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港片宇宙之靓坤 第27章 《A计划》

《港片宇宙之靓坤》第27章 《A计划》

作者:荒野独狼 字数:1099 书籍:港片宇宙之靓坤

  大鼻子的真名叫“陈家驹”,外号“大力丸”,是靓坤在少年警校认识的第一个朋友。

  陈家驹的老爸也是个警察。

  在香港英治时代,英国人认为外地人比本地人更可靠,所以在警政事务上长期推行华洋分治和非本地化政策,大量聘用印度人当警察,辅以部分本地的广东籍警察。印度民族主义和中国革命兴起后,英国人转而希望引进与广东没有任何联系但又懂中国文化的华人做警察,所以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之后,威海就被港英当局确定为新的警察来源地。

  于是,山东大馒头这种北方食品,也成为香港警署食堂的重要菜品。

  在香港,这些人的管理自成一派,虽然俗称“山东差”、“山东警察”或“鲁警”,但标准的官方番号是“威海卫警察”。

  1949年之后,又有大量非威海籍的山东人,甚至河南、浙江、四川、天津、东北等外省人为生活所迫,冒用威海人的名义考入“威海卫警察”。

  在这些“威海卫警察”中,就有陈家驹的老爸马如龙,虽然他生于安徽芜湖,但是祖籍山东临淄,也算说得过去。

  没错,陈家驹的老爸叫马如龙。

  当时的威海卫警察大多不会英语或是粤语,对香港社会了解也有限。因此,往往被编成同一组别,其人员编号亦有别于一般本地警员。由于言语障碍,也较少担任接触市面的巡逻任务,多数被派驻新界守卫水塘、交通部、冲锋队或是香港岛山顶警区以及保卫港督府。

  而马如龙出身渔民家庭,所以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名水警。

  香港虽然只是个弹丸之地,但是地处水路要冲,很早就有海盗盘踞,最有名的莫过于盘踞在长洲岛的张保仔(1783年—1822年),而英国人只能算是众多海盗中伪装成国家的那种。

  香港警察不仅要应对岛内治安,还要应对海盗袭击。

  1948年5月1日,水警的正式英文名称由“waterpolice”转为“marinepolice”,而中文名称不变,并正式成立了水警刑事侦缉部。

  在戴麟趾担任香港第24任港督的这段时间里(1964年至1971年),香港公务员贪污可谓司空见惯,救护员送病人入院前多要征收“茶钱”,消防员救火前又要收取“开喉费”,甚至公营医院内的服务员也要向病人要求“打赏钱”。至于市民要办理轮候公屋和申请入学等等的公共服务,都先要贿赂有关的公职人员。

  当时,警队内的贪污问题更是各政府部门之中最严重的,当时的陆警几乎是人人收钱,他们透过包庇各种犯罪活动而收受或者说收取贿赂,不肯收的要么去守水塘,要么就是去当水警,只有水警成了相对干净的地方。

  1971年,麦理浩接任第25任港督的时候,为了整肃贪污,鉴于当时的陆警几乎就没有干净的,怕他们吃碗面反碗底、通风报信、横生枝节,从水警调入人手,补充陆警中的空缺,马如龙就是其中之一。

  在清剿海盗的历次行动中总是冲锋在前、敢打敢拼的马如龙,把他在水警中嫉恶如仇的作风带到了陆地上,很快就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在下班回家的途中被人枪杀,也给自己的家人带来了池鱼之殃——他的长子被人打成了白痴。

  为了躲避仇人,以免被斩草除根,马如龙的次子从“马港生”变成了“陈家驹”,使用他母亲的姓氏,连名字都改掉了。而且,少年警校刚刚成立,就立即将陈家驹招纳为第一批学员。

  不仅是陈家驹,和靓坤同期的警校同学外号“鹧鸪菜”的王宝、外号“独脚金”的夏侯震也都是“登陆”水警的子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