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第一大忽悠 第三章 我乃武帝之后

《三国第一大忽悠》第三章 我乃武帝之后

作者:孟中人 字数:3788 书籍:三国第一大忽悠

  汉武大帝因为一时不查,导致太子刘据受小人造谣中伤而死于乱军之中,心灰意冷之下,勒令史官将这一笔故事略去,并声言,满朝文武,如果敢有议论巫蛊之祸的,尽灭九族!

  而过了接近四百年后的今天,当年那件事的细节早已化作风沙般,飘零淡去,民间风闻杂纭分说,也早已经是无据可靠。而这一点,正是刘天浩深思熟虑后,准备凭此借力化龙的谜团。

  于是他继续娓娓道来,“天下人都传言说,太子刘据起兵反叛,最终兵败后自缢而亡了,却没想到,太子根本不是反叛,而且事实上,最后也没有兵败自缢。”

  刘天浩突然抛出的这句话对于太史慈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因为刘天浩这个说法对普天之下人来说,可以说是闻所未闻的。不由惊异的追问道:“那太子刘据后来到底怎么了?”

  “你先别急躁,听我慢慢讲给你听”

  刘天浩对太史慈的反应貌似十分满意,他的这个谋,只要能成功呈现在世人面前第一次,那么后面的第二次第三次就会容易很多。

  于是他继续说道,“巫蛊之祸持续了很久,平叛战争后期,武帝豁然发现,他们父子俩被佞臣玩弄于鼓掌了,他发现他最疼爱的太子刘据是无辜的。到这个时候,武帝本欲赦免太子刘据的,奈何巫蛊之祸牵连甚广,大战已经导致近四十万人罹难了,如果现在罢手言和的话,他如何对天下万民交代?”

  刘天浩说道这里稍作停顿,看见太史慈又要追问,于是继续道,

  “武帝最终决定将太子的军队剿灭,然而却又不忍心白发人送黑发人而让自己的至亲骨肉冤死,而且还是他最为看重的太子刘据,于是绞尽脑汁思考如何来破这个局,终于,武帝想到了一个人,一个就在自己身边的人,他认为这个人应该能够帮助自己破局。”

  “武帝想到的人是谁?”太史慈终于忍不住发问道。

  “高粱候郦疥,鬼谷一脉纵横家郦食其的儿子。”刘天浩知道自己已经成功了大半,自己编的这个故事无论是从理性来看还是从感性上来看,都算的上是无懈可击。

  “楚汉之争时,广野君郦食其就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齐王田广投降高祖。然而却因为半道上韩信嫉妒他的功劳,擅自带兵攻击已经降汉的齐王,而齐王田广误以为被别人合伙骗了,于是烹杀了郦食其。齐王韩信后来大概也是因此而被高祖灭掉的吧!”说罢,刘天浩和太史慈皆叹惋惜。

  “等高祖平定天下后进行分封时,高祖十分怀念郦食其,于是就破例分封郦疥为高粱候。而这郦疥呢,虽没有立过一点功劳,但是他胸中所学的,可谓是尽得他父亲真传。所以,就在武帝为如何解救太子刘据而焦头烂额之时,满朝文武中,他最先想到的,反而是这个从未显山露水的鬼谷后人,于是立即叫人传郦疥觐见密谈。”

  不等刘天浩继续讲下去,太史慈打断道,“这郦疥到底向武帝献了什么计策,从而蒙蔽了这段千古奇事?”

  刘天浩微微一笑,示意太史慈给他端一碗水,喝完一口水后,接着说道,

  “郦疥仔细的听武帝将那件事从头到尾的讲了一遍后,低下头皱着眉头想了一回,旋即打定主意,对武帝说道,我父亲当年劝说齐王降汉,最终却是功败垂成,即使这样也还是有幸得到高祖垂爱,赐封我这个寸功未立之人以高粱候位,从而得以光耀门楣。然而,我经常扪心自责,食君禄而不能解君忧,这不是人臣应尽之道。”

  刘天浩讲到这一段的时候,好像引起了太史慈的共鸣,他那张帅气却又略显稚嫩的脸上顿时浮起一阵血气,一双炯炯如煌的眼睛中也露出一股狂热,心想:这郦疥真是个忠心耿耿的人。

  刘天浩将太史慈的种种表情动作尽收眼底,不由也使想到,这太史慈也绝对是个忠勇好男儿!

