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代幸福生活 第六百二十三章,舔犊(十三)

《古代幸福生活》第六百二十三章,舔犊(十三)

作者:一个木头 字数:10573 书籍:古代幸福生活

  又是一个夜晚来临,外面是四月天气,身着小衣的妙姐儿只多披着一件外衣,坐在榻上和朱宣说话。

  “一会儿我睡下来再说不是也一样。”朱宣手执着一卷兵书,近一时来事情渐少,夜读的习惯重新恢复,以前没有成亲前朱宣长住书房是有临睡前读书的习惯。

  适才已经睡下来的妙姐儿是在朱宣回来以后重新披衣起来,手里赶着的还是端慧的一个针指,对朱宣柔和地笑一笑道:“我睡不着,来陪表哥一会儿。”

  “你是又忧愁上来了,”朱宣眼睛在兵书上,只是劝解:“还是我说的,亲事早早订下来,这一会儿不订,这事情就来了。”朱宣也轻叹一口气道:“福慧才数月年纪,也逼着我就找亲事吗?”

  妙姐儿忧愁,朱宣来排解,朱宣叹气,妙姐儿也来安慰:“表哥也放宽心才是。”看一看一旁阁子里的沙漏,外面传来丫头的脚步声,然后是在门外回话:“胖倌儿今儿晚上在毅将军房里安歇呢。”

  毅将军是今天上午和顾冰晶回京,兄弟们亲香自是必然。妙姐儿重打笑颜对朱宣道:“论起来,这也是喜上加喜不是,毅将军回京来,闵将军殿试高中,若只听亲戚们说话,这是喜事不是。”

  小桌子烛光半映在朱宣面容上,朱宣从兵书后面把眼睛抬起来对妙姐儿道:“我倒也没有想到他中的这么高,前天皇上宣我进宫去,只对我说,功勋之家再出良驹他很喜欢,今年这榜又放的晚,平时都是半夜填头几名,今天却到白天才出来,没有想到是这样。”

  闵将军中的是一甲第三名,光是仪表风采就颇为象“探花郎”。妙姐儿也叹气:“过年时候亲戚们就说,今年的探花郎只能是闵儿才是,不想果然是的。想他宫中探花一定是好,只是这亲事……”世子亲事耽搁都没有这样的事情。

  回想一下今天进宫,是在闵将军的报捷之后,两道旨意一起到南平王府里来,太上皇和皇帝宣南平王和高中的闵将军进宫去,太后则是宣的南平王妃。

  妙姐儿从太后宫中出来,就有人引去皇后宫中,灯下慢慢把这事情又重新在回想的妙姐儿为儿子觉得不悦:“太后以前不乐意闵儿与康宁订亲事,这一次闵儿中了探花,太后宫中示意我这门亲事大好,”这也罢了,然后出宫是皇后派人引去相见,妙姐儿苦笑:“皇后说膝下公主尚未婚配,再问福慧的事情……”

  福与祸总是相倚的,朱宣是内里深思,人却要觉得得意的人:“都是你素日许给儿子,婚事自己择配,看看这事情就出来了不是,我要订公主家,你又觉得康宁郡主有些顽劣,顽劣怕什么,你就是个淘气的,现在不是一样好。”

  “我怎么又淘气了,”妙姐儿再发一句娇嗔,听着朱宣继续微笑:“再就是胖倌儿和那胖妞儿,你又担心上来,告诉你这事成不了,或许姑娘长大瘦些,纳妾也倒罢了。”

  心里还是一夫一妻打底的妙姐儿对朱宣道:“我是怕表哥这么想,好好的姑娘儿给你儿子当小老婆,倒不如眼前就打发开才是。”

  “我打发不了,胖儿子自己会去找。”朱宣一看要起争执,赶快把话题往胖儿子身上推。只引来妙姐儿一记白眼:“哪里是管不了,分明是没有管。”儿子们象是该放松的地方,外面认识人,朱宣从来不管,多几个姑娘跟着有什么不对,对头的很。

  妙姐儿只问朱宣:“怎么办?闵儿订郡主还是订公主?”一头太后一头是皇后,然后还有小小的福慧:“皇后为八皇子求聘,”真是可笑,这位颇想弄些手段的八皇子倒要订我女儿,不是要订康宁郡主。宫中风向一会儿一变。

  订我女儿?朱宣面不改色,这才告诉妙姐儿:“知道白天皇帝见我是说什么吗?意欲立皇嗣,有意我为太子太傅,我辞了。举荐的北平王,他看着我京里悠闲不打仗,他也要学着,把几个儿子一起打发到军中去,他既然闲着呢,我当然举荐他才是。”

  “知道我从皇后宫中出来又见到谁了吗?”妙姐儿对着朱宣打趣地笑一笑:“我看到韩国夫人,和她站着说上好些话,我等着她问表哥好不好,独是没有问,想来是知道表哥好的很。”

  烛光下是朱宣的嘿嘿一声笑,笑的妙姐儿又要白眼,听起来颇为得意一样。“那亲事你是准备怎么样?”朱宣再来问妙姐儿:“订郡主还是订公主?”

