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空间囤货:超强木系异能者 第124章第一次尝试

  姜沃一时只觉得如坠云雾。

  这世上竟真有未卜先知至此的谶纬之术吗?

  袁天罡叹口气:“当日我与你李师父争执正是此事,他想将此谶语告知圣人,我拦着他。”

  姜沃下意识问道:“为什么?”

  “天机未到,此谶语真意不明,又如何告诉圣人。”

  别说这些隐晦莫名的谶语,就算是一句大白话,不同人读出来都会有歧义,就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袁天罡顺手拿过一支没有蘸墨的毛笔,点着谶语道:“日月当空是不祥异兆,但可指外戚当政、亦可指宦官当权又或是吕后一般女子临朝。”

  “而‘扑朔迷离,不文亦武’两句更难解,这武究竟是出身武将世家还是武姓?”袁天罡一顿:“从扑朔迷离四字来看,倒是女祸的可能性更大些。只是几十年后的事儿,再推也只是天机晦暗,并不能再多得机数了。”

  还好姜沃本来就是跪坐着,不然也想献出自己膝盖:这还晦暗?这已经推准了百分之八十了好不好。

  李淳风在旁听着,嘴抿成紧绷的一条直线,显然他虽然最终听从了袁天罡的劝阻没有将此卦象禀报圣人,但心里并不认同。

  也是,姜沃早发现,李淳风是二凤皇帝铁杆粉丝。如今他占出李唐天下居然有短折之象,袁天罡却压着不让他说,他自是不快。

  袁天罡搁下笔,对李淳风道:“今日当着徒弟,我与你细说一段旧事。”

  “你们都知道,我在隋朝为官时,曾占出过一句谶语。”

  姜沃点头:陶姑姑给她讲过,世人之所以觉得袁天罡料事如神,相面准是一回事,最要紧的是他在大隋占出的那句“杨氏将尽,李氏当兴”。

  袁天罡笑了笑,似乎很疲惫,也似乎很苦涩。

  “那时候还年纪轻,占出天下将乱王朝更替之象,心中不定,与人饮酒时醉去,不慎将此话外泄。”说到这儿袁天罡还说了句题外话:“从此后我再也不饮酒了,这几十年滴酒未沾。”

  酒醒后的袁天罡,自知失言,立刻辞官跑路带着一家子躲了起来。

  彼时袁天罡已有天下第一神算之称,那‘友人’得了这句惊天之语,并没有替他保守秘密,而是很快一传十,十传百传得天下皆知。

  袁天罡问听得认真的小徒弟:“你觉得我这一卦算的准吗?”

  姜沃点头,这多准的卦啊,唐高祖李渊于太原起兵,夺了隋朝天下,不正是‘杨氏尽,李氏兴’吗?

  袁天罡一笑:“这是因为你生在李唐年间,知道高祖名讳,所以觉得我算的准。但在当年,没有人知道李氏当兴,是这个李氏。”

  “当时这句话传开,隋炀帝一边命人剿灭瓦岗寨的李密,一边在朝中清除他疑心会造反的李姓官员,先是手握大军的将军李金才,后是故去李穆太师的子孙,另有其余世胄李氏,凡稍有嫌疑,就挨个杀去。”

  袁天罡的双眼微微眯起,似乎看到隋末无数鲜血。

  “其实高祖与隋朝有亲,亲缘还颇近,原本未必会反,可眼见一个个姓李的重臣被隋炀帝诛杀,说不定哪天就轮到自己了,高祖终是下定决心,反了朝廷。”

  隋文帝杨坚原本是李渊的姨夫,可以说李渊跟隋炀帝是正经的两姨表兄弟。造反这事儿不但难度高,就他本人来说舆论压力也其余造反的人大。

  可正因隋炀帝后来逐渐杀红了眼,开始屠戮朝中姓李的官员,这才‘不得不’反了。

  袁天罡看着小徒弟若有所思的神情,笑问道:“所以你懂了?”

  姜沃轻轻点头:“师父的意思是,算命本就是改命的过程?”