  看着太史慈渴盼的眼神,刘天浩继续讲道,

  “郦疥突然长跪武帝,武帝连忙问为什么要这样?郦疥仍然长跪不起,然后抬起头来对武帝说道,今天您为这件事情而困扰,那么我郦疥定当为您分忧,武帝于是就问他打算怎么解决?”

  刘天浩又顿了顿,看到太史慈那模样,不忍吊他胃口,于是继续道,

  “郦疥对武帝说,太子是肯定不能再留在中原了,所以我请求辞去高粱候位,一路护驾太子昼伏夜行,东渡海外蓬莱。武帝听了后,连忙拍掌大喜,说道,这个计策真的是非常秒,果然不愧是鬼谷贤人之后。然而,武帝说完又是一阵皱眉,说道,如此这样的话,让你舍弃高粱候位,陪我那逆子终身隐据在那孤悬海外的蓬莱荒岛,叫我如何对得起你呢?”

  “您千万不用牵挂,我自当秉明我鬼谷一脉师辈,举脉迁往东海蓬莱,也势必不会让太子这一脉沦落为茹血饮毛之辈,我也保证会让您的血脉后代一直延续下去。还不等他说完,武帝已经长身而起,扶起郦疥后大声赞道,你真是我的肱骨之臣啊,一切都按照你的这个计策进行。说到这里,不能不说武帝真是个雄才大略的君王,竟是让他又想到个妙计。”

  刘天浩是真的口渴了,于是又停下来喝了一口水,继续道:

  “武帝又对郦疥说道,鬼谷一脉三教九流,无所不通无所不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次你们护送太子去蓬莱,我希望鬼谷一脉能够收他为徒。所谓花无三日红,日后如果我汉家中原一脉如果有什么不测,鬼谷这一脉子弟自当应该东出蓬莱,来匡扶我汉家神器!”

  讲到这里,太史慈不可思议的望着刘天浩,期待着一个摄人心魄的答案。

  “而我,就是武帝第十四世孙,昔日太子刘据一脉,刘曌,刘天浩!”

  太史慈沉浸在刘天浩的故事里好久,好久。

  刘天浩并没有让他继续遐想,醒来这半天,只是喝了几口水,而昏迷这七天来,按照太史慈母子所说,一直是服的流食粟粥,现在,刘天浩早已经饿得是饥肠辘辘。

  当太史慈得知这情况后,立刻冲了出去,就准备杀猪烤肉。这个期间,太史氏也带着村里唯一的郎中,过来帮刘天浩又诊断了一番,确认已无大碍后就回去了。临了太史慈还割了几斤野猪后座子肉送给那个郎中带走了。

  说来也是奇怪,刘天浩除了感觉浑身酸疼外,全身上下竟然没有任何外伤内疾,真不知道自己现在这具身体是因为什么而昏迷在那山上的?而且,他还有一个疑问:同车其他乘客以及司机发生了后来什么事?为什么独独自己一个人穿越到了这个时代?自己现在这个身体到底是谁的?为什么没有一丝记忆?

  想了半天,刘天浩知道,这个问题,自己怕是无论怎么想也不会有答案了,索性干脆放弃了。又休息了大概有半个时辰,刘天浩稍作努力后居然能够起身下床行走了。

  行动方便以后,刘天浩顿觉小屋内一阵压抑,于是也钻出小屋,在小屋门前一块石头上坐了下来,静静的看着太史慈母子在门前架起的柴火上烤野猪肉。

  太史慈母子的生活貌似十分贫苦,母子两就住在身后的小土房子里,甚至还没有厨房,而且小土房子里只有一张土炕。刘天浩也想不通这娘儿俩是怎么过的?虽然想不通,一时半会之间倒也得不到答案。

  又过了大概半个时辰,那一大块搭在木棍上的野猪肉已经烤的金黄,上面一层油滋滋作响,馋的刘天浩直咽口水。

  那边太史慈看见刘天浩这个情况后也不矫作,立刻取下野猪肉,拔出腰上的匕首将那一大块肉切成三块。然后娘儿俩就走了过来,各自找了一块青石坐下来,太史慈就每人分了一块肉。

  太史氏又起身钻进小屋取出一个陶罐和三个陶碗,放在地上倒满水,又对刘天浩说,“我家慈儿年纪还小,还没到及冠的年纪,又加上家里贫苦,没有备好酒水,请先生不要责怪。”

  刘天浩马上道,“我命都是他救的,又怎么还敢提那种要求呢?”

