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呀主神 第1395章 昏庸女帝28

《穿呀主神》第1395章 昏庸女帝28

作者:幽幽弱水 字数:1784 书籍:穿呀主神

  这样的神物利器总该有个主儿,我却不能要他的。”于承珠道:“你给我吧,我给你交给妥当的人。”乌蒙夫道:“那是最好不过。但听你所说,他的那个什幺姓铁的徒弟也不配有这一把宝剑。”于承珠面上一红,道:“我不是交给他。”

  乌蒙夫将宝剑交给于承珠,对林仙韵道:“那么咱们趁早走吧,先找石惊涛,再寻阳宗海,把事情办好,免得误了回去给玄机前辈拜寿之期。”于承珠心中一动,道:“你们还要去找阳宗海。”乌蒙夫道:“是呀,石、阳二人和我们同称四大剑客,在我来说,那是武林朋友给我面上贴金,但他们可是名实相副,我也该见见他们呀。”于承珠小嘴一撇,道:“阳宗海才不配和你们并称四大剑客。”乌蒙夫道:“是么?你和他交过手了?”于承珠道:“据我看来,他的武功与娄桐孙不过在伯仲之间。”乌蒙夫面色沉重,道:“如此说来,这事情倒棘手了。”于承珠奇道:“这怎么说?”乌蒙夫道:“他的武功已经如此,他背后的人物厉害可知。”

  于承珠道:“难道还有什么人能强过上官前辈不成?”乌蒙夫笑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话也很难说。阳宗海是赤城派第二代中有头面的人物,他敢胡作非为,自然是有所恃的了。”于承珠心中一凛,想起师父曾和她提过赤城派的创派祖师赤城子,曾说赤城子也是一个武林怪杰,曾先后三次拜访过自己的太师祖玄机逸士,每一次玄机逸士都请他到静室之中,第一次留了一日,第二次两日,第三次三日,当时玄机逸士门下,还只有董岳一人,奉命守在门外,不准旁人进来干扰,连董岳也不知道他们二人在里面做什么,若说是较量武功,却又丝毫不闻动拳脚的声息,只是每一次赤城子走时,都露出垂头丧气的样子,过了三次之后,就再也不来了。最后那次,两人呆在静室之中三日,大家都是滴水不进,只是这一份功夫,就足以惊世骇俗。于承珠心道:“莫非乌伯伯所说的,阳宗海背后的厉害人物,就是赤城子不成?”但见乌蒙夫行色匆匆,自己又心中有事,不便再详细查问。

  乌蒙夫夫妇走后,于承珠捧起那把大内宝剑,剑柄上携有“紫虹”二字,匣中隐隐露出淡淡的紫色光芒,于承珠想起昨晚之事,心中不胜慨叹。这时天色已是大白,远远望去,一轮旭日好像从海中升起,海面上金霞万道,丽彩霞辉,耀眼生辉。义军的营地已响起晨操的号角,于承珠急忙赶路,忽听得背后马蹄疾响,回头一望,只见一双青年男女,飞马赶来,男的是成海山,女的是石文纨。于承珠见不是叶宗留和毕擎天,心中一松,转身迎接他们。

  只听得石文纨嚷道:“我说这小子不是好人,师哥,你还不信?嚎,你为什么私自逃走?”说到后面这句话时,于承珠已走到了她的面前,她这句话是向于承珠喝问的,于承珠棒起宝剑,凄然一笑,万语千言,正不知从何说起,忽见石文纨似乎怔了一怔,呆呆的看着自己,突然嚷道:“怎么,你是一个女的?于承珠吃了一惊,不自觉地随着她的目光所注,一掠云发,却原来自己的头巾,不知什么时候裂了一角,秀发露了出来,不知是给娄桐孙抓裂的,还是在石缝中跃出之时给勾破的,于承珠这才恍然大悟,乌蒙夫为什么一眼就看破她女扮男装,而石文纨也是恍然大悟,原来以前怪他轻薄是怪错人了。

  于承珠微微一笑,道:“妹妹,这把剑你拿去!”石文纨惊诧之极,顾不得道问于承珠是男是女,急忙问道:“我爹爹的剑怎么到了你的手中?”于承珠道:“你不要问,这把剑你只管收下,当作是我转送你的好了。你爹爹现在伤心之极,正要你在身旁慰解。你快回家去看他吧,我也要走了。文纨妹妹,你要好好侍奉他老人家,劝他开怀啊!”

  于承珠这几句话说得诚挚非常,真情毕露,有如自己也是石惊涛的女儿一样,石文纨耸然动容,对于承珠再无半点怀疑。她思念老父,心中如焚,接过宝剑,道声:“多谢!”急急忙忙与成海山策马飞驰,并辔而去。

  于承珠目送马蹄扬尘,人影消逝,幽幽叹了口气,心道:“这小姐倒有眼光,成海山的质朴实胜过他的师兄!”成海山的样子看来笨头笨脑,与铁镜心的潇洒聪明相比,不啻天渊之别,于承珠以前曾对石文纨之选择成海山大惑不解,如今想来,不禁黯然自伤。但觉过去与铁镜心相处的几个月有如一场梦境。

  猛一抬头,只见红日东升,海波如镜,是一个大好的晴天,大海极目无边,海上的天空,也显得特别蔚蓝,令人心胸开阔明净,蓝天白云之上,海燕飞翔,于承珠抖落身上的泥尘,猛然间心情轻快,似冲波穿云的海燕,头也不回地向前走了。

