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成贾宝玉:我靠种田逆袭了 第一百六十三章 府试通过

《穿成贾宝玉:我靠种田逆袭了》第一百六十三章 府试通过

作者:灵舞飞飞 字数:3645 书籍:穿成贾宝玉:我靠种田逆袭了

  院试的考场虽然还是在府学学宫,但是确实由六部派来的人监考的,所以宝玉也没在学宫门口,而是在府衙后宅,周友亮的府邸之中。

  当然,也不是他一个人,周友亮通过了县试和府试的门生之中的佼佼者都在,约摸着有十一二人的样子。

  因为成绩还没出来,大家也都是很紧张激动的样子。

  “张兄,之前看到了你应考的卷子,真知灼见真知灼见啊,小弟在这里提前恭喜长兄蟾宫折桂了。”

  “明玉说笑了,你的试帖诗和策论做的也是精彩绝伦,这次指定能够进圆案。”

  “这就借张兄吉言了。”

  ……

  类似的恭维声在大厅之中此起彼伏,宝玉的身边人却不多,一是觉得他年岁尚小,此次院试也是来积累经验的,二来是因为嫉妒。

  没错,就是嫉妒,这样小的年岁就是府试第三名,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就算是此次不中,下一刻也肯定能够名列前茅的。

  不过宝玉一点儿也不觉得尴尬,反而饶有兴致的坐在一旁看着众人寒暄。

  “宝玉,刚刚我就看到你了,你怎么看起来一点儿也不紧张?”

  明玉坐回凳子上,一脸惊讶的看着宝玉。

  他这却是说错了,这样大的事情,宝玉哪里会不紧张,只不过是觉得已经考完要出成绩了,再说紧张根本于事无补嘛。

  听宝玉这样说,明月也冷静了下来,索性也不和其他人寒暄了,跟宝玉对桌而坐品起了茶水。

  两人正说到大同府的黄鼠如今在京都“一鼠难求”的时候,就见一位颇为隽秀的男子站在了两人桌前。

  “这位公子是?”

  宝玉有些好奇的看着眼前的出名,这些日子因着番椒的事情,他时不时的就来府衙,倒是将周友亮的门生认了个七七八八,不过他确定,之前他确实没有见过眼前之人。

  “在下楚铭,家父和周大人是故交,之前在周大人府上,听周大人多次说起贾兄弟,今日又得知贾兄弟也来,特来结识一番。”

  楚铭拱了拱手,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

  宝玉不认识他,他却并不是第一次见到宝玉,当初他黛玉去荣国府见贾母的时候,只见过宝玉的。

  不过因为不宜在人前露面的原因,所以只是远远的看着,这会儿离得近了,他的心中也忍不住一叹。

  不怪林妹妹对他念念不忘,宝玉虽然还只是一个少年,但是确实唇红齿白,再加上学识和做的事情,称得上一句人中龙凤。

  而且……按照他这些日子的调查,黛玉的这位表兄可是没少为黛玉做事,不仅花了重金私下雇佣了镖师南下护送黛玉回扬州,而且还送了一枚印章。

  那枚印章他也认识,是大明通用的银号印鉴,至少要存上万两白银才能办理,一个未长成的少年罢了,只怕那些已经是他的全部身家了。

  “楚兄真是太客气了,不过是侥幸而已,快些请坐下吧。”

