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全真小道童开局 第335章 领兵角逐

《全真小道童开局》第335章 领兵角逐

作者:喂狗的猫 字数:3515 书籍:全真小道童开局

  兴平元年(第二十四年),六月底。

  徐州刺史陶谦,连战连败,退守下邳。

  泰山一线,亦是被袁绍连拜数场,就连陶谦自己,都受伤不轻。

  此时陶谦看着手中的书信,已经是没了最初的气愤,反而是多了几分犹豫,他在犹豫,要不要答应袁术的条件。

  毕竟袁术只是要求他臣服而已。

  而曹操,可是要砍了他的脑袋。

  试想一下,都要他的脑袋了,还在乎多砍几颗,他家人的头颅吗?

  城都被屠了几座,还会在乎区区百十人?

  可惜,最终陶谦还是没能如愿,因为曹操让袁术的老部下吕布,去找他麻烦去了,而今袁术也面临着吕布的攻击。

  只不过双方一时间,斗得旗鼓相当而已。

  七月底,朝廷的旨意姗姗来迟。

  正是册封曹操为豫州牧,册封吕布为兖州牧的旨意。

  只不过传旨之人,出了点时间差。

  到曹操手中之时,比到吕布手中,晚到了那么几天。

  导致当曹操收到旨意之时,同时送达的,还有吕布和陈宫,占领兖州大部的消息,曹操气的,差点把送信之人,给直接劈了。

  不过事已至此,多说无益。

  曹操得回去稳住自家老巢,而腾出手来的袁术。

  自然而然的,北上和他老大哥,直接干了起来。

  兴平元年入冬之时,双方罢兵,却是被等候多时的刘备,直接给掏了老家。

  这点,就连负责监视刘备动态的公孙瓒都没有发觉,谁也没想到,刘备竟然会反其道而行之,在大冬天动兵。

  直接把袁绍给打懵了,接连失地。

  最后,还是得到消息的公孙伯圭介入,这才让刘备停止对袁绍的追击。

  饶是如此,此番谁都没讨到好。

  可能是到了冬天的缘故,大家伙的脑瓜子,都冷静下来,不过曹操依旧没有带着人,前往豫州上任。

  因为豫州,东边是袁术这厮,南边是大山。

  西边是投靠朝廷的张济,实在没有什么发展潜力。

  还不如先把吕布解决,而后占领兖州,豫州,坐拥两州之地,何愁不能与长安抗衡?

  天降大雪,各家纷纷休兵。

  而长安城郊,正在举行全军的大比,将要角逐出明年春耕之后,率领大军南征平叛的将领。

  原本预定今年秋收后南下的计划。

  因为关中实在太过凋敝,被迫停止。

  至于为何一般是秋收之后用兵,主要是这个时候粮食入库,大家都一样,出征之后,还可以就食于敌。

  可朝廷这边却是有所不同。

  主要还是之前提过的,徐荣弄出来的新式军粮。

  不但利于运输,还能防潮。

  否则,谁会没事,在春耕后用兵。

  这个时节,雨水多,不利于行军,军械,粮草的长时间运输,储备,自然也就不利于双方大战。

  因此,他们选择春耕之后的这个时间,绝对是张鲁想不到的时间。

  而今在长安的留守部队中,有虎贲四卫,腾骧四卫,以及龙骧前后两卫,不过龙骧两位卫将军,赵云以及邹宜。

  一个要多陪陪新婚妻子,并不想参加。

  邹宜要去南阳驻扎,顺带改编张济的部队,因此并未参加。

  至于吴献,这是被封为司隶校尉,回洛阳主持事务去了。

  别看这些卫军一个卫只有万人,可一旦扩编,瞬间能扩编到五万人,而且还是建制齐全的那种,其中也就军医营有些难办。

  而今真正角逐的,也就是虎贲四卫,和新成立的腾骧四卫之间的较量。

  所谓军中大比,并不是拉出来,大家一起打个架。

  而是非常奇葩的,提出了一个问题。

  徐荣让大家先拿出一份计划,通过筛选之后,进入第二轮,真正的比斗。

  第一轮的所谓计划筛选,毫无疑问的,直接便淘汰了长时间在北方作战的虎贲四卫,因为他们对汉中的气候,地形。

  以及将会遇到的困难,毫无心理准备。

  想的,还是北方大兵团列阵作战的原则。

  没办法,虽然北方也有山区,可是和那些游牧部落打战。

  近几年都是他们主动出击,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自然是列阵,军阵对碰,将军阵,以及整理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可是这一套,在汉中显然有些行不通。