  “是啊,人人以为算者通晓世事,预测吉凶可以逆天改命,却不知天命莫测,或许我算出‘李氏当兴’不是结果,而是缘故——这一谶才是推动隋亡的一环。”

  袁天罡按住案上‘日月当空照临下土’这一谶,对李淳风道:“这一谶比之当年‘李氏当兴’更加晦涩难解。淳风,我阻你将其告知圣上,并不是贪生怕死,生怕谶语不吉又难解,圣人怪罪。而是希望你,不要妄图牵涉天机,起码不要太早,否则只怕适得其反。”

  或许当年袁天罡的谶语没有外露,隋炀帝没有狂杀姓李的重臣,没有李世民这种猛将横空出世跟着亲爹造反,或许隋朝还能多撑一段时间呢……

  李淳风抿成一条线的唇变成了向下弯的一种苦笑。

  他起身作揖到底:“袁师,之前是我急躁了。”

  而对姜沃来说,这几天盘算的,想请两位师父给媚娘算一卦的心思早甩到九霄云外去了!

  别说算卦,最好媚娘一辈子不被这两个人见到。

  尤其是袁师父,他卜算虽灵,但最灵的还是相面。若是见到媚娘,看出什么‘天下之主’的面相,再对应这句不文亦武,那就要坏菜了。

  好在媚娘跟她不同,宫女见人的避讳少,但作为正经的才人宫嫔,媚娘是没有机会见到外男官员的。

  *

  姜沃一向在吃上很热衷。

  然而重阳这日,面对各色花糕、麻葛糕,姜沃却没胃口。

  临出门前,陶枳叫住她,将她颈上的红绳取下来:这还是七月半鬼节时特意给她戴上的,红绳上还带着一个供过的小银佛。

  姜沃现在除了休沐时换上裙子,其余日子都按太史局司历的官服打扮,远望与少年郎一般。因此头上簪子、镯子戒指等首饰是早都不戴了的。

  陶枳想着到了重阳,就重新给姜沃编了一个红绳,上头应景坠着黄翡雕的菊花。

  陶枳边给她带红绳边安慰道:“你是担心武才人?放心,今儿圣人会去亲观宫人赛马球。”媚娘原本最担心的就是陛下日理万机,宫人赛马球对他而言是极小的事儿,若是临时有事不去了,那媚娘便失去了最可能的面圣机会。

  且说陶枳知道媚娘要混进宫人马球队,倒不是姜沃说的,而是殿中省透给她的。

  作为宫里的监察部门,殿中省总要跟她通通气。

  姜沃摸了摸颈上的黄翡:“谢谢姑姑。”

  陶枳忽然轻叹了一声:“武才人骑术上佳,圣人想来会喜欢。想当年皇后娘娘骑术就精妙,曾与圣人夫妻两人,带着一行儿女们打了大半日马球,你母亲在一旁算分,最后娘娘还胜圣人几球。”

  以二凤皇帝的弓马娴熟,输给长孙皇后,那必是夫妻间的乐趣了。

  否则被他砍瓜切菜一样荡平的君主(将领),就要哭晕在地府门口了。

  *

  傍晚,姜沃刚回到宫正司,陶姑姑就带笑对她道:“殿中省刚传来的消息:武才人在赛马球时拔得头筹,圣人特意问起名姓,也知道了这是新入宫的才人。”

  姜沃:啊?

  陶姑姑心里很为媚娘这孩子高兴,临走前还道:“对了,听说圣人还问起,她是不是从前应国公武士彠与弘农杨氏所生之女,想来是上心了。”

  姜沃回屋后,再起一卦,却见还是潜龙勿用。

  不免一头雾水。

  这是怎么个情况。

  事实证明,姜沃的卦象并没有算错。

  次日,圣人身边另一位姓马的内侍,带着一份册封诏书前往掖庭北苑。

  这是一份升职诏书,册一位五品才人为正三品婕妤。

  大唐的妃嫔,级别很多。但如果粗略按上中下三等来分,五品才人在后宫还是‘下位’嫔妃,而三品婕妤,已经算是正经的‘中位’嫔位,再往上便是二品九媛和正妃了。

  马内侍到北苑的时候,所有人都以为诏书上的名字是武媚娘。

  王才人还私下咬牙嘀咕了几句“装作宫女博得陛下青眼,不是正经行事”等话。但因怕媚娘真的因此得宠,所以没敢当面讥讽。

  这会子看到真有圣人跟前内侍手持御旨而来,就又酸又懊:她常盯着武才人,怎么没发现她混到宫人马球队里去了呢!