  宝玉心中隐隐奇怪,只觉得眼前这个叫楚铭的看向自己的眼神之中满是打量,可是细琢磨琢磨,还真的不认识这个,不由心中警惕起来。

  不过这楚铭长得好,谈吐又风趣的,中间又有明玉说话,三人看上去倒是相谈甚欢的样子。

  又过了一会儿,几声锣响,院试的成绩单被拿着铜锣,穿着红色报喜服的衙役们张贴在了学宫门口。

  周友亮府里的这些人,都是有几分才学的,按照以往的结果来看,人人都是可以拿到名次的,倒是比外面的学子们要冷静一些。

  果然,出外打听消息的小厮们很快就进来回禀了,大厅之中的学子们除了楚铭,其他人都通过了院试。最好的名词居然是明玉,大家自然又是一番恭维,宝玉也是真心真心的叹服。

  宝玉的成绩不算太好,不过也还不错,院试第五名。按照他这个年纪,反而比第一名的明玉更引人注意。

  围在他身边的人也比之前多了,这人啊,就是这样,若是有些人只强了你一点儿,你还嫉妒怨恨,可是若是比你强上好多,你也只有佩服而已了。

  众人都得到了自己的消息,也没心情继续在这里待着,都纷纷告辞坐了马车回了自己的府邸,毕竟还有报喜的人前去报喜。

  等到身边的人都散了,宝玉才发现,之前那位有些怪异的楚公子已经不见了,没摸清楚他的来意,宝玉也有些困惑。

  不过也没想太多,跟周友亮告辞,也带着茗烟几个回了荣国府。

  等到学子们都走得差不多了,周友亮也腾出了时间,朝着府衙后面的书房走了过去。推开门,里面赫然是端着茶水,一副若有所思的楚铭。

  周友亮眼中闪过一丝恍然:“锦荣,你既然回来了,为什么不去见过老师,老师他老人家可是盼了你好多年了。”

  他口中的老师正是巫太师,世人都知道义忠亲王冲冠一怒为红颜,才作乱谋逆,却极少有人知道,义忠王妃的亲娘舅乃是巫太师。

  巫太师一生无儿无女,只有义忠王妃这一个侄女,那可是心肝儿一样的疼爱。

  “不太方便,不过楚铭之前给舅公写了信,等这边事了了,就亲自上门谢罪。”

  楚铭将茶盏放下,语气也有些低沉。

  他没有反驳周友亮称呼他为锦荣,但是自称却是楚铭,这也是他当初发下的誓言,若是……若是不能提父母洗清冤屈,他宁愿改名换姓。

  周友亮是巫太师的入室弟子,哪里不知道自家老师的执拗,再想到眼前之人的脾气,也只能长叹一声。

  踌躇的又问:“唉,你还是这样的扭,那……那……”

  “周世伯,楚铭也已经见过祖父和二叔父了。”

  楚铭哪里不知道他想问什么,提起茶壶给他倒上水,温声说道。

  “见过了就好,见过了就好,这些年他们一直惦念着你,要不是因为钦天监说事不过七,时间太长会对你有所妨碍,他们也不会宣布你暴毙的事情的。”

  周友亮略感欣慰,担心他不知道,又解释道。

  “周世伯放心,楚铭省得。”

  楚铭敛下眸子,温声说道。

  “锦荣,我知道你不甘心,但是当年福州之事,真的怪不得你祖父和叔父,他们……唉……

  东平王那边还算老实,这些年也没做出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但是南安王爷和北静王爷,那可真是……

  尤其是南安王爷,这些年小动作不断,就连你祖父派去江南的林如海,前些日子都被人害了……

  还有西北那边,孝仁亲王和宝庆公主到底是一起长大的,若是真的起了战事……”

  周友亮是巫太师一派的中坚力量,知道的事情自然不少,因着和楚铭亲近,倒是也解释的比较清楚。

  “周世伯放心,南安郡王那边不会嚣张太久的,伯父和祖父那边也答应了我,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为父亲和母妃他们报仇的。”

  楚铭攥了攥手里的茶盏,眼中闪过一丝伤痛。

  “那就好。”

  周友亮老怀安慰,顿了顿又道:“锦荣,你师父那边……他如今在大同府作通判,年底的考核通过之后,很有可能会升任知府,你可要和他联系?”

  “周世伯放心,楚铭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小孩子了,这些年跟在师父身边,也经历了不少的事情,哪里看不出他的为人,当初的事情他确实不知情。”

  说到文启山,楚铭的态度缓和了一些,他明白周友亮的意思,最开始他接近文启山,也是为了查询真相,但是在文启山身边学习的几年,他对于这个师父还是有所了解的。

  这位师父很是纯粹,爱山爱水,爱大明的一切,就是不爱耍也阴谋。

  当初的事情和他确实没什么关系,甚至可以说,他其实也是一个受害者,这也是他后来没有出手对付文启山的原因,他之前也是被人误导了。

  想到当初两师徒相处的日子,他的嘴角微微翘了翘又道:“对了,我听说师父在京都还给我收了一个小师弟,周世伯可见过了?”

  “你不知道?”

