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崇祯:十八路反军有我一支 第三十章 讨论预算

《崇祯:十八路反军有我一支》第三十章 讨论预算

作者:错刀如何 字数:2624 书籍:崇祯:十八路反军有我一支

  第三十章讨论预算

  「陛下。」

  李若链过来躬身告辞。

  「臣这就连夜回京师。这些哭庙的乡绅要不臣留着,一直放任其到京师?」

  「都快子时了,再怎么说都休息一晚上再走,朕还是那么刻薄?那些准备送粮哭庙的你留着他们做什么?他们是什么样的人真以为朕不了解?说是自己亲自送粮上京,你就要监督他送粮进京。可不要玩那种自己坐轿,雇人推车的把戏。老子送不动了不是还有儿子么,儿子送不动了还有孙子呢。你记住了。」朱由检觉得做个坏人也挺好的。

  「还有,别的国相挖坑。你们不是朕的锦衣卫,你们是朝廷的锦衣卫,也是国相的锦衣卫。」朱由检还是叮嘱了一句,他知道李若链的性格。忠诚的有一点过头了。

  京师,总理衙门。

  已经是过了午夜时分了,却还是吵得不得安生,礼部右侍郎郑三骏这一次真的是不管不顾了。

  「陛下内库之中,足有银钱不下五百万两,现在保定、大沽、登州三地常平仓沟满壕平。皇家的舰队还把南边的糙米不要钱的向北边送。这我就不明白了,要是朝廷没有钱,现在却是要大兴土木。要说朝廷有钱,现在为什么要催收逋赋?」

  毕自肃直接回道:

  「朝廷之钱皆有用度,一分一文都在计划之中。更何况,修建扩建陆军官校,在天津大沽修建港口,扩建皇家海军军校,这都是关系国家的长久军事民生之举,何来大兴土木一说。」

  工部侍郎黄伟正拱拱手,「不顾及民生即为大兴土木,这有何难以解释的?现在城外流民还有六七万人需要朝廷贴补赈灾。这些粮食用在赈灾上不是更好。再说,无论是官校、港口,工部皆有预算和计划,为何朝廷要用民间承建?这里面没有其他的用意我倒是真不清楚了。」

  「不顾及民生?」旁边的户部右侍郎陈子龙笑了。

  「要不是工部擅自做主,去掉了陛下的大沽京师铁道修建计划,今日城外何曾有剩余七八万流民无处为生?这八万人至少朝廷要支付每人八两银子,这将近七十万两银子,又能养活京城之中多少的小本生意。一来一去,朝廷又能收到多少的税?现如今,别人都好说,你工部什么时候也能多嘴?」

  「我工部如何?勤俭才是长久之国策,如此大手大脚,就算是国库银钱再多,何尝经得住如此折腾?」黄伟正也不甘示弱。

  「这就是你理解的经济之道?天启年间,你工部除了河道之外,无一两银子修路,你给国库节省了多少?国库不是还是年年空虚。」陈子龙直接逼问道。

  「你是崇祯年间的官,自然是只说这几年的好了。天启年间何曾有如此之多的是非?」

  「黄伟正,你失心疯了么?居然能说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语!」

  「怎么就失心疯了,我看是你陈子龙失心疯了吧。要是你不缺钱,你撺掇着补交逋赋做什么?你不知道,现在江南百姓都说朝廷如此是横征暴敛!」

  「用江南的钱,南直隶的钱,来浪费在朝廷的大兴土木之上,还不停的要增加工程,这又是为什么?」郑三骏说着说着就站起来了。

  「微臣不才,建议明年免江南三省、南直隶钱粮,停朝廷三大工程、科学院费用减半,停蒙古漠北和河套之征,现有钱粮足以支撑辽东军粮所需。总理天下衙门应以此议驳回军部明年预算。要不然,这总理衙门也就只是一个摆设。」

  「哼!」毕自肃都快要气笑了。

  「江南三省加上南直隶应征收之钱粮,郑公可知有多少?即使这四省一文不征,就能补上三大工程所需?」

  「那既然如此,就免掉天下粮银,方能显示陛下仁政。」

  郑三骏那是痛到了骨子里面的。自己族内今年光是补交逋赋就高达七万两之多,这些都已经让他的心在滴血了。加上四海钱庄、四海粮行的进驻宁波府,自己家族的粮行和钱庄也已经濒临倒闭。这时候他是不会考虑自己家钱庄的五分利远远高于了四海的两分利。他就是觉得,要是没有这七万两的补交,自己家族的生意就要好得多。

