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开局生孩子!我穿成了汉武帝的妈 91. 主弱国疑

  “臣有奏报!”大行令王恢出列。

  “百越又起战端,东瓯国向我朝求援。闵越受南越指使起兵攻打东瓯。南越有吞并百越之势!”

  “撮尔小国!臣愿带兵十万,扫平百越!”太尉田蚡出列,豪言激越。

  “新皇登基,怎能轻言兵戈!田太尉争功之心,也太盛了!”传使谒者汲黯瞪着田蚡,“国丧之期,静晴侯郅都出兵匈奴,已是逾违祖制!”

  “那南越分明是欺我新皇年幼!如不还以颜色,赵眜真以为我主弱国疑,要兴风作浪!”田蚡愤愤然回应道。

  “主弱国疑?!”刘小猪气得涨红了脸,抬手欲拍案几,转脸看到皇太后在帘后轻轻摆手,示意他不要冲动。

  “臣以为,可派一辩臣为钦差,前去宣旨平息战端。若不能止乱,再派兵前往。”左丞相窦婴进言。

  “哪位爱卿愿前往?”刘彻清澈有神的眼睛,环视众臣。

  众人不语。

  “难道这朝堂之上,再无陆贾陆大夫?”刘彻轻轻叹口气。

  百越是我国古代南方很古老的一个族群,因其分布极广,支系繁多,互不统属,但皆为“越”人,所以泛称“百越”或“百粤”。

  其中分布在今浙江绍兴一带的越人,史称“于越”;分布在今浙江南部瓯江流域即温州一带的越人,史称“东越”,又称“东瓯”;分布在今福建福州一带的越人史称“闽越”;分布在今广东境内及其以南的越人,史称“南越”;分布在今广西境内及其以南的越人,史称“西瓯”,亦称“骆越”。

  不论于越、东越、闽越、南越和西瓯,自古以来同中原的交往就是源远流长的,有着内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岭南诸地气候湿热,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地域辽阔,接受中原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又无统一的政权同中原相对抗。因此,秦始皇在统一中原后,南征百越,开疆拓土。

  自秦始皇二十七年至秦始皇三十二年,秦军对百越发起了大规模的战略进攻,占领了岭南的绝大部分地区。

  秦南征百越之后,设了桂林、南海、象郡三郡。修建新道,开凿灵渠,迁徙移民,输入中原农业生产技术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整个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变,使岭南的历史真正翻开了新的一页。

  秦末战乱,南海郡守任嚣,在病床上任命龙川县令赵佗为南海郡郡尉,撒手西去。

  赵佗立即封锁南海郡所有通往中原的关卡,杀掉秦国所派官吏,换成自己的心腹。

  一切安排妥当,赵佗以闪电之势将桂林郡、象郡收入囊中,自立为南越武王。一个小小的龙川县令,成了称霸一方的诸侯,孤悬中原政权之外。

  当中原的硝烟尘埃落定,汉高祖刘邦自然不会对百越之地视而不见。但连年的战乱,百姓疲弊,百废待兴。天子六驾,皇帝车辇连六匹同色的马都找不齐,百官上朝只能坐牛车,也实在是打不起了。

  那就寻求和平解决吧!至于你南越国心里认不认我这个大汉皇帝无所谓,只要你赵佗能俯首称臣,把表面上的文章做足我就心满意足了。

  高皇帝刘邦需要一位能言善辩的说客出使南越,最后儒生陆贾承担了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公元前198年,陆贾来到南越。赵佗盘着南越人的截发头髻,摊开两脚坐着接见他。很显然,赵佗没有把汉使当回事。他就是要用这种方式折辱汉使,要其知难而退,他好继续当他的山大王。

  但陆贾却是一位天才外交家,南越国现在就是他的舞台。

  “你的祖坟在中原,你的宗亲在中原,你在中原长大,却不守中原礼仪。天高皇帝远,就可忘宗忘典,如此放肆吗?”

  “汉帝国的将军摩拳擦掌都想来教训你!只因为天下刚刚安定,不宜再起战端,皇帝才压住了众将军的火气。项羽号称西楚霸王,雄武善战,结果又怎样?”陆贾咄咄逼人,义正辞严。

  陆氏外交,不多废话,开门见山抓重点。

  陆贾的话让这位南越武王心中一颤。是呀,以南越国目前的力量,压根就无法与强大的汉帝国拼命,看来也只有向大汉称臣这一条狭窄的路可走。

  但赵佗还想继续装逼,毕竟是在自己的地盘么,不能将底裤露出来。

  “你觉得萧何、韩信、曹参他们和我相比谁更厉害一些?”

