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路天骄 139、时间不等人

《一路天骄》139、时间不等人

作者:栈斧 字数:1767 书籍:一路天骄

  朱襄使劲晃了晃脑袋,把脑袋里突然冒出来的神奇念头晃掉。

  他拍了拍自己靠在墙上蹭上灰的衣袍,走向蔺相如和廉颇。

  “蔺翁,秦国养不起几十万战俘,又不可能把战俘送还赵国,那岂不是这一仗白打了?他们肯定会杀俘。”朱襄道,“请蔺翁推举我去见赵王,我想说服赵王献城换战俘。这几十万的赵国人,比几座城池重要多了。我愿意亲往长平,说服白起。”

  说服秦王。

  朱襄在心里想,秦王应该也已经到长平了。

  蔺相如抓住朱襄的衣袖道:“你真的有把握说服白起?”

  朱襄道:“总归要试一试。”

  赵王肯定会同意。

  因为自己一介平民的性命,他不会在意。所以赵王会让自己拿着城池地图去换战俘,让自己留在秦国当人质,等换到战俘后就毁约。

  不过无所谓,朱襄本就不是想用城池换战俘。他只需要赵王同意他带着能维持赵军两个月的粮食前往长平,他说服秦王的成功率就很高。

  当然,他说服秦王释放战俘的筹码,不只是能为秦国提供粮食而已。

  他能帮秦国,比杀了这些俘虏,更加削弱赵国的国力和赵王的威信。

  用自己的命。

  一个已经在赵国平民间积攒了足够多好名声的自己,在救回赵国十几万人后,被赵王所杀。就算民众再愚昧,恐怕也忍不了这个赵王吧?

  第24章 白水煮豆饭

  当秦国的援军出现的时候,赵王再没有经验也知道,自己就算现在点兵遣将去救援也晚了。

  这时赵王后悔没听虞信的进言了。如果当时他不是遣人去秦国求和,而是遣人去他国请求一同攻打秦国,何至于落到现在这地步?

  不过赵王虽然后悔,也没有责怪出了馊主意的楼昌。他还赐金给楼昌,让楼昌不要担忧害怕,楼卿的主意本来很好,只是秦人太狡诈不肯讲和,才会如此。

  赵王如此厚待楼昌,是因为楼氏原本是嬴姓赵氏的一支。

  此事要追溯到春秋时“赵氏孤儿”的故事。

  赵婴齐、赵同、赵括(只是和长平带兵打仗的赵括同名,没有血缘关系)是同母兄弟。赵同和赵括与赵婴齐不睦,正好赵婴齐和寡居的侄媳妇庄姬有私情,赵同和赵括就将赵婴齐放逐到齐国。赵婴齐死在了齐国。

  庄姬深恨赵同和赵括,诬告赵同和赵括谋反。正好晋国权臣和赵家有仇怨,晋景公也想削弱赵氏,君臣一拍即合,赵家几乎被灭族。然后晋景公让外甥赵武继承赵氏宗主之位和赵氏的封地,赵武就是“赵氏孤儿”。

  赵氏人脉凋零,赵婴齐在齐国的子嗣便回到了赵国。为了向晋景公表明自己没有和赵武争夺宗主地位之心,赵婴齐一脉改为楼氏。

  三家分晋之后,楼氏自然比赵国其他贵族与赵王更亲近,算是半个宗室。赵王对楼氏一直很亲近。

  不过这亲近也分人。

  楼昌一直站在赵惠文王这一边。即使他没什么才华,赵惠文王给他机会攻打魏国几邑,功劳送到嘴里了都没吃下去,还是廉颇替下他攻下了几邑,但赵惠文王仍旧荣养着他。现在的赵王也非常信赖楼昌。

  楼昌的同族楼缓颇有才华,曾支持赵武灵王改革胡服骑射。但他是赵武灵王死忠孤臣,赵武灵王被残忍地饿死在沙丘行宫之后,出使秦国的楼缓自然就回不去了。他成了秦国的客卿和相国。

  将赵武灵王饿死的主谋之一,辅佐还年轻的赵惠文王的赵国权臣李兑非常忌惮他。秦昭襄王十一年,由孟尝君主导的齐、韩、魏三国攻秦大胜,破了秦国的函谷关,秦国割地赔金求和。李兑趁此机会派人出使秦国趁火打劫,让秦国罢免了楼缓。

  新仇旧恨加起来,楼缓更加痛恨如今的赵国。

  虽然楼缓不再是秦国的相国,但已经近七十多岁的他,仍旧活跃在收集赵国一手消息的最前线。

  战国各个国家之间并没有后世所想的那样多的隔阂,贵族和平民在各国流动十分频繁。

  七国权力法理上来源于周的分封,几百年前可能还是一家人。所以这时候的贵族出仕,就像是东汉三国一样,同一个家族的人经常分别投靠不同的国君。他们在战场兵锋相见时毫不留情,没打仗的时候却也经常通信交流感情。

