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影视世界生活录 第六百三十一章北方变局

《影视世界生活录》第六百三十一章北方变局

作者:静衍 字数:3553 书籍:影视世界生活录

  时间流逝,随着一场引起无数谈资的诗会结束,李师师与一干京城士子离开江宁,李牧再次清闲下来。

  如此,又是一段时间过去,进入五月份,已是初夏时节,此时天气适宜,不冷不热,正是出游的好时节。

  筹备了那么长时间,李牧和苏檀儿的出游计划终于开始了。

  这次出游,无论是苏州还是杭州,都是水运发达之地,特别是杭州,有京杭大运河相连,坐船能一路直达。

  为此,又专门备了一艘画舫,作为出游之用。苏檀儿本来准备的是一艘两层的中等画舫,不大不小,李牧大手一挥,换了一艘三层的大型画舫。

  这次南下,到杭州后不会太平,又是地震又是乱军,有一艘结实的大型画法比中型画舫更方便,也方便一路上游山玩水。

  眼看出发在即,这天李牧沿着秦淮河闲逛,不知不觉,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两年了。

  两年时间,大部分时间都是悠悠在在的混日子,享受古代安逸的生活,真正做事的时间却不多,惟一做的不错的,便是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一个不错的基础。

  接下来,这样悠闲的日子,可能就不多了。

  李牧一边想着,一边闲逛,不知不觉来到秦淮河边一家熟悉的小茶摊,只是旁边秦嗣源经常摆着的小棋摊不见了。

  自去年年底开始,有关秦嗣源的流言便层出不穷,有的说他忍辱负重,暗中挑拨金辽两国,有的说他复起在即,马上就要入京为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如此,各种流言纷纷扰扰,各种各样的人,也抱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围了上去。

  再像以前那样悠闲的摆棋摊下棋便不可能了,只能到此为止。

  沿着河走了一会儿,来到秦府,两人在凉亭里一边下棋,一边品茶。

  一局棋结束,李牧抿了一口茶,淡淡道:“秦老,看现在的风声,你也该进京了吧?”

  秦嗣源轻轻点点头:“快了!”

  说着捋了捋额下长须笑道:“听说立恒你也要出游?”

  李牧点点头:“嗯,这两天就动身。”

  秦嗣源道:“等你出游回来,我大概就不在江宁了。”

  李牧道:“这么看来秦老你也快动身了,北边打仗了?”

  秦嗣源愣了一下,脸色凝重的点点头:“打了,再过段时间,消息大概便传过来了。”

  李牧道:“看来金国战绩不小。”

  秦嗣源语气有些低沉道:“一个多月前,完颜阿骨打率领大军,正式发兵辽国五京之一的上京临潢府,一路势如破竹,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临潢府在七天前陷落了。”

  说着感慨道:“这可是辽国的上京啊,镇守临潢府的也是辽国的老将萧挞不也,虽他以往败在金国手里几次,其人倒并非什么庸才,性格刚直,用兵稳健。临潢府也城高池厚,防守严密,本以为至少可以守上数月,没曾想这么快就陷落了。”

  “也不知联金抗辽,一路坐视金国做大,到底对不对?”

  李牧道:“无论对不对,我朝现在也无力阻止金国做大。前段时间联金抗辽闹得沸沸扬扬,金国既然动手了,我朝若答应了联金抗辽,也要派军伐辽了。”

  秦嗣源声音低沉道:“答应了,今上…也是有想法的,收复燕云十六洲,百年难遇的时机。”

  嘴里说着,脸上不免闪过一丝忧色,片刻后叹了一口气道:“只是我的心里总有些不安。立恒,其实…早几年间,看着金辽相争激烈,我心中只有高兴,觉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可是,几年下来,看着他们打来打去,金国越打实力越强,地盘越大,一路势如破竹,我心里越来越不安。”

  “当初,完颜阿骨打两千余人起兵,出河店、黄龙府、护步达冈…一战又一战,十余年便把金国发展成如此规模。我朝中人听了,说这人是不世出的英雄,说辽人气数已尽。一副欢天喜地的样子,仿佛聊过面了我们就能太平了。”

