檐下,摇着蒲扇聊着天。

  刚看到程蔓他们出现在巷子口时,屋檐下坐着的人没有特别反应,只跟平时一样笑着和他们打招呼。

  等看清三轮车后面智商上的大字,一个两个都站了起来,或离开屋檐,或走出院子,围过来问:“你们买冰箱了?”

  “这是冰箱吗?”

  “什么牌子的?”

  等陆平洲把三轮车骑到门口,左右几栋坐在外面的住户大多涌了过来,围着车斗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直到程蔓喊:“大家让一让,我们要搬冰箱了。”围观的人才陆续往后退出放冰箱的位置。

  程亮也停好了自行车,过来打开三轮车侧边护栏,跟陆平洲一起将冰箱抬下来。

  屋里王芳早听到了动静,过来打开了大门,两人将冰箱抬下来后脚步不停,直接往屋里走去。

  走出玄关,穿过客厅,两人直接将冰箱抬进了餐厅。

  程蔓和陆平洲刚买下这套房子,住进来前曾请程树伟过来改造过电路,并在楼上楼下各个屋子都装上了插座。

  餐厅里的插座就安在了餐厅靠厨房那面墙上,但两人进餐厅后并没有急着将冰箱贴墙放,而是先从程蔓手里接过剪刀,将纸箱外面捆着的绳子剪短,再把冰箱斜着抬起,从下面打开纸箱。

  随着纸箱被拿起来,一台矮矮胖胖的绿色冰箱出现在大家眼前。

  论颜值,这台冰箱其实不如后世各大品牌每年推出的新款,但这时候的人对这样的大件有滤镜,跟进来的邻居看到冰箱就你一言我一语地夸了起来。

  “哎呦这冰箱可真好看,颜色看着就清爽!”

  “冰箱一摆过来,他们家吃饭的地方好像都变洋气了。”

  “那可不,大几百买回来的东西,不好看才怪,不过我觉得啊这冰箱不该摆在这里,搬到客厅跟斗柜摆在一起才好,进门就能看见。”

  这话得到了进来看冰箱的邻居们的一致认同,纷纷劝说起来。

  程蔓有些哭笑不得,她买冰箱主要是为了用,摆在餐厅主要是为了方便,一来楼上楼下就这里装了两个插座,用冰箱的同时不耽误夏天吹电扇;

  二来冰箱买回来,肯定不会只冻雪糕和水,冷冻层冬天能放肉,冷藏层可以放多买的蔬菜或者不好存放的酱料,把冰箱摆在餐厅,更王芳做饭拿东西。

  所以尽管邻居们意见统一,但程蔓依然决定坚持己见,不换位置。

  将冰箱靠墙摆好,插头塞进插座通好点,嗡嗡的声音后冰箱就启动了,打开门不但里面的灯亮了起来,把手伸进去还能感受到冷气。

  左右邻居感受过,一个个比程蔓三人还要兴奋,七嘴八舌地问起冰箱价格,用什么东西买的。

  得知冰箱售价六百八十五,而且侨汇商店只收外汇券,大家全歇了心思。

  太贵了!

  一间房才四五百,一台冰箱就要六百快七百,有这钱他们不如去买房。更不用说这玩意还不能用钱买,得要外汇券,他们都是普通人家,哪来那玩意儿啊!

