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农家果儿香 第一百零九章 卖书包

《农家果儿香》第一百零九章 卖书包

作者:雨淡风清 字数:2915 书籍:农家果儿香

  几个女人地里的农活干惯了,忽然被公公放话歇在家里,都有些不太习惯,对她们几个来说就家里那点活提脚就干了,剩下的大把时间怎么打发?

  果儿:做书包!

  自从四个林上了私塾,他们几个身上背的书包引起了其他学童极大的兴趣,很多人都跟他们打听这样的书包哪里有卖的。

  果儿早就打算做一批现代的书包出来卖,如今既然家里的女人都有了空闲时间,那就趁现在开始干。

  果儿把她的打算跟大家一说,众人都说好,于是很快准备好了合适的丝线和布料,大家开始分工合作。

  何氏带着几个女儿负责裁剪,刘氏、包氏还有麦穗负责缝制,果儿还是做好她的技术指导。姚家的女人们每天做饭、送饭之余,便开始了她们的挣钱事业。

  因为私塾里的学童家庭条件各有不同,所以她们做的书包特意按照不同的布料分成几种档次,粗麻布的价格便宜又结实耐看,细棉布的价格中等;还有最贵的绸缎料子精美大方。

  所有书包上面绣的图案大多是学子们喜欢的青竹、苍松等寓意高洁的绿植。

  另外在书包的样式上也增加了几种,既有双肩背的,也有单肩背的,满足不同年龄段子们的需求。

  这次做书包不过是果儿的临时起意,让家里的女人挣些小钱而已,所以为了充分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果儿宣布等这批书包卖出去以后,所得的收入扣除成本,赚来的钱,凡是参与的人人有份。

  众人听了更是高兴不已,不只是因为又有了挣钱的来源,更稀罕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劲往一处使的这份好心情。

  这些日子以来家里变化最大的就属麦穗了。自从和离回了娘家,麦穗心里就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和愧疚,每天很少说话,只顾赎罪一般拼命地在家里找活干,一刻也不让自己闲着。

  感受最明显的就属何氏、刘氏跟包氏三个媳妇了,因为自从麦穗回家后,她们的家务活明显比以前少了许多。

  老两口对女儿这个样子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又不知该怎么劝女儿才好。

  果儿看姑姑这个样子,心里也颇不是滋味,但是她很理解姑姑作为一个和离回家的女子心里头的不安,所以有机会还劝爷奶不用拦着,说姑姑忙一些也有好处,就没时间胡思乱想了。

  老两口想想觉得孙女说的有道理,便不再一味阻拦女儿干活了。

  在娘家养了一段日子,麦穗跟小草母女两人本来枯瘦的脸颊上渐渐添上了红润,人也胖了一圈。

  现在更有了新鲜的事情干,还能挣钱,麦穗整个人都有了活力。每天干完家里的活就拿起针线,好让自己多缝制一些书包出来。

  日夜赶工,忙碌了一段日子,家里已经积攒了一大批做好的书包,果儿决定出去试着卖。

  上姚村周边只有一个私塾,就是四个林所上的那个十八里铺的私塾,果儿决定先从十八里铺的私塾开始,若是生意好的话,再扩大到周围的镇子里。

  于是某天私塾放学后,路边便出现了几个背着竹筐卖书包的小姑娘。

  果儿跟皂儿、荚儿把竹筐里的书包拿出来,按不同的材料分别穿到三根长竹竿上,再把竹竿固定到路旁树枝上,一个简易的摊位就弄成了。

  豆儿跟小草则背着书包在旁边当模特,不一会儿就有放学的学童过来瞧稀奇。

  “皂儿姐、果儿姐,你们果然在这里!”

  五林兄弟四个,加上一个小文安一出私塾就发现了姐妹几个,五个小子高兴地走过来。

  因为春耕太忙腾不出人来接送,就连家里的小黄牛每日都赶到地里去耕种,所以这段时间他们五个只能自己走着来私塾。

  好在他们人多,来回的路也熟悉,放了学还能帮着果儿她们一块儿卖书包呢。

  还别说,五林几个背着书包往那儿一站,可比豆儿跟小草两个小模特儿顶用多了,他们扯着嗓子一通喊:卖书包喽!很快就围上来一群同窗。

  这些孩子大都跟五林几个差不多大,也有十几岁的半大孩子,正是喜欢新鲜事物的年纪。他们早就对四个林日常背着的书包产生了浓厚兴趣,现在看有的买了,纷纷走过来瞧个仔细。

  不一会儿就有人选中了自己心仪的款式,果儿让他们背上试试,很快就有人问价。

  果儿报价:“粗布的五十文一个,细棉布的二百文,绸缎的贵一些,六百文一个。”

  有人当场掏钱买下自己看中的书包,也有些小学童身上没有带钱,便眼巴巴望着书包问道:“明天你们还来不来?我今天没有带那么多钱。”

  果儿:“放心吧,明天当然来!”