  “可事实呢!我朝边关与辽人每有摩擦,必是兵败如山,辽人气数已尽,我武朝呢!连气数已尽的辽国都打不过。”

  “联金伐辽,真把辽国灭了,直面金国,伐辽之后的金国又会伐谁?立恒哪,我当初所想,挑拨金辽关系,好渔翁得利,可能并非在救武朝,这是将我武国往火坑里推啊。若有一日金兵南下…我们拿什么抵挡。”

  李牧也不知怎么回答,未来金兵真的会南下,武国也确实抵挡不住。看来他的布置也要加快了,趁着金兵南下前难得的和平时期,尽快扩充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足够的筹码,未来有机会也能抓得住。

  只能安慰道:“我武国这么多英雄豪杰,总会有办法的。您老若觉得联金伐辽不妥,不是要上京拜相嘛,那就使使劲,联辽伐金。”

  秦嗣源苦笑着摇头:“和金国的盟约已经签过了,燕云十六州就摆在眼前,就等我们北上收复,即便知道金国狼子野心,谁人会放弃。今上不会,诸位大人不会,就连我也不舍得…这可是燕云十六州,丢了几百年的燕云十六州,百年难得一遇的机会,就算会让金国进一步做大,也无人舍得放弃,也没人敢说放弃…”

  李牧道:“那就没办法了,如果能顺利收复燕云十六州,北方也就有了天然的屏障,迅速完善北方的防御体系,不给金国空子钻,还是有机会的。”

  秦嗣源点点头:“老夫也是这么想的,若能顺利收复燕云十六州,有天然的防御屏障,再以此为基础完善北方的防御体系,也不是没机会抵抗金国,就看一切顺不顺利,给不给我们这个时间和机会。”

  李牧道:“那就看军队和统帅的能耐了,能不能迅速拿下燕云十六州,有足够的时间来经营和完善防御体系。”

  秦嗣源眼神忽然坚定起来:“既然选择联金伐辽,这次北伐,会集中军中精锐,以童贯为帅,他还是有能力的。老夫这次进京,一半目的也是为了此事,尽量为北伐扫清障碍,让军队顺利拿下燕云十六州,只希望中途别出什么么蛾子。”

  李牧突然觉得眼前的老人有点可怜,中途不可能不出么蛾子,再过段时间,在东南到处举旗起义的方腊,就会趁着地震天灾,整个东南大乱,一举夺下杭州,登基称帝。

  为了平定东南叛乱,不使方腊稳定根基,一步步做大,朝廷只能抽出北伐的精锐,让童贯领军,去东南平乱。

  两人聊了一会局势,秦嗣源忽然道:“立恒你一身大才,文武双全,闲着实在可惜了,可愿随我进京,做一番事业?”

  李牧举起茶杯道:“多谢秦老好意,如今志不在此,过个一两年或许会进京,到时再叨扰秦老。”

  秦嗣源道:“也好,现在京城是个大漩涡,陷进去就身不由己,不卷入也好。”

  说着又道:“这次出游,听说也要去杭州。”

  李牧道:“嗯!沿着水道,一路作船过去,先到扬州,再下苏杭。”

  “哪倒是不错。”秦嗣源笑了笑道:“我在杭州有一好友,是一位姓钱的大儒,在当地影响力极大,好久没联系了,你这次去杭州替我带封书信过去,遇到什么不好解决的可找他帮忙。”

  李牧点点头:“多谢秦老了。”

  说是送信,其实也是送他一个保障,杭州毕竟不是江宁了,人生地不熟,有个地方实权人物就方便多了。虽然李牧不见得需要。

  备好书信,秦嗣源看着眼前的宅院,叹了口气:“这宅子,以后怕是要闲着了,在江宁隐居八年,原本已做好在此终老的准备…”

  李牧道:“想在此终老,您老怕是难了,如今天下正是多事之秋,既然出山了,以后怕是再难闲下来。”

  秦嗣源笑着摇摇头:“是呀!过了八年清闲的日子,大概把我这一生的福分都享完了,以后有的忙了。”