  “你厉害!”陆贾也是违心吹捧。

  “那和你家皇帝相比呢?”

  “这个没有可比性!我们大汉皇帝灭暴秦、诛强楚,那是顺天应命。再说中原那么广阔的地域,岂是你们南越区区巴掌大的地方可比。”

  “天子怜悯百姓刚刚经过兵事劳苦,所以暂且休兵不发,派我前来授你君王印信,颁发符节,互通使臣。你应该亲自到郊外迎接,向北称臣才是!而你竟敢凭借蛮夷遍地、民智不化的小小南越,对我大汉如此傲慢不从!”

  “大汉君臣若是知道,定掘毁你祖先坟墓,灭你宗族,随便派一个偏将率领十万大兵压境!那越人为自保,杀你投降汉朝,也是易如反掌!”

  赵佗大惊失色,立即离开坐位,向陆贾谢罪说:“实在对不住!先生,我在蛮夷居住已久,忘记中原礼仪了。”

  短短几句赵佗就败下阵来。赵佗明白,自己不能再做语言上的挣扎,嘴炮只会把自己的底裤打掉。

  陆贾最后拜赵佗为南越王,令他向汉朝称臣,成为大汉藩属国,治权独立,高于诸侯国。陆贾回朝报告,高祖皇帝大为高兴,封陆贾为太中大夫。

  陆贾不费一兵一卒,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拿下南越!他用自己的辩才征服了赵佗,赵佗也记住了这位来自中原的使者。临走时他还送给陆贾大量的财宝,因为他佩服陆贾,在他心里已经把陆贾当成了朋友。

  高皇帝驾崩后,吕后主政,赵佗有轻慢之态,惹怒吕后,对南越国关上了贸易的大门。

  南越所需马匹、农具等,皆由与其接壤的长沙国通关互市而得。是的,汉帝国对南越国实施了经济制裁。

  既然撕破了脸,赵佗就索性扔掉了头上的王冠,换上了皇帝帽儿,自号为“南越武帝”。

  赵佗接着兵犯汉边境。长沙国好几个县,在南越国的兵威下相继败北。长沙国丞相利苍之子——二代轪侯利豨,作为长沙国将领,就是在与南越作战时不幸阵亡。

  吕后派出的大军,受岭南的大雨和瘴气所累,没有了战斗力,被赵佗成功阻击。气得吕后掘了赵佗位于河北正定的祖坟。不愿再折腾民生,吕后只得任其独霸一方。

  临边的小国,东越,闵越,西越,迫于赵佗的淫威,也相继臣服南越。赵佗成为实际上的岭南霸主。

  诸吕之乱后,汉文帝坐镇未央宫,赵佗依然活着。

  汉文帝刘恒想重新恢复对南越国的宗主国地位。他派人重新修整了赵佗祖坟,并尽召赵佗的亲属来朝做官。

  文帝给赵佗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信里有他满满的诚意,也有他隐藏在文字里的刀锋。是的,你赵佗要是给脸不要脸,那么请你认真考虑一下你在长安的亲戚们;再掂量一下大汉倾力而战的强兵悍将。

  汉帝国的使者再一次出使南国,还是赵佗的老熟人——陆贾。

  陆贾劈头盖脸:“老赵,当皇帝这么大的事怎么不见你吭一声?也不见你给朝廷打个招呼?”

  赵佗已经领教过陆贾言语的犀利。这次陆贾刚开口,他已经有点慌张了。

  “不是那个,都怪吕后听信谗言,我才引兵给了长沙国一点颜色看。我称帝之事是闹着玩呢,别当真。”

  两国实力不对等,实力就是外交。作为乱世枭雄,赵佗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玩了一把称帝游戏后,他就将头上的皇冠扔到一边,继续做汉帝国的臣子。

  赵佗对汉朝廷自称“蛮夷大长老夫臣陀”。不过天高皇帝远,在百越他依然是大爷,闵越和西越、东越要看他脸色行事。

  超长待机的赵佗,比儿子能活,王位传于孙子赵眜。此时和陆贾,都已驾鹤西游。

  王娡在帘后暗暗攥紧拳头。南越,真当我大汉主弱国疑吗?

