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红楼之我全都要 第十八章 会妙玉言老庄,见封氏抚香菱

《红楼之我全都要》第十八章 会妙玉言老庄,见封氏抚香菱

作者:去病弃疾克难 字数:3857 书籍:红楼之我全都要

  妙玉闻听此言,双眸陡然一亮,诧异的看向贾琼。

  自己昨日才觉得自己是个槛内之人,未曾想着今日这年轻男子自称槛外人,倒是个懂得禅机的。

  又听贾琼后半句所言,不由如炸刺的猫咪一样,双眸紧紧盯着贾琼说道:

  “不可能,父亲答应过我,让我自己选择的,怎么还是替我选择上了。”

  见妙玉突然神情大变,又说出这样的话语来,贾琼茫然的看向妙玉问道:

  “选择,什么选择?”

  见贾琼彷佛什么都不知道样子,妙玉也是面色一愕,难道自己会错意了。想了想便问道:

  “你是谁,父亲让你来见我到底何事。”

  贾琼微微思忖,随后说道:

  “我叫贾琼,算是你的表哥。林姑父发现有人在调查你,便让我来见你。

  担心你有事,便让我来与慧静主持,看看是否可以把你带回到林姑父那里,或者由我带到神京安置。”

  妙玉闻言,知晓是自己会错了意,性子再是恬静澹泊,也不由有些羞涩,面上浮起红晕。

  又想起其自称自己表哥,却姓贾,明白可能是二娘家的亲戚,也不想多问。

  自己母亲方去世几年,父亲便从新娶了新妇,替了母亲的位置,自己并不是太喜欢这二娘。

  但也不好一言不发,随意说上几句,便让这所谓的表哥离去吧。

  想到这里,便问道:“琼表兄,你与我父亲很熟稔嘛?”

  见妙玉彷若没有多少兴趣与自己聊天,贾琼便也不准备多留,也想着随便说上几句,便告辞离开。又见妙玉问话,便随口答道:

  “我曾在林姑父那边读了一年书,这次有事到扬州,姑父便让我代她来看看你。”

  听到这样的回答,妙玉反而来了些兴趣,三岁便离开父亲身边,算来已有八年。

  父亲也只有每年来上两三次,自己对父亲了解的反而少了些。只知晓父亲文采出众,是探花郎出身。

  自己这些年也拼命的学习这些知识,就是希望父亲来时能多说几句。

  自己往日里只有师傅教导,只是会常想念父亲,思及自此,不由羡慕的看了眼岫烟。

  随即问道:“琼表兄既然曾跟我父亲学习过,想来对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都精通了。”

  听着妙玉自古问着,也不让自己坐下,倒是个不在意世俗礼节的,遂也不待妙玉邀请,自古寻了个位置坐下。

  既然你不在意世俗之礼,我也不再假意客套,坐下才说道:

  “时间诗词,无非风花雪月,亦或抒情咏志。不同之人,喜爱不同。为兄谈不上精通,只能说略微知晓些吧。”

  妙玉闻言,不由略有些失望,方才见其说槛外人,以为是个懂的老庄,知晓道法禅意的,未曾想却也还是个世俗之人,便随意的问道:

  “那琼表兄觉得这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可有好诗,或能让表兄觉得甚好的。”

  听着妙玉的问题,贾琼不在意的看了看四周,后又从新看向妙玉,笑着说道:

  “好诗千千万万,只要为一人喜爱,那便是好诗。为世人所喜,那更是好诗。”

  边说边看着妙玉,见其面色郁郁,假意点头,想起前世妙玉的自评,不由想着逗逗她,方又说道:

  “诗成便有其存在的道理,然却有一句,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我颇为喜欢。”

  听到贾琼这般说,妙玉双眸又是一亮,这位琼表兄倒是说道自己心坎里了,未曾想其也爱这句。

  只是其既然爱这句,为何还称赞那些风花雪月,抒情永志的诗呢,难道是自己的学问还不到家,修行还不够深吗?

