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全真小道童开局 第080章 开拔北上

《全真小道童开局》第080章 开拔北上

作者:喂狗的猫 字数:2513 书籍:全真小道童开局

  一个月后,丘志清的佩剑便被一名小内侍带着一队兵丁送了回来。

  提着这柄号据小内侍介绍,由工部最杰出的大匠,在丘志清那柄长剑原有的基础上,掺入了五金之精,和一小块天外陨铁打造而成的宝剑,回到了自己房间。

  剑鞘的材质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依旧是整体桃木打造而成,不过整体上看来却多了六朵六瓣莲花,美观却又古朴大气。

  重量亦却有了明显的变化,手一掂量,大概重九斤九两,比原来的要重五斤多,且长剑和自己还有一丝疏离感。

  这次他很明确的知道,这不是错觉,那把长剑虽然不是什么宝剑,却也被自己用真气温养了十多年,虽然说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重铸,可终究不是原来的那把了……

  盘坐于床上,长剑横膝,抚摸着熟悉的桃木剑鞘,右手呈剑指,自剑鞘下端缓缓轻拂至莲花状的剑格之处时,真气一吐,长剑剑刃跳出一节。

  霎时间如寒月照彻,午后的阳光都黯淡了几分。丘志清把长剑按回剑鞘之中,隐隐间似有些泛光的两个字,随着剑身入鞘,亦是黯淡了下来。

  适才似乎被驱散的春日暖阳再度占领了自己的房间。剑是好剑,剑长三尺三寸,外衬六瓣六莲,重九斤九两!

  三三不尽,六六无穷,九九归一!

  可见这位帮他铸剑的这位大匠亦是妙人,可惜寒芒太盛,不过这剑上的“秋白”二字,应该是剑的名字了,不过自己可不记得给它取过名。

  这个名字倒是挺适合这把剑,隐隐记得,自己在这个世界喝的第一种酒,便叫做“秋白”。

  “秋”与“白”都属“金”!《说文解字》有言:金者,久埋不生衣,百炼不轻,从革不违。也就是不生锈,不掉秤,不变形!秋白、秋白,确实是好名字!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不过剑锋实在太盛,丘志清有些不喜,问五味子道长要了一些针线和破布,为其量身定做了一个背剑的剑袋,便又开始了他的养剑之旅,时时用自己的真气冲刷,洗练……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端平元年四月初,大军开拔,丘志清一个道士在大军之中自然很是显眼,这次大军出征,赵昀可谓是下了血本。

  从十二万禁军之中抽调七万大军给孟珙使用,加孟珙为枢密副使,河南制置使,节制两淮,京西诸路,自孟珙以下,诸军指挥使,如不听号令者,可解其兵权押送临安!

  这些个头衔就连丘志清这个小白听了都感觉很不可思议,要知道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孟珙还只是一个衙内,才因为战功有了正式官职。

  那次去襄阳就是受了封赏,去见他的顶头上司赵方。自己第二次下山之时,他也仅仅是接了他老爹的班,接管了他老爹的两万忠顺军而已,驻扎枣阳而已。

  连他老爹的知枣阳府的官职都没拿到。

  按照丘志清的想法大概相当于一个师长,没想到没到三年,自己和他在临安见面之时,他竟然一路升级到了侍卫马军行司。

  在丘志清看来就是统领着临安三分之一的兵力的那种,没过几天和赵昀见了几面之后竟然被提拔成了枢密副使?成为了收复三京的主帅,他才是主角吧?

  为此,据说灭了李全,平叛扬州的赵氏兄弟都颇有微词,更别提比孟珙资格更老的淮西全子才,还有一众京中不支持北伐的官员,怎么看都是要凉的节奏……

  在行军途中,孟珙还告知了丘志清,就连一向主战的真德秀,主持灭金的史嵩之,枢密院副使……等等一批主战派大臣都不支持北上收复三京的行动。

  这让丘志清听得直咂舌,他发现这个叫改名叫赵昀的小老弟是真的头铁!面对丘志清那一脸“我们此行岂不是送菜?”的表情。

  孟珙轻踢了一下马腹,让马保持匀速前进后,才说明实情:经过皇城司的探查,河南一地人口已经十不存一,但并非没有了战略价值。

  金国精心打造的关河防线还在,如若克服重重困难,不出两年,河南一地定会重现生机,彼时我等不论是收,还是北伐,都有回旋余地!

