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镇疆军 第六百二十章 西去之路

《镇疆军》第六百二十章 西去之路

作者:码字的李世卿 字数:2737 书籍:镇疆军

  镇疆军团整装待发,准备全军离开江南、返回西疆鬼漠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帝都。

  一时之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大家都在探讨这支圣唐第一王牌主力的动向和意图。

  外戚集团的官员普遍认为,李江遥这纯粹是欲盖弥彰,说要率兵西去,其实真正的目标是帝都。

  几十万刚刚大获全胜的虎狼之师自江南而来,对京畿毫无威胁?简直开玩笑。

  与之相同,那些暗中反对皇后干政的大臣们,也认为李大都护此次的目的,是要勤王救驾,彻底推翻那些阴谋弄权的外戚乱党,拨乱反正,重振朝纲。只不过,跟外戚官员们惶惶不安大不相同的是,这些朝臣一个个开心的不得了,感觉总算看到了希望。

  也正因为如此,一场关于准不准许镇疆军借道关中、返回西疆的争论,在朝堂之上愈演愈烈。

  已经被后族实力彻底把持的兵部和都督府,极力主张将镇疆军阻拦在潼关以东地区,甚至是连中原腹地都不要让他们轻易进入。否则一旦事情有变,势必会直接威胁帝都安危。

  对于这个说法,文官集团表达了强烈反对:自己的军队,又是刚刚平定江南叛乱的有功之臣,为何要像防贼一样防备镇疆军?即便是以前帝君亲政之时,都不曾如此对待大都护李江遥,怎么皇后娘娘一临朝听政,朝廷对功勋部队的态度就忽然如此天差地别,难不成心里有鬼?

  更重要的是,李大都护在上表帝都的奏疏中说的很清楚,他是担心西大陆爆发的战事,有可能波及西疆地区,所以才决定率军返回,以便加强戒备。

  这种不辞辛劳、为国守土的忠心之举,兵部和都督府为何要横加阻拦?从职分上讲,你们难道不是最应该担心西部边疆稳定与否的人吗?

  文官们词锋犀利,讲得又是正理,顿时把兵部和都督府怼得哑口无言。不过,争论双方心里又都非常清楚,李江遥大军过境,多半没那么简单,搞不好就真是冲着帝都而来,到时候准得惹出大乱子。

  只是,这个想法谁也不好明讲,唯有遮遮掩掩,各自假装不往这个方面去想或不往这个方面去说。

  吵到最后,皇后程雯强行做了决定:江南反叛余孽未尽,镇疆军任务未完,不得擅自西返。何时同意其全军离开,待朝廷商议妥当后另行决定。

  这个意见,由中书省拟出圣旨,门下省核准,经尚书省传达镇疆军。

  八百里加急信使带着圣旨飞奔出帝都,一路直奔江南杭州而去。没想到,这路程才跑了一半,就在大江上遇到了遮天蔽日的战船。

  镇疆军的先锋部队,此时已经开始渡江北上了。

  信使被这场面吓了一跳,连忙找条小船,在舰队的夹缝中挤过江去,把帝都旨意送到了大都护李江遥手上:大人,赶紧停下来吧,朝廷没有批准你们撤离江南。

  李江遥看完圣旨,随手丢在一旁,笑了笑:“对不起,我们当初出关平叛,完全是自愿行为,也并没有奉什么旨意。如今仗打完了,回家实属正常。之前上表朝廷,只是通知你们一声而已,批不批准,与我何干?”

  信使还欲再劝,此时早有白袍军走了出来,像拎小鸡一样将其拎了出去,“礼送”他上船离开。

  李江遥和镇疆军对圣旨的不屑,顿时震惊朝野,气得程雯直接砸了茶盏、怒不可遏。而令她和大臣们更感意外的是,沿途各州府对于此事的反应。

  照理说,尚书省明发旨意,各地官府通过廷报,皆已知悉了朝廷不准许镇疆军北返西去的行动。像现在这样,军队不服从圣命,仍然坚持出发,实与抗旨反叛无异。

  可是,当回程大军路过他们的地界之时,无论文武官员,还是黎民百姓,不仅没有丝毫抵触敌视的意思,反而全都黄土垫道、净水泼街、摆下香案果品、人人箪食壶浆,挤满了道路两旁,热情欢迎凯旋的将士。

  大都护的尊号,响彻天际,震耳欲聋。

  尤其是兵马途经之前的南征大本营庐州时,远近百里的青年纷纷跑来投军,希望能够成为镇疆战士,随大军前往西疆为国戍边、建功立业。

  一来,百姓们参军之事积极踊跃、情绪高涨;二来,各军团经过连番大战,也确实需要补充一定的新鲜血液;三来,西疆鬼漠的归属与稳定,同样需要保持相当程度的圣唐人口比例。因此,李江遥点头同意,部队一边休整前进,一边吸纳资质条件较好的年轻人入伍,以备往后的作战所需。

