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全真小道童开局 第342章 大势流转

《全真小道童开局》第342章 大势流转

作者:喂狗的猫 字数:3549 书籍:全真小道童开局

  对于未央宫中的饮宴,刘协并无任何兴趣。

  在他眼中,这就好比,人家抢了本该属于他的东西,却又拿出来,当着他的面炫耀一般令人讨厌。

  简直不知所谓!

  如果有的选的话……

  如果是丘志清,他会明确的告诉刘协,他可以拒绝。

  可是这个人是刘虞,他只会告诉刘协,“陛下要在臣子们面前多走动才是,不可寒了这些大汉忠良的心才是。”

  大汉忠良的心有没有寒,丘志清不知道。

  不过他刘虞的心,那是哇凉哇凉的。

  略过中秋夜宴不谈,第二天,城门尉上报,说是有人偷了宫中财物打算逃跑。

  原本这个事情,并不算什么大事。

  可是当时的刑部负责人,是士孙瑞。

  此人是当初诛杀董卓的同谋之一,躲过了李傕等人的清算,也算是大汉的忠臣,因此,对于偷窃宫中财物,真是零容忍。

  且觉得政事堂有些不负责,怎么能让这些人携带宫中财物出宫?

  而且偷盗宫中财物之人,还是陛下的贴身内侍。

  丘志清第一时间便感觉不太对了,看着侃侃而谈的士孙瑞。

  丘志清若不是确定他不是那种人,还真以为,这厮在演戏。

  那其中的东西,可以说是杂乱无章,不过丘志清还是能看出,其中的一些门道的,其中一些,组合起来,便是一种传讯工具。

  当然了,不是手机,和发短信差不多。

  丘志清能看出来,作为老牌世家的几人,自然也有类似的东西。

  小皇帝以为隐蔽的东西,在他们这群老狐狸看来,简直就是明晃晃。

  士孙瑞之前没留意,只关注了几个值钱的,现在看到刘虞的摆放,心下当时就有些突突了。

  此刻,刘虞心中。正在天人交战,他既希望,这真的是一场内侍搞出来的乌龙,又怕漏掉什么重要信息,导致大汉倾颓。

  毕竟,皇帝的一言一行,有时候,都是关乎国本的大事,马虎不得。

  思虑再三,刘虞还是动手了。

  在众人或惊讶,或平静的表情中,刘虞快速将几样物品,按一定顺序摆放,而后猛然一掌挥出,一道真气灌注其中。

  原本毫不相关的几件物事,快速蠕动。

  不多时,一道道文字,便呈现在半空中。

  原本正在侃侃而谈的士孙瑞,一时间竟然不知如何开口。

  而跪在下方的小内侍,此时已是面色煞白,瘫坐在地。

  士孙瑞预感到,自己怕是坏了小皇帝的什么大事,心中已是有些愧疚,不过这愧疚,也仅仅是一瞬间的事情。

  看到文字内容,他只觉得,一片忠心,终究错付了。

  其上通篇都是对当今朝臣的控诉,以及对他们的恨意。

  就连丘志清看了,都觉得咋舌。

  没想到,在刘协看来,他们比董卓还可恶百倍。

  皇甫嵩倒是面色如常,人生起起落落落……他已是习以为常,看开了。

  刘虞和黄琬就不一样了,他们俩可是自始至终,都把自己当做大汉忠臣,当下形式,也只是因为陛下年幼,这才联合执政。

  在他们心中,陛下迟早是要亲政的。

  他们便如同当初的太后,以及外戚执政一般。

  哪知道,在刘协心中,竟然是这般看待他们。

  窃国乱贼,诛九族亦不足以抵其罪……

  政事堂中,此时政事堂五人,加上六部尚书,御史台,诸位在京的卫将军都在,士孙瑞本来是想借此机会,整顿一番宫中。

  给陛下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才以刑部尚书的身份,要求召开政事堂会议。

  不同于常朝,这是一个小型会议,参加的也只有各部首脑。

  此刻脸色最难看的,莫过于礼部尚书王允了。

  他是真的,整个人都不好了。

  好你个刘协,老夫为了帮你,差点连一家老小的命都搭上了,没想到,真是……最是无情帝王家,伴君如伴虎啊。

  当今天下,可没有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种逻辑。

  毕竟公羊盛行的年代,还没过去多久。

  而今也只是一个过渡期而已。

  虽然大多世家子弟,都有自家传承,可多数也是信奉: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是不是跟后世的打工人很像?