  正自思绪时,便听岫烟说道:“琼表兄,你居然也喜欢这一句,我昨日方听妙玉姐姐说‘古人中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独有这两句好的。’”

  听到岫烟这诧异的声音,妙玉面上不由又是一红,往日里也不见这丫头这么多话。

  虽然面上彤红,内心羞涩,但也想弄明白贾琼这话的意思,往日里师傅便不是太认可自己这句。

  今日这琼表兄也是喜爱这句,却又喜爱着别的,难道真的是自己错了,修行有误。而方才这琼表兄自称槛外人,难道其还有什么不同的说法。

  想到这里,强压住内心的羞意,看向贾琼问道:

  “琼表兄,你方才自称这槛外人是何意思,为何你既然爱这一句,又说其他也是好的。”

  贾琼也未曾想到,原本只是想着应和下妙玉的心境,便说了这句,如今却又扰了其心境。

  略作思忖便知晓原由,想起林如海的嘱托,又看着这如花似玉的妙玉,想起原着的描述,不由起了个心思,让她还俗或是不错。

  “妙玉妹妹,你着想了,不论是道家还是佛家,皆有出世入世之说。

  人生在这浊世,便吃五谷杂粮,自然粗俗,便有出世一说,来到一方净土,修心养性。

  然这便缺了红尘洗礼,方又有一入世之说,受红尘洗礼,仍保心性不变,方乃功成,此便是出世入世。

  顶点

  若是只出世不入世,只能说是只修行了一半,不得功成。

  因此佛道两家常有苦修之士,也曾出世入世。”

  看着妙玉若有所思的模样,贾琼准备再加上一把火,便又说道:

  “至于为兄方才所言的槛外人,这槛便是出世入世的门槛,进入这槛内,便是槛内人,出了这槛便是槛外人。

  而妹妹的修行,其实连出世都算不上,槛内之人的衣食穿用,皆是自己所产所得。”

  边说边看着妙玉,见其面色倏忽几变。便不再说下去,若是再让妙玉精神错乱,林如海能剁了自己。

  不过这妙玉比自己还小一岁,总是觉得自己是槛内人,这有些不好,还不如还俗。

  前世曾猜测,黛玉独爱宝玉,妙玉也对宝玉另眼相看,可能是爱好相同,也可能是一人还泪,一人煮茶还水,或许前世并蒂相生,同来还这水吧。

  想到这里,仍不由感叹,若是能修仙多好,还在意这王权富贵什么。

  见妙玉仍是皱眉纠结,不由自己取其石台上茶具,冲洗了一个茶盏,斟上了茶水,自斟自饮。

  妙玉沉思良久,不得其意,见贾琼仍坐在一旁,便说道:

  “琼表兄,你自称是槛外人,却也喜欢这诗,意思是已然完成出世入世之说吗?”

  听得此言,贾琼不由放下茶盏,笑着说道:

  “我未修仙,然既然是槛,那便又是坎。我只需站在槛上,入则槛内人,出则槛外人。来去随心,方得自在,何须在意这槛内槛外。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前明陈继儒的幽窗小记,妹妹想来是读过的。”

  望着妙玉兀自点头,贾琼又接着说道:“此语或说心性平和,不必在意荣光与屈辱,也不用在意升沉和得失。

  然道德经又有言,无为而无不为。若是妹妹已是这槛内人,就不会在意为兄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这世间一切人等,帝王与将相,和尚与道士,乃至各类贩夫走卒,皆有所求,即使神鬼佛仙亦有所求,吃着人间香火,有所求就着相,因此亦无需着相这槛内槛外之说。”

  听着贾琼所言,妙玉美眸看了看贾琼,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波动。

  方不由轻点臻首道:“如此却是妹妹着相了。”

  说完,端起茶盏半遮着面庞,略抿了几口。

  见妙玉彷佛解开心结,贾琼又与其聊了几句,方才起身告辞。

  回到居住之所,简单问了下,知晓无事发生。

  贾琼便唤来了贾璎四人,问道:“璎大哥,我走前让你替我给沉家下拜帖怎么说。”

  贾璎闻言,忙对贾琼说道:“琼弟,沉家因为你师兄明岁参加春闱,已经去了神,不在苏州。”

  听了贾璎的话,贾琼不由点头。

  “是了,师兄明岁也要要参加春闱,之前也未与他说来苏州,回神京也是正常。”

  随即又看向贾蘅,问道:“衡侄儿,让你寻香菱母亲的事情有眉目了吗?”

  贾蘅见贾琼又问起他,便也起身说道:

  “琼三叔,今日你与石师离开后没多久,本地牙商便将人送来了。

  我们略微与这妇人核实了些事情,与当初金陵府那门子说的一般无二,又在苏州府使了些银子调了当年的卷宗,后又带其去了葫芦庙老街,与当地人皆核实了一遍,应是无错。”

  既然如此,衡侄儿你去将香菱唤来,让她见见她的娘亲吧。

  过了一会,只见贾蘅一人回来,进来后对着贾琼点了点头说道:

  “琼三叔,已经送香菱姑娘见她母亲了,待她们见完,当会来说一声。”

  见此贾琼也不再言说,随即看向四人说道:

  “璎大哥,?大哥,衡侄儿,萍侄儿,你们四人跟我出来也快两年了,早就到了成家的年龄。

  尤其是衡侄儿你年岁最大,比我大上七岁,明年快二十了,倒是被我耽误了。”

  看着几人欲要说话,贾琼不由摆了摆手,继续说道:

  “这两年,我每月与你们三两银子,你们也无花销的地方,想来都积攒了些。待回了神京,我再与你们每人二百两银子,都早些将婚事定了吧。

  你们与其他人不同,俱是有自己想法,日后能顶门立户的。”

  听着贾琼恍若长辈一般的话语,几人也是不恼,毕竟贾琼什么都比他们强,几人都很佩服。

  彷佛贾琼这般言语,才是正常的一般。

  看着几人俱是嬉笑着答‘是’,又想起贾珠在世时与自己说的话,还有贾敬若有若无的安排。

  贾家是不可能放弃军权的,自己日后多数要去兵部,甚至不乏要亲自去军中走上一走。

  或许慢慢将这四人安排进军中,也能让自己日后的路好走一些。

  而且自古以来,掌握这军权的人才能有更大的话语权。毕竟枪杆子里出政权,无有军权说话都要若上几分。

  想到这里,便又说道:“成亲之后,给你们几年时间传宗接代,日后需要你们慢慢进入军中。”

  四人听得贾琼如此说,俱是一阵思忖,他们四人心中亦早有了准备。

  而且跟着贾琼也是很有前途,至少出手比两府要阔绰上不少,而且家中老母,也多有照顾,比其他同族兄弟家的母亲要体面不少。

  自己的母亲常吩咐自己要听琼兄弟的话,不要摆年岁大的谱。

  想到这里,不由俱是缓缓点头,琼兄弟,琼三叔对自己不错。

  自己或许是有把子力气,但是若无琼三叔的照顾,也不会有现在的体面。

  几人一阵闲聊间,贾琼便见香菱正搀扶着其母亲立与院内。

  贾琼便止住了话题,让贾璎唤香菱入内。几人见贾琼另外有事,便主动离开。

  贾琼略略点头,看着几人离去的背影,复又打量了一会进入厅内的香菱与其母亲。

  略过了几息,刚准备开口,便见香菱母亲对着自己一个行了一个跪拜大礼。

  贾琼忙起身,让开身形,虽然知晓是这封氏感恩自己救了香菱,才行此大礼,但自己却不能受着。

  让着身形,又听到封氏说道:“老太婆替感谢公子搭救小女,还让人寻来老婆子,让老婆子能在入土前再见女儿一面,此恩无以为报,来世定做牛做马,结草衔环报答公子大恩。”

  这已过了年过半百的人行此大礼,贾琼是万万不敢承受,这太过折寿了。

  侧身后,又快步上前,从侧面将封氏扶起。随后说道:

  “封大娘,您大可不必如此,现在你们母女团圆,不知日后如何安排,可需要我帮忙一二。”

  这封氏见贾琼如此说,抹了抹眼上的泪水,又看了看香菱,随后复又看向贾琼说道:

  “英莲已然大了,他父亲亦不知去了哪里,老婆子一人无力养着她,若是那天我去了,她仍是孤苦无依。

  而她外公是个掉进钱眼里的,若是跟老婆子回去,很可能将其卖给别人为妾。”

  说到这里,更是泪眼婆娑,抬起衣袖擦了擦泪水,复又看向贾琼,愣了愣,眼中闪过一丝坚定,随后坚定说道:

  “不如让她继续跟着公子,伺候公子起居,既然公子已然为她取名香菱,那她日后便是香菱,便再不叫英莲了,还望公子收留小女。”

  看着封氏面色上多有不舍,贾琼也知晓其心中所想,索性自己也有一农庄,家中人员也少,不在意再多养一人。

  正好这封氏上了岁数,或许与母亲能有些话题,能与母亲聊到一块,也不怕母亲孤单了。

  想到这里,贾琼便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便让香菱继续跟着我吧。不过香菱从小受了不少罪,今日又刚刚见到亲身母亲,若是分离也是不好。

  不若你也跟着我们回神京,也能在香菱身边照顾一二。”

  封氏闻言,不由大喜,知晓这琼公子可能真的喜爱自己的女儿,居然愿意将她这个老婆子也带上。

  但凡大户人家俱是买丫鬟,哪有人家会收个老婆子的,不由就拉着香菱一起,又要跪拜贾琼。

  贾琼见状,忙伸手阻拦,接着说道:

  “我过个几年我便要成亲,到时候让香菱跟着夫人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