  就这样,镇疆军在各地官府和百姓们的热情欢迎下,越走越昂扬,越走越壮大,顺顺利利地进入中原地区,逼近了白虎军团镇守的洛邑。

  -

  镇疆军公然违背皇后懿旨,兀自挥师北上,立刻引起了程南的不满。

  他此时率领十二万白虎军把守潼关至洛邑一线,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抵挡那些可能威胁到姐姐程雯统治的敌对势力,而其中首要目标,自然就是李江遥的镇疆军。

  不过,程南虽然性子火爆,为人也愣,但他并不是没有脑子的傻瓜。镇疆军是什么水平的军队,李江遥是什么级数的将领,他心里还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不满归不满,可硬要去挑衅镇疆精锐的脾气,程南他自己也颇有些踌躇。

  权衡再三,程南做出了四个动作:其一,命令麾下军团全体集结,进入战备状态,以防镇疆军突然翻脸,打自己一个措手不及;其二,派出使者前去面见李江遥,劝阻对方停步在许昌一线,不要继续西进,闯入他的核心防区;其三,强化洛邑和潼关两地的防御部署,尤其是帝都门户潼关,绝对不容有失;其四,派人向大哥程东求援,请其立刻调遣禁军军团赶来助阵。

  程南自幼习武艺、读兵法,一向自视甚高,觉得自己作为开国元勋程千里的后代,天生就是打仗的将才。尽管忌惮于镇疆军的威势,心中略显没底,但是经过现在这一番部署,他又感觉自己行了。

  六万人镇守洛邑,六万人防卫潼关,应该很稳妥。

  可是谁知,程南这个操作落在镇疆诸将的眼里,简直跟儿戏一样。

  杜建就对此做出了如下评价:洛邑潼关,两处战略要地相距超过三百里,程南居然平均分配兵力,中间无遮无拦、一马平川,只需一支强军拦腰截断,就地构筑工事,便能令其首尾无法相顾,难以彼此照应。我军再集中优势兵力,择肥而噬、打谁谁死。

  也就是镇疆军现在还没有把朝廷视作敌人,不然程南和白虎军团已经被宣判死刑了。

  其他的将军们也和杜建一样,都认为白虎军冒傻气,再不会打仗,也不至于如此拉胯。

  李江遥却提醒众人:骄兵必败。虽然程南没上过战场,白虎军团也不属于那种善战之师,但洛邑潼关毕竟是天下有名的巨城雄关,对方的守卫兵力也在十万以上,稍有差池,己方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因此,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之上者也。

  熊云杰颇感好奇:“大都护,如何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呢?”

  段俊也问道:“既然妖后对咱们不怀好意,那她弟弟当然也绝不肯轻易放我们过境。不打一仗,如何入得了潼关?”

  面对大家的疑问,李江遥洒然一笑:“所谓不战,并不等于完全不采取任何军事行动,而是尽量不发生流血冲突。对方再拉胯,至少也是十几万活蹦乱跳的大军呐,没点有威慑力的实际行动,恐怕不好震慑程南。”

  吉格里孜点头道:“大人说的没错,只有实打实的动作,让对方感到绝望,我们才有和平过境的筹码。”

  “包括程雯那里,”李江遥继续道:“这女人一向自信手段高明,可以在朝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连皇帝也能玩弄于股掌之间。不叫她知道点厉害,她还以为整个天下都尽在其掌握呢。”

  杜建听得大感有趣,连忙应道:“头儿,您的谋略兄弟们从来心服口服,接下去该怎么整,请下命令吧。”

  李江遥扫视身边众将,语气轻松的说道:“简单讲,就三个策略。以弱示敌、以惑取敌、以势迫敌。”

  “首先一步,主动向程南展示出我们屈服犹豫的一面,借以刺激他的骄横之心,使其麻痹大意、放松戒备。然后用计策迷惑白虎军团,突然出手,兵不血刃地拿下西去的战略要地潼关,让我军立于不败之地。潼关到手,咱们想走就走,想留便留,主动权尽在掌握。”

  熊云杰应道:“嗯,大人说的这两个动作,应该就是示敌以弱和取敌以惑了,那么迫敌以势呢?”

  李江遥故作神秘的笑了笑,接着反问道:“你们知道我为何让徐帅先回西疆吗?”

  “难道与第三条策略有关?”段俊有些好奇。

  “没错。”李江遥微微颔首:“我们夺下潼关之日,就是徐帅带兵东出紫金之时。转眼工夫,帝都将要面临我镇疆大军的两面夹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