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家娘子,太科幻 12 国子监

《我家娘子,太科幻》12 国子监

作者:山居老叟 字数:2511 书籍:我家娘子,太科幻

  江尘随即出浴,换上笔挺、飘逸的青衣。

  这才发现,是一套灵质优良的高阶法袍!

  如今入了品,穿上法袍,加之登峰造极的体术,穿越三年,江尘终于有了修真者的姿态和气场。

  离开竹林,江尘来到马厩。

  牵了匹御兽师培育的青色灵驹,骑马离开了崔府,沿南仙大街前往内城。

  南仙坊紧贴内城南廓明德门南面,由朱雀大街穿门向南延伸的十里坊市。

  灵气复苏后,因外城没有宵禁,又不禁止飞行,南仙坊一跃成为长安最繁华的坊市。

  南仙坊的客人是来自长安,全唐,乃至全世界的修行之人。

  修真者可以彻夜不眠不休,因此南仙坊的大部分店铺,都会通宵营业,便有了“五更灯火照不眠,十里南仙一场梦”之说。

  “想当年,我囊中羞涩,又未入品,只敢在国子监附近的东市购物,很少来南仙坊。”

  江尘百感交集。

  中午,是南仙坊最繁忙的时段。

  大大小小的飞兽或飞行法器从空中汇聚而来,曳出幽亮的尾焰,徐徐落向了各大飞坞。

  还有乘坐飞辇的,堪称敞篷飞行出租车。

  沿街的商铺普遍是高大的三层建筑,造型简约大气,屋檐深远翼出,斗拱雄健,显得格外飘逸洒脱。

  即便在白天,街上也是灯火漂浮,绵延如龙。

  百丈宽的街道上熙熙攘攘,车水马龙。

  路人以汉人为主,打扮简约奔放,其次是胡人和各类波斯人,奇妆异彩,一副万邦来朝的盛景。

  “想我前世活了二十年,也没见过这么多外国人。”

  江尘感叹。

  灵器铺子的店员们当街吆喝着,配合绚丽的法印或是光影仙色,带来各种促销打折的钜惠消息。

  客栈阁楼上的酒肆里飞光摇曳,依稀传出客人与歌伎们的欢声笑语和沁人灵脾的酒香。

  拍卖行外惊声四起,议论纷纷,每成交一次屋顶铜铃便摇响一次,悦耳仙音响彻全城。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在街边摆地摊的贩夫走卒。

  诸如贩卖灵农产品的种田散修,兜售狗皮炼气丹的江湖骗子,给灵剑、法器贴法膜的手工器匠,打扮成隐世高人的算命仙人,抑或是编排皇家轶事的说书人……

  江尘骑马走在南仙大街上,如沐春风。

  这才意识到,春风再得意,马蹄再急,一日也不可能看尽长安花。

  “不过,我以后定是南仙坊的常客,也不在乎一时。”

  偶然间,他还看到了崔府经营的药铺:

  崔氏草堂。

  有容的兄长崔徐生,正在店里与女药童打情骂俏……

  江尘本还想当街把玉鳞片当掉,换钱买些偏门的功法,看到崔氏草堂,下意识打消了这个计划。

  若是被兄长与嫂嫂知道了,就尴尬了。

  穿过明德门,江尘来到内城。

  内城人流量不减,灵气浓度更优,但因为禁止飞行,风貌有些庄严、肃穆,与南仙坊的烟火仙气截然不同。

  这里,随便都能碰到五品以上的大员。

  骑马遇上,官位不够的话,必须让路。

  江尘见谁让谁,很快来到国子监大门。

  ……

  国子监本部位于务本坊。

  务本坊北靠皇城,南邻崇义坊,有漕渠经坊南和坊东而过,东边就是大名鼎鼎的平康坊——教坊圣地,江尘死党宋邈的出生地,从小听着莺声燕语与国子监读书声长大,难怪长大了会成为国子监的妇科圣手。