  搞不成搞不成。

  但也有人心思活络了起来。

  程家有钱是他们都知道的事,整条巷子百来户人家,都是三五户挤在一栋房子里,就他们家一买就是一整栋。

  而且程蔓和程亮合伙做生意这事也瞒不住,甚至巷子里不少人都在他们这买过二手手表,他们不但自己买,还会帮忙介绍顾客,或者从两兄妹手上拿表,加几块转手卖给别人。

  要不是他们不会修手表,早跟风做起这生意了。

  但以上是他们过去的想法,那会他们虽然知道兄妹俩生意好,可到底能挣多少钱,他们没什么概念。

  虽然现在他们还是没什么概念,但看程蔓能眼也不眨地花近七百块钱买冰箱,他们就知道这生意肯定很赚。

  性格老实不敢下海做生意,或者自持国营厂职工身份,不愿意下海做生意的人,回去后最多夫妻间嘀咕几句。但那些胆子大,又或者没正经工作的,心思都活络了起来。

  心思活络的人倒没都奔着卖手表去,毕竟他们都不会修手表,且有的人擅长别的。但人一多,总有惦记这生意的,开始盘算自己认识的人里有没有会修手表的。

  程蔓和程亮没太在意邻居们的小心思,暑假这段时间她每天都出去摆摊,每次一收手表就是百来块,种种行为早入了有心人的眼。

  现在没什么人卖二手手表,是因为会修的人不多,但不会可以学,最迟今年年底,做这生意的就会多起来,多他们一个不多,少他们一个也少不到哪里去。

  与其担心那些事,不如趁现在多卖手表多挣钱。

  因此吃过中午饭,程亮就带着饭去了方江那继续干活。程蔓倒没急着出门,下午一两点正是太阳最毒辣的时候,她在家吹电扇三点多,才跟陆平洲一起出门摆摊。

  两人也没去钢厂家属区,那地方太远了,去那回来可能赶不上晚饭。他们去的是离家比较近的机关单位家属院,程蔓想着有一段时间没去那摆摊,今天过去说不定能卖得快一点。

  结果也跟她想的差不多,她带了八块表过去,本来以为要卖两个小时,但可能是周日人多,又或者想买旧手表的盼了太久,他们到那招牌刚亮出来,就有个老太太回去摇来了二十多人,八块手表根本不够卖。

  程蔓和陆平洲要走的时候,还有没抢到手表的年轻人拦着他们的自行车,让她保证明天一定会再来摆摊。

  程蔓哭笑不得,只好答应下来。

  正好现在去钢厂那边摆摊,手表出的速度没以前快,这几天先来这边摆,说不定过几天再去钢厂,也能有今天出手表的速度。

  回去路上经过供销社,程蔓想到家里的冰箱,赶忙让陆平洲停车,进去直奔卖冰棍的柜台。

  但两人运气不太好,冰棍已经卖完了。

  问题还是那个,现在冰箱是稀罕东西,不是每一家供销社都有的。像她进的这家供销社因为规模小,店里就没有冰箱。

  他们卖的冰棍都是早上从冰棍厂批回来的,装冰棍的是木头箱子,里面裹着厚厚的棉被,能保温。

  但天气炎热,用这种办法保存不了太久,所以他们每天批回来的冰棍不会太过,满打满算就三四十根。这一块都是居民楼,供销社又在路边,人流量大,暑假基本不到中午就能卖完。

  程蔓并不失望,明天她早上出摊,回来应该能赶上。

  只希望明天出货速度能像今天这么快。

  第二天程蔓运气不错,昨天没买到手表的人今天都来了,再加上昨天程亮上午没干活,少修了两块手表有关,六块手表很快就出光了,最后又有人没抢到,于是她跟人约定明天继续来。

  回去路上程蔓又去了供销社,才上午九点,温度还没爬到最高,孩子们也没急着来买冰棍,程蔓进店时,今天批回来的四十根冰棍一根没少。

  本来程蔓想把它们一锅端,但掏钱时觉得她这么做好像有点过分,那些成群结队来买冰棍的小孩过来知道冰棍卖完了,心里该多失望啊。

  考虑过后,程蔓决定给他们留……十根,不能再多了,来得晚没买到冰棍的就当替他们爸妈省钱了。

  这时候到供销社买东西是没有方便袋送的,一般是自带篮子或者布袋,没有且买的东西比较多的,供销社也会提供麻绳和油纸。

  油纸防水,用来包冰棍也好用,十根一包,再用麻绳捆住,程蔓提着就走。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拆开油纸包,将冰棍一个个取出来放进冰箱冷冻层,然后拿出一个绿豆的递给王芳。

  冰棍不贵,像绿豆冰棍,一根才三分钱,入夏后程蔓常卖,不光自己吃,也会分给王芳,再让她给程亮和方江送两根。

  所以王芳没跟程蔓客气,接过冰棍就拆开了,送到嘴边舔一舔:“夏天还是冰棍好吃。”

  “那当然。”程蔓笑着说,自己也拆了一根,并对王芳说,“你待会给二哥他们也送两根去。”

  王芳是个勤快的,闻言连忙说:“我现在就去吧。”

  “行。”

  王芳拉开冰箱门,拿上两根冰棍,又问程蔓:“要不要给他们送壶茶水?”

  矿泉水还没有走进千家万户,这时候大家喝的都是自来水,而临江市的自来水都来自长江。虽然江水抽上来后,自来水厂会对它进行消毒过滤处理,但生水不能直接饮用,大家夏天喝的都是凉白开。

  但方江和程亮都不是多细心的人,不口渴的时候一壶凉白开能喝两天,又常常忘记续,经常要喝的时候只有热水。

  夏天喝热水多难受啊,程亮跟程蔓诉了两次苦,她就开始每天让王芳给他们送一次茶水。

  程蔓问:“茶水有冰的吗?”