  两选一没有挑,妙姐儿当然是偏向高阳公主,笑吟吟道:“我回过皇后,表哥是对公主求过聘,公主正在思虑呢。”

  “这话倒也明白,你只管等着吧,没准儿太后要赐婚。”朱宣翻过一页书,虽然是一面说话一面看的慢,倒是两不耽误。

  朱宣说话一向是很准,揣摩上意是比较灵敏,这话说的这么明白,妙姐儿赶快追问:“表哥听到什么?”大刺刺的南平王只是端坐不动,眼睛在面前的一盏茶水上扫一眼。候着妙姐儿站起来为自己换过送来,朱宣才道:“今天宫中见太上皇和皇上,问及闵儿的亲事,我已经回过历年求聘与公主,太上皇和皇上更说好,明天就应该有明旨下来,好在你平时就勤谨,家里东西也算齐全,明儿接过旨意,就往公主府上下定去吧。媒人是请的哪几家,我都想好了。”

  妙姐儿只关心一下儿子:“闵儿当时又是如何?”朱宣漫不经心:“他能如何,他又想如何,”南平王这一次抬起眼眸来看看妙姐儿,眼神是严厉的:“父母之命,婚妁之言,就这么定了。”

  说过这句话后,南平王再对妙姐儿缓一缓声气道:“太上皇和皇上问我福慧的事情,我回过了,这个孩子晚年所得,希望长伴膝下。办过闵儿下定的大事,你再进宫去见皇后,朝中多有贤淑之人,举荐这几家吧。”

  朱宣把是哪几家一一地说出来,妙姐儿倒是听得展眉展颜:“八皇子只怕是不会同意,”南平王过上一会儿才哼上一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去章家的那个秀才施行,查到现在也没有查出来他是谁,此人奇怪,并不与人接触,是年前进京,自己住在城外租的两间草屋内,或是饮酒取乐,或是与章严之闲话一时,朱寿去看看,都说章老大人现在好的多,哼哼,”朱宣却是笑哼上两声:“老大人又有事情做了。”整天就应付这个突然出现的人。

  妙姐儿再赶上几针才柔声道:“或许真的只是一个秀才。”没准儿就是一个以前慕章大人之名的人,只是别人是要多虑才行。

  夫妻两个人坐在灯下,一个人手执兵书,一个人只对针指坐在这里慢慢闲话……

  第二天果然是有明旨下来,太后赐婚与南平王的第三个儿子朱闵,与长公主家的康宁郡主订下亲事。

  银文从外面进来,因房中无人,对王妃笑道:“想来是王妃在宫中求的恩典不是,我说一大早儿您就交待备办下定的东西,倒是奴婢愚笨,没有想起来,闵将军是当朝探花郎,这亲事嘛,当然宫中是要赐婚的。”

  妙姐儿正在看宫里随旨意赏出来的东西,此时三儿子亲事已经明了,这件心事可以放下来,也喜滋滋地对银文道:“倒不是我求的,是太后的恩典。你看这金花簪在帽头上儿多好看,闵将军宫中簪花探花,咱们都不得见,几时让他家里簪一回给采花儿给咱们。”

  现在天气正是和暖中,银文也乐道:“再请太夫人家里的女眷们一起来,只怕长公主也是要来的。”

  面带笑容的妙姐儿想一想就觉得不错,提起来家里的女眷们倒要问一问方氏,妙姐儿把手里的金花放下来:“二夫人好多了?”方氏是犯心口疼,倒是有好几天。

  “听说好多了,只是亲家姑娘总是迎着小王爷去请安,王妃是不是请王爷再对二爷说一说,听二爷房里的丫头说,二爷就对二夫人说过,哥儿们要上学,亲家姑娘们不要晚上回来再一起玩耍才是,二夫人就更犯心口痛了。”银文对王妃一一的回话。

  几位亲家姑娘,一位是订下来亲事日日陪着申氏,紫影是妙姐儿打算再留一时,没有亲事的幕僚或是官员不少,要订亲事倒也容易,只是再看一时罢了。方氏房中的两位亲家姑娘先是听方氏的,多与斌哥儿,文哥儿和武哥儿玩耍,闵将军现在见到姑娘们说会认字,先就退避三舍。

  直到毅将军回来,小王爷中生的最好的,当然是路上遇到会请安的。妙姐儿不动声色地听过,我自己的儿子我还清楚几分,章家的那个狐媚子弄出事情来,现在哪一个我都盯的紧。只有胖倌儿跟胖妞儿在一起有些让人看不明白。

