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六十九章 丰收,扩军

《崇祯欠了我十亿两》第六十九章 丰收,扩军

作者:远明不渐 字数:2581 书籍: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二十吨。

  出海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就获得这么多的鱼获。

  渔船靠了岸。

  早在岸边等待的工人们,立刻进入忙碌状态,将鱼仓里的鱼获,趁着新鲜,迅速转移到距码头不远的加工厂中,先宰杀清洗,然后用盐腌制后烘烤成鱼干,或切成碎块加入配料制作成鱼罐头;还有些高品质的鱼肉用机器打成碎末后,加工成鱼丸和鱼肉香肠。

  有些鱼类的肝脏也可利用起来,制成鱼肝油,具有治疗夜盲症的效果。

  内脏也可晒干后磨成粉,成为上等的饲料。

  哪怕是最后剩下的鱼骨头,也能变成利于农作物生长的肥料。

  只要利用得当,海鱼的全身上下都是宝,全部能得到有效利用。

  当然对于人类而言,海鱼海鲜的最大价值,是在捕捞上船后,在最新鲜的状态下进行烹饪,做成一道道的美味菜肴。

  就比如今天这一船的鱼获,早在靠岸之前,就挑出几十条最肥美的大黄鱼、红头鱼、八爪鱼以及螃蟹、龙虾等,放入一个额外的水箱中保持其活力,靠岸后,便把这些海鲜交给厨艺最好的师傅处理,很快摆上了餐桌,供人享用。

  许远拿起筷子,夹了块大黄鱼肉放入嘴中,顿时眼睛一亮。

  “鲜,鲜美至极!这么条二十多斤重的野生大黄鱼,又以这个味道,放到现代社会,至少得上千块一斤吧?只有有钱的大老板才有条件吃吧?”

  “这条海鳗也非常不错,肉质紧实劲道,同样鲜美,白色的鱼汤好喝到要命。”

  “还有这盘八爪鱼,这只十多斤重的大螃蟹,都极其的美味,而且都是野生的,没有遭受任何工业化的污染。”

  一顿海鲜大餐吃的所有人都心满意足至极。

  许远肚子也撑的浑圆,坐在椅子上消食许久,脑子里冒出了许多念头和想法。

  并坚定了一个信念:绝不能在明末世界这边,搞那些污染严重的低端工业化,甚至要摧毁那些落后的工业设施,保护好这个世界的环境。

  因为冲着这些美味的野生海鲜,这片大海就应该得到最好的保护,最好永远处于最自然的状态,而不是跟现代社会那边一样,什么塑料微粒、石油污染、重金属、农药残留、核辐射等等污染物都有,脏的一塌糊涂。

  也不要扯什么‘先污染、后治理’,许多污染是不可逆的,没有个几万、几十万年时间,根本无法自然降解,即便投入天量的成本,也无法恢复成最初的模样。

  既然如此,明末世界这边,是不能走现代社会的老路了,许远一定要成为一个极端的环保主义者,除了最高端的工业化,任何中低端的工业化都不能搞,且只能由他的许家庄主导。

  没办法,他这不是为了个人的一己私利,而是为了这片大海里无穷无尽的海鲜,是为了保护最自然原始的生态环境,相信所有人都会理解他的这片好心。

  说到海鲜,许远脑中还想到了一个商机,能不能把明末世界这边的高品质无污染野生海鲜,卖到现代社会那边,就算只卖100元/斤,每个月批发个上万吨,也能带来每月20亿元的巨大收益,而且不怕销售不出去,比倒腾贵金属有前途多了。

  更重要的,海鱼海鲜属于可再生资源,每年都能捕个几百万、上千万吨,属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简直大有可为。

  不过现在电动渔船数量还不多,只有区区二十艘,就算平均每天出海捕捞一次,次次满载而归,也就日均400多吨的捕捞量,一个月1万多吨的样子,完全能许家庄40多万人口的吃鱼需要,甚至拿出部分对外销售,但大量的倒腾的现代社会,目前还没有这个产量,只能等以后增加了渔船数量再看。