  周友亮挑眉,一脸的惊讶。

  楚铭被他说的一愣,也道:“这两年福州的事情是关键,我也担心连累师父,和他的联系并不多,所以……”

  “不是,我的意思是,刚刚我还看见你们师兄弟相谈甚欢的样子,以为你们是知道的,这才没给你们二人介绍。”

  这么说着,周友亮也觉得啼笑皆非,一脸戏谑的看着宝玉。

  “你是说贾宝玉?”

  见周友亮点点头,楚铭心中不由苦笑,可不是有缘吗?

  两人不仅阴差阳错的拜了同一位师父,还稀里糊涂的和同一位女子有了牵扯。

  他这次前来,只不过是想要看看,能够让林妹妹记在心里的人,到底是一个什么人,结果居然知道了这么一个消息。

  简直……简直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想了想又道:“还是暂时不要跟师父说说我的消息了,我的身份也不要说,接下来我还要帮祖父掌管羽卫,

  等到……等到当年的事情查清楚了,再告诉师父我的身世不迟,也免得其他人因为我的关系对付师父。”

  周友亮知道他说的有理,也没有再提他将身份告知文先生的事情。

  其他人都不知道,当初义忠亲王出事的时候,小世子其实也是在福州的,后来虽然被羽卫带回了京都,但是守孝一年之后,就带着人离开了义忠王府。

  后面的九年,在义忠王府待着的一直是太上皇安排的人。

  巫太师知道侄女死后,也是想要亲自带这个外孙的,不过小世子主意正,硬是没答应,巫太师也拗不过他,又担心影响了他的学业,才给他介绍了文启山。

  不过巫太师只是介绍,至于拜师的事情,都是小世子一人想的办法,想到当初不过才六七岁的小童,就那般的惊才绝艳,周友亮心中忍不住叹息,这样的人才,只怕要是天上的仙女才能配得上了。

  再说宝玉,这会儿也已经回到了荣国府,得知了他通过院试的消息,贾母的脸上简直要乐开花了,又是一番烧香拜佛。

  王夫人也像是吃了返老还童的丹药,花蝴蝶一样的到处张罗,还让贾琏帮忙拟了帖子,打算送到宫里让元春知道。

  邢夫人倒是有些酸溜溜的,不过如今他被贾赦劝着,知道宝玉仕途越好,越不会将荣国府放在心上,倒是心里也舒服了些。

  且不说荣国府众人都是一个什么心思,只说梨香园的宝钗和薛姨妈,这会儿也说起宝玉中了秀才这件事情。

  “钗儿,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妈觉得你哥哥说的不错,宝玉长得好,性质有温和,如今还过了院试,院试第五名,那以后的前程……

  更何况你哥哥也说了,永不纳妾的,这对于男子来说,可是千金难求的品质啊。”

  薛姨妈坐在窗前的矮塌上,苦口婆心的劝着一旁就着烛火做针线的宝钗,见她没什么反应,又道:

  “若是你年岁尚小,要去博什么前程,妈也不说什么,可如今你都快要及笄了,再不预备可就真的晚了。”

  她是知道女儿的心高气傲的,也知道女儿时常会接着去铺子看薛蟠的机会,去孝仁王府周围流连。

  但是那又有什么用呢?他们不过是商贾罢了,那些贵人们又如何看得上眼,孝仁亲王的世子极少出门,就算是出了门,周围也满是侍卫,宝钗根本近不得前。

  她实在是不明白,之前明明宝钗已经松了口,想要和宝玉在一起了,为什么好好的又变了卦。

  “妈,你不要逼我,我的事情自己清楚,你放心,我会在及笄之前想出办法来的。”

  宝钗垂下眸子,一副不愿多说的样子。

  见她这般,薛姨妈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长叹一声,带着小丫鬟离开了。

  宝钗为什么会突然变了心思?

  这事儿还得从黛玉从扬州回来,之前宝钗就不甘心,觉得自己不管是长相还是才华都不必黛玉差。

  但是不管是姐姐妹妹还是贾母邢夫人,都捧着黛玉。明明一样往荣国府交了钱,但是那些下人硬要说薛家小气,林家大方。

  明明是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但是宝玉就是和黛玉亲近,和她不亲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