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唐女皇陈硕真 第十七章 巧化危机

《大唐女皇陈硕真》第十七章 巧化危机

作者:风满川 字数:1927 书籍:大唐女皇陈硕真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伺候皇帝的差事在外人看起来是个体面活,而对于做这份工作的人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可以出人头地了,在皇帝身边做事,当然不缺少荣华富贵;忧的是皇帝喜怒无常,稍有不慎就会面临杀身之祸。

  袁天罡是个处事圆滑的人,无论发生什么事,他的第一原则都是明哲保身。进宫后的袁天罡处处小心翼翼,生怕自己说错了一句话而招来祸患。

  为了试探袁天罡的能力,唐太宗曾经出过一个非常刁难的题目,他要袁天罡算一下自己能够活多久。

  袁天罡一听就知道这是一道送命题,不管自己算得是否灵验,都有可能惹得唐太宗不高兴,轻则丢掉自己的饭碗,重则被诛灭九族。

  袁天罡毕竟是老谋深算的算命大师,他头脑一转,计上心头,对太宗皇帝说到:“圣上功德无量,当活千秋万载,圣上开创了贞观盛世,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必能活至万岁。”这一席话唐太宗听得很受用,毕竟每次朝中的大臣拜见皇帝的时候都称万岁,“万岁爷”当然是要活万年的。这一次糊弄就这么过去了,袁天罡不仅保住了自己的项上人头,还因此深得唐太宗器重。

  袁天罡原本以为度过了大劫,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还没来得及为自己的机智庆幸,就发生了“九字预言”的传说。当他得知朝中大臣陆陆续续因为此事被太宗皇帝怀疑而丢了性命,吓得好几天都睡不踏实,算命大师的敏感性告诉他,自己也将难逃此劫。于是他整日盘算有没有什么保全自己的良策。

  “九字预言”在宫廷中传得沸沸扬扬,唐太宗首先想到的人果然是袁天罡。之所以先杀了几个大臣,一是太宗皇帝想借此树立威信,封住悠悠众口,二是他也想用这一残暴的方式警告算命大师不得耍小聪明,毕竟这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任何人都不得马虎。

  袁天罡当然明白太宗皇帝的心思,他这几天废寝忘食就是为了巧妙化解这一预言。谁知到了殿上,太宗皇帝并没有直接问他预言中的人是谁,而是突然问他唐朝什么时候会灭亡。这是一道更为要命的题目,任何答案似乎都会引起皇帝的怀疑,从而招来杀身之祸。

  尽管与自己的预料有些偏差,但袁天罡也不是吃素的,他早已料定生性多疑的太宗皇帝一定不会善罢甘休,而且他自己也对这个九字预言做了研究,推算的结果让他大吃一惊——大唐王朝不久将归于一个女人之手,而此人正是多年前他预测的武士彟之女,但是他不能说出来。他料定这样的结局一定不是唐太宗想看到的,好不容易让太子之位平稳过渡到胆小懦弱的李治身上,这个时候要是再出现点什么么蛾子,以唐太宗的脾气那还不得大开杀戒,到时候别说预言中的人难逃一劫,包括袁天罡在内的相关人等恐怕都会大祸临头。

  那么如何才能既不撒谎还能让唐太宗听了结论后不发火呢?袁天罡把自己关在屋内冥思苦想,终于在第二天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数学里面讲到的偷换概念,既不是唯一答案,又能让等式成立。这是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如果唐太宗没发现其中的漏洞,那么就能顺利地敷衍过去,如果不小心被发现了,袁天罡也有辩解的机会。

  打定主意,袁天罡大大方方地说出了自己的推算:“承蒙先皇庇佑,大唐基业长青,若非要推算时间的话,在微臣看来,除非母猪上树,否则我大唐必将万代兴盛。”

  在当时,所有人都不相信母猪会上树,所以一旦说到母猪上树就会被人认为是个弥天大谎,因为无论多久,母猪都不可能上树。袁天罡的推算主题很明确,那就是大唐王朝将万代兴盛。和袁天罡预料的一样,这句话正中唐太宗的下怀。唐太宗不但没有责怪袁天罡,反而认为他有神机妙算的能力,在唐太宗听来,袁天罡的忠心简直日月可鉴。

  其实这也算是唐太宗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台阶下,杀了那么多的大臣,他也想早点结束这个荒唐的预言。而袁天罡的回答无疑是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有了算命大师的推算,“九字预言”的阴谋不攻自破,于是他心安理得地废了太子李承乾,流放了三皇子李恪,唯有长孙无忌的外甥二皇子李治得到了重用,被立为新的太子。

  没有人在意这是天意还是人祸,除了当事人李承乾和李恪心里结下了永远也解不开的疙瘩,其他人都心安理得地接受了李治作为新太子的事实。谁会想到太宗皇帝这一无心插柳的动作,在几十年之后会酿成一场灾难,因为李治在上任太子后不久便与身为才人的武则天眉来眼去,互生情愫了。当然,龙体每况愈下的唐太宗并不知道这些,他只一味地指责李承乾和李恪狼子野心,却忽略了他的二皇子李治懦弱外表下的心机。

  袁天罡当然对宫中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他早已料定当时并不起眼的武则天他日必定成为大唐的隐患,因为武则天骨子里的佛缘让她表现得与世无争,但她眼神里却写满了野心。这一点,只有身为算命大师的袁天罡看得出来。

  遗憾的是,袁天罡为了保命,并没有直接说出这一直觉,而是隐晦地提示太宗皇帝,“母猪上树”,意思就是有女性将要成为天子,但是急于给自己找到台阶的太宗皇帝并没有认真分析袁天罡的话外之音,他反而对袁天罡的神机妙算大加赞赏。如果当时唐太宗发现了这个破绽,只要有了女性这个前提,再进一步推算,与武字相关的人员很快就能水落石出,宫中姓武的人寥寥无几,轻而易举就能锁定武媚娘,也就是后来称帝的武则天,如此一来,武则天也就不可能有机会翻身了。

  可惜这一切都是假设,生性多疑的太宗皇帝偏偏就漏掉了这个最重要的细节,让历史的车轮阴差阳错地驶上了不同的轨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