  要是知道的话……她肯定也要加入一下啊!

  内侍在一众才人惊愕的目光中,朗声念完了旨意。

  晋封才人徐慧为正三品婕妤。

  徐慧?徐慧!

  有几个才人都没反应过来,下意识问旁边的熟人:“徐慧是哪个?”

  直到徐慧出来接旨,她们才对上号。

  比起明艳过人,见之令人难忘的武才人,徐慧徐才人则像是隐形的影子一般。不是说她不美,而是徐才人的美,柔和安静,像是一朵静悄悄浮在空中的白云,很难引起人的注目和敌意。

  而比起媚娘善于与人结交(比如她是第一个站出来跟宫正司女官攀谈的),徐慧则是很内向的性情。

  哪怕跟她比邻而居的周才人,也只能说出‘徐才人喜欢看书、写字很少跟人说话’这样泛泛描述,竟说不出徐才人到底是个什么脾性。

  徐慧似乎永远在看书,练字。

  譬如端午、七夕等节日,旁人寻她去看龙舟或是打秋千,她也都摇头拒绝,次数多了,人人也就不理会她了。由着她静默于众人之外,安静的就像这北苑里的一棵树。

  可谁能想到,这一众新人里,圣人居然只点了她封为婕妤!

  按说圣人都没见过她呢,她们入宫半年了,唯一见过圣人的只有……武才人。

  无数目光从徐慧和武媚娘之间溜来溜去。

  媚娘觉得两颊滚烫,像是发烧一样。尤其是诏书里还有称赞徐才人(现在是徐婕妤了)温纯贞静,自入宫闱秉顺恪恭等语,更让媚娘觉得扎心。

  自己刚违了规矩以骑术精妙在圣人前漏了脸,圣人却转头册封了以文采为著,循规蹈矩的徐才人。

  这岂不是圣人表达对她所作所为的不喜?

  媚娘两颊从滚烫变为冰凉。

  马内侍不管这北苑才人们的眉眼官司,他只是笑吟吟请徐婕妤入内收拾妆奁细软,即日迁居鹤羽阁。

  毕竟做了婕妤,就不适合留在掖庭了。

  *

  徐慧认真收拾着书案上厚厚一沓文稿。

  纸是贵重之物,市卖一张寻常纸张足要七文钱,而朝廷官用的成都麻纸和温州桑皮纸更是高达二十文一张。于是许多囊中羞涩或是节俭持家的官员,都会选择用用过的纸页来练字或是打草稿。

  徐慧也是如此,恨不得每一张纸都用到了极致才算完。

  但也有例外。

  在一沓沓正反两面字迹满满的纸页中,也有特殊的:一包用细绢包着的上好桑纸,上头只工整抄写着一页文字,保存的也甚为精心。

  徐慧将细绢打开爱惜地整理着:这全是她抄录的圣人诗文。

  其中抄录次数最多的,就是二凤皇帝四年前挥笔写就的《威凤赋。》

  “有一威凤,憩翮朝阳。晨游紫雾,夕饮玄霜。弭乱世而方降,膺明时而自彰。”[1]

  徐慧轻轻的念诵着,眼睛晶亮如星。

  她曾经跟着父亲,远远围观出宫围猎的圣驾,也就是那一回望见过一次圣人。

  自那时起,徐慧心底一直深种着对圣人的无尽的敬慕、崇敬。

  她自幼有早慧之名,更因此蒙召入宫。

  能入宫作圣人的一个才人,徐慧已经感谢上天眷顾于她。至于进宫后只能住在掖庭,不得见天颜,徐慧也觉得跟圣人呆在同一个皇城里就满足了,仍旧与在家时一样,夜以继日地抄写圣人的诗赋。

  但她没想到,圣人竟然知道她,竟然还单独加封了她!

  徐慧在眼泪落在的前一刻忙忙盖上了细绢,免得泪水沾湿了自己带着无尽虔诚仰慕抄写的《威凤赋》。

  她能去到圣人身边了!

