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天文生 第165章 筹措粮食

《大明天文生》第165章 筹措粮食

作者:李无限 字数:3736 书籍:大明天文生

  “如果不是我改变了历史,或许就不会发生如此惊险的事吧?”

  这两天,薛瑞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

  在他熟知的这段历史中,并没在史料中看到京师保卫战期间城内突发大火之事。

  也就是说,这场大火是因为他的出现,引起了蝴蝶效应造成的。

  当晚,得知城东突然发生十数起大火后,薛瑞被吓得彻夜未眠。

  当时正是瓦剌受挫之时,急需一场大胜来提振军心。

  当夜的大火,烧红了半边天。

  如此令人惊骇的场面,在城中造成了极大混乱,许多宵小之徒趁机作乱,干下了不少违法之事,就连九门外的守军也惊慌失措,险些炸营。

  在这种情况下,也先只需派出千余人袭扰,就足以让明军不战自溃。

  幸运的是,不知当晚也先出于什么考虑,竟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来试探,险之又险的让明廷渡过了这次难关。

  在原本历史上,在朱祁钰和于谦的英明指挥下,京师保卫战虽没取得现在这样可观的战果,但一直按部就班的应对,并未发生如此惊险的事。

  薛瑞很难想象,若是也先抓住战机,一举击溃明军,那这京城百万军民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

  作为差点造成这个危险局面的罪魁祸首,薛瑞明显受到了打击,开始审视自己穿越以来的诸般行为,并思考如何补救这场大火引起的一些列问题。

  “少爷,老爷派人回来传话,说兵部于尚书请你去议事呢。”

  正当薛瑞闭目沉思的时候,门外传来苏苏的声音。

  大火过后,薛瑞让父亲代为告假,并没有去钦天监上值,也没有去兵部赞画,而是待在屋里睡大觉。

  他颓废的样子,让一家子颇为担心,就连老太太那边都罕见的问了缘由。

  可惜,这个问题除了薛瑞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回答。

  吱吖——

  薛瑞拉开房门,正午的阳光照射进来,让他双目略感不适,不由微微闭上眼睛。

  感受到阳光的暖意,薛瑞情绪略微舒缓了一些。

  见少爷出门,苏苏高兴道:“少爷,你这两天想的事情想透彻了吗?”

  “你怎么知道我在想事情?”薛瑞诧异问道。

  苏苏略显得意,解释道:“是夫人告诉我的,她说少爷肯定是遇到什么难事了,等你想通了自然就会出来。”

  “哈哈,还是娘了解我,虽然还差那么一点,不过大致想明白了。”薛瑞笑起来。

  “那少爷要去兵部吗?”

  闻言,苏苏松了口气,询问道:“如果少爷要去的话,我就去主宅那边说一声,让他们给少爷备好车,最近大老爷不去县学了,马车正好空着呢。”

  “去吧,我去跟娘说一声,马上就走。”

  薛瑞又去跟柳氏打了招呼。

  见到儿子,柳氏就知道他的心病已经治愈,是以也没有过问详情,只是叮嘱他多穿衣服,不要受了风寒,下值了早点回家。

  出门后,薛瑞乘车直奔兵部。

  尚书值房依旧冷的像冰窖,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于谦依旧没有用暖炉,只是官服内里添了件厚实的棉衣,看着臃肿了不少。

  看着像只熊一样的薛瑞,于谦笑道:

  “听说你这两日身体不适,老夫还以为是在兵部受了风寒,正想着派人给你去瞧瞧,却听说你每天好吃好喝,却闭门不出,这又是何道理?”

  “额,学生只是有些疲乏,是以休息了两日,劳于公挂念了。”

  薛瑞当然不好意思说自己心塞,这才在家里颓废了两天。

  “那就好,老夫让你来,是想跟你说说现今的局势。”

  于谦没有深究,继续道:“可能你还不清楚,今日一早,居庸关那边传来消息,说脱脱不花和阿刺知院部将要打造完军械,估计这两日就会攻打居庸关,罗通已知晓你的办法,准备在合适时机使用。

  另外,良乡的也先部休整几天,已开始向霸州、逐州方向派出侦骑,似有攻掠之意,但现在最棘手的,还是京城内部粮价暴涨的问题,我今日找你来,就是想问问你对此有何看法。”

  粮价上涨,是所有人都能预料的事情。

  薛瑞虽然没出门,但也从家人口中得知了此事,于是问道:

  “于公,不知朝廷平抑粮价的几种方法,究竟有几分成效?”