  楼缓装作在秦国失意,经常和如今的楼氏宗主楼昌写信吐苦水,表明自己对赵国有多思念,偶尔向楼昌透露一点关于秦国的不痛不痒的消息,博得楼昌信任,然后向楼昌收集赵国的消息。

  楼昌也以为自己在向楼缓收集秦国的消息。楼缓透露些什么,他立刻就会告知赵王。于是赵王愈发信任楼昌。

  虽然楼昌所提议的与秦国和谈一事没成功,但赵王自己一边和谈一边增兵,也没拿出和谈的诚意。所以赵王不仅没有疏远楼昌,还对楼昌有愧疚。

  赵王对自己信任和倚重的人,性格脾气都是相当好的。

  赵王先向楼昌道歉,将没有和秦国好好和谈的过错揽了一点在自己身上,然后询问“秦国通”楼昌,自己是匆忙增兵、向他国求援,还是放弃长平和赵括。

  “秦国通”楼昌劝说道:“秦国援兵已至,就等着围城打援。我们征召兵卒需要时间,要千里迢迢去他国求援更需要时间。这个时间,秦军恐怕已经把赵将军打败了。”

  赵王叹气:“那可如何是好?”

  楼昌道:“现在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减少损失。长平之战后,各国肯定会趁虚而入。君上确实应该征召兵卒,但征召的兵卒应该用来保护邯郸。”

  楼昌虽然被楼缓耍得团团转,但他也不傻,正常的建议还是能提出来。

  秦军做出了“围城打援”之势,赵国已经落后一步,再怎么追赶也没用,不如放弃长平,收缩战线,防备之后的事。

  赵王再次叹气:“寡人也知道应该如此。但长平有马服子,还有几十万的赵兵,寡人舍不得啊。”

  楼昌犹豫了一下,道:“秦人残忍,白起更是嗜杀,或许秦人真的会阬杀几十万赵兵。”

  赵王焦急道:“那可如何是好?若秦人将战俘全部阬杀,谁为寡人种田地服徭役?”

  楼昌有些犹豫,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这么做。他已经出了一次错,这次再出错怎么办?

  但他想起前些日子收到的黄金和从未见过的贵重香料,还有朱襄承诺的后续赠礼,还是开口了:“君上还记得朱襄吗?”

  赵王道:“记得。为何突然提起他?”

  楼昌道:“朱襄才华横溢,被蔺卿多次举荐,廉将军也视他为子侄,据说他还与马服子论兵平局。不过因为他是秦国质子的舅父,所以君上暂时不能用他。君上何不遣他去向长平求和?”

  赵王皱眉:“他如此年轻,还是庶民,能担此重任?”

  楼昌劝说道:“他与秦国宗室有亲,正好当说客。若是他失败,君上也已经尽力了,到时杀了他,全赵国都会感激君上为救回被困长平的马服子和赵军的努力。秦国质子我们不能动,秦国质子的庶民舅父还是能杀的。”

  赵王顿时觉得很有道理。

  其实他也知道现在最好什么都不做,放弃长平的赵军才是上策。但若什么都不做,赵王脸面上挂不住。

  派朱襄出使长平求和,成功最好,失败了他也有了说辞。于是赵王同意了楼昌的举荐。

  楼昌出宫的脚步轻快如飞,赶紧派人去通知朱襄这个好消息,并让朱襄准备好后续赠礼。

  他没想到,前不久才给自己写了信,如今应该远在秦国受苦的族兄楼缓,居然已经在朱襄家住了两日了。

  楼缓化名为秦国富商,借替“夏同”给朱襄送信为借口,敲响了朱襄家的门。

  公子子楚很担心长平一战会危及朱襄的性命,请求范雎帮忙想办法保护朱襄。

  范雎知道秦王已经将朱襄视作未来秦王的肱股之臣,且在听了朱襄诸多传闻之后对朱襄感观不错,便派去了他手中最能保护朱襄的下属——楼缓。

  楼缓把楼昌骗得死死的。只要楼缓出手布局,楼氏一定会劝说赵王不去找朱襄的麻烦。

  楼缓已经离开赵国多年,哪怕是蔺相如和廉颇都认不出他,没有怀疑他秦国富商的身份。

  不过蔺相如知道“夏同”就是公子子楚,所以猜测楼缓可能是秦国官吏。只是楼缓为保护朱襄和嬴小政而来,蔺相如便假装不知道此事。

  朱襄想去长平说服白起放回战俘。廉颇已经失势不能进宫,蔺相如也因为多次替廉颇说话不得赵王信任。蔺相如便去求平原君帮忙。

  平原君十分犹豫。他虽然相信朱襄有才华,但朱襄刚及冠没几年,又是秦国质子的舅父,他担心朱襄承担不起如此重任。

  楼缓得知朱襄的困境后,立刻拍着胸脯说自己有门路:“我在赵国经商,上到赵国宗室,下到寻常小吏,手中都拿过我的钱。我知道谁最贪婪,能向赵王举荐朱襄公!”