  今天不过是预告,没指望卖出去多少,就当了解市场行情。

  附近的村民也有来瞧热闹的,一会儿功夫也卖掉了几个。

  晚上回道家里,何氏等人听说书包卖出去了几个都很高兴,看来这桩生意还行,她们本来想跟个大人过去照应着,可果儿觉得家里还要供应在地里干活的人一日三餐,几个长辈还是留在家里比较好,卖书包有她们几个就够了,没必要那么多人跟着去。

  一连几天,果儿几个都在十八里铺的私塾门前摆摊卖书包,后两天生意明显好转,各种档次的书包一天能卖出去好几个。

  有些家里条件好的学子甚至单肩、双肩的一次买了好几个,说是回去要送给家里的其他人。

  附近镇子上的人也有赶过来买书包的,这些人大多数买的是单肩背的包,这种单肩背包不止学子们背着合适,平时人们出门走亲戚背着也方便,比挎着竹篮子好看多了。

  卖了几天书包,小姑娘们的胆子渐渐放开了,不再像刚开始那样羞怯得张不开口,收钱的动作也越来越自然。

  到了十八里铺赶集的日子,果儿便跟大家商量,带上一批书包到集上去摆摊卖,她们人多,分成两个地方摆摊,一天下来果然又卖出去不少。

  卖了一段日子,镇上便出现了跟她们的书包大同小异的仿版,其中粗布书包卖的最多,而且在价格上比起她们的要便宜许多,所以果儿的生意很快受到了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果儿早有心理准备,书包这种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针线手艺好的人拿回去研究一番,就能做出来一模一样的。

  所以既然附近的市场已经饱和,果儿决定打开销路,往更远的地方跑。这种很容易被模仿甚至可能被超越的生意,要想赚钱就得靠速度了。

  莱阳城附近很多镇子上都设有私塾,县城里还有个最著名的莱阳学馆,作为莱阳县最高的学府,学子的数量也是最多的。

  可是要往更远的地方去摆摊卖的话,仅凭果儿几个小姑娘就不行了,别的不说,家里人也不放心。最保险的就是由家里的大人带着,最起码大林这几个小子跟着去也行。

  眼下春耕已经过了最紧张忙碌的一段,在姚老爹的统一指挥下,今年家里种下了二十四亩地的麦子,剩下的几亩地分别种了高粱、大豆,还种了一点花生跟菜籽这些经济作物。

  播完种以后,田间的劳作渐渐放松下来,以锄地、浇水为主。晚饭的时候果儿提出了想要走出去卖书包的事情,姚老爹低头默默听着,嘴里吧嗒吧嗒吸着旱烟,半晌不语。

  在老人家心里,天大地大农活最大,眼下田间正是紧张用人的时候,大林、二林几个孙子都已经是十几岁的半大小子了,完全顶得上一个壮劳力,这个时候让他们抽身出去卖书包,田里的活少了两个人可就紧张了。

  果儿:“爷,要不咱家雇短工吧。”

  果儿这话一出,姚老爹吃惊地抬头看着眼前这个孙女:“啥?”

  雇短工?天爷!

  他姚潜干了一辈子农活,平时只给别人打过短工,什么时候自己成了雇短工的地主老爷了?

  姚老爹还没回过神来,一旁姚三柱大腿一拍:“对呀,雇短工好,要我说咱家现在有钱了,完全可以雇几个短工,总把儿子们当牛使也不是个事儿呀。

  你们说说,哪年春耕、秋收不把人累个半死?以前咱家穷的时候,没牛没车,租的还是别人家的地,一到春耕全凭人力拼命地干活,累的人想哭,现在......”

  姚老爹不等他咧咧完就想抽过去,可姚三柱学聪明了,嘴里说着话,身子离老爹远远的让他打不着。姚老爹只能狠狠瞪一眼不再理会。

  “这不成,咱家这么多劳力,就三十亩地的农活还要雇短工,都不够村里人笑话的。”

  在姚老爹心里,庄户人家就要有庄户人家的本分,春耕、秋收,该辛苦的时候就要辛苦,这样心里才踏实。

  果儿看姚老爹的表情,就知道老人家心里转不过弯来,于是开口给大家算了一笔账。

  家里的书包生意正红火,眼下市面上已经有了仿版,趁这个生意还没有朝外扩,要想大赚一笔就得抓紧时间抢占市场,过了这个村可就没了这个店;

  现在她们卖的三个档次的书包,除去成本,平均一个书包大约能挣三、四十文钱,现在她们每天能卖出去二十多个,按最低的三十文钱算,每天至少获得纯利润八百多文钱。

  眼下雇一个壮劳力的价格是一天十到十五文之间,就是雇上七八个短工,一天也就一百文的支出,跟八百文的收入比起来,孰多孰少,一目了然。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