  “如果按十分算的话,最多不过两分罢了。”

  于谦叹气。

  “这么少?”

  薛瑞微微惊讶。

  正所谓,无农不稳,无粮则乱。

  最近两天,四十万石粮食被烧的消息传出,引起了所有百姓们的恐慌,于是争相抢购,让京城粮价暴涨了几倍。

  对此,朝廷采取了严厉打压奸商,平价放粮,号召大户捐粮,开设粥厂的一系列举措,可惜收效甚微,除了当天粮价略微回落外,次日竟又抬升了些许,而在朝廷屡次警告打压下,许多粮店甚至宁愿关张,也不肯再低价售粮,意图迫使朝廷接受涨价的事实。

  “你觉得,朝廷抽调一支精兵,寻机与也先部决战,有没有取胜可能?”

  沉默片刻,于谦突然问道。

  薛瑞一惊,忙劝道:“于公,此事万万不可,咱们现在稳扎稳打,迟早能将虏贼驱走,若是冒险出兵,万一兵败,后果不堪设想,还是再等几日吧。

  如果居庸关外虏贼受挫,或者杨、焦两位总兵率军来援,也先必定会撤出关外,届时京城粮道通畅,粮价危机自然解除。”

  “老夫又何尝是冒险之人?”

  于谦叹息道:“粮价上涨这两日,京城百姓苦不堪言,有不少人甚至要卖儿卖女,才能换些粮食果腹,昨日顺天府府尹刘贤上奏,说宛平、大兴两县发生了百十起抢、盗粮米财物案件,还有不少地痞无赖趁机生事,敲诈勒索钱财,如今民怨沸腾,要是再持续几日,怕是要出大乱子,还有,杨洪和焦礼部被关外风雪所阻,恐怕还得多等几日,也先又有转攻他处的意图,京城百姓能等,其他地方百姓又该如何是好?”

  “于公所言甚是,还有一条,那粮商许韦昌逃遁,必会趁城中动荡之时再次兴风作浪,要是再弄出前几日那般大动静,恐怕京城会更危险。”薛瑞忧虑道。

  “那你可有什么想法?”

  于谦颇有些头疼的看向薛瑞。

  “如今之计,首先要保证城内秩序稳定,只要百姓们不会饿死,就不会有人被蛊惑生乱,现在朝廷拿不出足够粮食,就只有想办法从民间筹措。

  现在粮食最多的人家,恐怕就是京中那些拥有大量田亩的豪绅,若能说服他们筹措一批粮食借给朝廷,或者让他们和朝廷一起平价放粮,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薛瑞说出了心中想法。

  于谦苦笑不已:“借粮之事,户部金尚书已经试过,可田多地广的那些豪绅只肯拿出来几百石来应付,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

  薛瑞明白,这些豪绅都是无利不起早的人,平价放粮或者借给朝廷粮食就是在断他们财路,这些豪绅自然不会积极响应。

  “那……要不我去想想办法吧?”

  犹豫片刻,薛瑞说道。

  于谦看向他,满脸错愕,惊讶道:“你要去找人借粮?”

  “咳,不瞒于公,学生和英国公府有些交情,而英国公府名下就有几家粮店,或许囤有大量粮食,学生想去问问,看能不能说服国公府帮朝廷解决这个难题。”薛瑞略有些心虚道。

  于谦皱眉道:“外界都在传你和英国公有往来,老夫开始还不信,原来竟是真的。”

  “结交英国公府,是当初为了救出父亲的无奈之举……”

  薛瑞不好对于谦隐瞒,便如实说了,不过心里颇有些忐忑。

  钦天监官生结交英国公府,这已经算是一种越界行为,要是被人告上一状,薛瑞得吃不了兜着走。

  “嗯,估计你也晓得其中利害,老夫就不多说了,既然你有这关系,便上门去问问,若是能解朝廷燃眉之急,也算是你一桩功劳。”