  楼缓对朱襄十分好奇,乐意帮助朱襄达成目的。而且他的目的是保护朱襄的安全。如果朱襄去了长平,那岂不是最为安全?

  公子子楚私下拜访楼缓,告诉楼缓如果事态紧急,只需要保护朱襄一人安全即可。若能带走两人,就把朱襄的妻雪姬也带上,政公子可以继续留在赵国当质子。

  楼缓颇为无语。

  这位公子不像安国君有几十个儿子,丢几个无所谓。你目前只有一个儿子啊!这也能丢吗?!

  楼缓在心中把朱襄的重要性又提高了不少。

  所以现在他非常放心地帮朱襄去长平。虽然朱襄去了长平,家人肯定会被赵王监视。但公子子楚说过了,范相国也暗示了,最低限度把朱襄救下来就成。

  他可以先把最低限度的任务完成,再慢慢图谋如何救朱襄的妻和政公子。

  在楼缓的帮助下,朱襄顺利和赵王宠臣楼昌牵上线。

  蔺相如和廉颇凑了一百金,朱襄将系统奖励的香料放入漂亮的礼盒,送给楼昌当“定金”。

  楼昌虽贪婪,但他是一个很讲信用的人,拿了别人的钱,就会真的帮别人把事办妥。

  朱襄很快就得到了好消息。他立刻再奉上五十金和新的香料礼盒,愉快地和楼昌完成了这场交易。

  廉颇和蔺相如看着这场交易完成。虽然目的达成了,但是他们的脸色都非常难看。

  廉颇和蔺相如为战国立下不菲功劳,楼昌只是一个会拖后腿的庸才。

  但他们俩连赵王的面都见不上,楼昌拿了一百五十金和两盒香料就能将朱襄顺利推举给赵王。

  廉颇讥笑道:“蔺卿,你是不是后悔没早点去找楼昌?你若早找了楼昌,朱襄都已经当了几年官吏了!”

  蔺相如听着廉颇阴阳怪气地叫他“蔺卿”,冷哼一声,没回答。

  他心里十分气愤,什么话都不想说。

  朱襄打圆场:“楼氏曾为赵国宗室,他虽不如平原君和平阳君,但在赵王心中,自然也不是其他人可比拟。蔺翁别生气。”

  蔺相如瞥了朱襄一眼。他难道是生气赵王更亲近楼氏?他是生气赵王居然更亲近楼昌这个贪婪废物!

  有外人在,蔺相如不好当众抱怨君上。他岔开话题:“你需要什么,一定要让君上给足。即使你是政儿舅父,秦人凶残,此行也十分凶险!”

  朱襄道:“蔺翁,你放心,我最怕死,肯定做好万全准备。”

  听朱襄说自己怕死,蔺相如脸上闪过复杂神色。

  他伸出枯树枝般的手,轻轻揉乱了朱襄的发髻:“怕死就好。你一定要怕死。尽力而为,若事不可为也不要强求。我等你回来。”

  朱襄笑道:“好。”

  廉颇嫌弃道:“就你那身手,恐怕没到长平就被山匪劫了。我虽然被夺了兵符,强壮的家丁还有些。好好躲在我给你的护卫身后,明白吗!”

  朱襄立刻感谢道:“是。谢廉翁。”

  廉颇伸出蒲扇大的巴掌,使劲拍打朱襄的背:“给我活着回来!”

  朱襄承诺道:“放心,我一定会活着回来。”

  荀况沉默了许久,现在才说话:“赵王虽说同意你去当说客,但也会考验你。先想想如何通过考验,再想去长平的事。朱襄,你一直不肯告诉我们你要如何说服秦国,现在总该说了。”

  朱襄道:“秦人杀俘,一是没有粮食养活那么多战俘,二是憎恨赵国横插一手。但秦国攻打上党和长平就是为了利益,只要给他们足够大的利益,或许就能救下赵国战俘。”

  “我会携带粮草前去长平。以我携带的粮草,和赵军营地中被秦军截断的粮草,至少能吃三四月。这三四月,我会带领赵军种植土豆,告诉他们只要有足够多的人力,他们就能收获几倍的粮食。留下战俘,比杀掉战俘更划算。”

  “我还会劝说赵王献出上党以东原本属于赵国的几个小城。以赵国目前力量,已经无法阻止秦国将太行山麓完全吞并。就算现在不献城,等秦军稍稍休养,肯定会立刻进攻那几座城池。不如现在献出,秦国免于耗费兵力粮草,赵国也不用担心再起兵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