  王芳说道:“我放了一壶到冰箱里。”

  “那一起给他们送去吧。”

  王芳应了声好,就带着冰棍和茶水出门了,程蔓则吃着冰棍去客厅找闺女。

  过了三个月,程程睡

  觉的时间就渐渐规律了起来,现在基本都是从晚上八、九点睡到次日早上七八点钟,中午吃饭前后,她一般会睡个午觉,时间一到两个小时。

  其他时间里,程蔓和王芳很少把她放在床上,有人看着的时候就把她放在客厅铺着的垫子上,让她自己爬。她们有事要忙,没办法时时刻刻盯着她时,就把她放在婴儿学步车里。

  婴儿学步车是程蔓画图,陆平洲找人做的,款式跟几十年后常见的婴儿车没什么区别,只是框架是木头的,座位则是竹编,上面缝了海绵当垫子。

  就舒适度而言,这辆婴儿学步车肯定不如几十年后的,但这时候婴儿用品没那么多,这已经是他们能弄到的最好的,只能将就着用。

  程程挺喜欢这辆车,经常坐着它在客厅里溜达。

  程蔓从餐厅出来时,她就跟在王芳屁股后面,滑着学步车往外走,直到听见妈妈的声音才转头看过来。

  紧接着她眼睛一亮,转着滑步车换了个方向,朝着程蔓走过来。

  到了程蔓面前,小姑娘停下脚步,仰头伸出双手喊道:“呀呀,呀呀。”

  程蔓以为闺女是要抱抱,弯腰准备抱她,结果小姑娘见她弯腰,上半身直接左转,两手并用去够她右手……上面的冰棍。

  程蔓这才发觉闺女的意图,连忙按住她的手,并将冰棍举高送到嘴边,大口咬下一块。

  冰棍本来就不大,程蔓刚才已经吃了一大半,这一口咬下去,顿时只剩下一小截。眼看吃的要没了,小姑娘急得手脚并用,嘴里不停发出“啊啊呀呀”的声音,请求妈妈给她留一口。

  程蔓可不敢给她吃冰的,小孩子身体弱,这一口下去,晚上她就得进医院。

  因此,虽然小姑娘撒娇卖萌装生气,无所不用其极,但程蔓丝毫没有心软,当着她的面,嗷呜一口把剩下的冰棍全吃进了嘴里。

  看着妈妈手里剩下的光秃秃的一根棍子,程程懵了,也委屈了,嘴巴一瘪,哇地哭出了声。

  程蔓见了赶忙去哄,只是小姑娘年龄越大气性也越大,直到晚上陆平洲回来都不肯理她。这也就算了,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用哼哼表达不满,看到程蔓就撇过头,重重地哼一声。

  陆平洲见了十分纳闷:“你今天干什么了?”

  程蔓摊手,一脸无辜:“我就吃了一根冰棍。”

  陆平洲很会挖细节,问道:“当着程程的面吃的?”

  “……嗯。”

  好的,了解了,以后吃冰棍不能被他闺女看到。

  ……

  八月底,程蔓去参加了一场升学宴,地点在芳草路国营饭店,主角则是王主任的大儿子。

  其实王主任儿子是去年参加的高考,为了儿子能取得好成绩,去年他还请程蔓介绍了家教老师,也就是她同学王浩。

  王浩这人教书很有一手,他给王主任儿子当家教后,那孩子进步得也挺快,一学期内分数提高了一百多,年级名次也从倒数爬到了中游。

  但王主任的儿子基础太差了,上的高中在市里又排不上名次,最后离中专分数线差了十分来。

  本来王浩也觉得他儿子成绩不稳,考上的几率不大,考试前就跟王主任提过这件事,建议让他儿子复读一年,并保证只要他儿子能跟过去半年一样用功,他有信心辅导那孩子考上大专。

  王浩找王主任谈这件事时,后者正做着儿子考上中专的美梦,突然被这么泼冷水,心里当然不高兴。

  但王主任也知道王浩确实有能耐,要不是他,自己儿子肯定不能在半年里提高一百多分。

  只是高考还没开始,他肯定盼着儿子考上,哪怕理智上知道王浩是为了孩子好,感情上也转不过弯来,就没直接表态,说等成绩出来再考虑这件事。

  结果等到八月中,他儿子也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

  王主任不得不认清现实,考虑起儿子的未来。

  做决定前,王主任询问了下儿子的意见,他儿子也更倾向于继续考学,毕竟都努力了那么久,突然说要放弃,实在无法甘心。

  父子达成一致后,王主任就带着儿子去了学校,办了复读手续。

  去年九月份开学,他又亲自到临江大学找到王浩,把人请回了家。

  王浩说到做到,一年后的现在,王主任儿子果然收到了大专的录取通知书。

  自从家里出了个大学生,王主任是走路都带风,见谁都要问一句“你孩子成绩怎么样?”,等人回答后再接上一句“我儿子考上了”。

  光口头炫耀他还觉得不够,毕竟是老王家的第一个大学生,必须广而告之。

  以上,就是这次升学宴举行的前因后果。

  罗婶性格直率,很见不得王主任这嘚瑟样,看到程蔓就抓住她吐槽好半天,然后非常诚实地问:“你那个同学,他现在在干嘛?”

