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从小欢喜开始的诸天之旅 第231章 要上京城(求订阅)

《从小欢喜开始的诸天之旅》第231章 要上京城(求订阅)

作者:九月的波涛 字数:1657 书籍:从小欢喜开始的诸天之旅

  “臣万死……”

  “臣有罪……”

  刚站起来的徐溥和马文升,又不得不跪下去请罪……

  两份奏报均来自宁夏,所上报的又是一批虏贼侵边,但内容可谓天差地别,他们敢不请罪么?

  尤其马文升,他是兵部尚书,宁夏镇守总兵是以兵部的名义派遣出去的。

  更重要的是,这份新到的急报出自宦官萧敬之口,两人自以为消息是来自东缉事厂的查探。

  而且弘治皇帝又是这般质问,那他多半已经相信这份新至的急报。

  “这些镇巡官为何就如此肆意妄为?”弘治皇帝长叹一声。

  在徐溥和马文升惶然不安之时,弘治皇帝又道:“难不成是朕对他们过于宽容了?”

  徐溥和马文升两人听得嘴唇微动,嗫嚅了良久,终究不敢出言回应。

  此时此刻,两人说甚么似乎都不太合适。

  对于弘治皇帝经由萧敬之口,将锦堂查探到的消息转述给徐溥和马文升,朱厚照倒没觉得多惊讶,毕竟弘治皇帝已经选择相信锦堂之言。

  但弘治皇帝竟然意识自己是否过于宽容而造成这种后果,那就让朱厚照大大吃了一惊。

  若弘治皇帝从此有所改变,变得比以往强硬些,那对他来说,无疑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情。

  据他上一世的史书所载,所谓的“弘治中兴”,就与弘治皇帝对文臣武官的宽容分不开。

  如此好说话的皇帝,几乎事事如臣子们之意,那在这班“得偿所愿”的臣子的评判之中,皇帝朱祐樘自然是“好皇帝”,他的弘治一朝又怎可能不是“中兴之朝”?

  弘治皇帝见徐溥和马文升迟迟没有回应,又轻叹了声:“朕已拟旨,敕令兵科给事中艾洪及刑部郎中黄玮,往宁夏查勘实情。另,搁置宁夏镇巡官提请的嘉奖,待查明实情后再作区处,两位卿家以为妥否?”

  一直跪着的徐溥和马文升终于敢接话。

  一人说:“皇上,查勘刻不容缓……”

  另一人道:“吾皇圣明,应当先彻查,再作区处……”

  “朕有何圣明可言?两位卿家起来吧。”弘治皇帝苦笑着,朝他们扬了扬手。

  徐溥和马文升重新站起之时,弘治皇帝又道:“去岁以来边事不断,边民久苦矣。朕惟望两位卿家多多担待,能早日御寇于外,还边民安宁之地。”

  “臣何敢不尽心。”

  “臣定当尽全力。”

  徐溥和马文升齐齐躬身应道。

  弘治皇帝示意两人坐下,随即望向朱厚照:“皇儿,你的御寇三要,也是时候给两位卿家说道说道了吧?”

  朱厚照微微一笑,须臾,便已经站了起来。

  他先朝弘治皇帝行了礼,再向徐溥和马文升拱了拱手,才说道:“两位先生,学生的御寇三要,不过集众思、广忠益矣,算不得新奇之法。”

  话音刚落,朱厚照已唤来两名宦官,让他们各扯住陕西布政司舆图的一边,在徐溥和马文升的面前竖立展开。wap..com

  “徐先生、马先生请看舆图……”朱厚照缓步走到舆图的一侧,指着舆图说道。

  就如先前在弘治皇帝面前演示的那般,朱厚照再次在这份陕西舆图前,一边点着地名,一边解说着。

  他的“御寇三要”便缓缓道了出来,从重设延绥宁夏甘肃三边总制、于花马池建总制府,到将陕西平凉府开城县升为固原镇,再到重整陕西马政,全程几无停滞半分。

  徐溥和马文升越听越惊讶,尤其是熟知边事的马文升,在朱厚照“图文并茂”的解说之下,更频频点头。

  朱厚照声音刚停下来,弘治皇帝便已经问道:“徐卿家、马卿家,以为如何?”

  “殿下之御寇三要,实乃当用之策。臣恳请皇上采纳。”马文升随即应道,竟似不用思考一般。

  “殿下之策甚佳,臣附议。”徐溥略一思量也说道。

  徐溥虽然看不清眼前那份舆图,但朱厚照说得头头是道,而且往昔关于设总制和整马政的奏疏亦有不少,他隐隐觉得朱厚照所言是可行的。

  如今再听到深谙西北边事的马文升,不仅赞同还希望皇帝采纳朱厚照的提议,他心中更无异议,马上出声附议。

  “得两位先生认可,学生不胜感激。但此三要并非全为学生所想,不过拾人牙慧而已。”朱厚照又朝徐溥和马文升拱了拱手,一脸谦逊地说道。

  他确实是拾人牙慧了,无论将开城县升为固原镇,还是重设三边总制,甚至重整陕西马政,无一不是文臣武官的进言,只不过是时间先后的问题。

  唯一有变化的,他将三边总制府的开建地改在花马池,不过他提出的因由更合情合理,更能打动弘治皇帝。

  “殿下太谦逊了。就殿下所提的升设固原镇,及将三边总制府建于花马池,均为了不得之举措,若得以成行,定能大挫虏贼之锐气。”马文升又道。

  始终坐在御座的弘治皇帝听得此言,微笑着颌了颌首。

  徐溥也深以为然地打量着朱厚照。

  过得一会,马文升朝着弘治皇帝问道:“皇上,请恕臣鲁莽,若重设三边总制,何人担任,可有圣意?”

