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秦:出海归来,我献上世界地图 第十三章 陛下文治武功,将前无古人也!

《大秦:出海归来,我献上世界地图》第十三章 陛下文治武功,将前无古人也!

作者:三月啦 字数:2689 书籍:大秦:出海归来,我献上世界地图

  知天命么?

  那么,什么才是天命呢?

  始皇帝笑了一下,不得不说,今年,真的是一个分水岭。

  而另一边,赵泗已经见到了墨家弟子送来的铜铸雕版。

  “可惜,活字居然还需要考虑墨水问题,这一点是我没有预料到的啊……”赵泗抚摸着面前的铜铸雕版叹了一口气。

  活字跟雕版有所区别赵泗知道,但是他真不知道区别在墨水需求上也有分别。

  “这么说来,传统墨水应用于活字大概率是不太能的,恐怕得改进墨水,而且活字对于制造也有一定要求吧?好像是铅活字?应该是合金吧……感觉够呛,不过回头可以用铅做一些活字试试,话说这个时代铅叫什么来着?”

  “不过现在雕版也够用了,一批铜铸雕版,只要印刷内容不做变动,可以用十年,甚至是数百年……用来批量印刷书籍肯定是没问题,知识的成本会进一步变得低廉,不过报纸文书之类的,在活字弄出来之前恐怕是没戏了……”赵泗捧着手中的铜铸雕版。

  明晃晃的金色,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常说秦朝时期是青铜器时代,但是实际上刚生产出来的青铜,颜色并非青色,而是如同黄金一般亮闪闪的金色,因为颜色一样,故而有时候也会用金来代指铜的说法。

  铜铸雕版内容是秦律,赵泗浸墨印刷。

  因为手艺不太成熟,第一批印出来效果并不是很好,沾的墨水有点多。

  重复捯饬了许久,赵泗总算掌握了一定的经验,六十多个铜铸雕版尽数印刷,案几之上几十页分开铺好的纸张,秦律跃然纸上。

  很不错,只要有些熟练度,一般来说不会印废,速度也很快,赵泗略微熟练了一些以后没用多久就把一整部秦律印刷出来了。

  待其墨迹微干,赵泗没有犹豫,挨个折叠一起收拢,捧着径直朝着始皇帝驾撵走去。

  “陛下!”

  熟悉的冷气扑面而来,因为印刷而热的满头大汗的赵泗舒适的呼了一口气。

  “一部秦律,尽数印刷妥当了!”

  厚厚一沓子麻纸,字迹工整且排列整齐。

  始皇帝接过一沓子麻纸,眼中微微赞叹。

  “一部秦律,半车竹简!”

  秦律内容太多也太繁杂了。

  而竹简一来贵重,二来书写不便,三来还需要篆刻保存,何其难也?

  因为以上原因,秦律想要普及地方,本就是天下之大难。

  眼下,成本下来了,秦律的印刷速度上来了……等到造纸的生产规模加大,成本会进一步下降,说句不好听的,以目前大秦的国力,是可以做到家家户户一本秦律的。

  大秦才多少户人,登记在册的拢共也就六百万户左右。

  成本不算低,但现在已经到了大秦可以承受的范围。

  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诞生,是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的。

  “诏李斯入内!”

  始皇帝捧着一沓秦律显得有些爱不释手。

  将秦律普及到家家户户,这是大秦正在做的,又是对于大秦十分遥远的事情。

  从商鞅变法,到现在一统天下,几代君王的努力,百年的时间跨度,耗费了多人人力物力,刑杀了多少人,才让关中老秦人能够初识秦法。

  而现在,大秦一统天下,又需要多久让天下人如秦人一般了解秦法?

  大秦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将治理关中的经验应用到地方,可是地域扩大人口增多,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也呈几倍乃至于十几倍增长。

  关中花了几百年,天下难不成要用几千年?

  而现在,别的不说……

  以目前造纸的成本和付出,大秦远的计划难以缩短。

  可是可以制定一个小目标,譬如六百万户百姓,每家每户一部秦律!

  有了造纸术和印刷术,又能需要多少时间?

  不就是印六百万部秦律嘛?

  大不了征徭役,三五年时间,十年时间,总是没甚么问题吧?

  “好!”

  赵泗离去,始皇帝看着手中印刷出来秦律依旧止不住赞叹。

  赵泗出去才用了多久,一部秦律就跃然纸上,放在以前,这是起码要抄写几天的工程量。

  最关键的是还得是读书人,书法也得好一些,倘若书法差的跟赵泗一样,就算誊抄出来也没办法用。

  而现在?

  印刷?