  哪怕在最好的梦里,徐慧也没有这样觉得圆满幸福。

  徐慧幸福到整个人发飘,媚娘就郁闷到整个人想沉到地底下去。

  “哟,有人真是菩萨心肠,最擅给旁人做嫁衣!”

  以往王才人的话,媚娘真不怎么往心里去,只当“两岸猿声啼不住”,可这次,王才人的话切中媚娘自己的心事,就扎的她心口生疼。

  *

  “我去劝劝武姐姐。”

  这日姜沃从太史局回来,就听说了这件事——此事已经成为掖庭乃至整个后宫的大热闹了,看热闹的人不知多少。

  姜沃想想就替媚娘难受。

  陶枳叫住她道:“你也太急了些,我还没说完——我也替那孩子发愁,就多寻人打听了些缘故,唉,也是巧了,偏她母亲家中最近刚生出事儿来,这才连累了她!我先说与你,你再去缓缓劝她,别叫她觉得是自个儿不好。”

  姜沃坐下细听缘故。

  而杨家得罪了二凤皇帝,就是孩子没娘说来话长了。

  生在无产阶级当家作主的时代,许多人对已经归入历史尘土的封建帝王制度并不了解。

  很多人下意识认为,皇帝就可以乾坤独断说一不二。

  其实并非如此,也就是到了清朝,臣子才变成了奴才,皇上的权力得到了至高无上的加强。

  就连再往前一朝的明朝,皇权也是大大被臣子限制的——以嘉靖皇帝那不大的心胸,面对骂他的海瑞也只得忍了没法把人砍了;万历皇帝跟臣子们拉大锯扯大锯了二十年,终究没立成自己喜欢的儿子为太子,只好遵从大臣们所说的‘礼法’立了长子为太子。

  可见皇帝并不是说了那么算的。

  尤其是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华大地就陷入了长久的群雄并起战乱不断的年代,改朝换代到眼花缭乱。

  而因此产生的门阀制度,则深深限制了皇权。

  只东汉起的累世公卿,到两晋时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几百年来,真正掌管着国家的,与其说是走马灯似更换的帝王,不如说是这些数百年根深蒂固的世家。

  正所谓“祭在司马,政在士族”——听起来根本就没皇帝啥事。

  直到隋完成大一统,隋文帝开科举,才算在世家统治上划开了一道大口子。后来隋朝灭亡,李唐继续接棒,打压士族。

  但这并不是个能一蹴而就的事儿。

  何为世家,便是世卿世禄。他们世代都是当官的,哪怕开了科举,鼓励寒门士子通过考试出仕,但短时间内,也不能指望寒门子弟能够顶起朝廷,世家还是占据着大部分的官职。

  但在二凤皇帝手里,世家想把持朝廷,那是不可能了。世家子想要靠着出身和姓氏,哪怕尸位素餐也能得个官职混日子,也是别想了。

  世家向来是很聪明的,不然不会改朝换代也依旧屹立不倒。换个软弱无能的皇帝,世家不介意跟皇帝杠一杠,来一个臣大欺君——世家都罢了工,你皇帝当光杆司令去吗?

  然而面对二凤皇帝这种帝王中的帝王,世家哪怕被削去了不少特权,也只好把委屈咽下去开始乖乖改家风:子弟们吟风弄月名士风流少点,读书务实善于办差多点。

  世家也得保证每代有人能接触到权力才行。

  要不跟着二凤皇帝走,只端着名士风流的架子,只怕两三代下去就成了空架子。

  而数百年的世家一旦支棱起来学习,确实比寒门强许多:毕竟传承在这里,许多世家子拿来启蒙的书,只怕寒门官员一生都不能见到。

  于是这些年皇权跟世家出现了微妙的平衡:天下之大,二凤皇帝确是需要世家豪族子弟出仕,保政令通达一方安定。而世家也不敢再如东晋那般把皇帝当吉祥物,跟皇帝大小声甩脸子,而是恭恭敬敬捧着眼前这位帝王,顶多心里遐想一下:等着以后出现乖巧好拿捏的帝王,他们再加倍把面子挣回来。

  但今年,这种微妙的平衡被打破了。

  因二凤皇帝继续逆天,要重修《氏族志》,为天下名门世家重新排名。

  这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皇帝想把他李家排在第一!