  如果胖妞儿生的好也倒罢了,看那眉眼倒也端正,只是胖乎乎肉挤在一起这可怎么好。胖儿子的事情同哥哥们不同,就是朱宣也是格外对待,格外用心。可是以妙姐儿对朱宣的了解,就象朱宣自己说的,长大了就是中看,以郭家的身份不过是纳妾罢了。

  闵将军下定是大事情,沈王妃接过旨意,就在房中收拾准备,让人看过黄道吉日,与高阳公主通过信笺,就只在房中收拾。

  回家来的毅将军这一会儿从三弟的房中走出来,三弟的亲事订的还是康宁,倒也没有跑远,毅将军是觉得不错。年纪渐长的毅将军在军中又是一年呆下来,觉得名利场中就是如此,再说康宁总是熟悉的。就象自己和冰晶一样。

  在封地上呆上一年居多,和大哥一样多在军中,为着父亲的孙子,毅将军这一年多是多辛劳,好让世子朱睿有更多时间回去与大嫂相聚,此时往外面走的毅将军想想房中的三弟还有不乐意的样子,只觉得他拧一阵子也就好了,当初给我订亲的时候,我也没有这样拧过不是,亲事当然是听父母的,再说这太后赐婚,可以退的吗?

  行至碧玉台子下,先过来的是芳蕙:“小王爷哪里去?”再绕过竹篱笆,遇到的是芳苓,一般儿也是笑语嫣然:“小王爷去哪里?”

  毅将军带笑溥衍过,心里想着晚上再去开导三弟才是,做哥哥的不在京中,听说这京都美男子的称号又盖在头上,又新选的探花郎,选亲事还是一把一把的挑。就眼前这两位亲家姑娘也是别有用心。

  面前春水流溢,毅将军才想起来顾冰晶身边的两个美貌丫头,从小傲气敢与世子争的毅将军只有更傲气,我还没有成亲呢,岳父母连姨娘都给我备好,三弟太糊涂,康宁没有不好,昨天刚进京的毅将军晚上只会一会几个旧朋友,就从郭服口中听说皇子们意欲订康宁。

  此时在花径上漫步的毅将军是去看胖倌儿,看过四弟再去父亲那里坐一坐,如果父亲没人会,可以请教一下兵法与打仗。

  胖倌儿念书是在父亲的书房院子后面,从后门进来的毅将军先就听到乱哄哄的声响,这就是胖倌儿呆的地方要是安静的才叫不对。

  房中一片轻响声中,走近的毅将军可以看到的是胖倌儿在和徐先生在动手。胖倌儿是力大,徐先生却也是不弱,一旁站在安全地带抚须微笑的是史敬功,南平王府只有这一位尚在年幼的小王爷,两位先生一起上阵。

  两边厢站着的几个孩童,都和胖倌儿差不多大,正在呐喊:“胖倌儿攻他下盘,踢他,快,踢他……”毅将军对史敬功行过礼,这才站定微笑关注场中道:“胖倌儿象是赢不了。”

  史敬功也笑道:“可不是,从安兄功夫倒是没有丢下,小王爷是赢不了。”看着场中胖倌儿腿上着了一下坐到地上,徐从安手里拎着的一根戒尺也没有客气,赶过来在胖倌儿手上就是一下,打得胖倌儿也咧一下嘴,瞪着眼睛看着徐从安。

  “看什么,以后背不出来书,就要打手心。”徐从安是沈王妃都打的人,还怕这位小王爷,不过要打小王爷得打得过他才行。毅将军看的笑眯眯,治我四弟就得能人,不然他就不服你。

  胖倌儿挨过打,这就老实不少,虽然是瞪着眼睛可是人走回去,把打架弄倒的书案自己扶起来,徐从安还在斥责书房里侍候的小厮们:“不许扶,自己弄倒的自己扶,”手里戒尺再晃两下,小厮们不敢上前来,同学的几个孩子也赶快把自己的书案都扶起来,书捡起来,笔墨纸砚都扶起来。小厮们这才拿着擦地的布进来擦地上的墨汁。

  史敬功也走过来,居中坐下来,先谢过徐从安:“多谢从安兄。”再看一看下面坐着的几个瞪眼睛孩子,从容不迫地道:“你们都是军功爵显的人家,我却不会武,可是军功爵显的人家也是通文,有要同我比试只文斗罢了。”

  站起来一个的小孩子是西陵侯的小儿子,刚才是胖倌儿捣蛋,这一会儿是他,他手里拿起一本书晃一晃,大声道:“老规矩,我背一段,你背一段,背不出来的不能教我们。”下面几个孩子一起鼓掌,毅将军就站定打算听一听。西陵侯的小儿子有过目不忘之才,今天就同史先生干上了。