  数日之后,她渡过长江,船到中流,仍不自禁地想起与铁镜心初会的情景,但这些前上往事,也只是一闪即过,好像随着大江东逝了。

  于承珠的“照夜狮子马”当日因为渡江不便,寄养在长江岸边的张黑家中。于承珠渡江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张黑家中去取回自己的宝马,张黑的家人对这匹马照料得非常周到,养息几月,比前更加神骏了,见着主人,欢嘶不已,于承珠又不禁暗生感慨,想起自己,自离开师门之后,虽然认识了不少人,但最要好的朋友,还是这匹白马。

  张黑的家人纷纷探问抗倭的消息,听得于承珠说倭寇已被驱逐下海,张黑不日也将回来,欢声雷动,纷纷夸赞抗倭的英雄,对于承珠更是赞扬备至。于承珠又是惭愧,又是兴奋,想起这几个月火热的生活,想起那些激动心弦,永不能忘的战斗,虽然这一次在她心上留下的创痕也永不能磨灭,但她却绝不后悔此行。

  于承珠在张黑家住了一天,第二日便策马西行,离开了江南的山明水秀之乡,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旅程,进入了西南的丘陵山区,风景迥然不同,若把江南比做明媚动人的少女,则西南应是质朴豪旷的男儿。于承珠心中忽然有一个奇怪的联想:铁镜心似是江南园林中的牡丹,而叶宗留等义军的首领则似云贵高原上的松杉。

  于承珠取道贵州前往云南,到了贵州,山岭更多,到处都是绵亘峻峭的峰峦,到处都是葱郁茂密的松林,山岭上随处可闻苗族妇女的山歌,健硕的苗族姑娘像男人一样在山间操作,与江南足不出门的闺秀,大不相类。于承珠年来女扮里装,总有拘束之感,到了贵州之后,见男女都是一样操作,便索性回复了女儿身份,收起了男子的衣装。

  苗人最为喜客,山路边的凉亭常常放着从山下挑来的泉水,还放着草鞋,让过路的旅人口渴了可饮清凉的泉水,鞋破了可换合适的草鞋。纵是最穷的人家,有陌生的旅人投宿,他们也奉如贵宾,悉心照料,家中没有吃的也会到外面张罗,务必令到客人称心满意为止,所以于承珠以一个孤身少女,通过山峦重叠的苗区,却也没有感到什么不便。

  在苗区走了半月,到了贵州西部的野马川,大约还有六七日路程,就可以穿过苗区,进入云南边境了。这一晚于承珠在山边一家苗家投宿,这一家苗家本有母子二人,儿子到土司家执役去了。家中只剩下老大娘一人,对于承珠殷勤招待,为她杀了家中仅有的一只老母鸡,于承珠过意不去。帮她淘米煮饭。

  黔西汉苗杂处,苗人多懂得汉语,这位老大娘说得虽然不大流畅,彼此却也能够交谈。吃过晚饭之后,两人坐在门外的大树下闲话家常,这位老大娘非常欢喜于承珠,拉着她的手不住地赞叹:“我也曾见过许多汉人姑娘,只有你比我们苗族最美的姑娘还美,这双手怎么长得这样白又这样嫩,就像鼓儿词里面所歌唱的公主一般。”于承珠被她一赞,反而觉得有些惭愧,笑道:“我哪儿比得上你们苗族的姑娘,你们的姑娘那双手才真是能干呢,又会做饭,又会种地,还会绣花,我才真是羡慕得不得了。”老大娘笑了一笑,道:“你不笑话我们命苦,真是难得。”拉着于承珠的手问道:“你今年几岁啦?”于承珠道:“十六岁啦。”老大娘道:“有婆家没有?”于承珠面上一红,道:“没有。”老大娘道:“我们这里的姑娘七八岁,很少没有婆家的,尤其像你这样长得美丽的姑娘,求亲的早就挤破门啦!”于承珠道:“这幺小的年纪就结婚?”其实在那个时候,汉人也是盛行早婚,十六七岁做新嫁娘是很普通的事,不过于承珠一心学文练武,没有留意到这上头罢了。

  谈笑间忽听得山坡那边飘来一阵阵的乐声,非常好听,乐声中杂有苗族姑娘的歌声,于承珠虽然听不懂歌词,但也感到歌声中的欢愉情调,老大娘笑道:“你没有看过咱们苗族的婚礼吧?”于承珠还未脱少女心情,喜欢新奇热闹,一听说有人结婚,非常高兴,立刻央求那老大娘带她去看。

  老大娘带于承珠转过山坡,只见前面一个大草坪,草坪中有几棵花树,小伙子和姑娘们都绕着花树跳舞,有的弹奏古瓢琴,琴如瓢形,乐声柔和;有的吹着长长的芦笙,这是用六根竹子做成的乐器,吹出来的声音雄浑粗旷,热情洋溢,于承珠听得入迷,忽然有两个苗族青年走到她的面前。

  于承珠一愕,只见那两个苗族青年弯下了腰,面上堆着笑容,张开两条臂膊,两个人你挤我我挤你地急着要挤到于承珠面前。于承珠道:“你们这是什么意思?”那老大娘连忙说了几句苗语,两个青年显出极其失望的样子,怏怏不乐地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