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天棺赐福 第二百三十六章老道杀机

《天棺赐福》第二百三十六章老道杀机

作者:南毛弟子 字数:1715 书籍:天棺赐福

  三娘也渐渐晓得自己在洛阳城中变得有名了,主要体现在她邀贺知章出去遛弯练对句的时候,不时有人向她问好,问她是不是就是那个写《晦日诗》的郭三娘。

  时人排行是按祖父一辈来论的,一般还男女分开来算,巧的是她不仅在自家姊妹中排行第三,在堂姊妹中也是排行第三,对外便该称"郭三娘"。

  至于《晦日诗》什么的,也是外头的人简略后的诗名,准确点来讲应该叫《晦日九州池侍宴应制得寒字》之类的。可惜这诗名实在太长,大伙便把它给缩略成《晦日诗》了。

  三娘被人搭话后兴致勃勃地与人聊了起来,这般溜达了几日后便从众人嘴里知晓坊间到底有什么样的传闻了。

  她如今居然也算是东都小名人!

  不过比起自己小小地出了个名,三娘还是更在意自己增的羯鼓兴课。

  幸运的是,她不用另外找羯鼓老师了,因为她叔这个宴饮好者恰好擅长此道。虽然肯定比不过李隆基、李龟年他们这些专业人士,可教三娘已经绰绰有余。

  三娘闲暇时便在家与她叔学羯鼓。

  郭家祖父怕他们把御赐的羯鼓给敲坏了,另外给他们买了面羯鼓以及好几套鼓槌供他们造作。叔侄二人也不嫌弃便宜羯鼓不好,一个教、一个学,敲得十分起劲。

  唯一叫三娘比较郁闷的是她手太短了,力气也太小了,不能像大人那样击打得轻松自如。

  她天生就是不服输的性格,每天早早起来哼哼哈哈地锻炼拳脚,盼望着自己能快快长大。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一准要比叔厉害!

  有次李俅拉着李俨来找三娘玩,瞧见三娘要学羯鼓,便也吵着要学。李俨无法,也叫人弄了面羯鼓,兄弟俩一起跟着学羯鼓。

  几个小孩子每天凑一块玩耍,干什么都觉得很有意思。

  哪怕根本不懂其中章法,也敢兴冲冲地展开一场场稀奇古怪的比试,比如比比谁能击得又久又响。

  下场比试的当然是年纪相仿的三娘和李俅,她们拉着李俨和郭幼明当见证者,抡起鼓槌便较起劲来,纷纷使出平生没用过的大力气去击打,羯鼓声一下塞一下响。

  两小娃娃年纪本来就不大,没一会便激动得两颊通红,身上热乎起来了,手腕也酸麻起来了,可就是谁也不喊停,非要赢过对方不可。

  众仆从听得外头的动静,也纷纷出来热闹,只见庭中芳树杂然,枝条上已经长满了青碧的嫩叶,枝叶间还藏满蕴着春意的花苞。

  花树之下,两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娃分据两边十分卖力地击鼓,脸颊都红扑扑的,眼睛也都晶晶亮亮的,瞧着便可之至。

  最终还是李俨怕他们伤了手,命人取来她们吃的茶点摆到廊下。

  一听有好吃的,两个小的顿时忘记了一较高下的决心,纷纷扔下鼓槌跑过去与李俨一起围坐在廊下吃吃喝喝。

  有几只不怕生的鸟儿在廊外啾啾啾地跳来跳去,仿佛迫不及待地等着他们分些碎屑给它们尝尝鲜。

  真是再快活不过的好时光。

  入了二月下旬,忽有来自秦州的急报,说是几日前秦州地震,州中房舍尽毁,连官吏都压死了四十余人,百姓的死伤更是不计其数。

  面对这样的大灾祸,李隆基第一时间遣使前往秦州搞灾后抚恤工作,并让尚右丞相萧嵩前去祭祀山川。

  说起来萧嵩就是和前任宰相韩休御前吵架的倒霉蛋,当初韩休还是他举荐上来的,结果韩休连他的面子都不给,两个人经常吵得不可开交,李隆基听烦了就把他们一起从相位上撸了下去。

  不过萧嵩不仅官够高,还和李隆基是亲家,他儿子萧衡娶了昌公主,所以有这等要事由他出面去主持祭祀还是很正常的。

  三娘本来不应听说这种噩耗,但她还是知道了,因为她经由李俨他们结识了的小伙伴,昌公主家的儿子萧戡。

  萧嵩是个军事高手,年轻时经常和吐蕃干架,老了虽行事十分谨慎,养出来的孙儿却大多有几分他年轻时的性情,不读习武。

  三娘得知萧戡从小练武,便追问他是怎么练的,有没有什么锻炼之法可以教她。

  上回她和李俅比谁能击更久的羯鼓,过后好几天手都麻麻的,根本写不了字。

  要是她能变得更厉害一点就好了!

  对上三娘满含期待的目光,萧戡顿时膨胀了,卯足劲把自己知道的都讲给三娘听。

  说到要紧处还要跳起来给三娘演示一遍。

  好学的三娘毫不含糊地跑过去跟着他比划。

  李俅最凑热闹,也跑上去跟着嘿嘿嗬嗬!