  程蔓一时没转过弯,问道:“谁?”

  “那个长得斯斯文文戴眼镜的,”罗婶冲主桌位置抬抬下巴,“就给王主任家老大辅导功课的那个同学。”

  程蔓顺着罗婶的视线望过去,就看到暑假没回家的王浩被王主任搭着肩膀,态度亲热地说着话,问道:“您问王浩?”

  “嗯,”罗婶点头,说出最终目的,“我想问问他还打不打算当家教。”

  程蔓反应过来了,纳闷问:“您想请他?你家有孩子要高考?”

  “我家那丫头不是上高中了吗?明年六月份就要高考,”罗婶叹着气说,“这丫头吧成绩总体还行,每回考试都能进年级前五十,就是数学拖后腿严重,我就想请个老师给她补一补。”

  罗婶年纪跟王秋梅差不多,但早几年结婚,所以头三个孩子最小都比程亮年纪大,三个人呢读书都早,成绩也都一般,都是初中毕业就参加工作了,没碰上大运动。

  罗婶说的这个是她三十多岁生的女儿,虽然是姑娘,但因为是老来女,罗婶夫妻把这孩子看得跟眼珠子似的,疼得很。

  要不是这样,以罗婶的性格,真不一定能舍得给孩子请家教。

  程蔓想了想说:“放暑假后我没跟他见过面,待会吧,我帮您问一问。”

  罗婶脸上顿时露出笑:“行。”

  ……

  本来程蔓想酒席结束就去找王浩,问问他下学期带不带家教,但酒席还没结束,她就从别人口中知道了答案。

  事情是这样的,王主任虽然是国营饭店的职工,但因为饭店开在机械厂对面,所以他的关系网中有很多机械厂的职工。

  这次升学宴,来参加机械厂职工程蔓基本都认识。

  他们也都认识程蔓,毕竟她是机械厂第一个考上临江大学的,而且她这两年跟程亮合伙做生意,挣了不少钱的事大院里的人基本都知道。

  当然这是题外话,重点是这些人家里都有孩子,并且其中不乏成绩一般的高中生。

  现在不是早些年,大运动那会当家长的基本都不怎么在乎孩子成绩,反正成绩再好,就算年年拿第一,毕业后该下乡还是得下乡。

  但高考恢复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尤其是程蔓兄妹考上大学这件事,很大地刺激到了机械厂的职工,让原本不在乎孩子成绩的人,都开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王主任大儿子考上这件事,给大家的刺激也不小。

  大家都是朋友,各自子女虽然不熟悉,但大概情况还是了解的,以前他们没少听王主任发愁孩子成绩。

  在以前的王主任口中,他大儿子的成绩可以用“一塌糊涂”完美概括。

  可现在,这个成绩一塌糊涂的人,竟然考上了大专,而他们一直觉得成绩不错的孩子,却落了榜。

  这……

  必须得问清楚。

  过去一年里,王主任确实没怎么炫耀过孩子成绩,不敢炫耀啊,万一别人知道了,把他儿子的家教老师挖走怎么办?

  如今老大考上了,老二高考还有两年,他自然没了顾虑,只怕别人不怕,问了就没有他藏着掖着不说的。

  于是收到录取通知书没两天,王主任那些朋友都知道了他儿子能考上的原因,并且有人率先行动,用高价请到了王浩给自家孩子当家教。

  这些人后悔不迭,却又无可奈何,只好去找王主任抱怨,说他不厚道,那么重要的事,之前竟然一点风声都没透出来。

  王主任只好向大家讨饶,然后说临江大学都是高材生,其实他们也不是非得请王浩,请不到他,请他那些同学不也一样吗?

  大家听后觉得这话有道理,就一起来找程蔓了。

  为什么找程蔓?

  当然是因为他们跟王浩不熟,而程蔓是他们看着长大的啊!

  程蔓:“……”行吧。

  程蔓这个人其实没那么热心,但这些人都是大院里的长辈,一口拒绝确实不太好,干脆直接走到饭店前台找到纸跟笔,让那些想给孩子请家教的排着队到她面前介绍情况,并说出对家教的要求。

  孩子情况五花八门,对家教的要求倒是很统一,总结起来就是有能耐会教孩子还得便宜。

  程蔓听完后就一个念头,要不,她还是办个辅导机构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