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末之七海为王 第四百五十九章 半岛

《明末之七海为王》第四百五十九章 半岛

作者:君威 字数:3168 书籍:明末之七海为王

  赵大河问:“这是为了尽快发起对半岛地区的攻势吗?”李肇基微微点头,说道:“你可以这样理解,但也没有那么简单。”按照陆军的编制,商社一个步兵营有六个连,合计八百四十人,而每个团拥有三个步兵营,每个旅拥有两个步兵团。

  除了步兵之外,步兵旅还下辖一个炮兵连和一个勤务分队。如此,一个满编的步兵旅就有五千五百人左右。

  而如果按照原本的计划,一个步兵师除了拥有两个步兵旅之外,还要多一个掷弹兵营、一个炮兵营,一个骑兵团,一个辎重营,一个工兵营,以及野战医院、卫生勤务分队等辅助单位。

  那么这个步兵师的规模就达到了一万六千人,马匹三千二百匹。如果以两个步兵师组成一个军,再配属上其他的辅助单位,那么这个军可能就拥有四万,上万匹战马。

  这绝对是一个超级臃肿的编制,如果这样一支军队在中原、江南这类人口稠密区作战,也就罢了,若是在人口稀少的辽东和山地密布的朝,鲜半岛,光是补给就会让全军头疼。

  而且,这一个军,要对付什么目标呢?与满清进行国战级别的决战吗?

  那这个军的规模还小了一些,毕竟满清现在拥有了半岛,经过充分动员,其军队规模会超过十五万,可能达到二十万。

  考虑到满清在辽西走廊和辽南承受的军事压力,在宁古塔和半岛要部署军队进行弹压,还要留下足够的男丁留守和维持生产和生活,能投入半岛的机动兵力也就在六万上下。

  以这支十九世纪水平的四万军队对付满清六万热冷兵器混杂的军队,又过于大材小用了。

  但如果拆分成两个步兵师,任何一个又不足以维持一个战略方向。而如果减少一个步兵旅,相应的减少其他配属部队,就可以把一个军的规模缩小到两万五千人左右。

  这样一支军队,哪怕与清军野战军团决战,也不会落入下风,又通过减少军队规模,降低补给的困难度。

  在理论上,步兵师是有资格进行独立作战的最小单位,虽然叫步兵师,但内部已经包含了马步炮三种兵种,而且还有勤务分队,可以进行自主的保障和支持。

  而在李肇基要求的军直辖旅的编制之中,只有军一级才拥有独立的作战能力,步兵旅没有炮兵,缺乏补给能力。

  只不过在实际操作之中,负责指挥的杨彦迪经常把军属的部队向下配置,为步兵旅配属骑兵,增强炮兵,增加工兵这类单位,让一个旅也可以单独执行作战,而这个时候,这个旅就拥有七千到八千人。

  这恰恰就是拿破仑时代,一个拥有独立作战能力师级单位的规模。

  “如果三个旅补充其他部队变成一个军,这个军是由杨长官亲自来带的吧。”赵大河略微有些失望,沉声问道。

  李肇基点头:“是的,他渴望建立战功,而且在这次半岛战事筹备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只能给他一个机会,但相信我,真正的恶仗在后面呢,而你,赵大河,也不能闲着,我授权你建立陆军第二军。”

  “那岂不是让我白手起家?”赵大河笑了。李肇基立刻摇头:“当然不是,我知道,平辽旅是你一手创建的,这里面的军官你可以抽调一半去筹备第二军的建立。另外,三个步兵旅各自抽调两个步兵营作为第二军的骨干部队。今年和明年,讲武堂毕业和进修过的军官也让你优先挑选。佐渡、济州、台湾、琉球和旅顺,五地驻扎的军队,炮台人员,也在你挑选范围内,但每个地方不许抽调超过五分之二。最后,是我对你的个人支持,我的近卫团,会参与半岛战争,结束之后,你可以从里面抽调三分之一的人加入你的第二军。最重要的是时间,你有充足的时间来做这件事,两年不够可以三年,而第二军的士兵来援不受限制,不论是朝,鲜人还是日本人,都可以参与其中。而资金和武备等资源,我也会倾全力支持你。第一军和第二军,则是一同作为我们陆军的常备部队存在,不会再被精简。”

  “第二军不是为半岛战争准备的?”赵大河疑惑。李肇基摊开手:“我甚至不认为接下来发生在半岛的战事是一场战场,我更愿意称之为一场武装游行。”实际上,情况并不是李肇基想象的那么平淡,但这场半岛战争确实并不激烈。

  整个弘光四年的上半年,李肇基都在为半岛战争与大顺进行外交谈判。

  李肇基自然希望大顺可以出兵,最好是在辽西走廊发起足够强有力的进攻,把更多的清军吸引在那个战略方向,商社陆军才好在半岛攻城略地。

  但很显然的是,大顺方面对这场战争兴趣缺缺,这主要是因为,大顺此时的军队虽多,但仍旧是新旧军队混编的,而且在南北两个方向都要部署防御力量。

  在南面,从连云港向内陆一直延伸到汉中,大顺需要防备大明和大西两个方向的进攻,而在北面,则是需要进行长城防御,拥有骑兵优势的清军对漠南的控制加强,并且长期驻军归化城,让大顺不得不在大同、宣府布置重兵。