  当初吴王刘濞密谋造反,就和南越眉来眼去,蛇鼠一窝。刘濞兵败逃亡南越,是周亚夫率兵压境,赵佗才献上刘濞首级。

  吕后主政时,赵佗就不把惠帝刘盈当盘菜;如今刘小猪刚刚登基,南越又蠢蠢欲动!

  南越的不臣之心,象水底污泥沤出的沼气,窥汉帝国威压稍弱,它就咕嘟嘟冒出泡来。此污泥不除,终是后患!

  “老臣愿领命前往南越!”右丞相卫绾出列请命。

  让一国卿相去调停两个小小属国争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了吧!

  文景二帝都说卫绾是忠厚长者。这个忠厚,有点老好人的意思。

  新皇登基,加上皇太后垂帘听政,朝中政治生态不明。这些旧皇的臣子都在观望、揣测新皇的心思,以致朝议时,听多言少,朝堂一片静寂。

  太子太傅卫绾,由景帝擢升为丞相,延续至刘小猪登基继续为相,在新旧交替时起了压仓石的作用。

  作为百官之首,卫绾向来宽厚揽责。这是看刘小猪殷切询问谁愿出使东瓯,众臣都不言语,失望尴尬之时来救场的。

  汲黯揖手:“卫相安坐朝堂。越人相攻,是当地民风彪悍,本就勇武好斗,不值得烦劳天子使臣去过问!让他们自己随便打去!”

  嗯?这是一个忠君臣子该说的话吗?天子作为威加海内的大家长,两个藩国因战端向家长告状求助,焉能不管?皇帝权威何在?大汉威仪何在?

  “那,就由汲爱卿持朕符节,前去越地巡察调停!”刘彻抬手止住汲黯,皱起眉头,“卫相要与窦相、田太尉商议,增兵匈奴之事。”

  “圣上!不可起兵戈……”

  汲黯又要直谏,被刘彻一声“退朝”给打断。

  王娡在帘后听指派汲黯去越地,急忙想阻止,但刘小猪话已出口。

  天子无戏言。尽管不妥,王娡也只得作罢。

  回到椒房殿,刘小猪来与母后议事。因刘小猪尚未亲政,且未立后,加上王娡垂帘听政,所以仍住椒房殿,比长乐宫离未央宫正殿近些。

  “母后,孩儿派汲黯出使越地,是不是错了?”朝议大殿上,刘小猪话出口后,才注意到母后摆手阻拦,“朕真是厌烦这个汲黯!”

  “君无戏言。让司礼太监送符节和圣旨去,催汲黯早早出发吧!”王娡笑言,“皇帝要尊师重教。汲黯毕竟是太子洗马,位同帝师,这也是他敢于顶撞皇帝之底气。”

  “难道孩儿不该压制他吗?朝堂之上,他竟敢处处与朕作对!朕颜面何在?”

  王娡看儿子抿嘴怒目,命侍女端了清火茶来递给他。

  其实,性格过于刚直的人,在大多数人心目中都是不讨巧的。因为人们对于过于生硬的东西,都会有先天性抵触情绪的。

  “彻儿,若一石块贴身,你自然会硌得难受。可这石块沉稳刚直,有其用处。”

  王娡也喝了口茶,“汲黯自比袁盎,为人倨傲、刚直敢谏。朝中需要一位诤臣,以显皇帝纳言善谏,开明德高。”

  朝堂多官场老油条,察言观色,对帝王颂扬附和。诤臣的存在,反对的言辞,会让皇帝保持清醒的头脑,决策谨慎,警惕出错的代价。

  自高祖以来,尤其文景二朝,都奉黄老之道、无为而治。汲黯习黄老之言,好清静,是黄老之说这部分士人代表,不可随意否定。

  听母后细细道来,刘小猪垂首:“可孩儿还是厌烦他!与匈奴和亲,不兴刀兵,皆是他力谏之言!我大汉兵强马壮,仍受那蛮夷欺辱,朕断然不能!”

  刘小猪倔犟地昂起头:“还有那南越,不打服他,还真以为朕好欺负!主弱国疑?朕要百越小国,成我大汉郡县!”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