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雄儿传 15、千里之外

《三国雄儿传》15、千里之外

作者:日新说313 字数:2398 书籍:三国雄儿传

  目送姜绍、吕雅离开,吴主孙休转过头来,还没发话,那边濮阳兴、张布已经抢先开口道:

  “这些蜀人名义上是为和合两国而来,实际却心怀叵测,无时无刻不想窥探我国中虚实。陛下怎可如此大意,那日朝会准了他们一些请求也就罢了,今日却是不该在西苑私下召见汉使,还不告知臣等,万一期间有何差错,悔之晚矣。”

  两人都是孙休宠信重用的大臣,也不客气,口中劝谏着君主,还带了一点不快,埋怨孙休没有充分相信他们这些亲信大臣。

  孙休听了不吱声,自顾自喝着冰镇的美酒,过了一会才摇头笑道:

  “不碍事的。朕听闻大都无城、明政无防,又听说善用兵者至于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眼下大吴国力远强于蜀地,他们这些蜀人再怎么窥探又能如何,难道还能够把朕窥探得驾崩了,又或者把这千里江水和百万艨艟窥探没了不成?”

  “陛下慎言。”濮阳兴知道孙休有了酒意,使眼色给张布,示意不便多说,免得激怒了孙休,他们都很了解这位年轻君主的脾气。

  黑着脸的张布咂咂嘴,只得无奈闭上嘴巴,相顾无言。

  说起来,姜绍这趟出使能够如此顺利,没有出现他担心的“舌战群儒”场景,还得多亏了这两位吴国权臣。

  中军督张布知道孙休尊儒好学,一直担心那些五经博士跟在君主身边会不时说自己的过失和坏话,同时潜移默化取代了自己的位置,于是几次三番阻拦博士祭酒韦曜、博士盛冲等人入宫讲学、侍读左右。

  这次汉使赴吴朝见,他和濮阳兴索性把一些蠢蠢欲动的儒士给提前摁住了,防止他们跳出来显摆。

  否则还不知道有多少有心人要当众刁难汉使、显露才学,从而吸引君主孙休的注意,借机走上仕途的快车道。

  得幸于此,姜绍率领的汉家使团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倒是享受了与以往出使使团不同的吴国君臣“善意”。

  “哦,还有一事,这汉家使团后日就要面驾陛辞、登船返回蜀地复命,朕已经准许了,还答应他们要相送千里,直至两国边境!”

  “陛下,这是为何啊?”中军督张布性子急躁,一听完几乎是要在船上跳了起来,他说道,“这不过就是蜀地一个侥幸得了功劳、有点名气的姜氏假子,何必我大吴要大费周章搞出这等殊礼相送呢?”

  孙休瞥了张布那张黑脸一眼,此时因为急躁还变得黑里透红,顿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他干脆低下头,转而把玩起手中精致的金杯,双眸之中透出一抹寒光。

  “他蜀人能窥探大吴的虚实,朕难道就探不出蜀地的虚实么。根据最新传回的情报显示,这蜀中此番突遭变故,朝堂形势大变,现在换了后宫和外戚执政,汉将姜维等人被解除军权召回都城,明升暗降,犹如软禁。”

  “这姜绍原本也被解除了军权回京闲置,此番难得得了个出使的机会,千里迢迢,可不就是为了出使建功、跻身庙堂,就如同那蜀臣邓芝、费祎一般,借我吴国君臣的台阶,登他蜀地的仕宦之梯么!”

  说着,孙休随手把金杯放下,起身看向濮阳兴、张布二人。

  “此人既然一心汲汲于功名,那朕索性就帮他一把,给他登天梯,看看他有何反应。随便么,也算是给这邻国朝堂的积薪上加一把火,看看这炎汉一旦火起,这火势到底能烧的多旺!”

  ···

  出使东吴的任务总算完成了!

  辞行登船毕,姜绍站在自家起锚返航的船上,望着滚滚东流的天堑长江,见晴空万里、水天一色,景色开阔而壮丽,一时间也是踌躇满志。

  内心颇有种说不明道不清的快意,就像是以前小时候好不容易把三国游戏中难度关卡打过了一样。

  只是转眼望见那长长一队吴国官船仪仗时,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

  “这吴国君臣是在效法孙权对付曹操,要把我架在炉火上烤啊!”

  那一日在船上临走前吴主孙休说要以殊礼相送,自己还以为要送自己一些珍珠、玛瑙、珊瑚的宝物呢,不成想却是整出一场“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的戏码来。

  如此隆重的礼遇,历来汉家出使东吴少有,可不就是吴国君臣要把自己架在炉火上来烤么。

  姜绍想要出使建功、以图复起不假,可时下的蜀中朝堂形势波诡云谲,他只想得个和合两国的功劳,然后闷声发大财,可不想招摇过市,引来朝中一些小人猜忌,成为众矢之的。

  奈何自己这个时候也没办法跳下船去婉拒孙休这千里相送一条龙服务,只得沿途自己假装已蒙住耳朵和眼睛,当作听不见吴国仪仗吹吹打打,看不见舟师战船招摇过江。

  这偌大的仪仗架势,大概也有一点好处,那就是至少在吴国境内,不会再跳出诸如西陵督陆抗之类的军中刺头来为难自己和使团了。。。

  ···

  逆水行舟,道阻且长。

  时间转眼到了农历八月中下旬,农村的俗话讲“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此时的蜀地,但凡要在田地里刨食的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忙着地里田间种宿麦(冬小麦)的事情,一直要折腾忙活到九月份,农家儿女才能够得了农闲,稍稍歇息一阵。

  而就在这个农忙时节,出使东吴的使团船队抵达了蜀汉境内。

  照例的,使团船队要在永安城休整补给一番,城中的罗袭、罗尚等罗家子弟也得了吴国用隆重的待遇礼送使团回国的消息,早早来到岸边码头迎候,庆贺姜绍等人不辱使命、胜利归来。

  上岸之后,少不了对参军杨宗把臂相送、依依惜别。这个人确实很有才能,又代表了他背后的永安都督罗宪的态度。

  他既是一路参谋相助,也是一路在考察姜绍这个在蜀汉朝堂新起的人物。姜绍与他交好,就是在间接结交罗宪这位掌握蜀汉东面防务的实权派。

  与此同时,在岸上收到了来自成都的几封密信,也让姜绍内心震惊。

  注:《魏略》记载:孙权上书称臣,称说天命。王(曹操)以权书示外曰:“是儿欲踞吾着炉火上邪!”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