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在末日朝九晚五 第65章 超市(求收藏!求推荐票!求月票!)

《我在末日朝九晚五》第65章 超市(求收藏!求推荐票!求月票!)

作者:青木如青橙 字数:1876 书籍:我在末日朝九晚五

  不知道,如果我关掉《信使报》去卖咖啡的话,印记凝聚出的图案,是不是也会变成咖啡的模样?

  端着手中的热咖啡来到自己的办公桌前坐下,柯林有些心不在焉想着。

  当然,关掉报社直接转行去卖咖啡的想法,或许有些夸张。

  但如果改变《信使报》的成分,将内容从对胡佛的仇恨转移开来,却成了眼下柯林迫在眉睫的问题。

  只是,如果改变这一现状。

  改变之后又该选择什么样的报道方向,作为《信使报》接下来的内容重点。

  特别是考虑到【信仰】的特殊性,柯林一时间有些茫然。

  ……

  啪嗒啪嗒——

  信使报社内,有节奏的键盘声不断响起。

  这个时代的排版工人,基本上算是体力劳动者,想要在每周的发刊日前完成《信使报》的排版,老约翰的时间并不宽裕。

  只是,坐在排版机前努力工作的老约翰做梦也不会想到。

  此刻,老板柯林海中想着的,居然是再度改变《信使报》确立的新闻发展路线。

  通过仇恨营销的方式,树立仇恨对象,分化受众群体等手段。

  报社好不容易有了起色,《信使报》的发行销量也从原本最低谷时期的几百上千份,提高到了七千份左右的数量,尤其是随着歌谣的流传,上周报纸的发行量更是差一点就突破上万份的数额。

  创下了《信使报》有史以来,最高发行记录。

  时至今日,老约翰还是能够想起,老式轮转印刷机冒烟的那一幕。

  这是他进入信使报工作以来,从未见过的场景。

  也代表着《信使报》的受欢迎程度。

  对于信使报社这样一家地方小报来说,这已经是了不得的事情了,特别是在大萧条这个特殊的时期当中。

  可以预见,一旦柯林提出改变《信使报》报道的想法。

  老约翰绝对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哪怕,当初那个觉得报道内容过于不留情面的人也是他。

  ……

  “……印第安纳大学副教授、知名动物学家温思罗普·凯洛格叫停了一项为期为期五年的动物实验,据悉,温思罗普曾在九个月前展开一个逆向实验,目的是为了实验——如果动物的幼崽由人养大,智力和习性会不会更接近人类?”

  “为了能够完成这一实验,温思罗普亲自到动物园里挑选了一只仅7个半月大的雌性小猩猩,给她起名“古娅”,将它与自己10个月大的儿子唐纳德成为兄妹,亲自抚养。”

  “整个实验过程中,温思罗普严格依照实验规范进行,,从“古娅”来到他家的第一天起,他和妻子吕拉就严格开始测量各种数据:两个孩子的体重、血压、身高等,并测试他们对外界的自然反应……”

  办公桌前,柯林翻阅着眼前的旧报纸,试图从中找到一些灵感的方向。

  然而,遗憾的是。

  旧报纸上所登的绝大部分新闻内容,都对他提供不了什么帮助。

  将目光从关于领养黑猩猩实验的报道上移开,柯林翻动手中的报纸继续往下。

  “邦妮和克莱德——前所未有的亡命情侣!”

  “……根据警方所提供的情报现实,目前至少有四家小型企业和银行的抢劫事件和这一对雌雄大盗存在着关联,他们屡次逃狱是十分危险的犯罪分子,任何发现两人行踪的民众,不要轻举妄动……”

  雌雄大盗——邦妮和克莱德

  不少报纸上,都刊登了关于这对情侣的通缉报道。

  作为大萧条时期出现的案例,“邦妮和克莱德”的故事通过大众媒体传播,被赋予一种人为的意义。甚至,在1967年,两人的故事还被拍摄成了电影《雌雄大盗》,专门讲述邦妮·帕克和克莱德·巴罗在大萧条时代相识并相爱,结伴盗窃、杀人、卷入黑帮,几次入狱而又逃脱的过程。

  不过,站着柯林的角度,却很清楚的了解到。

  所谓“邦妮和克莱德”的‘壮举’,实际是媒体过分渲染下,所产生的放大效果,使他们获取到的公众形象远远超过了自身的能力

  甚至,当时邦妮·帕克和克莱德·巴罗被警察扫射击毙之后,两人的死亡现场更是引来的大量人的围观。狂热分子试图拿走邦妮和克莱德身上所有能拿走的东西作为纪念,有人带走了邦妮满是血迹的裙子一角,有人收集了一捆她的头发。

  据验尸官描述,当他到达时现场一团混乱甚至有人打算割下克莱德的耳朵。

  而等他们的遗体被送回达拉斯,二人的死讯传开后,更是轰动了全国。

  几个小时后,上万人涌进了这个人口只有2000人的小镇,想要一睹一代雌雄大盗的遗容,使得当地酒吧的啤酒价格因此而涨了近一倍,通常15分一瓶的啤酒此时卖到了25美分。

  显然,凑热闹这种事情,海内外都一样。

  甚至,从某方面来说,海外对于此表现的更加狂热以及疯狂。

  当然,“邦妮和克莱德”的报道并非柯林所关注的重点。

  事实上,就他所知,这对雌雄大盗的‘事业’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媒体争相报道反而成为了两人的催命符。

  1934年,也就在报道出来的两年后,这对亡命鸳鸯纷纷落网,中枪毙命。

  甚至,就连死后也无法按照生前的愿望合葬在一起,而是被分开各自埋葬在两个不同的墓地当中。

  相反的,他所在意的,是媒体对于整件事情所产生的放大效应。

  大萧条时期的人们,获取消息的渠道有限。

  除了电视广播,就是纸制的新闻报纸,甚至因为贫富差距的关系,绝大多数中下阶层的民众最常看的就是报纸新闻上的报道。

  也正是因此,大众媒体的传播力量,在这个时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涨。

  事实上,这个时期的民众,尤其是无家可归以及失业的人们。

  最常打发时间的办法,就是在图书馆里阅读新闻和书籍。

  哪怕他们待在图书馆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那里能够遮风挡雨的温暖环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