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宋续命人 第五十二章 建王

《大宋续命人》第五十二章 建王

作者:朱落落/林白鱼 字数:1881 书籍:大宋续命人

  绍兴三十年二月二十四日,钦天监推算出的最近一两年内最好的日子。

  晨曦微亮,大宋朝的文武百官鱼贯入朝,看得出来很多官员的朝服都特意熨烫过,穿在身上更显精神。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几分喜色,反倒是今日的主角普安郡王赵瑗仍是一副持重的神色。

  普安郡王长眉凤目,虽然才三十几岁,却给人一种可以信赖之感。他走在通往垂拱殿的御道上,不时有低阶官员站在道旁向他行礼。

  普安郡王停下来一一回礼,有时还简单寒暄两句,温和、谦逊、端庄、持重,正是百官心目中储君的样子。

  赵构老神茬茬地端坐在皇位上,眼光间或扫视一下御座下的百官又很快转开,将双眼空洞地注视着大殿前方。

  静殿鞭响过,该百官奏事了,见皇帝仍不接茬,刑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分别上前奏禀了一番昨日对临安暴乱分子的行刑结果以及临安城的复建情况。

  “临安暴乱始作俑者熊大柄、高铁柱、穆大河等二十三人,除在暴乱中死亡十一人,其余十二人已全部伏诛。首恶熊大柄夷三族,已派禁军前往熊大柄原籍拿人,不日将押解回临安。”

  工部尚书奏道:“临安城损毁严重,复建所需钱粮甚巨。目前工部有两个方案,一是原址复建,所需钱粮由户部拨付,受难百姓有劳力者可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参与复建工作;其二,将损毁的地方重新丈量规划,临安城内有能力者无论官民皆可对地块进行扑买,关扑所得银钱由官府另外择地新建民居。如此一来可大大减轻国库压力,推进工程进度。”

  事涉钱粮,而且是天量的钱粮,户部尚书赶紧出列倒了一番苦水,中心意思就一个,户部坚决支持工部将需要重建的地方重新丈量规划,以关扑方式解决部分钱粮。

  事情都说完了,百官都眼巴巴地望着皇帝。

  终于,赵构示意王沐恩上前宣旨:“天子有诏,请普安郡王上前听旨——”

  普安郡王立刻出列,躬身施礼道:“臣听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普安郡王瑗,南风斯玄,温厚笃学,德才俱备。事国军,甚恭;事父母,甚孝;事手足,甚亲,事臣仆,甚威。大有太祖皇帝遗风,朕之夕影。今册立普安郡王为建王,更名玮。可在王府置直讲和赞读各一人,护卫军五十人。加黄金千两,上等丝绸一百二十匹!钦哉!册封大典将在三日后举行!”

  王沐恩将圣旨卷好放入内侍的托盘内,“普安郡王,领旨谢恩吧。”

  普安郡王躬身接过装着圣旨的托盘,高举过头,大声道:“臣赵玮领旨谢恩,陛下万岁万万岁!”

  随着王沐恩话声落下,大殿内“嗡”地响起议论声。

  赵构可不管臣下的交头接耳,在他示意下,王沐恩大声唱诵道:“退朝——”

  皇帝走了,百官们议论的声音更大了,但是两位宰执没有开口,其余人等也只能是说说罢了。

  最郁闷的当属普安郡王,眨眼之间老母鸡变鸭,是个人都受不了,他还丝毫不能暴露内心所想,依然维持着万事不萦纡怀的磊落风度,迈着不疾不徐的步伐向后宫走去,向帝后请安、谢恩。

  面对皇帝再次不讲武德的将立储一事无限期推后,百官议论了一番也就散了。

  不管怎么说皇帝给了普安郡王皇子的身份,又将他从郡王晋封为亲王,其实也是从事实上明确了普安郡王身为皇帝养子的身份和地位。

  一旦山陵崩,普安郡王是当仁不让的继位人选!

  赵瑗,现在应该叫赵玮的三个儿子也等在宫内,只等散朝后与父王一道去给帝后谢恩。

  到了宫内,父子四人如常给帝后请安,帝后照例慰勉了一番。

  赵玮又带着儿子给自己的养母张贤妃请安。

  赵瑗小时候张贤妃还是张婕妤,她膝下无子,倒是真把赵瑗当作自己的儿子来养育,赵瑗小时候每次生病都是张婕妤衣不解带的照顾。

  可惜随着赵瑗年纪渐长,又是未来的储君人选,赵瑗的事情她越发插不上手。

  赵瑗目前的三子一女都是发妻所出。发妻死后他没有再立郡王妃,身边服侍的两位夫人都是吴皇后的宫女出身,可以说吴皇后已经将这位大宋事实上的储君牢牢地绑在了自己的战车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张贤妃已经听说了早朝发生的意外,她望着自己的养子安慰道:“如今你身份贵重,出入都要当心,陛下和皇后那里更要勤勉,不可懈怠!”

  赵瑗一一答应了,祖孙三代又说了几句话,赵瑗方才带着儿子们离开。

  刚出宫门,十四岁的赵恺忍不住叫起来:“皇祖父出尔反尔,他怎么能这样?”

  十一岁的赵惇赶紧去捂哥哥的嘴:“二哥,慎言!皇祖父岂是你我能议论的?”

  赵瑗低声训斥道:“赵恺,你太令为父失望了!”

  十六岁的赵愭过去拉着二弟的胳膊,让他消气:“二弟性子急躁了些,一时口不择言,父王不要与他计较!”

  赵瑗低声叹道:“为父这二十几年如履薄冰,如今更需小心谨慎!正好陛下给王府配了直讲和赞读,为父听闻担任直讲和王府教授的还是国子祭酒史浩史老先生,今后你三人就跟着为父一起听史浩教授讲学吧,也免得招惹是非!”

  父子四人的对话还不到午时就一字不漏地传到皇帝耳中,赵构吩咐道:“向学之心不可废,建王既有此心,那就遂他的意吧。”

  三日后,即绍兴三十年二月二十七日,普安郡王赵瑗晋封为建王,赐名玮。

  恩平郡王赵璩改称皇侄,卸任皇城司提举,改判大宗正事,出居绍兴。

  四月初一,建王长子赵愭转蕲州防御使;次子赵恺封贵州团练使;三子赵惇转荣州刺史;么女晋封永嘉郡主。

  皇帝念及建王三子皆是青春年少,不日将成长为国栋梁之才,特命王府教授史浩一体教学。从此,大宋建王与三子一同在史浩门下就学的特殊景象出现了。

  清凉山上,韩嘉彦捻着花白的胡须叹道:“皇帝这是赤裸裸地打老夫的脸啊!”

  【求收藏,求推荐~

  收藏只要点一下加书架就行,不用花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