  宋朝之前,大家就是这么个观念。

  所以读书人卖老板,换老大,那是常有的事。

  如此,才突出那些忠臣,尤为可贵。

  而今的情况便是如此,当他们发现刘协这个老大不靠谱之时……

  “此事……就此作罢,时间也不早了,诸位衙署之中,应当有不少政务积压,还是速速解决为好,莫要坏了政事……”

  丘志清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多说什么。

  要说诛九族之类的,在座的诸位,包括站着的那位。

  都应该比他更有危感才对。

  只能说,十四岁的小孩,不管他如何表现的成熟,正在长身体的时候,多多少少,也会再长出一些反骨来,不足为奇。

  倒是士孙瑞,王允,杨彪等人。

  对这种事情,比较上心。

  诛九族啊,好可怕!

  他们这种郡望,每家动辄成百上千人,随便杀一家,都是血流成河的大事……

  “既然诸位都在,那就议一议今年的秋闱吧,诸位同僚,诸位将军,拿出一个议案,毕竟,官员和军队,都需要补充一些新鲜血液不是……”

  刘虞感激的看了丘志清一眼。

  感谢他的解围,毕竟,怎么说,他还是大宗正。

  皇帝这么不靠谱,他这个长辈,多少有些责任。

  当今有实权的几个宗室子弟中,除了陈王刘宠,也就刘虞的血缘关系比较近,祖上都是刘秀的后代。

  而其他,像刘焉,刘表,刘备等人,高祖,就是景帝的关系,老远了。

  而今,刘宠不在长安,自然就数刘虞的辈分高。

  对于丘志清帮忙,维护汉室颜面的事情,刘虞默默记在心中。

  毕竟,要是汉室的大旗倒了,他们也不会有什么好日子过,这点,其实他们这些汉室宗亲,都看的清楚。

  不然刘表,刘焉他们,也不会据守地方。

  还不是想着,哪怕大汉倒了,自己不能重新一统。

  也可以割据一方,实在不行,也可以以此为筹码,谋个前程。

  既然谈到了新的科举方案,那大家就有话要说了,主要是军队,和政府双方,对人才的需求不同,因此,对于科目的考核自然也不同。

  自然而然的,便需要分科。

  作为吏部老大,将近百岁的张懿表示,他这次需要大量官员。

  幽州,司隶,凉州,南阳,豫州,汉中等地,都需要新官员填充。

  这位作为丘志清的老上司,已经是第二次告老被拉出来了。

  第一次是回家养病,继任者董卓。

  而后董卓去平叛了,又把他拉了出来。

  结果差点被南匈奴给扬了,又被刘宏给撸了,不过理由是告老还乡,一应致仕应有的待遇都没有,继任者丁原。

  当然了,丁原只是暂代并州刺史,后来还是董卓拿到了并州牧。

  丘志清控制长安朝廷之后,苦于自己人才不足。

  又不敢随意提拔,加上吏部老大比较敏感。

  他在政事堂,占了两个名额,六部两个,督察员是郑岩,为了缓和一下矛盾,便退出了和自己有过长期合作的张懿。

  虽然他经常叫着老了,可其实也就刚一百出头。

  身子硬朗,在丘志清看来,还能干个二三十年。

  反正地仙界中,正常人活个一百五六都可以,懂得养生的,随随便便就一百七八了。

  张懿也还算年轻。

  同时,他们也对这次秋闱势在必得,如果他们再不努力,将来大汉的官场,很有可能被并州那帮人统治。

  这点,从并州那边开始的教育普及便知道。

  王允也是并州人,他对这点,其实是比较乐见其成的。

  在先天上,他们太原王家,就比较有优势。

  虽然在丘志清主政并州之时,他们也被迫分家,不过那些问题都不大。

  其实大家都有感觉,丘志清的野心,其实并不大,他们要把握住的,就是他退出之后的事情,不谋一时者不足以谋一世……

  由此,政事堂中,便陷入了热烈的讨论中。

  那边瘫坐在地的小内侍,脸色却越发惨白起来。