  「免掉天下钱粮,未能惠及天下百姓。征收逋赋,都有东家从自家周边的庄户身上榨取。免了钱粮,郑公觉得这些人会将钱粮退回吗?郑公也是做过府县官员的,一定知道劣绅和胥吏之害,朝廷若是直接免掉钱粮,你觉得真的能到百姓手中吗?」

  户部尚书毕自严淡淡地说了一句。

  「地多之人就该死?更何况,朝廷现在考成法、又有都察院督查百官,毕尚书动辄胥吏和劣绅勾结之所,可也是有抹黑朝廷的嫌疑啊。我可是听说,现在有将近五百开明绅士准备到京城送逋赋,哭太庙。不知尚书口中的大明中兴可有如此场景?」

  「郑侍郎有空了不妨看看这本账簿。江南逋赋之中,九成未清缴着家中田地人均五十五亩以上。何尝有中小户?倒是郑侍郎说的一点是对的,民怨确实不少,但是我也想请总理衙门并大理寺、锦衣卫共审其中十七宗平民抗税大案。我们看看,到底谁在说谎!」陈子龙也补充说道。

  「可。」

  韩鑛坐在上首的国相位置上,却是和自己以前在内阁的时候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陛下走的时候还是给自己留下了一份短信,除了再一次说明了关于自己关于科学院存在的意义之外。剩余的就是建议自己,最好将自己和皇帝的矛盾公开化,持续化。

  「由此,国相方为国相矣!」

  陛下用了一句半通不通的言语结束了这一封短信,韩鑛也才理解了皇帝又一次离开京师的用意。即使从自己一个士大夫的角度来看,陛下能够做出这一举动,完全可以称之为史上明君了。为了这个帝国的兴盛,陛下是真的打算过渡出自己手中的权利。

  可是,他看着下面的一些人,不禁问自己:

  「陛下这么做值得么?读书人还真的以国为先?不就是收了你家的逋赋吗?你就动辄就要减免天下钱粮?这难道就是我曾经为之狂热、为之激动不已的家国天下都在心中的东林?这种信念难道都抵不住几万两银钱?」

  「其他之事皆可议论。刚才陈子龙所提议之事,我这里准了。抗税之事本就是应该上报刑部的。着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和锦衣卫前去复勘几案。其余之事,大家继续。明年朝廷预算是个大事,我们总理衙门不说清楚,其他各个部会也不好做么。」

  正说着,一个小太监委托胥吏给韩鑛递上来一个小纸条,上面是懿安皇后转达陛下的语句。

  「明年预算钱粮宜宽不宜紧,宫中内库尚有三百万两余额,陈子龙处尚有两百万两机动,此事韩卿自知即可。」

  韩鑛仔细阅读了两遍,这才如无其事的将条子收回到自己的袖口中。

  「诸位都同意陈子龙做法?催缴逋赋和丈量田地,就是要抑制流民投献乡绅。加之朝廷要是更增加流民用工,只会让豪门乡绅更为不满。离开这些乡绅,大明如何治理?难道朝廷准备将官员下方到村落之中?」

  「那又如何?行政学院今年有三百名里长,长久以往,难道朝廷就离不开乡绅了?我们也是权贵乡绅,但是我们还是读书人,和那些贪财的乡绅不同。我们眼中还有社稷、还有国家。若是这社稷不在了,我们今日还谈些什么,总之,明年支出但且不论,但是我坚决不同意减免粮银,尤其是天下减免。」

  「你这就是与民为敌!不知人间辛苦!」

  「你这是纸上谈兵,没有了粮银,停了你的俸禄如何?」

  「我的俸禄乃是朝廷应有支出,为何要停了我的俸禄,怎么不去停下三大工程?」

  「是你要减免天下银粮!」

  「为何要乱花国库而大兴土木!」

  这种争吵韩款很少喊停,朱由检说过,他自己也明白。陛下就是在让各种势力借着皇帝不在,国相主政期间跳跃一阵子。

  这不,这就出来了一个郑三骏、黄伟正两个人了么。

  「每一个人后面都有因为他的利益,自然而然产生的利益团体,国相不妨多看、多听、多想,少说话。我们现在就是要知道有哪些团体,然后再去看谁和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谁的方向是可以纠正的,谁又是一定要抛弃的。」

  「朕觉得,政策无所谓好坏,总之让不是我们既定要维护的集体利益在新政中受损,让我们扶持的团体在我们的政策中获利。」

  「长久以往……」

  陛下在给自己的信中写到:

  「大明帝国才能中兴。现在刚刚起步而已,国相不必着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