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尽头 211 太空时代的序曲

《科技尽头》211 太空时代的序曲

作者:一桶布丁 字数:3758 书籍:科技尽头

  挂了电话后的多米尼特·邓肯心情是纠结的,尤其是当第二天宁孑再次拿诺贝尔奖的消息公开之后,全世界都震惊了。

  瑞典皇家科学院这波操作的确让许多人大跌眼镜,笑的最愉快的大概要属那些神奇的bc公司了。毕竟操作越骚,越能出乎大众的意料,谁也没想到宁孑能一次拿两个奖,物理跟理综同时拿到手。

  关键是学界哗然之后也挑不出任何毛病。对于体大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横幅得再做一个。各种庆祝跟酸自然是少不了的。

  毕竟拿个诺贝尔奖没什么,同年拿两个奖,还拿得让人无话可说,那就是独一份儿了。

  爱因斯坦当年也不过拿了一次而已。

  但对于宁孑来说……大概也就那样了。

  获奖的认可,并不是能让每个人都感觉激动无比。主要是拿得多了就不稀罕了。

  相比而言,对宁孑来说,还是拿菲尔兹数学奖那次更让人激动。只是那次的体验比较快,连晚宴都没能参加。

  当然这次也差不多,反正宁孑跟晚宴是没什么缘分的。

  用三月的说法便是,小宁同学只要离开国境就能算只身犯险,还是它这只超级小猫都很难救的那种犯险。

  尤其是这个时候,正属于黎明前的黑暗。再等等,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宁孑自然是相信三月的判断的。

  好在他的生活其实挺充实的,而且被保护的也很好,去不去参加高规格的晚宴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即便周边不少人会跳出来,对体大的研发基地指手画脚,甚至说那里是全人类的威胁,自然也有人驳斥回去。

  但影响还是有些的。

  网上有许多流传很广的小道消息,说是宁园研究中心跟体大研发基地都已经被人工智能所控制,众所周知人工智能可能发展成极为危险的对手,电影里人工智能经常会成为最大的反派,对整个文明下手。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宁孑现在所作的一切研究可能都是极为危险的。将逐步蚕食人类的发展空间,甚至有朝一日,会像天网那样灭绝整个人类。左证的证据也很多,有为跟苹果的产品都使用了宁园提供的人工智能产品,思科现在推广的faster,更是明证。

  拿出来的技术甚至都能替代程序员了,自研的技术到了什么程度可以想象。

  更别提虽然说基地的研究内容都是保密的,但有为集团的动作却不可能完全保密。从有为集团专门成立一个大型的研究部门开始做机器人配套开始,体大在研究机器人战略就不算什么秘密。

  更别提之后还曝出宁孑在就湍流算法跟一众公司的谈判中,要了一部分波士顿动力的最新研究资料。全世界能写机器运动相关算法的工程师绝对不算多,最多四只手差不多就能数出来,还被有为集团高薪挖了两个。

  以上种种情报很容易便能分析出来,体大的研发基地不止是在研究太空船,更在研究机器人技术,再搭配上外界根本不知道发展到什么程度的人工智能技术,这也让网上诸多的阴谋论显得尤为真实的。

  许多人也隐晦的开始鼓噪体大应该公开研究基地的具体研发内容。甚至要求有为集团公开跟体大研发基地的合作细节。

  是的,虽然诺贝尔奖颁发给了宁孑,让宁孑在学术界的声望更上了一层楼,但对这种天才人物的忧心却越来越大了。毕竟地球是全人类的地球,人工智能的安全性一直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如果机器真的能产生类似于人的情绪跟感情,那么干出任何事情都是不奇怪的。科幻中机器灭世的情节不一定不会发生。毕竟人类也是很擅长于打着为别人好的旗号,消灭跟己方不对付的思想。以己度人,机器会不会这么干,没有人能给出定论。

  然而网上议论的声音再大,想得逞却很难。

  因为众人研究后才发现,体大的研发基地建设基本上都是由宁孑个人投资建设的。

  个人投资意味着没占用什么国家的研发资金,自然也没谁有那个底气让体大研发基地公布各种技术细节跟研发进度。哪怕这些言论获得了一些学界大老的认同也不行。

  更别提宁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任何担忧在反应来反应去之后,便没了消息。

  至于有为集团就更不会理会这些要求。

  这就是不上市的好处之一了。

  没有上市融资,意味着不需要对一些无聊的股东负责,自然没有义务征询跟公布公司的各项决策。任何网上的要求跟建议都可以当成放屁。所以不管是做手机也好,做芯片也好,还是做机器人也好,公司的决策层并不需要对无数的股东负责。

  所以网络上闹腾得再厉害,也没有影响到基地内部的平静。

  宁孑拿奖之后,太空学院依然安静的上着课,各个实验室的负责人依然每天在内网挑选各种科研任务,然后按部就班的完成,积累积分。毕竟这些积分不但能升级实验室,置换各种实验室设备,据说还能在未来优先排到太空实验室,对于这些科研人来说,那可是极为宝贵的资源。

  都不说亲自上去做实验室,在太空有一座自己的实验室,说出去那都跟普通人不一样。而且未来各种合作肯定能拿到手软。最重要的是负质量反重力材料的发布,让大家充满了信心。

  虽然宁孑说的要在太空学院大三那年就把这帮孩子都送到太空去学习,多少还持怀疑态度。但是对于十年左右时间,基地拥有大型太空建筑却是持有乐观态度的。

  而且大家的年纪都不算大,十年后主要的实验室负责人大都集中在五十多岁的年纪。基本上还能用年富力强这个词来形容,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大家都还能继续干上个十几二十年的。

  这个时候地位差距就出来了。

  就比如以后评院士,如果在太空都没自己的实验室,好意思参评吗?