  只要有雕版,不需要识字就可以印。

  甚至于,制造雕版的匠人,不识字也可以制。

  要知道,凿制墓碑的匠人,有很多压根就不认识字。制作雕版也是同理。

  雕版要用铜铸,确实成本不低,可是这一套雕版能用的时间可太久了,十年?百年?只要保养得当,几百年都用不坏。

  雕版弄出来相当于基础建设,这点投入,未来的回报是大大滴。

  而始皇帝,向来喜欢基础建设。

  驾撵之外……

  赵泗和李斯并肩行走。

  “陛下何故传唤?”李斯看着赵泗的笑意满是疑惑。

  “李相尽管去,大好事!”

  难不成还是因为赵泗提出来的对内机构?李斯暗暗心想。

  自从上一次想明白以后,李斯已经改变主意了。

  可是他已经拒绝过始皇帝的好意,而李斯的脸皮又不像赵泗那么厚,能过把发生过的事情抛之脑后。

  他毕竟不是赵泗,心里得顾忌始皇帝的想法,以及对自己的态度,故而这几天一直都在斟酌,自己该如何圆润的一改反对态度来支持始皇帝的英明决策。

  这种对内机构是一把架在群臣脖子上的刀不假,可是陛下都亲自询问我的态度了,这把刀总之是架不到自己头上的,而且未来执行迁贵令,推行种种政策,多一把不受三公九卿限制的刀对于李斯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赵泗迄今为止一直被蒙在鼓里,而李斯放开三公九卿的角度一看,迁贵令要我来啊。

  动刀子的人是我,多把刀是件好事,总不能这把刀先把我给宰了。

  二人一并入了驾撵,李斯和赵泗端端正正的躬身行礼,只不过李斯身子还没直回去,赵泗已经麻溜的跪坐在冰鉴旁边了。

  “看看…”始皇帝将秦律推至李斯面前。

  李斯还没见过纸,初见不由一愣。

  尔后看向赵泗:“这就是你说的纸?”

  “是也!”赵泗点了点头。

  “可我记得你的字写的没有这么好看。”李斯认真的说道。

  ……

  揶揄过后,李斯认真观看,尔后始皇帝又递来咸阳送来的信书,对于成本和制造周期有了一个大概的概念,立马就意识到造纸术和印刷术意味着什么。

  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李斯和始皇帝的想法是一致的。

  始皇帝想成就前无古人不可超越的伟业,李斯又何尝不想和先贤比较一番?

  若不是称子成圣的诱惑,李斯何以会转变自己的思想,接过迁贵令的重任。

  而造纸术和印刷术,对于实现李斯的人生理想,也很重要。

  “暂停驾撵,召开朝议吧!”

  印刷术,造纸术!

  这件事,也很重要。

  秦虽以耕战为重,但涉及这种利在千秋的文事,召开朝议也实属正常。

  “待会你要在百官面前,当众印刷秦律,去做准备!”

  除了武治,还有文教,竹简造价高昂,工期较长,书籍抄录不便,流通缓慢。

  造纸术和印刷术,对于底层士子的价值不亚于仙粮对于黔首的价值。

  毕竟……只有真正的大贵族,才无所谓科技进步不进步,时代发展不发展。

  因为不管有没有造纸术和印刷术,他们都有藏书万卷,誊抄篆刻再怎么麻烦他们也有专门的人为他们誊抄书卷。

  不管有没有仙粮仙种,他们都不缺吃的喝的,甚至于在这个普遍吃麦不脱壳的时代,他们已经能够用硙磨面人工筛取吃上白面粉了。

  这个时代,已经有包子了,赵泗见过。还有面条。

  贵族和黔首之间的差距,相隔了一个时代之久。

  更不用说,大贵族还能用缣帛来书写……王离给赵泗缣帛让赵泗誊抄算书的事情历历在目,光是赵泗演算誊抄的缣帛,其价值都够十几顷地了。

  贵族,并不在乎……

  但是,百姓在乎,底层士子在乎!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百姓愚昧不识字,就算有三种仙粮诞生,大秦的形象扭转速度也是缓慢的,因为他们不识字,极少出远门,更不会花团锦簇的夸赞。

  而纸张各印刷术的诞生受益群体是整个底层士阶级。

  是拥有了一定知识文化的群体,他们对大秦舆论形象的扭转才最为快速。

  读书人嘛……

  “有此等利器,陛下文治,三皇五帝,也概不能比了……”李斯脸上带着笑容。

  当然,李斯更在乎的是普及秦律秦法。

  “文治?”

  始皇帝嗤笑了一下。

  不过李斯确实没说错,这两样东西,是直接能够给始皇帝带来天命加成的。

  毕竟,拿人手短吃人嘴短。

  底层士子得到了好处,最起码骂的时候,也没那么理直气壮了。

  可惜,这是在大巡天下的路上,甚至近处也没有行宫。

  不过此处风景倒是不错,于水边山野之处召开朝议,也没什么不妥。

  (以后更新那就统一定时12点吧。继续存稿去咯。)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