  说完三人都是哈哈大笑,然后就开始放肆的撕啃各自手里的野猪肉。连太史氏这个妇道人家也不例外,刘天浩不由的就是啧啧称奇。

  话又说回来,两千年后的那种猪肉和现在自己手里的野猪肉比起来,真的是不能相提并论的阿,口味相差到差不多一个天一个地吧。刘天浩也吃过后世的那些所谓的野猪肉,现在想来,那或许真的只能算是“所谓的”野猪肉了,想到这里不由会心一笑。

  然而,刘天浩又想到一个问题:不知道这个时代的畜养猪肉味道如何?要知道,现在那个正雄踞洛阳城的何进何大将军,本来可是个杀猪的!刘天浩不知道自己思维怎么会跳的这么快,居然一边吃一边笑出声来。

  对面母子看见刘天浩这反应,不由抬起头来盯着他看。太史慈问道,“先生为什么发笑?”

  刘天浩觉得自己有点孟浪了,立刻转移话题答道,

  “我看你母子俩的生活虽然清贫,倒是也蛮快乐。你年龄虽然还不满十六岁,却已经是个英雄豪杰了;夫人有这样一个儿子,当真是福气啊,哈哈”

  “先生可能有所不知,我并不是能够常常培伴我娘左右的。我们没有土地,又不愿去给地主豪绅为奴租种,在加上,我父亲去世的早,我娘就靠给村里邻里乡亲做点女工赚取点家私来养活我,等到我六岁的时候,就可以跟随村里猎户们上山去打猎了,我上手的也算是飞快,等到我十岁的时候,已经是黄县周围小有名气的猎户了。黄县的县尉大人听说过我打猎的名声后,征我做黄县巡伍,四处巡查猎杀山野乡间窜出来的野兽,保护乡民及庄稼不受其害。”

  太史慈停了一下咬了口肉后,又说道,“我当值倒也算自由,巡伍人手也是足够的,毕竟我青州大地个个都是英雄好汉,个个都是狩猎能手。所以,我只要一得空就会回来看望我娘,而这次回来的半路上,正好经过那罗口山,索性就想上山打两只野物带回来孝敬孝敬老娘,却没想到恰巧遇到那吊睛大虫想要害先生性命,我之前也是从来没有对付过那么厉害的畜生,一时疏之下反倒是没有能够将它击杀掉。”

  刘天浩终于知道为什么身后小房子里只有一张土炕了,当他再一次听太史慈讲起那天搭救自己的情形后,还是出了一身冷汗。想想那老虎就在自己身边逡巡寻找下口机会,如果太史慈出现再迟那么一刻,自己这刚穿越过估计就要葬身虎口了。

  转念又想,眼前这个只有十六岁少年,说起驱虎救人来,脸上竟然显不出丝毫波澜,仿佛把那老虎当作土鸡瓦狗一般。前世刘天浩也听说过太史慈单骑救北海,酣战小霸王的那些壮事,现在心想,少年现在都是如此了得,等到再过几年,绝对是这世上一等一的猛将啊。

  想到这里,刘天浩不由得心头巨震,对啊,这可是后来东吴的柱国栋梁啊!

  我既然已经成了汉室宗亲武帝之后刘曌,那么汉末这趟浑水我势必是要搅和下去的啊,既然要潇洒走一回,总不能单枪匹马去闯吧?再说了,我连单枪匹马的能力都没有啊,前世生于崆峒岛,水性倒是娴熟,体力倒也还过的去,身高也近一米八,可这些目前来看,只是金絮其外而已,内里疲弱不堪的。再比如,虽然自己也是会骑马的,可那时候的马都是驯养的,让人照相的啊。现在这时代自己是否能够上得了战马,估计都是个问题,那就更别提冷兵器了。现在的我,估计十个也胜不了面前这一个太史慈啊。

  现在这个时候,太史慈应该绝对不会知道他自己将来会去东吴啊,如果我现在把他抢过来,应该没人会惩罚我吧?

  想到这刘天浩内心一阵火热。

  肉也吃了大半饱,刘天浩索性把肉放一边,拿起陶碗喝了口水,润润嗓子清清油腻。

  趁这会儿,刘天浩终于是准备好了一段说辞,准备说服这个少年英雄陪自己去参加这场汉末风云际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