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无惧的代价 第十六节毁不坏的经典

《无惧的代价》第十六节毁不坏的经典

作者:pcWqR7 字数:1322 书籍:无惧的代价

  76年的大地震,使原来没有见过光的东西,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住在阿利家对面的老马,在旧社会家庭成分是地主。解放以后,经过分田地,其家已与平民无异。经过劳动改造,都已经成为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老马还当上了机修厂的副厂长,成为一名领导。老马的大儿子已经工作了,在开滦上班;大女儿朝丽、二女儿朝艳在家里务农,三闺女朝红和老儿子还在上学。由于家里人口较多,所以当时解放军就给他家建了三间简易房屋,最北边的是一个厨房,中间的是一间大房屋是老马夫妇和大儿子、老儿子住,南边的为小房,是朝丽、朝艳和朝红住。

  都是经常在一起的玩伴儿,所以东家串西家串就成了常态,也没有敲门打招呼那些繁琐的礼仪。

  那天下午的阿利,就跑到了老马家的厨房里。靠近厨房的北墙根儿,地下摆放着两个物件儿,阿利长那么大都不曾见过。俩物件儿形状都一模一样,只是一个很大,一个很小。见棱见角儿的地方都包有金边儿,应该是铜料,很亮也很新,估计做的时间不长或者说根本就还没用过,老马偷偷地藏下了这俩物件儿,想做什么不得而知。

  那东西是个梯形体,上面的口儿和下面的底儿,都是正四方的,下面的底大,上面的口小。大的那个底边边长大约在60cm,上口的边长大约在30cm,高约50cm;小的那个底边边长大约在40cm,上口的边长大约在20cm,高约30cm。阿利蹲在那正好奇地看着,老马的爱人突然走了进来,慌乱地将那两物件儿用东西盖严,把阿利领出了厨房。

  阿利回到家,偷偷将这个事儿告诉了母亲,然后问道:“妈,他们家藏的那是啥东西啊?”

  “那为啥还不一样呢?”阿利困惑地问道。

  “农民家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只好去地主家去借。借的时候,地主就用那个小的盛粮食给农民。等到收租时,就用那个大的来收。农民一颗汗珠摔八瓣,苦哈哈地干一年,到头来还不够还地主的,旧社会为啥有的人被地主逼的卖儿卖女呢?!”

  阿利忽然想起了学习过的课文来,里面曾经说过《地主的斗》。

  地主的斗,吃人的口,

  多少年来多少代,地主用它把租收;

  地主的斗,吃人的口,

  借出稻谷时用小斗,收租收稻用大斗;

  地主的斗,吃人的口,

  喝干了穷人的血,榨干了穷人的油。

  砸烂万恶的旧社会,穷人不再做马牛。

  “所以我们要感谢***,感谢共产党,带领劳苦大众把身翻。”母亲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她是最有感触的。

  “是啊。如果不是这样,我们还跟原来一样,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阿利从小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懂得了好多的共产党人为了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所以母亲说的这些,阿利都懂。

  这个吃人的斗,到目前来说,已经看不到了,

  大地震毁坏的还有就是其他的历史文物,

  大地震毁坏的还有就是曾经在收藏界占一席之地的、被人们称为红色经典的唐山各陶瓷厂制作的***像章。

  那个时代,对各个行业先进生产者的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颁发先进生产者证书的同时,还向先进生产者颁发各种式样的***陶瓷纪念像章。

  当时比较有名的,唐山一瓷厂、七瓷厂制作的27cm***半身瓷坐像“四个伟大”,即: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唐山三瓷厂制作的17.5cm的***半身瓷坐像;唐山二瓷厂、五瓷厂、六瓷厂制作的一套四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像章,即延安宝塔山,右看军帽,左看军帽和革命战争时期的形象等;唐山九瓷厂制作的一套四枚,即在革命战争时期,建国以后标准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形象33cm***瓷坐像以及唐山八瓷厂、十瓷厂制作的高27cm的瓷坐像“***万岁”大满字等等。。。。。。唐山素有“北方瓷都”之称,其制作的主席像章,无论是坐像还是胸前佩戴的像章,也不论是大还是小,都釉色莹润,造型端庄大方,故被收藏界誉为经典之作实不为过。

  瓷器怕摔,一摔则碎。唐山大地震,虽然使大量的瓷像被毁坏,但毁不坏经典,留存下来的就是精品中的珍品,使红色的经典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