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无品通天侯 56、秀才相公

《无品通天侯》56、秀才相公

作者:小苏打不掺水 字数:2716 书籍:无品通天侯

  熙宁十一年六月初七,扬州院试开始。

  院试其实跟府试,县试差异不大,都是考的基础知识。按照大夏院试的规则,第一天考经史和文章,第二天考策论和诗文。

  第一天简单说就是现在的填空和名词解释,就是对经史中的原文进行补缺,考的就是记忆力,对经史的熟悉程度。

  补缺难点是原文原字不能有一个字错,否则就整个句子算错。

  第二天考的就是个人能力了,不管是策论还是诗文,没有很深的功底,思考理解稍有偏差,就可能出现文不对题的错误,那就白费了。

  这十多天的时间,袁睿对于经史原文和理解还真是有了清晰的思路,所以第一天的补缺和理解他还真有惊无险的过去了,即使是有一两个自己确实拿不准的也应该无碍大局。

  所以第一天晚上,袁睿还是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觉,以最好的状态迎接第二天的挑战。

  这段时间,虽然要照顾小河,其实要他亲自做的还真不多,也就是在边上陪着说说话,大部分时间,他还是休息的很好,所以状态整体很不错。

  可是,当他第二天自信满满的准备发挥时,就被试卷上的题目震住了。

  试论宋对外政策

  这个题目看似好写,但要想写清楚,很多根本性问题就必须要提,比如什么重文轻武,土地兼并,贪腐严重等等。这些可以写写,不好写,对于大夏,有些东西跟宋很像,一旦写重了,可就不妙了,要是再有了犯忌讳的事情,自己这辈子就完了。

  再看后面诗文,他更是一愣。

  以扬州任一环境为题,以景寄情,必须有风、雨两字

  这是哪位大神啊,还要人活不!?

  整整两个时辰,袁睿只字未写,他都有点混沌了,今天这个考题有点难过啊!

  中午他实在没有胃口了,小河精心准备的干粮,昨天他还吃的津津有味。看着手里的试卷,他觉得还是先把诗文写出来,毕竟字少!

  想了好久,搜了好多的脑库,终于给他想出了一首卢挚在宴会上即兴而成的蟾宫曲 。

  江城歌吹风流,雨过平山,月满西楼。

  几许年华,三生醉梦,六月凉秋。

  按锦瑟佳人劝酒,卷朱帘齐按凉州。

  客去还留,云树萧萧,河汉悠悠。

  这首词还就是现在这个时期出现的,想了一下,这首词还是要个出处,不然怕穿帮。他琢磨了一下,起了一个名字,蟾宫曲 扬州学院席上即事。

  时间已经不早了,估计还有最多两个时辰就要交卷了,袁睿不免有点着急起来,突然之间,他想起了一事,现在的大夏有一点做的很好,就是吏治的改革,对于宋时复杂的人事管理体系,他也是有很深的认知和研究,就从这点来吧。

  接下来,袁睿一气呵成,八百字论文也就花了一个时辰。他在这篇文章里重点对宋时复杂的文武管理交叉的事情进行了批判。

  他在这里说了一个论点,意思是用人选人要有前瞻性,任用人才不能盲目,针对性要强,不能让不专业的人去监督指导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同时他又对宋时重文轻武,造成文官自傲,相互间配合脱节,效率低下的案例又举了两个,整篇下来,可以说非常的务实和全面。

  等他认真誊抄完毕,交卷时间也到了,他长出一口气,总算是完成了。

  学政看着收上来的九百三十八份试卷,其他要么没写,要么没有交卷,知道现在是非常关键的时候了。

  现在试卷不能过夜,也不能让现在的阅卷人出去,连夜赶出来是规矩。

  幸好这都是提前安排好的,千份试卷首先被分成十大份,每份近百人,有三名阅卷人。

  反正都在学政的大堂里,四处都是封闭的,不阅卷完毕,这些人也出不去。

  学政张谦大人还是给在现场监督的孟学士施了一礼,转身宣布,阅卷开始。

  孟学士不管这些,他和监察院的人在现场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防止舞弊,反正糊名。

  大家先过一遍,把看上的挑出来,犯忌讳的直接淘汰,又是交叉阅卷,一个中到最后根本通不过,所以孟学士也不管那些私私秘秘的,总有一些人情是存在的,无碍大局。

  到了半夜时分,终于一千份试卷全部阅完,被这些老教渝直接淘汰的就有五百三十七人。

  这些人要么就是补缺有了超过五处的错误,要么就是文不对题,当然策论和诗文空缺任一项,或者不过关的都在此列。

  第二轮,十位主阅卷人开始对剩下的试卷进行筛选,先看一个中的,是不是有一些可取之处,如果确实不是很出彩,那么也就成为第二轮的牺牲品,这样的试卷最大的不足是没有亮点。

