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呀主神 第2069章 不配留

《穿呀主神》第2069章 不配留

作者:幽幽弱水 字数:1815 书籍:穿呀主神

  [[“先生,几乎每日都这般急行,身体可撑得住了?”朱厚照望着坐在旁边的徐溥。

  朱厚照正和徐溥共乘一辆马车,这是出京以来的首次。往日,他要么骑马,要么独自乘马车。

  “昭之,小郑也没你如此啰嗦。”徐溥嘴角带笑,轻眯着双眼。

  “老爷,你那能这般说朱公子,他这是关心你……”车厢前方传来郑管事的声音。

  “你啊,这才过了多久,就替昭之说起好话来了?”徐溥顿时轻笑起来,心情似乎畅快之极。

  自离京以来,经十数日的朝夕相处,郑管事和朱厚照也算颇为熟络了。

  在他的眼里,朱厚照宽怀仁厚,不仅对徐溥尊敬有加,甚至对一众下人也甚为关怀,平时有说有笑的,并无多少主人的架子。

  “先生,郑管事这是帮理不帮亲。”

  “哎,朱公子,你又忘记了。你将小的唤作小郑就好。”车厢前方的郑管事听得轻笑了声,“老爷可说了,回到宜兴就没多少事让小的管了。”

  “对,对,是小郑。”朱厚照嘴角带笑,须臾,他望向徐溥,又道,“学生不得不啰嗦,先生年纪可不小,这般长途跋涉,总得多加注意。”

  “老夫如今这般模样,还算颇有精神吧?”徐溥笑着伸起右手,轻拍了拍自己的脸。

  朱厚照注视了片刻,咧嘴一笑:“确实颇有精神。”

  因患有目疾,徐溥的双眼经常轻眯着,但他的面色与离京时相比,却真的发生了变化。

  离京还不足一个月,越往南走,天气越暖和,他面色也变得红润了些,整个人的精神要比在京城时好得多。

  “那就是了。所以,昭之,你无须担心,老夫这副老骨头撑得住。”徐溥嘿嘿一笑。

  “先生是心境不一般,身心放松之余,自是一切皆乐。”朱厚照道。

  在不少人的眼中,徐溥不用再过那种伴君如伴虎的日子,是如释重负,没有了负担。

  但朱厚照很清楚,弘治皇帝又怎可能是虎,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只偶尔会发些小脾气的绵羊。

  未几,朱厚照又道:“先生,如今返乡之路程应已过半,不知回乡后,先生又有何打算?”

  在徐溥沉吟之时,车厢前方的郑管事听到,又轻笑了声:“朱公子,你就别问我家老爷了。他从离京时就开始思量,今早在驿馆还嘀咕着呢。”

  车厢内的徐溥微微一笑,如今他心中确实毫无想法,为官数十载,突然无官一身轻。

  虽然在离京后的十数日内,他时不时会想起这个问题,但通常略为一想,他就茫然,一直还没有结果。

  不过,以他这般年纪,还患有目疾,又能做什么?好好待在宅子里,陶冶性情,颐养天年得了。

  “朱公子,你可知我家老爷如今最牵挂什么?”车厢前方的郑管事又问道。

  “先生最牵挂的,应该是他在京城的孙儿吧?“朱厚照望了望徐溥,回应得没有多少犹豫。

  徐溥留在京城的孙儿,是他的嫡长孙徐文焕,已被弘治皇帝授以“中书舍人”官职。

  郑管事“嘿”地一声:“朱公子,你猜错了。老爷如今最牵挂的可不是孙少爷,而是正在宜兴故里所兴建的新居……”

  “哦?”朱厚照有些好奇了。

  “此处新居,是老爷让族人兴建。待老爷回到故里时,想必已建起来了。到时便能有个居所颐养天年。”

  “小郑,你这也要说一说呢?”徐溥摇了摇头。

  “老爷,你可是三日两头就问小的一次。小的也要说给朱公子听听。”那郑管事又道。

  车厢内的徐溥“啧”了声,坐在他旁边的朱厚照却轻笑了起来:“等到了宜兴,可要好好观赏这新居如何了……”

  就在这时,郑管事突然嚷道:“老爷,朱公子,扶稳了,前面的路很不平……”