  此次官家难得没有想着和,且已经协调好了新任四川制置使陈韡以及京西、湖北制置副使史嵩之一同出兵储粮。

  加之丘志清把蒙古高级将领一锅端,仅剩张炑一人逃跑,粮草也被焚毁,据皇城司奏报,张炑已经退到黄河以北,留守河南的大部都是金国将军。

  听了孟珙一上午的专业解释,安营扎寨的时候丘志清总算是放下心来,他不记得历史上是否有这次行动,万一被自己一个消息给坑了,那岂不是罪过大了?

  丘志清不知道的是,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次收复三京的行动,最后因为缺粮丢掉两万兵马后狼狈退回。

  那位孟珙提过的京西、湖北制置副使史嵩之,更是一粒米都没往前线送,之前大手一挥就是三十万石粮草送给蒙古军,到了给自家军队送粮之时却是拖拖拉拉愣是一粒粮食都没往前线送。

  不过就孟珙说,人家是史弥远的侄子,当年他们刚在襄阳认识那会才刚刚考中进士,步入仕途,这才短短十几年,就官至兵部尚书,真真是平步青云啊。

  这么一比较,好像孟珙升官也不算快了,毕竟这家伙自吹是从小在军营长大,十多岁就随老爹上阵杀敌,这都三十多了,最高才挂了个枢密副使的头衔,虚衔的那种……

  不知道知道了历史真相的丘志清会作何感想,不过现在他倒是没有什么感想,在得知自己可能要上战场之后,丘志清正在加紧练习骑马射箭。

  经过将近十天的水陆行军,他们终于来到江北庐州境内,丘志清这才知道,原来之前的两个月时间中,孟珙和赵昀他们并非只是单纯在临安整顿部队。

  同时也在向襄阳,庐州,光州三个方向运粮运军械,还有一些随军工匠。为什么还有工匠?丘志清不知道,孟珙也没有告诉他。

  而在他们主力屯驻庐州之时,上任不久的四川制置使陈韡,却是遇到了一个大麻烦,没等北上收复三京的行动开始,西川那边被南宋经营了百年的西川蜀口防线,再一次遭到了蒙古人的进攻。

  而襄阳那边,史嵩之手中同时拿到两个消息,一个是封赏,进兵部尚书衔。相对于加官进爵的消息,另一个消息就不是那么美好了。

  他叔叔史弥远留下的重要成员:李知孝、梁成大﹑莫泽,先后被官家以投毒弑君,谋逆等罪名,被真德秀的弟子宋慈,一一送进了刑部大牢。

  三人被抄家流放,总资产竟然抄出了九千多万贯,几乎赶上南宋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这下好了,北上收复三京的军费瞬间筹齐。

  哪怕之后的屯田恢复河南民生的经费都有了,本来还有些小心思的史嵩之,在同时接到这两个消息之后,心中升起的小火苗瞬间掐灭。

  他知道,这三人一去,自家叔父的所谓“史党”已名存实亡,官家加封他为兵部尚书,继续留任京西、湖北制置副使。

  既是一种对他能力的认可,亦是让自己全力支持收复三京行动,提前支付的报酬。

  现在他没了党羽的庇护,政敌势大,如若他不想步上那几个家伙的后尘,便只有乖乖的听这位陛下的吩咐,努力立功,抬高自己的地位。

  不得不说,赵昀是把十多年前丘志清在宫里,和他谈论的那套道家理论,基础有为法就是阴与阳的对冲与消长,借鉴与转化,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当时丘志清自己都是一知半解,还在翠虚子那里听课呢,鬼知道赵昀他悟出了什么帝王之术?

  休整三日后,大军开始北上,七天后,大军陆陆续续渡过淮河,继续向北,然而丘志清却被告知,他将随郭靖,率领孟珙拨付给郭靖统领的五千骑,单独行动。

  丘志清暗暗惊讶的同时,亦是松了口气,还好自己以前吸取教训,练过骑术,这些天又勤练不辍,不然后果……

  想想大家骑着马,自己轻功飞奔的场景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