  弘治皇帝微摇了摇头:“朕未曾设想过,不过东宫对此已有考量。”

  徐溥听得顿时费力睁着双眼望向马文升,恰好马文升也看了过来,两人互相对视了一眼,似乎均是难以置信的模样。

  “皇儿,你再给两位卿家说说,三边总制,你属意何人?”

  朱厚照应了声好,马上说道:“三边总制,乃节制延绥、宁夏、甘肃,及将要新设的固原,合共四镇。职责可谓重大之极。非文武兼备、德高望重之大臣不可担任。

  儿臣以为,能担起三边总制之职的,首推马先生……”

  马文升听得自己居然“榜上有名”,满脸愕然。

  朱厚照继续道:“马先生如今为本兵,本兵乃总兵之上官。若兼任三边总制,可节制各镇总兵,令出必行,行必有效……”

  望见马文升的神情有些怪异,弘治皇帝缓缓问道:“马卿家,你意下如何?”

  马文升立马站起,躬身向弘治皇帝行了个礼,双眼低垂着:“皇上,此实乃殿下的抬举,老臣年事已高,体虚力弱,难担此任……”

  弘治皇帝打量着他挺拔健壮的身躯,不由得想起朱厚照曾说过的一句话“凡文武兼备之人,大多身壮体健。”

  少顷,弘治皇帝轻笑起来:“马卿家,你年事已高,此确系实情。但你说自己体虚力弱,恐怕有些言过其实了吧?”

  “皇上,今岁老臣已七十有五,比徐阁老还虚长两岁。”马文升不明白弘治皇帝为何突然就关注起自己来,小心回应着。

  “马卿家,你虽比徐卿家年长些,但你乃我大明之廉颇,何来体虚力弱之说?”弘治皇帝笑意不减。

  “皇上折煞老臣了。老臣残躯今已半尺入土……”

  “朕观卿家,身板挺直、健步如飞、声若洪钟,此乃体虚力弱之状么?”

  马文升一时无言以对,弘治皇帝又道:“若是如此,那徐卿家,又该如何述之?”

  朱厚照微笑不语。

  “吾皇圣明,老臣方为体虚力弱之状。负图兄乃当世豪杰,可谓大明之廉颇。”徐溥附和道。

  马文升摇着头道:“徐阁老谬赞,实不敢当。”

  少顷,他望向朱厚照,问道:“殿下可还有其他人选?”

  “有,第二人乃秦世缨先生。”朱厚照立马应道。

  “世缨兄?”马文升听得眼前一亮,再次转身朝弘治皇帝说道,“皇上,臣愚以为,大明之廉颇,惟秦世缨耳。

  若重设三边总制,非秦世缨不足以担此大任。有其坐镇西北,定能御寇于外,安我边民……”

  马文升为何会如此推崇秦纮?皆因他与秦纮不仅是同龄人,更是同年进士,两人均知文奋武,可谓志趣相投,知交甚深。

  就在此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人声。

  弘治皇帝皱了皱眉头,望向七八步之外的萧敬,示意他去探个究竟。

  萧敬顿时会意,躬着身缓缓走向殿门,不一会已折返而回,面上带着几分焦急之意。

  弘治皇帝示意他赶紧过来,问道:“何事?”

  见萧敬欲言又止,弘治皇帝轻斥道:“莫要支吾,速速道来。”

  “回万岁爷,来自太医院的传讯,半个时辰前倪大人已然病逝,太医院回天乏术。”萧敬小心地道。

  “甚么?倪卿家已病逝?”弘治皇帝突地站起,高声问道。

  萧敬用力点了点头。

  倪岳乃昨日早朝时发病,今早太医院告知还在救治之中,倪岳并未如朱厚照所言:“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弘治皇帝为此心里存着一丝盼望,那知过了不足二个时辰,竟已回天乏术?

  徐溥和马文升听得也是一惊,齐齐站起望着萧敬,一脸难以置信的模样。

  “舜咨已逝?何至于此?”

  “为何会如此?舜咨比老臣还年轻十来岁。”

  朱厚照暗暗一叹,虽然倪岳的病逝在他意料之中,但昨日仍活生生的人,今日便已离逝,真是造化弄人哪。

  殿内的众人沉默了好一会。

  朱厚照开口说道:“父皇,倪卿家乃朝堂之栋梁,因病而逝,实为我大明之损失。儿臣恳请父皇优恤倪卿家之家眷。”

  “倪卿家乃国之重臣,如今不幸病逝,自当抚恤。徐卿家,内阁先拟一拟抚恤章程。”弘治皇帝紧皱着眉头,望向徐溥。

  徐溥仍沉浸在倪岳不治身殒的消息之中,愣站在那里,似乎没听到弘治皇帝之言。

  “徐卿家……”弘治皇帝轻轻一叹,又唤了声。

  徐溥终于反应过来,颤抖着躬身行礼,回应道:“老臣失仪,请皇上降罪。”

  “徐卿家毋须如此……”弘治皇帝轻摇着头,又是一叹,“倪卿家突然离逝,任谁也不好受。你率内阁阁员先拟抚恤章程吧……”

  “老臣遵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