  在汉中作战,更多的,还是对通道的争夺。

  对敌人补给通道的打击,打的都是穿插,迂回,侧击等。

  因为大多时候,大家交战的战场宽度是有限的,根本无法摆开阵型。

  同时被淘汰的,还有腾骧前卫的张绣,以及腾骧左卫的马腾。

  最后的人选,便落在腾骧后卫的黄忠,和腾骧右卫的李肃之间,两位曾经一起率领禁军,拱卫宫城的战友,需要分出一个高低。

  黄忠不太想挣,不过自家部下想,他便帮个忙。

  而李肃,却是想要这个机会。

  他算是看出来了,而今他的老东家王允失势。

  虽然看在王允主动放弃抵抗的份上,他也得到了一个卫将军的位置。

  可如果自己不去争取,让自己的位置,变得不可替代,到时候,一旦人家有想法,他这个平时几乎是闲职的卫将军。

  说不得什么时候,便会直接被拿下。

  此时,双方第二场比斗,在长安南门,安门外的龙首原上展开。

  规则也很简单,双方各出五百人。

  手持木质武器对阵,胜者可作为此次南征大军的主帅,也可以从此,开始编组不对,准备相应的南征训练。

  丘志清等人,在南门城楼之上,看着城外龙首原之上的双方对峙。

  身边便是双方的主将,黄忠和李肃。

  而城下领兵之人,分别是黄忠的副手。

  腾骧后卫,左中郎将刘范。

  以及李肃的副手,腾骧右卫,左中郎将甘荣,是原并州军人马,从虎贲卫中,调过来,当李肃的副手。

  虽说是副手,不过有没有什么特殊使命。

  谁也说不清楚,李肃本人,也懒得多想,思之无意,何必徒增烦恼。

  腾骧四卫中,哪个没有从虎贲,龙骧中调过来的人呐?

  看着城外列阵,蓄势待发的双方,丘志清问徐荣道:“不知徐兄觉得,他们谁的胜算大一些?”

  隔着几个城垛的黄忠和李肃,亦是侧耳倾听。

  毕竟这位徐相的大名,他们也听说过,当年雁门郡,长城之外,率领一万装备不全的雁门郡兵,愣是击溃了十万鲜卑大军……

  而后会合丘志清,以不足三万之众,硬生生的,将十万鲜卑精锐击退。

  若非鲜卑骑兵来援,说不定,当初的鲜卑首领檀石槐。

  可能连病死的机会都没有,直接便要饮恨长城之外。

  当然了,这是战报的结果。

  实际上是,当初丘志清率领两万余人,与鲜卑大军对阵,丘志清凭借两万人,将十万鲜卑大军,近乎完全压制,而徐荣去偷营。

  最后嘛,他们的大营也差点被赶来增援的数万鲜卑大军给掏了大营。

  结果就是两败俱伤,不过上报的时候,功劳便记在了徐荣头上。

  “不好说,刘范斗志更强,甘荣水平也不赖……”

  徐荣好像什么都没说,可实际上,已经给出了结果。

  李肃听闻此言,不由有些失落,不过很快便又恢复。

  从自己几次见丘志清的情况来看,他对自己和黄忠两人,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排斥,甚至对自己两人还比较客气。