  但别说,士族们还挺硬气,送上来的草稿版仍旧是博陵崔氏、范阳卢氏等名门为第一等,陇西李氏(皇帝家)较之低一等。

  二凤皇帝一看就冷笑了。

  居然还有人妄图压他一头,让他去做二等?

  这世上压着他的人都地府报道去了!

  起初他只让人修《氏族志》,没有点明排行,是给世家留脸了,结果世家在他看来给脸不要脸,那李二凤直接把梯子一扔,一把撕了‘善于纳谏贤宽仁慈’的帝王脸,直接露出那种‘睥睨一世唯我独尊’的天策上将脸来。

  把官员(世家官员)修的氏族志初稿撕了烧火,然后明码标价道:“皇族李氏为首,一等!外戚次之!世家再次之!”直接定了排名。

  世家把二凤皇帝放到第二等,李二凤可不好说话,转头直接把崔卢都踢到了第三等!

  给我下面蹲着垫脚去吧!

  那崔卢等世家能退吗?也不能,这一退将来死了怎么好意思入祖坟?难不成到了地下只好说:不好意思祖宗们,没扛过皇帝,咱们家从第一流变成三流了。

  那可是死不瞑目。

  于是朝上最近正为此事吵嚷不住。

  世家们甭管之前数百年有没有什么龃龉仇恨,全都抱起团来,在此事上一起抵抗皇帝。

  其中当然少不了媚娘生母所出的弘农杨氏。

  而那日媚娘于宫人马球队中露脸,圣人看到这样鲜艳明媚,骑术精妙的女子原也是觉得有趣的,但在听了媚娘的出身后,那几分欣赏顿时就变成了不喜。

  媚娘生母的弘农杨氏正在朝上跟着其余世家叽叽歪歪,要把皇帝变成二等,而圣人记性也很好,没忘记媚娘的生父武士彠是多么死忠的先帝党,当年也是更敬服他大哥李建成(武士彠:冤枉,他只是死心塌地跟随李渊,李渊选的李建成做太子,他当然对太子比对寻常皇子恭敬)。

  二凤皇帝也记得,杨氏还是当年父皇指婚给武士彠的,那真是君臣和睦的典范。

  反正是一家子都正好惹了二凤不高兴。

  于是在圣人眼里,原本媚娘一个才人违矩加入宫人的马球队,不过是令人置之一笑的女子博宠小心思,可在外头世家闹事的关口上,媚娘的出身在这里,便让圣人觉得不安分且别有用心。

  姜沃:这……实在是不凑巧啊!

  陶枳叹口气;“不单有外头的缘故……”

  姜沃惊了:怎么还有事?

  陶枳轻声道:“皇后娘娘仙逝年余,后宫里很有几位有子位高的娘娘想着空出来的后位。只怕圣人这会子特意选了‘贞静无争’的徐才人封婕妤,大半倒是用来警醒后宫娘娘们的。”

  都是陪伴多年的旧人,也都有儿有女年纪渐长要体面,圣人也不好直接斥责伤了面子,便以此迂回提醒。

  姜沃听得泪目:媚娘好惨一姐姐。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家人们投喂的营养液,直接更一章肥肥的二合一啦。

  [1]见于李世民《威凤赋》

  感谢在2022-12-2508:01:44~2022-12-2608:40:3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腐女子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绿豆关雎尔547瓶;茶茶、红豆薏米粥粥100瓶;热爱66瓶;涩涩小狗、翎羽50瓶;繁星似我46瓶;当颜狗,赏美人、我先划一划、珑夏、小辣椒酱20瓶;momo、核桃树、春落拂棋去15瓶;离北12瓶;白雪皑皑、嘎吱、以牧、斯润10瓶;纪念6瓶;hdkahX、23422037、夜泊秦淮?、璃のようにでんか5瓶;片桐家小萌萌、白衣4瓶;黑兔吱3瓶;桃子荔枝酒、紫气东来Dicey、梦林白、今天穿越了吗、大米真棒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