  不多时,便被刘虞不着痕迹的一挥手,给直接拖下去了……

  长安城中,正在讨论幽州这边官员的委派工作。

  而幽州这边,李肃命令自己的两位副手,左中郎将孙淮率领大军,绕过代郡(蔚县),以及上谷郡(怀来),直取公孙瓒设在军都径中的居庸大寨。

  而自己,则是在段煨的率领下,一路接收城池。

  虽然公孙瓒名义上控制了幽州,可其实,大多城池均在当地豪强控制之下。

  不出意外的,在朝廷大军的威逼下,大多人纷纷投诚。

  哪怕有极少数“不要命”的,也被“公忠体国”的部下,绑了送给段煨。

  并且在段煨的感化下,迅速转变立场。

  中秋之后,第四天,身在冀州边境的公孙瓒,收到朝廷大军,已经拿下代郡,上谷两郡,正在居庸大寨激战之时,面色突变。

  他此刻依然是全然明白了,刘备这哪里是要打袁绍。

  这分明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表面上在青州制造动静,引袁绍向自己求援,实则目的是要拖住自己。

  至于为什么是居庸大寨,原因也简单,孙淮失算了。

  他倒是把什么都想到了,做的也是天衣无缝,可没想到的是,幽州军这么贪,拿了好处不算,还把夺门之人的货物给直接扣了。

  无奈,孙淮只能领兵强攻。

  饶是如此,经过墨家弟子改进的三弓床弩,不论是在威力,还是射速上,都快了很多。

  依然在没有夺门成功的情况下,强攻三天,在公孙瓒接到军报的前一天,拿下居庸大寨。

  八月廿二,公孙瓒连夜撤退,但被早有准备的刘备,趁夜突袭。

  为了防止公孙瓒来个回手掏,刘备还准备了后手。

  果不其然,公孙瓒预判了刘备的预判,而刘备,却是预判了公孙瓒预判了他的预判。

  双方从夜袭战,打成了埋伏战,又从埋伏战,打成了乱战……

  一夜激战下来,双方都给打懵了,公孙瓒也无法撤出战斗,双方再次陷入了僵持之中。

  不过刘备不急,公孙瓒,却是完了。

  之后数日,公孙瓒数次收到后方急报,可惜,都无济于事,他一心想要逃到辽东,却是在十天后,收到快报。

  朝廷腾骧左卫,卫将军马腾突入辽东四郡,他公孙瓒,没了……

  相对于北线的激烈战斗,兖州这边的对峙,可就要平和了许多。

  话说曹操这边,自从中秋那日,与朱儁见过一面之后,便安营扎寨,坚守不出。

  手握十五万大军的朱儁都不急,他手中仅有六万人,他后勤压力再大,也大不过朝廷大军。

  不过曹操不知道的是,朱儁这边的军粮,都是并州沿着大河运过来的,大河之上,全是朝廷的水军。

  在普遍宽度,宽达数十里的大河之上,朝廷水师,来去自如!

  这可和丘志清所知的什么地上悬河不一样,大河下游,依然是河网密布。

  特别是中原地带,正是有如此底气,朱儁才可以耗下去。

  此时,曹操一边向袁术袁绍这两兄弟求援,一边静待北边的战事。

  在那边打没多久,便有一只双飞燕落入曹操军寨之中,虽然内容有限,不过通过自己,以及谋士们的分析,他们也能大概得出。

  朝廷这是真的稳定下来了,同时对南边的兖州,以及北边的幽州出手。

  且通过种种迹象分析,他们这边,其实也不是主战场。

  只是朝廷方面,不想让他们势力扩大,出兵帮助吕布,稳住局面而已。

  至于吕布的妻小,从陈国回到陈留之后,他便把妻小送到了长安,毕竟,那边的宅邸朝廷还给他留着的,不能辜负了朝廷一番美意不是。

  朱儁虽然表示不用这么急着送走,不过也表示,长安确实比前线安全!

  八月底,袁绍和袁术的先锋,抵达曹操大营,后续兵马,可能随后便到。

  对此,朱儁依然稳坐如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