  ……

  随着‘海洋1号’渔船的首趟出海,便满载而归。

  自此之后,二十艘电动渔船相继出海,带来越来越多的鱼获,提供源源不断的海鱼海鲜食物。

  降低了粮食的消耗量不说。

  提供了超过3000个的新工作岗位。

  带来了一个新的致富产业。

  只是许家庄的粮食面临紧缺的问题,自八月十日,夏粮开始获得丰收之后,才得到了彻底的缓解,解决了粮食可能短缺的危机。

  历经一周左右的抢收期后。

  如今拥有约二十五万亩耕地面积的许家庄(海港城在如皋县圈占耕地十万亩),在夏粮耕种面积只占45%的比例下。

  合计收获稻谷82.3万石。

  收获土豆141.5万石。

  收获红薯62.6万石。

  夏粮总产量近三百万石,较去年增加了约50%(上个月收获的玉米不包括在内)。

  丰收。

  今年又是非常不错的大丰收,也宣告江南地区某些对许家庄不友好的商人,他们想用粮食封锁许家庄的图谋彻底破产了,许家庄今年取得的丰收,完全能实现粮食的100%自给自足,甚至对外出口部分粮食。

  “粮食以后还是别卖了,现在慕名跑到许家庄的流民灾民,数量越来越多了,每个月都增加一两万的人口,有些流民干脆是被人故意引导到我们许家庄来的,想给我们增加人口压力,把我们许家庄吃穷吃垮!可谓十分的歹毒,不过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人口的增加就意味着实力的增加!再过两三个月,我们总人口,就会突破50万大关。”

  “这给我们带来了挑战,但更多的还是机遇,只要把这五十万人充分的利用起来,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最宝贵的人力智力资料,就能极大的增强我们的整体实力,带来新的质变。”

  “所以粮食不仅不能出口,还得从集体庄园周边的村镇采购大批粮食,防范于未然,避免再出现捉襟见肘、有些集体庄园几乎断粮的情况,粮食安全问题一定要摆在第一位!”

  秋收会上,许远总结教训,着重强调的说道。

  “是,庄主。”

  “今年就一粒粮食都不卖了,全部自己人吃掉,把所有庄民都喂饱、喂肥!转化为实打实的实力,远比变成饥不能食的金银好。”

  “我觉得粉条、豆干、红薯粉之类的副食品还是能卖的,我们自己人根本吃不完,放仓库里只会越囤越多,不如卖掉。”

  “还是分情况吧,实在多的内部消化不完的,就对外出售,反正优先保证我们自己食物充足,在这个前提之下,再卖掉实在是多出的食品,按照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讨论完关于粮食的问题后。

  一个更加重要的议题,也摆在了台面上进行讨论。

  扩军。

  许家庄要开启第二轮的扩军了。

  打算把护庄队员的人数,从1550人的极小规模,增加到万人以上,变成一支万人规模的强军。

  话说现在的许家庄,并没有面临多大的外部军事威胁,千余名的护庄队员也足够用于自卫,为何突然之间要搞扩军了?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外部环境导致的,而是许家庄如今吸纳的人口太多了,很快就要超过50万大关了,未来还会继续增长,每天都有大批人口满脸期待的朝许家庄而去。

  这些人当中,有老实巴交的破产农民,有在老家活不下去的流民饥民,但也有流寇混入其中,有江南官绅商人派过来的内鬼间谍,甚至有杀人犯、死刑犯、偷窃犯、海寇之类的罪犯,混进许家庄的目的,不是想来这里踏踏实实的干活,而是想狠狠的干一票。

  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人员构成,导致最近几个月,许家庄内部的治安形势在恶化,犯罪事件屡有发生,甚至是出现杀人谋财这样的重大恶性事件。

  虽然许家庄搞了严格的戒严,搞了两三次的严打活动,已经枪决了五百多名罪犯,但短期震慑效果有,长期威慑作用无,根本的原因,是护庄队员人数太少了,处处是治安漏洞,导致总有人忍不住铤而走险。

  最好的办法,是扩军一波,大幅增加护庄队员的人数。

  经过一番的讨论后。

  一份具体的扩军方案拿了出来。

  主要的内容是:护庄队员的总人数,要从1550人,增加到11550人。

  其中的7000人,从较早加入许家庄的青壮当中选,后备队员们优先。

  其中的2000人,从较后加入许家庄的青壮当中选,要求已成家立业,家世清白,无犯罪记录,口碑人品较好。

  剩下的1000人,从许家庄之外的周边村镇或相邻州县招募,要求父母健在,有家室儿女,且家境尚可的良家子,虽然这存在极低的内鬼混入的风险,但在未来许家庄开启扩张的过程中,这类护庄队员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