  江尘下马。

  他本想把灵马牵至儒道院的马厩,忽然想起来有无月在,便让无月暗中将灵马收入御兽珠内。

  这就是灵驹的好处,就是有点费钱。

  江尘整理青衣,徒步走进了国子监。

  国子监因务本坊面积有限,监内建筑以多层塔楼为主,辅之以人工堆积的七座高山,以及深挖的地下洞府,得以容纳过万弟子。

  国子监是少数还没有被裘公染指的势力,也几乎不听皇帝的,只听钱的。

  祭酒大人谁也不得罪,收纳大量的王公贵族子弟,加上监内强者众多,才让国子监独立至今,保持住了内城最高象牙塔的地位。

  然而,国子监如今的普遍现象是:老师很吊,学生很菜,生源质量被外城名院,或各大地方宗门超过,实力每况愈下。

  优点是,学风自由,不拘一格。

  否则,以江尘平庸的修行天赋,诗文写的再好,也很难进仙武时代的国子监。

  寒食节加清明节,国子监连放五天假,学校里人流很少,多是住弟子房的穷人子弟,穿的也都是白衣学服。

  江尘一身青衣返校,有些显眼。

  入品之后,他须去儒道院后山,拜访恩师卢名屿,方便给他升学品,加学点。

  如此这般,他才有本钱去武道院藏书阁借阅高阶功法。

  卢名屿正是当年看到江尘诗文,将他特例召入国子监的大儒。

  说是大儒,其实只有五品修为,对儒学经典不过泛泛研究,诗文造诣反倒在修为之上。

  见恩师之前,江尘自取笔墨纸砚,随手抄了篇南宋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作为面见恩师的敲门礼。

  儒道院后山。

  一座由水墨阵法笼罩的茅草屋内。

  沙哑、干涩的老者声音抑扬顿挫: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读罢,闭目,许久之后,清瘦的白发老者给诗文附灵,将其收入储物袋中珍藏。

  这才抬眼看向了一身青衣的江尘。

  “半年未见,若非见到你的字,老夫都快认不出你来了。”

  江尘拱手弯腰,语气极恭敬:

  “恩师说笑了,这半年来,学生忙于冲关入品,疏于探望,还望恩师莫怪。”

  卢名屿还沉浸在刚才的诗中,抚须蹙眉,有些不解的问:

  “说起来有些奇怪,你的字风始终如一,诗风却多变若风吹云,这是何故?”

  江尘只得辩称:

  “许是弟子五行均赋的缘故。”

  说起五行均赋,卢名屿这才发现,江尘已经入品,看气息竟还是九品武夫。

  “五行均赋入品,想必你是有了奇遇,为何入的是九品武夫?”

  江尘继续辩称:

  “学生如恩师一般,只擅长诗文,并不精通儒学经典,这才修成九品武夫。”

  卢名屿这才端起茶盏,静心品茗。

  “也罢,儒道老祖宗孔文圣,听说当年也很能打,入品便好,不必拘泥于形式。”

  江尘跟着盘膝坐在了草席上。

  “多谢恩师理解!”

  “既然如此,升学品后,老夫便将你转至武道院,主修武道,辅修儒学,如何?”

  “如此大善!”

  说起来,江尘早就受够了儒道院的经文典籍,之乎者也,同窗几乎都是入院镀金的纨绔子弟,蹴鞠倒是一个个玩的贼溜。

  何况同阶而言,儒师战力堪忧,只有真正的大儒才能呼风唤雨,言出法随。

  以前,他天赋平庸,没得选。

  现在的他,选择一个打十个!

  “你是不是叫江尘?”

  卢名屿忽然问了句。

  “正是。”

  江尘对此早已习惯。

  恩师自称年纪大了,记不住人名,向来只记作品和才学,一众王公贵族子弟,在他眼里都是那谁谁。

  “我听书童说,昨日渭水边出现幽兽伤人事件,一位叫江尘的国子监弟子被御兽院崔有容救下,带走不知去向。

  这个江尘,是你吗?”

  江尘一怔,没想到这件事已经传开了。

  “正是学生。”

  卢名屿抚须沉吟,一脸仙风道骨。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你怕是好事将近。”

  江尘颔首,没有解释什么,只道:

  “瞒不过恩师。”

  卢名屿沉吟道:

  “长安崔家乃博陵崔颢之后,虽然后代多为工灵匠,但诗风不堕。

  老夫记得,那位御兽门天骄有个弟弟叫崔晴川,诗文不在你之下。

  还有个表妹……叫什么来着,擅长写传奇故事,也颇为有趣。”

  江尘心想,恩师连我的名字都记不住,却记住崔晴川这个名字,想必这位小舅子的诗文功底,定在他之上。

  不过,江尘现在也不靠诗文吃饭。

  以前抄的诗都是宋诗,与唐诗本就不在一个水平上。

  何况最经典的几首宋诗他还没动,留着关键时备用。

  如此一来,江尘很可能会成为史上第一个抄诗赢不了土著的穿越者。

  可惜仙武时代,单纯的诗文并不兴盛,这也是恩师如此惜才、爱才的原因。

  给江尘升学品,加学点,办转院后,卢名屿又与江尘吃酒喝茶,评点诗文。

  待江尘临行时,喝得面红耳赤的老头子才借着酒力,醉醺醺的说道:

  “待你好事成了,劝晴川莫再流连烟花之地,来儒道院,老夫定助他入品。”

  江尘僵在原地。

  所以爱会消失,对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