  说着抬头望向北方,仿佛闻到了那股从北方传来的风云激荡与铁血的味道。

  从秦府回到家中,又过了两日,一切准备妥当,画舫启航,驶出江宁,沿长江向东,正式开始出游。

  与此同时,为了抓住东南大乱和杭州之变的机会,李牧在东南的布局也悄然展开。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有危险便有机遇。

  方腊造反,杭州之变,东南大乱,对武朝自然是危机,甚至造成东南糜烂,这一点连李牧也改变不了,他的势力尚在发展,个人在这种大变局前影响有限。

  既然改变不了大势,那就要瞅准时机,在其中尽可能汲取好处,发展壮大自身实力,成长为能影响局势的力量。

  而这次东南大乱,就是遴选人才,快速扩张财富的好机会。

  尽管,竹记很赚钱,目前仍在迅速扩张,未来一段时间会越来越赚钱。

  但,毕竟是一家新成立不足两年的商行,底蕴有限,想要扩大生意,开辟各地的市场,就需要开拓商路,打通各种关节,大幅扩充商行规模,吸引各种各样的人才,这些都需要花大钱。

  竹记推出了那么多新商品,虽然极受欢迎,利润极高,大部分都用来新建工坊,打通各地商路,扩充商行规模上了。能抽出来让他自由使用的利润,也就四五十万贯而已,未来几年,大概也是如此。

  直到彻底完成各地的扩张和布局,才能抽出大部分利润,发展其他方面。

  这对李牧来说有点慢了,如今北方局势越来越复杂,他不得不未雨绸缪,在经营商业的时候,武力也不能落下,各种布局也要提前落子,这些都需要大量人才和金钱。

  东南大乱,对他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只要完成几个既定的目标,他手中便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加速发展。

  事实上,早在几个月前,李牧便开始通过竹记和龙门镖局布局这件事,在东南各地安排人手,特别是在杭州湾外海的小岛上,利用水运发达,交通便利的优点,花了三十多万贯,以粮商的名义,采买了巨量的粮食。

  目前,这项采购计划仍在进行中,粮食全部秘密储存在几座小岛上。

  未来,这些粮食将有大用。

  为了不出纰漏,连聂云竹也已经先他一步乘船南下了,甚至竹记一大半可控调配的人手,都随着聂云竹南下了。

  ……

  天清气朗,风和日丽,高达三层的硕大画舫,精致而又典雅,加上船上不时打闹走动俏丽丫鬟,形成长江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往来的船只无不瞩目。

  加之画舫后面,一直默默跟随着一艘客船,上面不时有提刀带枪,悍勇精壮,整齐划一的汉子闪过,明显是一队极其精锐的护卫。

  看这排场,怕不是什么贵人或大人物出游。

  画舫沿着长江东进,很快到了镇江,这次出游,游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苏檀儿也是为了巡视各地的生意,考察各地的市场,考虑到北方战争的风险,打算把北方的一些产业往南方迁移。

  不过,目前也只是考察,这项工作需要用几年来完成。

  因此,这次出游,除了他和苏檀儿,以及蝉儿三个丫鬟,一些家丁小厮护院外,还有一些比较信重的掌柜、账房,以及他们的家人,算是带他们一同出游。

  既不耽搁游玩,也不耽搁生意。

  另外,之前比较亲近大房的苏檀儿的两名堂兄弟苏文定、苏文方,也一路跟来了。

  再加上船工,整艘画舫上竟有五六十人之多,好在这是一艘三层的大画舫,空间足够大,五六十人住进去尚有极大的富裕。

  在镇江待了几日,和苏檀儿带着几名小丫鬟逛了逛金山寺,游览了当地的各种风物,几名掌柜也在苏檀儿的指挥下完成了对市场的考察,随后再次启程,驶出长江,进入江南河一路南下。

  京杭大运河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长江往南,以镇江为发端的运河一段,便称江南河。江南富庶,自镇江往南,一路水道上船只密布,算得上京杭运河最繁忙的一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