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神医:开局一个绝色女总裁 第234章 迫不及待

  朱允熥救了蓝玉,打乱了文官布局。

  文官开始针对他。

  户部尚书赵勉上奏提议,随着两位皇孙年龄长大,尤其是吴王殿下,不适合再居住东宫。

  言下之意,太子妃吕氏在守寡,住一起不合适......

  实际上,文官们想隔绝吴王朱允熥与朱元璋的联系。

  没了吴王这个经常在皇帝身边的中间人,对淮西勋贵还不是随便点炮?

  不就是换个地方嘛!

  朱元璋一向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当场就同意了。

  命人在京师腾出两座王府,吴王朱允熥和惠王朱允炆一人一座。

  不过,朱元璋又下旨,两位皇孙仍可以自行出入皇宫。

  赵勉愕然,白花心思了。

  读书人心眼子多,素质好的不少,但也不缺乏阴狠之辈,没少干缺德事。

  一波不成,赵勉又怂恿言官弹劾锦衣卫二把手宋忠。

  在朝会现场维持治安的宋忠本人都懵了。

  一脸的问号。

  心说老子和你们无冤无仇,从不掺和任何事,怎么突然就弹劾我了?

  原来是因为李彬的事。

  “启禀陛下,那李彬因诽谤江夏侯侵占军田,被凤阳府判了秋后问斩之罪,可那厮不仅跑了,还拦路抢劫。”

  朱元璋制定公侯伯俸禄之后,勋贵们只拿俸禄,没有庄田。

  庄田都上交朝廷了,就意味着他们没法明目张胆的侵占军户军田。

  以前的事,自然一笔勾销,也不好调查了。

  所以此时有人提出江夏侯一事,压根不怕。

  都察院的御史一本正经地说道:“如此大奸大恶之人,宋忠却一味包庇,还让他入了锦衣卫!”

  “这种恶人,岂不危害陛下?宋忠有何居心?”

  立马有言官出来搭腔捧哏。

  御史们明明知道李彬是吴王安排进锦衣卫的,却避而不谈,转头弹劾宋忠。

  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知道弹劾藩王需要大量的成本!

  朱元璋规定,臣子弹劾藩王,如果事情不属实,是要被问罪杀头的。

  就算属实,弹劾的人也倒霉。

  朱元璋是出了名的护短,这条规定直接写进了《祖训录》,也就是后来的《皇明祖训》。

  如此大的风险,谁敢弹劾?

  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替罪羊,然后让皇帝问话,自己联想到吴王的不轨举动。

  把李彬这种当过匪徒的危险分子放在皇帝身边,想干什么?

  官场上扶人不容易,毁人简单,让御史动动嘴皮子,不毁也能搞臭。

  正当朱允熥为宋忠担忧时。

  朱元璋说道:“宋忠率直无隐,为人请命,何罪之有?”

  宋忠把事都告诉老朱了?

  见宋忠一脸淡定,朱允熥终于放下心来。

  对皇帝而言,臣子的忠诚是第一位。

  尤其是锦衣卫,不隐瞒就是最大的忠诚。

  监察御史刘观道:“那百户李彬诽谤江夏侯,又行不法之事,此等大凶大恶之人,如何能进天子亲军?”

  这个当口,朱允熥出来说道:“李彬是济川卫指挥佥事李信之子,乃忠良之后,其兄战死塞北。”

  他看向御史刘观:“至于他是否真的诽谤江夏侯,你是想去查清楚吗?”

  刘观自然不会去查江夏侯,当下闭口不言。

  “既是忠良之后,朕便宽恕了那名百户,就让他先留在锦衣卫吧。”

  朱元璋最终拍板,结了这档子破事。

  ......

  吴王府位于宫城西华门外,也就是后世南京汉府街。

  都说金陵是“六朝金粉地”,吴王府下面最早是东吴的宫城。

  后来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的宫城台城,都是在这块地皮上新建的。

  哪怕后世的民国总统府,也在附近。

  隋朝“荡平耕垦”后渐渐消散了“王气”,直到八百年后迎来了朱元璋。

  不过大明的皇宫并没有选择在六朝宫城遗址上建立。

  朱元璋敕令迁三山,将燕雀湖大部分填塞,在上面盖应天皇宫。

  因此才有“迁三山填燕雀”的说法。

  原来的六朝台城不再是皇家宫苑,却依然是一块风水宝地,朱元璋把它送给了陈友谅之子陈理。

  鄱阳湖大战,大汉皇帝陈友谅意外中流矢身亡,太子陈善儿被擒,十二岁的次子陈理在武昌即帝位。

  不过半年,朱元璋兵临城下,陈理归降,封“归德侯”,后来又承袭“汉王”封号。

  台城故地成了陈理的“汉王府”。

  小伙子乐不思蜀,一天天的长大,青春期时脾气不好,要求也多了。

  汉王陈理常常口出怨言,对软禁生活表示不满。

  汉王府与皇宫近在咫尺,隔壁就住着朱元璋,老朱很快就知道了。

  于是在洪武五年,朱元璋以“不克全朕恩”为由将陈理发配高丽济州岛。

  陈理腾窝后,汉王府成了空宅,闲置了二十年。

  历史上,第二位汉王朱高煦住了进来,也就是朱棣的次子,因喜欢给人画大饼,后人送称号“大饼居士”。

  而如今,这座王府迎来了吴王朱允熥。

  汉王府的牌匾被拆下扔掉,挂上了崭新的“吴王府”。

  王府里里外外被清扫了一遍。

  “禀吴王殿下,王府的大殿和寝宫都修好了,别的偏殿还在修缮中,最迟半个月彻底完工。”

  工部尚书严震直边走边说。

  他的前任,因在朝会上被朱元璋点名提问,没回答上来工作内容被罢官养老。

  所以严震直执掌工部后,做事十分认真,事事亲为查验。

  “嗯好,严部堂辛苦!”

  看着空旷的王府,朱允熥感慨道:“当真是六朝如梦鸟空啼啊!”

  他看着身后的一众侍从。

  诺大的王府,只有这点人。

  两个太监,四个宫女,还有老朱赐下的一百八十名王府护卫。

  至于王府一众属官,还未配置。

  一个王府,相当于缩小版的皇宫,里面有大大小小各个部门。

  王府属官最大的是长史,有左右之分,秩品为正五品,掌管长史司。

  长史一般由皇帝亲自指定,类似于各藩王的保公(不是保姆),不允许各王府自行延揽。

  宦官机构名承奉司,设承奉正、承奉副,秩正从六品,均为太监。

  还有一个部门叫审理司,下设审理,为文职人员,在外廷办事,非宦官。

  守门也有专职官员,称之为门正、门副。

  管理内库的称内典宝;

  管理书信的称书堂官;

  还有个教授一职,专门负责各藩王及其子女的教育。

  武职的有指挥使,典仪正,另有若干仪卫舍人。

  他们共同掌管着一个上百人的仪卫队,其职责主要是藩王出行时的仪仗队和整个王府的卫士。

  整个王府,林林总总十几个部门,九品以上的属官近三十人。

  这么多职位,朱允熥大有想法。

  是时候招揽一些人才了!

  “感恩诸位御史,给了孤在外发展的机会!”

  朱允熥笑容满面。

  “殿下,凉国公求见。”马和上前说道。

  蓝玉来了?

  朱允熥点头:“叫他进来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