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路天骄 该章节已被锁定

《一路天骄》该章节已被锁定

作者:栈斧 字数:1754 书籍:一路天骄

  虽然时间不早了,但知青所却难得用上了煤油灯。

  林逸秋刚进来,宋国庆就迎了上来,看见他手里只是提了个礼盒,有点震惊的同时又有些不可思议。

  他颤抖着问道:“全、全卖掉了?”

  林逸秋笑着点了点他:“嗯。”

  简单的一个字,让宋国庆的脸上爆发出巨大地笑容。

  “快快快,快进来,我们还在排练呢!”宋国庆把林逸秋迎了进去。

  知青所里果然有两组人马演得正热闹。

  林逸秋一看,金喜、陈铮全部都在。

  有眼尖的看见林逸秋赶紧冲众人喊道:“林同志来啦——”

  林逸秋问:“练得怎么样了?”

  他这话一出,压抑了一天的知青们都泄了气。

  “我好紧张啊!”

  “我也是,我感觉我台词还没有背熟,怎么办?”

  “我要是明天演砸了怎么办?”

  林逸秋宽慰大家:“这也不是什么正式的表演,大家尽力就行了,过节嘛,图个开心。今天我去县里采购,给大家买了点核桃酥,援朝,你给大家分分。”

  “核桃酥?”

  “是,毕竟今天可是中秋。”

  “啊,我光记得明天是国庆,都忘了今天是中秋了。”

  “这都是我在知青所过的第三个中秋了。”

  “我好想我爹我娘,还有弟弟妹妹,不知道他们过得怎么样……”

  林逸秋听着大家轻声细语地交谈,不少感性的女知青已经开始啜泣了。

  他的眼眶也不自觉地有些湿润,他也想家啊,老妈虽然不靠谱,但是即便是再婚以后,对他依旧非常好。还有老爸和爷爷,他们在天上还好吗?

  这个时代的爸妈又过得怎么样了?大哥大嫂结婚以后还过得快乐吗?春妮姐跟孩子还好吗?林夏妮有没有继续作妖?冬妮有没有好好读书,还有这个时代的爷爷奶奶……

  林逸秋深吸一口气:“同志们,你们听我说,我们不远万里来到东北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为祖国为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样的事情本来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远有主席和总理等英雄人物,带领红军长征,几十年抗战把帝国主义军阀和反动派打出中国,现在则有我们,我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坚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牺牲我们这一代,就能让我们的下一代不再过这样的苦日子,咱们爹娘兄弟姐妹都会以我们为傲!”

  “说得好!”不知道谁喊了一句,知青所想起热烈的掌声。

  林逸秋还挺不好意思的,这些话并非原创,他也是别的地儿听来的,却非常鼓舞人心。

  大伙儿喝了一波鸡汤,此时情绪格外高涨,非常有利于他开展接下来的工作。

  林逸秋继续说:“其实我今天过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跟大家说。”

  他顿了顿,看了一下众人的反应:“前阵子我不是动员大家去捡橡子吗?然后又交给朴婶子把它们做成了橡子粉,除了有一部分进食堂被大家吃了,剩下的今天我趁着采购的功夫,上黑市把它们都卖了。”

  “黑市?”

  “卖了?”

  “不是说是给咱冬天加餐的嘛?”

  林逸秋等众知青交流完毕,才发言:“大家安静听我说完,很不好意思刚开始隐瞒了大家……大家也知道我们现在所处的困境,我们这个知青所非常破旧,可能连这个冬天都很难抵御,我这心里那叫一个急啊……”

  林逸秋说的合情在理,大家都是感同身受,不知不觉就被他带着走了。

  “咱们知青是出了名的干不动活,赚的工分也就刚够自己吃的,修知青所这个事情也是一拖再拖……上面不拨钱下来,王根生也不会帮咱们争取,所以我就想咱们能不能靠自己把这知青所修好了。”

  “我看其他生产队,队里有点富裕的基本都是有自己的副业,养鸡养鸭养猪养牛,咱们呢,没有这个本金也没有那个技术,我想着能不能另辟蹊径。有一回我在金家偶然吃到了这个橡子粉,我就知道咱们也有可以做的副业了。”

  宋国庆补充道:“林同志为了咱们这个知青所的事情,可是大费周章啊,他一个人闷声不响就把事情给做了,这顶着王根生的压力搞副业,有几个人能做到?更何况,大家说说他都不住这里了,咱们知青所就算是塌了垮了也跟林同志无关吧!”

  宋国庆把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即便是开始有点异议的人,现在也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不太知好歹了,人家分明就是为了自己啊。

  “国庆哥,说的对!”

  “林同志,真的难为你了。”

  “这个王老狗可真是恶心,专门跟咱过不去!”

  林逸秋感激地看了一眼宋国庆:“做橡子粉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这次我一共带了八十几斤的橡子粉去了黑市,按照一斤三毛五的价格全部卖掉了,一共是二十八块七毛钱。”

  说着,林逸秋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叠钱,直接摆在了最中间的一张大床上。

  众人看到钱不由地呼吸一窒,就这后山上捡来的玩意儿还能卖那么多钱?

  林逸秋继续谦虚道:“虽然赚的不多,但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可以卖钱就证明咱们的产品是受到人民大众的欢迎的,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齐心协力啊!”

  赵林现在已经是林逸秋的头号粉丝了,此刻他激动地语气都变调了:“林同志,你快说说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做吧!”

