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为大宋守国门 第161章--山川水文地理图

《我为大宋守国门》第161章--山川水文地理图

作者:阿斗菌 字数:1801 书籍:我为大宋守国门

  底下人的小心思,岳诚察觉到了几分,但也没说什么,讲完自己的意图,命令家丁抬过来一张案几,放上笔墨纸砚,另外弄了块木板,贴上宣纸当黑板。

  河渠公事们席地而坐。

  他拿起笔,复又放下,对赵嬛招招手:“你会写字吗?”

  赵嬛挺起羸弱的小胸脯:“当然会啦。”

  “很好,过来做个会议记录。”

  这个差事好,赵嬛正愁着怎么接近他,这不就有机会了吗,待会看清了他的庐山真面目,好回去跟显肃皇后娘娘汇报。

  然后岳诚开讲了:“在座的各位熟知水文地理,那么谁能告诉我,大宋的疆域有多大,当然了,我说的是金国南征以前。”

  底下有人举手,岳诚示意直接发言即可,不必客气,于是那人说:“我大宋疆域东北以海河、霸州、雁门关为界,西北以横山、青海湟水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神宗时通过熙河开边收复河湟,徽宗时期于青海北部置陇右都护府,并重金赎回幽云七州……”

  听他说完,岳诚点点头:“很好,看来你们不是吃干饭的,不过我有一个问题,能不能把你刚才所讲的疆域,用1:100000的比例绘制出来?”

  在场的人都懵了,啥意思?

  他简单解释了一下地图比例的问题,虽然度量单位不同,但这个年代的人已经能够用粗略的比例绘制地图,明白他的意思。

  但是他的要求太高了,一比一千米,没人能做到,因为在他们看来,至少也要组织一个庞大的队伍,走访祖国的东南西北,进行丈量之后才能绘制,而且无法保证太高的精度。

  限于时代的局限,这是个无法完成的任务。

  宋人无法完成,不代表他做不到,他从砚台上拿起一支狼毫,浸润了笔墨,把自己的双手交给系统,随后在“黑板”上绘制地图。

  他绘制的如此精细,堪称宋代的3D打印机,寥寥几笔就把边疆的外形绘制出来了,画完国界线,又把十五路行政区分割出来,每个路的重要州府,比如京畿路的汴京,全都用圆圈做了标识。

  底下人瞠目结舌的看他画完,都觉得难以置信,怀疑他在瞎画。

  在这之前,还没有一个人以1:100000的精确比例,绘制过大宋的疆域图,哪怕宫里最详尽的地图,也比他绘制的粗疏许多。

  河渠公事里面有个叫杨从信的胥吏,站起来问道:“这是真的吗,你怎么会知道的如此详细,难道你沿着我朝疆域巡游了一圈?”

  他淡淡一笑:“别管我有没有去过,我所绘制的就是大宋疆域,当然了,现在的疆域要打个折扣,大名府以北的实际控制权在金人手里。”

  好吧,你说啥就是啥,你开心就好。

  河渠公事们对这份地图的真实性,打了个问号,不便公开质疑,心里是不太相信的,包括在一旁做记录的赵嬛,也觉得他在胡吹大气。

  由于范围太大,这份地图无法验证真实性,也无法证伪,谁也没有发言,但是接下来要绘制的区域,大家都有发言权了。

  因为他开始绘制黄河的走向。

  黄河历史上有过六次大改道,其中第三次改道发生在宋朝庆历年间,下游河水在澶州决堤,变道北上,途经河北大名、馆陶、临清、夏津、景县、东光、南皮由青县、天津入渤海,史称“商胡北流”,仁宗年间又在魏郡分出一条往东的支流,从无棣笃马河入渤海。

  过了京畿路之后两头分叉。

  作为一条历史悠久的地上河,黄河的治理贯穿了整个北宋,很多人都知道黄河下游的情况,但是完整的水文图存放在宫里,是工部的机密文件,大多数人只知道靠近自己家乡的一些情况,就像盲人摸象,只了解局部,不清楚整体,他却知道的清清楚楚。

  河渠公事们纷纷站了起来,互相对视,怀疑工部的机密图纸流落民间,被他看到了。

  紧接着又发现,他绘制的更加精细,不仅有黄河的水文,附近的支流,比如卫河、漳河、泗水,全都标注的清清楚楚。

  除了水文,还有详尽的山川走向,州府分布。

  一份详尽的宋代山川水文地理图,在他手中完成了,前后只花费了不到半个时辰,而宫里保存的那份机密图纸,是大宋开国以来,数代人努力的结果。

  这让河渠公事们惊讶到了失去言语的地步。

  有人问:“真的对吗?”

  治理过京畿路水患的同僚点头:“起码下游的水文图跟我印象中的都吻合,而且更加精细,很多我推测过的地势,都得到了验证。”

  走访过附近山川的同僚也点头附和:“山川的位置也正确,我走访过不少地方,私下里绘制过一些图纸,几乎一模一样。”

  “如果他绘制的都是真的,那这是大宋开国以来第一份详尽的山川水文地理图!”

  底下众人看待他的目光顿时不一样了,原以为他是为了寻开心,没想到肚子里还真有点学问,对大宋江山如数家珍。

  大宋是谁家的,老赵家的,老赵家的闺女就在这里,却对这份地图一脸懵逼,赵嬛的内心说不清是赞叹还是敬佩了,总之,就是很懵,他跟显肃皇后所说的很不一样,一个博学多才的……贼子。

  那位名叫杨从信的河渠公事,又站起来道:“大官人熟知山川水文,绘图的本领也是一流,可把我们这些人比下去了,佩服佩服,不过下官想问,国难当头之际,花心思绘制这样一份地图,又有什么用呢,其中许多土地已经不是咱们的了。”

  “问得好。”岳诚正色道:“有一个观点我一直想说,无论谁坐江山,江山都是百姓的,这是他们的家,他们应该知道自己的家有多大,国家地图应该每年印刷一版,哪里被异族夺走了,哪里还是咱们的,都应该让老百姓知道,让老百姓切身的感受到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联系,这是开民智的第一步,民智不开,国家不兴,这也正是我要在金人走后召集大家制作《太平岳术》的目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