  这说明,以后自己还是有机会的。

  当然了,要是他知道,黄忠的儿子,是丘志清的徒弟的话。

  估计,李肃大概率就不会这么想了。

  对了,黄忠在丘志清的妙手回春下,给黄叙添了个弟弟……

  此时,城外的场中,双方已经开始试探性攻击。

  头次相遇,大家都比较小心,不约而同的,摆出了一个方阵,按前后左右中,这种多兵种联合的标准站位。

  骑兵护卫两侧,一边五十骑。

  两百刀盾,两百长枪,一百骑兵,这是双方的标配。

  没有弓弩兵,以免出现无谓的伤亡。

  两百刀盾,分两个屯,四个队,前军边一个屯,后军一个队,留一个队的刀盾兵,当作中军护卫。

  两个屯的长枪分列左右,如此既可以护卫左右,防止骑兵侧击。

  在前军,后军出现问题之时,也可以及时补位。

  一个屯的一百骑兵,分两队,分列左右。

  如此,一个大体呈长方形的阵列,便就此成型。

  随着号角声的响起,双方军气升腾,脚步随着鼓点,有节奏的迈动,犹如两头巨兽一般,缓慢靠近,试探。

  其实一场五百人的战斗,大可不必如此。

  直接冲杀即可。

  可他们考验的,是军阵变阵指挥水平,自然不能直接上去对冲。

  刘范取胜心切,率先进行变阵,在双方还未碰撞之前,便率先派出两翼骑兵出击,目的竟然是对面甘荣的两翼。

  甘荣毫不示弱的,派出自己的骑兵拦截。

  且随即开始变阵,变成刀盾与长枪交替的阵型。

  这原本是一种应对骑兵冲阵的做法。

  不知为何,用以对付刀盾兵。

  双方骑兵,并未相互碰撞,而是非常有默契的,剐蹭了一下,淘汰了自己,和对面的一些兵力,便在龙首原之上,相互追逐起来。

  双方骑兵,在阵列周围游动。

  时不时的,在对方两翼,以及后军发动恐吓。

  最终还是无法出手,眼看这般下去,很有可能直接平局。

  刘范令旗一挥,号角声一变,两队骑兵,骤然合一,如尖刺一般插入甘荣左军,与后营的结合部,导致甘荣左军陷入了短暂的混乱之中。

  刘范抓住机会,让右军和中军,一同压上。

  一举将甘荣左军击溃,而刚刚冲出甘荣左翼的骑兵。

  则是将集合而来,晚了一步,打算直接冲击刘范右翼的骑兵给截住。

  而今也不再游走缠斗,只需要刘范的骑队,能够缠住甘荣的骑队即可……

  看到此,安门城楼上的众人都知道,胜负已分,无需再继续下去了。

  “咣……”

  鸣金之声,自城门楼下响起,响彻整个龙首原,双方开始慢慢后退,检查伤员,回营休息去了。

  这场不算大的战斗,仅仅只持续了半个多时辰,一个时辰都没到。

  刘范的骑兵,曾经数次从他们选定的突破口路过,可双方骑兵追逐,被刘范骑队几次戏耍之后,有些放松了警惕。

  导致被一击而中。

  而相对来说,刘范这边的军卒,不论是意识,还是反应,都略胜一筹。

  这场比试的结果,很快便呈递政事堂。

  虽然五人之中个,丘志清和徐荣都在场。

  不过流程还是需要走一遍的,守规矩,又何尝不是悟道的一种呢……

  时间一晃,便是兴平元年(第二十四年)的年节。

  这个年,是丘志清这几年来,第一次独自过年,颇有一种,孤寡老人的感觉,不论是意境,还是样貌,都算。

  之前还有张宁,黄叙等人。

  而今,这两人,也被丘志清赶出去游历了。

  别说,自己一个人吃年夜饭,竟然还有滋有味。

  好吧,他多少有那么一点点的惆怅。

  丘志清冷清的府邸,却是与灯火阑珊,热火朝天的热闹长安城,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半年来的一切,无一不证明,

  这位升任国相的曾并州牧,是一把执政的好手。

  至少比以前的什么王允,董卓,李傕郭汜之类的,要强很多。

  其实丘志清没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他只是给了大家,

  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仅此而已。

  这些热闹,喧嚣,以及初具规模的繁荣,都是他们自己努力的成果,跟他自己的关系,好像也没那么大。

  一道院墙,仿佛将长安城中的红尘气息,隔离在外。

  墙外是滚滚红尘,墙内,是清幽宁静……

  不过,丘志清这难得的清净,很快便被人打破。

  正嗑着瓜子,看着道经的丘志清,忽然抬头,迎着他的目光,走进来的,却是徐荣,蔡伯喈,刘虞,黄琬等人。

  就连平时不怎么待见他的王允,都在其中……

  “诸位同僚,这是何故啊?”

  “久闻冲和兄府邸宁静通幽,乃是修心养性之上佳场所,而今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1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