  林逸秋正色道:“自然是继续搞副业!同志们请放心,这件事我已经汇报给村长了,并且得到了他的批准。咱们的橡子是集体的,赚的钱也是为了集体,所以我们不是私人买卖,不是割资本主义尾巴。不过有王根生在,咱们还是要低调低调再低调。”

  听了这话,众人再度唾弃王根生。

  有人提议说:“那咱们继续去捡橡子呗,我们每天都能捡不少。”

  林逸秋摇了摇头:“橡子就那么一季,卖过这阵就结束了。”而且进城也不方便。

  “那怎么办?眼看这形势大好啊!”

  “这橡子粉也不是那么好卖的,如果继续这样走街串巷地卖,永远就是个家庭作坊。”林逸秋当然要把这一路卖货的艰辛跟众人说明。

  接着他语不惊人地说:“所以,我的意思是咱们开个食品厂。”

  “食品厂?!”

  “就咱们一个小村子还能开厂?”

  听了林逸秋的话,大家都有些坐不住了:咋还就扯上开厂了呢?

  林逸秋道:“是,我刚刚说了,橡子粉只能卖一个季度,难道咱们就只卖这一两次,赚个几十块钱就满足了?咱们不得有一条长远的发展道路吗?”

  宋国庆一听,林逸秋这是又有主意了,他也乐得做这个捧哏,便道:“那你说说,我们接下来具体该做什么?”

  林逸秋说:“首先,咱们得多定几条路线,包括不限于食品厂的发展,如果大家还有别的副业想法,都可以跟我说!”

  “其次,我想开食品厂也是看中了这农产品的未来,咱们靠手工肯定是永远干不过机器的,如果只是家庭作坊,那就只能手工做这个橡子粉,耗时耗力还没办法大规模生产。东北是重工业产区,对于机械化这三个字,想必大家深有体悟吧!”

  “最后,关于食品厂的产品,前阵子我们除了捡了橡子,不是还捡到了榛子吗?我想过了,我们可以把榛子做成榛子酱、榛子酥、榛子面包、榛子蛋糕、榛子饼干……具体的做法还有待研究,但是我相信我们可以成功!”

  林逸秋拿起核桃酥的外包装,对着众人说:“大家看看这个核桃酥,别看它外表普普通通,但是加了包装,它就可以买到十块钱甚至更高的价格!而且人家还有牌子,是京城的桃源村,这个牌子好像有百年历史之久了。”

  齐援朝憋不住话,忍不住嚷嚷道:“好家伙,那我刚刚咬了那一口,不是值好几毛嘛!”

  众人听了不由会心一笑。

  “是!”林逸秋含笑地望着对方:“咱们有了食品厂就相当于有了自己的品牌,可以做自己的包装,做真正的产品,先卖到茂源,再卖到松安,之后卖到黑省全省,最后辐射整个东北,搞定了国内市场,咱们再去搞定国外市场,说不定可以远销到美帝去!”

  现在国内还很封闭,大家对外国市场,大部分人还是持有敌对态度,但是想着能赚人资本主义的钱,这心里还真生出一股壮志豪情之感。

  也有不放心的人问:“可是要开厂?那副业的事情不就闹大了?王根生不就知道了?”

  “王根生还能再做多久的队长?”林逸秋反问对方,这是他第一次在众人面前暴露他的野心,但是没有任何人觉得不对。

  确实,王根生这人已经犯了众怒不说,还连做了十几年队长,他就像一座大山似的,死死地压在众人头上。

  现在进城形势不明朗,他们还要在刘家村不知道呆多久,有王根生这样的人在上头,那他们别指望有好日子过了,倒是林逸秋,他是个能帮大家做实事的……

  电光火石间,大家很快就有了自己的选择,再跟关系要好的朋友对了对眼,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

  林逸秋知道知青们还需要消化消化这件事,转而提了另一件事:“这里我还要表扬以下几位同志,我刚说了,这次做橡子粉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他们都有出力。”

  “第一个,就是刘季年同志!”

  嗯?村长?

  众人面面相觑。

  林逸秋把刘季年这一路的辛苦都复述了一遍,说道:“刘同志今天起了大早,一路上都是他在肩负重任,非常辛苦,所以我让他在家里休息了。”

  “要得,要得!”大家交头接耳表示赞成。

  “然后就是苏媛、陈枫、齐援朝、包括金喜和她母亲朴婶子,以及我们的队长宋国庆,他们都是这次制作橡子粉的主力。当然在座的每一位,都为这次的副业发光发热,让我们把掌声送给每一个出力的人。”

  林逸秋这话说得非常圆滑,他这么说就是想加强大家的集体意识,也可以防止以后少出纰漏。

  果然,每一个知青都有一种荣誉与共的感觉,知青所响起阵阵掌声,没有参与的知青都用艳羡地眼神看着几人。

  林逸秋又道:“这笔钱当中,有我投资的佐料钱,大概是七八块左右,剩下还有二十块钱,如果把这笔钱要均分,一人只能分个一块钱不到,但是如果放一起,这笔钱就不是小数目了,可以为集体做很大贡献。”

  “我支持放在一起!”

  “我也支持!我们本来也没有花多少功夫,怎么好意思分钱呢!”

  “对啊,说起来,咱们还占便宜了呢!”

  他们的话也得到了大部分人的共鸣。

  林逸秋安抚道:“请大家放心,如果食品厂干起来,以后有的是分钱的机会。”

  “这不是冬天要来了嘛,我想找个泥瓦匠先把咱们的房子补补,把门窗修修,剩下的钱换个厚门帘,买点煤炭,大家看怎么样?”

  这些都是知青所的老毛病了,一下子就能得到解决,众人哪有不同意的,都忙不迭的点头。

  林逸秋知道,办厂这事儿算是板上钉钉了。

  刘家村的第一家食品厂就这样诞生在了74年9月一个平平无奇的深夜,谁也没有料到这么一家东拼西凑的食品厂以后会享誉海内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