  这次很快,也就一个时辰不到,一中的一百八十五份试卷中,仅有两份被留了下来,其他全部淘汰。

  第三轮,十位主阅卷人对剩下的二百一十八份试卷再次进行了一次交叉阅卷。

  这次要求更严,低于五人三中的淘汰。

  一个时辰过去了,剩下了一百八十六份考卷,张谦终于出了一口气,终于没有什么意外的结束了。

  当然还有最后一步,找出得中最高的试卷评选前十名,这个到是没有特别关系,虽然院试头名成为案首,但真正关注的不多。

  这个稍微简单一些,看着已经选出的十份试卷,张谦赶紧邀请孟学士监督封卷,这说明本次扬州院试正式结束,按照规定完成了取士。

  等着孟学士和监察院的官员签完字,阅卷人员也都签字完毕,张学政带人捧着结果去了巡察使衙门,最后一步要巡察使签字确认,就可以禀告礼部了。

  其余人各自归家休息不提,结果一旦提交,也就没有什么必要再留下来了。

  不出所料,曹原一夜没睡,正等着这次的结果。

  “大人,完全按照流程和规矩来的,最终取生员一百八十六人,请大人过目。”

  张谦一边递上封卷,一边汇报情况。

  “张大人不用客气,本次取士可有勉强。”

  曹原接过封卷,看了一眼参与人签字。

  “大人,这次阅卷完全是最高标准执行的,一般惯例可取二百余份,”

  张谦也不隐晦,直接说道,“因为人数超过较多,又增加了一轮。”

  “张大人,说到这里,本官给你道个歉,要不是我,你这次取士二百余人,政绩应能更上一步,可以调回京城了。”

  曹原迟疑了一下,还是把心里话说了而出来,这个张大人确实难得,把学政这块做的扎扎实实,人也是勤奋踏实,没有特别的私心。

  “大人言重了,都是下官应做的,尽到本份而已。大人,要说京城不回也罢,我这性格也就适合在乡下教教书,哪里适合京城的环境。

  曹原看着张谦,突然笑了,这个老实的妙人。

  袁睿几人看着姐姐的马车走远,想着姐姐依依不舍的神色,也是有点伤感。

  随着年龄的增加,要顾及的事情太多了,一旦中举,可能就是千里距离,再想经常见面已经变得奢侈。

  亲人之所以成为亲人,最珍惜的不是那份血缘,是相互之间的牵挂。

  其实袁睿很想瞅机会问问姐姐的,对于徐夫人的那句话,他一直不得其解。

  但是等姐姐来了,还没有来得及问,先是找人,又是小河遇险。

  袁睿还有一个顾虑,就是徐夫人在生病的情况下是不是认错了,大几岁的姐姐可能也不知道多少,所以几次话到嘴边还是没有问出口。

  不过,他也不急在一时,当前等院试考完,自己还在危险之中,对于黑衣人他要想着怎么做好防护,再就是马上就是乡试了。

  是的,扬州本次乡试定在八月底,算下来,也就只有不到八十天时间了。

  姐姐走之前就给他定好了,不要想着回家去了,铁还是要趁热打,这次准备的不错,很多科考内容记得都很好。

  所以今年的乡试一定要参加,根本也不给他反对的机会,好像生怕他后悔似的。

  按说两年前要是不耽误,今年只要直接参加乡试就好,对于袁睿来说,可能会轻松一些。

  走之前,袁晴一直遗憾,就是十多天下来,确实没有找到那个姑娘。

  有个闺蜜后来无意说了一句,是不是外地来这里走亲戚的,可能已经回去了,扬州也就找不到了。

  袁晴也只能接受这个说法,看来只能以后找机会了。

  几人都没去看榜,听到家丁回报,首先掉下眼泪的就是姐姐,她终于完成了四叔四婶的嘱托。

  所以,她不容置疑的嘱咐,接下来时间,袁睿只有一件事,就是精心准备,至于得不得中,她没有以前那样强势了。

  乡试她听自家相公说过,可不是那么简单,不是说学问好就一定能中的。

  有些人考一辈子都不一定能中,不过,她相信,只要袁睿正常考,一次不中,下次一定可以。

  院试已经过去三天了,榜单已经出来,袁睿得中本次院试第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