  于是不知怎地就变成萧戡一个人带一大串小萝卜头,连起来十分稳重的李俨都悄然混入其中。

  奇怪的集体活动又增加了。

  秦州地震这事儿就是萧戡给他们讲的,他岁数也不大,没见识过真正的地震,只是听旁人说起来觉得很可怕,便给三娘她们提了一嘴。

  三娘听后也忧心忡忡。她问萧戡:"要是遇到地震该怎么办?"

  萧戡这位萧三郎今年也才七岁,哪里晓得应对之法,他只是听说了有这么一件事而已。他摇着头说道:"我也不知道。"

  三娘道:"怎么能不知道呢?既然知道有这种祸事,肯定要知道该怎么办才行,不然往后真遇上了岂不是束手无策?"

  萧戡嘴硬道:"天底下的灾祸多了去了,水患、火灾便不说了,连风雪雷电都可能要人性命,你难道全都要知晓遇到了该怎么办?"

  三娘奇怪地问:"为什么不要?"她以前不知道也就罢了,如今萧戡全都数给她听了,她当然得想办法全部弄清楚才行!

  萧戡语塞。

  三娘便拉着萧戡追问他还知道什么灾祸,一一给记了下来,最后还拉李俨他们一起来集思广益,准备游说大伙一起齐心协力编一本《灾害自救指南》,以后给每个亲朋好送一本。

  万一以后不幸遇到这等祸事,他们也好知道该怎么应对,每个人都能平平安安归来!

  听到是这么有意义一件事,每个人表示摩拳擦掌准备参与。

  可惜一轮筛选下来,很多奶娃娃连话都还说不利索,自然没法参与进来。

  而后萧戡又表示自己到字就头晕,坚决不乐意写字。

  最终这事儿便只能由三娘、李俨、李泌三个人去落实了。

  三娘和李俨两人单独开了个小会,敲定需要了解的几方面问题,开始分头去找有经验的前辈请教:您去过什么地方?您在地方上有没有遇到什么灾害?灾前有没有什么有效的防御措施?遇灾有没有什么自救措施?灾后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情?

  为防对方一时半会想不起来,三娘还贴心地把列好的灾害条目给对方,只要逐一对应过去肯定不会遗漏。

  最初得知他们几个小娃娃居然要合著一本,大伙都觉得挺好笑。可后来瞧见三娘条理分明地把他们答复记录下来,他们不由也多了几分认真,逐一解答了她的问题,还给她介绍可以去向谁请教。

  为了此事,三娘数日后还跟着萧戡去见他祖父萧嵩。

  这时候三娘已经累积了许多文稿,上头记录的全是她请教诸人留下的记录。她祖母为了方便她携带,给她缝了个小背包,文稿全部齐齐整整地放在里头,旁人想她便拿出来给对方。

  如今小背包已经鼓鼓囊囊的了。

  萧戡在小伙伴面前臭屁得很,在他祖父面前却有点怂,一路上不停地和三娘说:"我祖父很凶的,你真的要去见他吗?"

  三娘坚定地说道:“要见!”

  听贺知章说,萧嵩去过许多地方,尤其还镇守过凉州。

  凉州一带乃是安西都护府的必经之道,她阿耶去安西都护府的时候也是要从凉州走的,她想听萧嵩讲讲那边的情况。

  见三娘这般坚持,萧戡只得硬着头皮把三娘领到他祖父萧嵩的房外。

  萧嵩今年已经十五岁,极好养生之道,园中不植名花异草,反而种些药草,罢相后更是没事就给自己搓几个药丸子吃。他房中挂的便是药王孙思邈的画像,手边更是搁着数卷《千金方》,瞧着都快被他翻破了。

  三娘在长辈面前素来乖巧,随萧戡入内后便恭恭敬敬地朝萧嵩行了个叉手礼。

  萧嵩搁下手头的《千金方》,笑望着三娘说道:"晦日那会儿只远远见了一面,还想着什么时候能再见以见,不想近些天竟时常听三郎提起你。"

  萧戡是昌公主长子,不过他大伯家还有两个堂兄,是以他在萧家的排行便是"三郎"。

  三娘没想到萧戡回家还会说起自己,不由好奇地追问起来:"提起我什么?"

  萧戡赧道:"说这些做什么?你不是有许多事要问我阿翁吗?"

  萧嵩笑睨了自家孙儿一眼。

  萧戡闭了嘴。

  三娘也不是非要追根究底不可,她们目前最要紧的大事当然是编写《灾害自救指南》,旁的都可以先不管。

  三娘积极地掏出纸,和萧嵩说起自己的编构想。

  说起来这算起来还是萧戡起的头呢!

  要不是萧戡把秦州地震的事讲给她听,她都不知道世上还有地震这种事。而且这灾害条目里很大一部分都是萧戡提供的,他知道的真是太多了,比她们厉害多啦。

  面对别人家祖父,三娘很懂得怎么哄人开心:不用夸他本人,可着劲夸他孙子就好。谁会不希望自家儿孙有出息?

  萧嵩听了果然很开怀,笑呵呵地讨过三娘已经写好的那部分文稿别人都是怎么说的。

  唯独旁边的萧戡听得有点恍惚。

  什么?

  我居然起了这么要紧的作用?

  还有,为什么他祖父在三娘面前这么慈眉善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