  于谦直接答应下来,不过心里却没报什么希望,要让这些勋戚慷慨解囊,替朝廷分忧,恐怕比向豪绅们伸手更加困难。

  ……

  离开兵部,薛瑞乘车去了英国公府。

  这一个月来,为了避嫌,薛瑞并未再登门造访过。

  不过,太夫人吴氏却时常派儿子张懋来请教自己一些问题,俨然将他当成了狗头军师。

  当然,吴氏很会做人,隔三差五就派人往薛家送些东西,让柳氏直夸英国公府大气。

  从张懋口中,薛瑞了解了一些英国公府动向。

  据说,最近这一个月,英国公府四处筹措银钱,购买了不少良田和宅院。

  英国公府的行为,在勋戚之间引起了热议。

  在虏贼围困京师的时刻,购买房产和田亩并不是好投资,吴氏这种行为,跟接盘侠没什么区别,引得不少人嘲笑。

  不过,自从德胜门一战,也先部精锐被击溃后,京城里出售的田宅数量锐减,价格也在逐渐回升。

  按照这两日的估价,英国公府将目前收购的田宅出手,转手就能赚个几万两银子,要是等到京师戒严解除,英国公府能赚多少银子无法估算。

  这几天,不知多少卖了田宅的人留下悔恨的泪水,不知多少没有投资田宅的人嫉妒的眼圈发红。

  当然,薛瑞对其中细节很了解,别看英国公府买了这么多田宅,不过其中大部分本金都是由赵府提供,只是假借英国公府名义行商贾之事。

  至于具体怎么分成,薛瑞没有过问,只知道两家人这次赚了个盆满钵满。

  到了英国公府,张懋亲自来接,将他引去见吴氏。

  或许是没了压力,吴氏的气色比一月前好了不少,看起来少了几分憔悴,多了几分端庄娴静,十足的优雅贵妇。

  见礼后,薛瑞落座。

  吴氏温婉笑道:“平日里想请你都不来,今日突然到访,可是有事相求?”

  “不瞒夫人,小侄现在还真有一事,想请太夫人相助。”

  “那这事肯定很棘手,对不对?”吴氏见薛瑞表情为难,就知道这事不简单。

  薛瑞站起身,对吴氏拱手道:“如今京城粮价暴涨,百姓苦不堪言,朝廷诸多举措又没能奏效,小侄听说国公府名下几家粮铺一直低于市价售粮,不知夫人能否再多拿些粮食出来,配合朝廷放粮举措,将粮价打压下去?”

  “这……”

  吴氏面色为难。

  前不久,朝廷抓捕了哄抬粮价的奸商,并严厉惩戒了其他情节较轻的涉事粮商。

  还好吴氏有先见之明,命各粮行掌柜跟着柳家粮铺定价,才没让英国公府在这次事件中受到波及。

  最近这两天,粮价再次暴涨,而且还涨了几倍,这其中的利润十分可观。

  英国公府银库空虚,吴氏最近又投资了不少田宅,账上银子未免紧张。

  现在粮价暴涨,她见其他铺子日进斗金,不免又有些心动,想着能不能回笼一些流动资金。

  不过,她知道朝廷最近在打击涨价行为,所以没敢让店铺提升价格,而是暂且关张几日,观望一下局势再说。

  此时薛瑞提出让她拿出粮食帮朝廷解决麻烦,她难免要权衡其中利弊。

  见吴氏犹豫,薛瑞劝说道:“太夫人,如今朝廷有难处,若国公府慷慨相助,将来小公爷要袭爵,朝廷岂会再为难?”

  提起这个,吴氏顿时又动摇。

  先前听了薛瑞计策,她成功将张忠打压,完全掌控了英国公府的权柄。

  但是,张輗和张軏两兄弟视她们母子为眼中钉,先前一直帮张忠谋划袭爵之事,后来因朱祁钰下旨将其禁足,这才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过,最近一些天,张忠和两位叔叔来往十分密切。

  据吴氏收买的偏院丫鬟透露,张忠似乎有意让张輗兄弟帮他儿子张杰向朝廷请袭爵位。

  在继承爵位的顺序上,张杰的排名还在张懋之上,吴氏对此颇为担忧,生怕朝廷接受了张輗两兄弟的提议。

  现在薛瑞将粮价和袭爵之事联系到一起,吴氏心中立马就亮堂起来。

  若是能帮朝廷渡过难关,将来替儿子请封的时候,朝廷岂能不给个顺水人情?

  不过,吴氏算了一下粮库存粮,顿时有些为难,对薛瑞道:

  “国公府虽说有不少田地,可产出的粮食都在各州县就售卖了,京中这几个粮铺仓中粮米加起来也不到两万石,跟朝廷所需相差不少啊。”

  “那确实差很多。”

  薛瑞略有些失望,他还以为英国公府家大业大,肯定会有很多存粮,没想到都卖到了外地。

  吴氏沉思了片刻,忽然道:“想筹到足够的粮食压下粮价,倒是有一人能帮得上忙!”

  “谁?”

  薛瑞好奇道。

  “赵瑾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