  话音未落,本已左右晃动着的马车,颠簸得更加厉害了,仿似随时将会倾倒一般。

  徐溥双手扶住车厢内的一把手,尽管身体随着车厢不由自主晃动起来,但他似乎毫不在意,脸上竟然隐约是一副乐在其中的模样。

  不过,对于享受过后世种种舒适交通工具的朱厚照而言,抛开车厢左右上下的剧烈摆动不说,仅那几无减震的坐垫,就让他难以忍受。

  这也是他宁愿骑马,也不愿坐马车的原因。尤其是当下这种几乎没有减震功能的两轮马车,乘坐简直就是受罪。

  其实朱厚照也曾经设想过,要不要制造一批四轮马车。

  虽然现时大明的工匠能制造四轮马车,但大明如今的路况并不适合。若想大面积推广,就必须重新铺设道路。

  钱是一回事,如何铺设又是另一回事,大明地域广阔,地势复杂,高山、丘陵、河流、平原应有尽有……

  如何维护更是关键。各种天灾时不时发生,对道路破坏严重,维护的费用可不低。

  更何况,当下的大明“一穷二白”,要大范围修路?就不仅仅是说说之事了。

  剧烈晃动了一小会,马车又恢复了之前的左右轻摆状态。

  徐溥轻吁一口气:“昭之,今日乃重阳佳节呢。”

  朱厚照轻笑道:“先生是在提醒学生‘每逢佳节倍思亲’么?学生数日前已写了书信回京,略解京城亲人的思念之情。”

  徐溥缓点了点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虽然身为异客,但学生如今与先生为伴,可不像王右丞那般独在异乡……”朱厚照应道。

  徐溥哈哈一笑:“昭之所言极是,我们虽身为异客,却非独在异乡。”略一顿,他朝着车厢前方嚷了声:“今日重阳,小郑,到滕阳驿馆后,看是否有花糕?”

  车厢前方的郑管事听了马上应了一声诺。

  未料,朱厚照突然轻叹一声:“先生,重阳佳节,我们即使没花糕可吃,仍有足够的食物果腹。你可还记得,我们沿途所见的生民么?重阳时,他们又以何果腹?”

  徐溥听得顿时愕然。

  “在京之时,学生常听先生提及,当下大明乃‘政通人和’。但仅出京这十数日的所见所闻来看,似乎并非如此。

  不仅是边民流离失所,连国内也不好过。从北直隶一直到德州,再至邹县,所见的多为苦难之事,如今哪一方的生民是安居乐业的?再往南,很快就能到南直隶,到时候会不一样吗?”

  徐溥嘴唇微动,终究没有出言。

  “往昔,学生埋头只读圣贤书,万万想不到生民活得竟如此艰难,真可谓民不聊生……”朱厚照又是长叹一声。

  “先生,自离京以来,我们已走了千余里路,只见到德州的父母官为治下的百姓生计着想,多方筹措赈济。为何其他的府州县衙就不能如此?”

  徐溥听得更无言以对,大明“政通人和”?或许连他自己也不会相信。

  “此番历程,学生也是大开眼界了。正如陆放翁之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马车的一颠一簸,徐溥变得更加沉默。

  就在这时,伴随着车厢前方传来马夫的一声“吁”,马车也很快停了下来。

  “小郑,何故突然停车?”朱厚照朝着车厢前方喊了声。

  “前面或许又是响马拦路……”郑管事的声音传来。

  “响马?又是响马?”坐在朱厚照旁边的徐溥,终于喃喃地说了句。

  朱厚照却没有多少动容,只轻声应道:“先生,如果生民居有定所,食能果腹,衣可蔽体,还会有谁愿意去做响马么?”

  “除了一些天生作恶之人,恐怕大多数均不会。”徐溥苦笑一声。

  随着这一路南下,徐溥又何尝不知道,大明的生民实在苦矣。

  原本他一直以为,自己担任首辅的十年,百姓的生活会比以前有改善,但眼前的景象,让他不得不相信,大明的生民真苦矣。

  “如果一个人被迫得无路可走,眼看都活不下去,又怎可能不铤而走险,走上这劫夺之路?”朱厚照应道。

  未几,他朝着前方轻嚷一声:“小郑,在山东布政司的地界,我们遭遇响马拦路已是多少回?”

  车厢外的郑管事似乎记忆甚深:“算上这次,应有五回。”

  几乎是同时,车厢外响起何文鼎的声音:“少爷……”

  朱厚照听得立马道:“小鼎,你不驱赶响马,跑来这里做甚?”

  除了第一次遭遇响马时,朱厚照曾经现身外,另几次,他都让何文鼎他们自行处理,驱赶响马。

  “拦路的那些人不太像响马,全部只是手持棍棒的青壮年,既没刀剑弓箭,也没有骑马匹。”何文鼎又道。

  朱厚照听得顿时来了兴致,安抚了徐溥一声,随即应道:“那本少爷倒要看看……”

  他一边说着,一边弯着腰从马车的车厢出来。

  朱厚照站在车沿上,往官道周围一望,果然有三四十名穿得破破烂烂的青壮年,手持木棍,前后堵住了车队。

  堵住车队前方的有近二十人,领头的竟然是三名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年轻人。

  “孪生三兄弟?”朱厚照愕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