  大顺的军事战略是,以旧军守卫南北,以新军充当战略机动力量,布置于京畿和南阳、徐州两个方向,同时不断的整编旧军为新军。

  从弘光元年到弘光四年,大顺一共编练了六万新军,但旅顺、徐州、南阳、关中三个方向分去了两万,其余四万新军和一万骑兵则在京畿作为机动兵力。

  这样一支规模的军队,是无法打开满清重兵防御的辽西走廊的。因此,在双方谈判之中,李自成还是想仿照当年北征的例子,双方合军,在辽东半岛登陆,迫使清军从辽西走廊和朝,鲜半岛收缩兵力,通过一两次关键战役,彻底歼灭清军。

  但很显然,这是对大顺有利的战略,虽然李自成答应四百万两饷银,并且愿意割让朝,鲜南四道给东方商社,但李肇基仍然果断拒绝了。

  北征期间,为了赏金,双方就有了龌龊,这一次李自成这么大方,那赏金肯定不好拿。

  而且事成之后,大顺是否履约,尚未可知。若是不履约,只有两个结果。

  其一,东方商社为大顺火中取栗,此次覆灭满清,竹篮打水一场空。其二,李肇基不服,强索自己应得的利益,极有可能与大顺陷入持久战中,而东方商社可打不起持久战。

  没有了满清,三足鼎立变成双雄争锋,继续作战,那边是大明与商社联合,荷兰东印,度公司与大顺结盟,人家是强强联合,自己则是弱弱联合,如何能敌?

  再者,因为和大明的关系,李肇基也不想和大顺合作太深。因此,半岛战争必然是一场局部战争,李肇基只求占据更多的地盘,不求毕其功于一役,覆灭满清。

  最终,双方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和妥协,按照李肇基的方略进行战争。大顺把手中的朝,鲜王李淏拿出来,派遣李来亨率领两千新军,前往济州岛,与第一军一起行动,登陆半岛,以为朝,鲜复国的名义,对满清发起战争,尽可能的把清军从辽东和辽西向朝,鲜半岛吸引,而大顺视情况在辽西走廊发起进攻,或者由商社出海军,协助大顺在辽东登陆。

  只不过,这个方略完全就是大顺方面的一厢情愿。原因很简单,李肇基的并未完全按照双方商议好的方略进攻,其在这场战争中的野心也是有限的。

  弘光四月六月,随着顺军和朝,鲜王李淏抵达济州,半岛战争正式开始。

  从一开始,大顺方面就察觉出了味道不对。按照双方约定的计划,东方商社应该是从济州岛出发,直接在汉江口登陆,直取汉城,直接把半岛拦腰斩断,在站稳脚跟之后,继续北上,一直打过鸭绿江,进入辽东,迫使清军东援。

  只不过,第一步,就在李肇基的授意下走错了。海军确实在汉江口发起了登陆作战,只不过却是登陆了汉江口的觉华岛,然后再对半岛进行登陆,因为拖延和传说中的天气因素,几次登陆都宣布失败,就连协助登陆的舰队都遭遇了一定的损失。

  最终,陆军选择就近在群山一带登陆,这已经是避开半岛西南诸多岛礁后,最靠南的一座天然良港了。

  陆军的登陆非常迅速,两天内就有两个步兵旅登陆,因为第一军下辖的骑兵等附属部队比较多,因此完全的登陆持续了二十天,从济州岛出发的船队连续运输了三次才成功。

  一直到完全登陆后,第一军才发起了进攻,在此期间,杨彦迪只是利用朝,鲜王李淏的名义,向朝,鲜各地派出使者,要求各地的官员、将领归附,而所有人只要来归,即可官升三级,若是按兵不动,作壁上观,也可原职叙任,承认满清所封的一切官职,甚至连辫子都可以暂时不剪。

  这样的政策直接导致了半岛之上陷入了死一般的安静,各级官吏照常留任,各地驻军也不移动,就等着东方商社与满清拼个胜负出来,大家才会表达态度。

  第一军唯一的军事行动就是抽调了两个步兵营和一个骠骑兵团,前往釜山,对付驻扎那里的满洲八旗,但满洲八旗在听闻有敌军靠近之后,立刻收拾东西跑路,毕竟他们只有四百人。

  在确定八旗撤退之后,这支混编部队并未入城,甚至连城内被遗弃的满洲亲眷和包衣奴都没有索要,反而告诉当地朝,鲜八旗和地方官员,安堵地方,勿要造乱是,随即便是撤军而去。

  清军和各地驻军也并非相安无事,在吞并朝,鲜过程中造反的那些人,听闻有大军登陆,复国在望,纷纷出山相助,自发的袭击满清的官衙和驻军,但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得到帮助,而死伤惨重。

  有些义军前来光州投附李淏,按照李肇基的命令,李淏拣选其中精锐,交由李来亨训练,编为朝,鲜禁军,但规模依旧有限,能做的也就是充当辎重兵而已。

  半岛上的安静一直持续到了九月,双方一直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冲突,只有探马和细作在双方之间来来回回的穿梭。

  东方商社是摆明了赖着不走,而满清方面也实在不敢南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