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激荡1994 第八十九章 摩尔定律不会等我们

《激荡1994》第八十九章 摩尔定律不会等我们

作者:半池柳 字数:2171 书籍:激荡1994

  像张颖这样的现目前还需要成长,但是张树心只要加入昆仑科技就是一个冲锋陷阵的猛将。

  相比之下,王萍自身的格局和能力,都还没成长到袁梁所期待的高度。

  但袁梁却没打算让张树心来主管财务软件。

  第二天一早,袁梁在公司见到了早一步回国的唐书晨。

  再次见到唐书晨,袁梁有些惊讶。

  袁梁对唐书晨自身的情况了解得不多,她身上的那种优雅知性,重生以来第一次接触袁梁就感触颇深。

  她身上的这种魅力,更像是从小到大受到身边教育环境的影响与生俱来。前世走上讲台后之所以光芒四溢,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通过安泰的出国学习机会,误学了那一身错误的意识形态,并坚定的走了下去。

  而之前的唐书晨,其实就是个刚从学校毕业,对自己并无太多的规划也没有确定的目标,所以事事都显得像个好奇宝宝,遇事的时候更多是全凭喜好。

  那时候的她纵使优雅知性,但给人的体会却不深。

  但是眼前的唐书晨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虽然她穿着朴素,但举手投足间却充满了自信和淡然,再加上她与生俱来的那股优雅知性,身上的魅力几乎溢了出来。

  “唐老师看起来状态似乎很好!”毫无疑问,这种状态下的唐书晨对袁梁来说是致命的。

  “还行吧,有事做充实了不少。”唐书晨淡然一笑,坐到了对面的沙发上。

  “唐老师喜欢就好,学校是怎么说的?”

  “之前你虽然跟学校敲定了实验室的事,但一方面资金没有到位,一方面昆仑科技也没有具体的项目规划。再加上是暑假,所以学校对这个事情不太上心,所给出的实验室名单也不太符合预期。

  我跟谢校长和张院长他们说了下你这边的情况,但具体能让学校有多重视,还得看昆仑科技在实验室的项目投入有多大。”

  袁梁对于唐书晨所说的情况早有预估。

  先前虽然敲定了实验室的计划,但是具体落实的方案还得靠项目来推动,学校不重视也在情理之中。

  “翁校长和张院长他们都有空吧?”

  “约好了的!”

  “那直接过去吧,边走边说!”

  来到翁烈的办公室,张守军还没到。

  两人跟打了个招呼,才刚坐下,翁烈便道,“先前小唐跟我说了下你们的情况,听说你从硅谷挖来不少在硅谷工作的留学生?”

  “翁校长可别打我的主意,吕师兄黄师兄他们可是我好不容易挖来的。”袁梁装作一脸委屈。

  “一挖就十几个,我看也蛮容易的嘛!”

  袁梁不由叹了口气,“挖人是容易,养起来就没那么轻松了,昆仑科技可是要按照硅谷的薪资水平来给他们开工资,还要负责以后的生活配套。光那十几个人,一年下来一个实验室的经费都不够花的。”

  “你开这么高工资,说得我都心动了。不过我得提醒你一句,国内的科研环境可不像美帝,你就确定这些人能为昆仑科技打开突破口?”

  “总得去试试嘛,钱亏光了可以再赚,畏首畏尾的就不太像年轻人了。国内在科技领域本身就与国外存在严重的断层,不管他们能不能打开突破口,只要能把中间的一部分断层弥补上昆仑科技就不算亏。”

  翁烈若看向袁梁,若有所思,“那如果你站在联想的位置,你又该如何选择呢?”

  “我肯定选择柳总的路!”袁梁回答得很坚定。

  他随后道,“企业首先得要活下去才有希望,倪老的想法是很好,但联想作为企业却不能只靠那点补贴整天嗷嗷待哺。

  国内环境如此,计算机高科技又是一条充斥资本和人才的路,联想如今的危局也只有走柳总的路才能缓解。”

  遗憾的是,柳传智只是一个纯粹的商人,在认识了资本的魅力后,便被联想这条大船推进了时代的激流中。

  “所以你就以资本开道,引入人才建立实验室想要打开突破口?”

  “翁校慧眼!”

  可翁烈却摇了摇头,“少滑头,这虽然是个不错的方式,但芯片半导体领域的突破口又岂是那么容易打开的?”

  袁梁这才笑了笑,“所以我这不是来找翁校帮忙来了么?”

  “找我帮忙?”翁烈有些疑惑,他本以为袁梁找他是因为实验室的事情,可听袁梁这么一说,似乎又有些不对味了,“帮什么忙?”

  袁梁正色道,“我在美帝见到了湾省的张汝金教授,张教授在晶圆厂建设方面比较有经验,目前已经在曰本、湾省、新家坡这些地方都建设了很多的晶圆厂。

  张教授答应接收一批学生前往新家坡参与晶圆厂的建设与运营,昆仑科技手上没人,这不是来找翁校要人来了么?”

  “你说的是新家坡特许半导体的晶圆厂?”

  袁梁点了点头,“是的,张教授目前就是晶圆厂的总负责人。”

  翁烈张着嘴,愣愣盯着袁梁,片刻之后才抖动了下僵硬的面庞,“你能说服张教授?”

  袁梁知道翁烈的意思,“我跟张教授提过相关的问题,但目前来看有些不太现实。国内的情况不比新家坡、曰本这些地方,是很受美帝的禁令限制的,张教授只要还在德仪工作,就不可能到国内来建晶圆厂。

  另一方面,浦江还没形成相关的半导体产业链,还没有相关的半导体人才培养体系,晶圆厂就算能落户浦江,短时间内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翁校应该知道,要在浦江发展半导体产业链,不是昆仑科技一家之言就能决定的。”

  翁烈若却是不太认同袁梁的话,“浦江的半导体产业多少还是有些基础的,南北两个半导体基地,南边的就在浦江,现在也孕育出了贝岭、华虹这些半导体企业。晶圆厂要是能落户浦江,必然能将浦江的半导体产业推高几个档次的。”

  可袁梁接下来的话却让翁烈彻底陷入了沉默。

  “张校长既然提起贝岭和华虹,应该对华晶也不陌生。

  908落户华晶,从90年8月份开始,光是项目审批就花了两年,项目款项各部门推推诿诿到如今也没有完全落实。

  908当时规划的是0.8微米的生产线,如今4年过去了生产线都还没全部运到国内,等华晶的0.8微米生产线能正式投产,华晶又会落后几代呢?

  英特尔最先进的工艺现在已经到0.35微米了,摩尔定律可不会等我们。”

  袁梁何尝不想让张汝金把晶圆厂建到浦江来?在德仪他脑子进水了才去跟张汝金说什么浦江的半导体产业链不成熟?

  都不是,纵使浦江的半导体产业链不成熟,但国内庞大的市场撑起一座晶圆厂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没有经历过华晶的失败,国内很多人还意识不到不到晶圆厂的时效性与重要性。

  这也是为什么袁梁要拐个弯用财务软件来提升昆仑科技的影响力,而不是直接搞钱引进晶圆厂。

  只有大家都重视了,晶圆厂才能发挥他应有的价值,也才有可能追上国外的步伐。

  光凭一己之力想要改变半导体产业的现状,除非袁梁重生的时候带了个超逆天的金手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