  所以不管外界有多少争议,起码内部的团结是没问题的。

  当然也有过内部可能涉及泄密的情况存在,但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严格纪律把持着,最关键的是任何泄密途径基本都被堵死,在重罚了几个典型之后,什么歪风都能被刹住了。

  这一点又得表扬三月了。

  所有在职的研究员全都签署过相关的保密协议,依据保密协议的内容,它也能介入到所有可能涉及到保密事宜的信息监控,自然就没什么漏网的。再加上三月小可爱不存在人情关系那么多屁事,即便内部有什么人情往来,到了宁孑这儿基本上也没任何作用。

  该开除开除,该追究责任追究责任,所以外界闹得再凶,也很难影响到内部的研究进度。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三月很清楚各种最新的研发信息该向哪些单位公开,又应该公开到哪种程度,可以保持相互间的信任度,不会引发任何信任危机,等等这些都拿捏的恰到好处。

  再加上三月潜移默化中的整个产业链布局,看似只是基地的研发,实则是遍布全国乃数十万条流水线的布局,跟数百万与之相匹配的工作岗位在默默支持,另外还有苹果在其中,进行全球产业链布局。

  通过这些布局牢牢的将整个上下游厂商的利益链牢牢绑定在一起,再通过各种授权性质的技术升级措施,让整个利益链更为稳固。最重要的还是基底结款干脆,开出的价格公道,对质量的要求透明,所有经手人员的权限都被牢牢限制,不止高效,还能最大程度保证各个合作厂商的利益。

  总之一系列措施实现了资源利用率最大化的同时,也通过各种利益调配模式让所有网络上的质疑被自发的攻击的,乃至于最终销声匿迹。

  本来真可能造成系统混乱的攻击模式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过去了,甚至许多身在局中的人都没有感受到。

  同样也是在这一年里,宁孑的名字挂入了华夏两院院士的增补名单。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华夏双院士。

  虽然过程中有人反对,认为宁孑应该公开更多的技术细节,才能得到这项殊荣,但反对的声音终究还是被强势的按了下去。院士的身份是有好处的,牵扯到更大的资源调配时,可以多出许多的话语权。

  当然三月也把工程进度的时间卡得极好。

  二零一九年十一月,当太空学院的学生们正在准备期中考试,院长的名字出现在院士增补名单公示榜单上时,华夏第一代自行走工程机器人正式原型机n1人型机器人在同一天正式上线运行。

  当然这一刻,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并不知道这个还没有来得及正式宣布的消息会对人类社会带来怎样的巨变。

  ……

  二零一九年十一月十三日,华夏,燕北体大大型科研基地。

  十一月的京城天气早已经开始转冷,往日里路旁葱绿的国槐已经容颜尽落,露出光秃秃的树干。但在基地里各种大型树木依然显得郁郁葱葱,尤其是诸多移植过来的银杏树,叶子已经呈现出金色,洒落一地,有着别样的美感。

  刚刚过了两次安检程序,坐在车上的戈东树忍不住多看了两眼道路旁传出喧闹声的院子。

  此时车子正行驶在基地内太空学院院墙外的大路上,这也是他的车进入基地内部后显得最为热闹的地方。隔着院墙应该就学校的蓝球场,里面传出的青春洋溢的加油声给这座庄重的科研基地染上了几分青春的色泽,也给这份厚重的深秋带来了更多的生气。

  “还是年轻好了,对了,窦工,这次忙完了,咱们是不是也该在内部组织几场篮球赛了。多设置点奖品,让大家也放松一下。”戈东树收回目光,冲着他身边的男人感慨道。

  戈东树口中的窦工看上去大概三十多岁的年纪,头发凌乱,带着一副塑料的黑框眼镜,从镜片的厚度就能看出度数绝对不低,表情看上去有些木讷,但真正了解他的人大概绝对不会用木讷来形容他。

  事实上,如果抛开一些天才纵横的人物,这位窦工也是这个世界少有的天才。

  这个世界能为两脚行走的机器人设计算法的人不多,这位窦工就是其中之一。

  不止如此,他所设计的算法还能得到宁孑的首肯,成为n1型自行走人型机器人的配套底层算法总设计师之一已经足以证明他的能力。这也是戈东树这次来会专门带着这位窦工的原因。

  不过话说回来,其实谁带谁还真说不好。

  虽然说戈东树这两年又进了一步,成为整个有为集团公认说话最有分量的二号人物,但要说到机器人技术这块,显然还是窦工更有发言权。

  “篮球我不太懂的,不过集团举办什么活动也不需要我决定的。”窦廖真摘下眼睛,随手用袖子擦了擦,慢条斯理的说道。

  不小心看到如此不拘小节的做派,让戈东树下意识的将目光移开。

  相对而言他还是更喜欢宁孑那样儒雅的学术派。

  不过话又说回来,眼前这位现在可是有为集团拿钱最多的技术高管,每年八位数的薪资才把人家请来的,生活上就算有些不拘小节也没法诟病。

  “额……”

  “虽然篮球也挺好的,但如果举办一次编程大赛可能大家会更有兴趣。”

  “编程已经落寞了啊。”听到这个话题,戈东树又感叹了一句。

  “不能完全这么说,我试过faster,完全取代人类还是不可能的。相对而言它还是笨了一点,只是在集合资源这块做到了最优,但如果要做真正的编程,它还不太行的。”窦廖真很认真的说道。

  “哦,那等会你见了宁孑可以跟他好好谈谈这个事,你也知道faster其实就是宁孑开发的。”

  这话让窦廖真沉默了片刻,然后摇了摇头道:“那还是算了,戈总等会还是别提这事。跟他辩论我没赢过。”

  好吧,这番话,让戈东树突然觉得这位工程师变得顺眼了些。

  哎,人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