  史敬功端坐安然,只看一看书名便道:“我不必看了,你看一看吧。”西陵侯的小儿子柴少慕把那书翻一翻,这就大声开始背一段,下面几个调皮捣蛋孩子一起喝彩,再就是史敬功背上一段,徐从安面带微笑看着,这群小爷们,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打跑老师都是平常的,比背书,不是十年寒窗的名士名声,文斗来比背书,武斗是演武场上会一会,十八般武艺样样要能耍,不然的话嘿嘿,羞也羞走几个。

  今天打胖倌儿就是为他昨天晚上没有背书,白天教的晚上要背出来,不背的就打,别人都不是徐先生对手,只有胖倌儿敢动手,打到最后也一样的挨。徐从安含笑,听着西陵侯的小儿子搔搔脑袋对史敬功大声道:“这书被史敬功奚落一顿:“我虽不才,却是十年寒窗才的这名声,将来你科场上去,难道也说昨儿晚上我贪玩去了,这我没有学,等学过了再来考不成?”把手中折扇在桌子上重重一敲,史敬功变脸道:“以后要比试,头儿晚上先看过再来比。今天占用这许多时间,一点儿也不能少,中午吃饭不许睡觉,接着上课。”

  从房间里走出来的毅将军笑着往前院来见父亲,郭服真的是没有说错,如今京里出风头的人是易主了,不再是我们这些人。刚才看过徐先生揍胖倌儿,毅将军有些手痒,明儿找人出去打一架去,我在军中战场上走过来,这些人都不是我对手才是。

  走上两步,看到朱明过来,毅将军问候一声:“听说二婶不舒服,我昨天刚进家倒没有时间去看看。”

  朱明一听就有些烦恼道:“不用看,没有什么大病,你刚回来多休息的才好。”叔侄两个人分手,毅将军往前面去看父亲,朱明来看几个儿子。

  先往胖倌儿他们房间里看一看,几个孩子这一会儿坐的端正,毅将军的先生正在讲课,朱明听上一听,再往隔壁房间里来,隔开一间屋子才是年纪小的哥儿们学习的房间。

  学哥儿是跟着胖倌儿在,习哥儿和朱明的三个孩子是在隔壁,请的先生也是朱宣的幕僚。南平王府为亲戚们是单独有家学,其实自己的孩子们是不在那里学,先生也不用另请,朱宣实在是幕僚多,随便抽一个出来就成。

  就是每天讲课的都不是一个人,换一本书就换一个人,今天这位先生却是朱明看着一愣,随即堆下笑容来,这一位却是大嫂的幕僚,封地上有名的王妃党出名之一,朱明是明白这些人其实都是大哥所网罗,可是一想到这里就想到大哥夫妻很是一心,刚才毅将军关切地问一句方氏不舒服,朱明想想就堵心,就为着哥儿们亲事,有必要心口痛上这些天。快有一个月之久。

  身后传来脚步声,朱明回身看时,却是徐从安,他是两边看着。这几位小哥儿们不跟着胖倌儿学也是方氏的意思,胖倌儿这一帮现在是京里有名气的纨绔,斌哥儿先不说体弱无力气,就是武哥儿有三脚猫的功夫,也一样跟在里面白填着挨打。

  “有劳徐先生这样辛苦。”朱明倒是想让孩子们一起学,隔壁刚才那一阵打朱明是没有看到,就是看到也不当一回儿事情,也是出了名的打先生,个个都是这样,家里才一起送来给徐从安,这是一位打不走的先生。

  朱明对着徐从安叹气:“要是两边儿合起来多好。”这是方氏回过太夫人,回过王妃,所以开两处。对王爷家事最为了解的徐先生宽慰朱明道:“讲课的张先生也是名士。”朱明叹气道:“我知道。”再也名气也不是世子师。

  在房间外面看过一回,这里给哥儿们休息,武哥儿第一个跑出来问徐先生:“打胖倌儿了吗?我在这里听着桌子椅子都倒了不是。”

  朱明和徐从安一起笑起来,朱明用手抚一下武哥儿的小脑袋,道:“你就听这些没规矩的事情,上课要专心,晚上回来背给我听,背的不好,我一样打你。”

  武哥儿却是别样心肠,对父亲和徐先生道:“我要是在那里帮着胖倌儿,一定能打赢。”朱明只想笑上一声,打先生还有要帮忙的,却板下脸伸手在武哥儿头上打一下,打的武哥儿咧一下嘴,听着父亲骂:“不象话”武哥儿得了这样一个“彩头儿”,这才赶快回房里去揉自己的头,过一会儿房外父亲和徐先生都不在,再出来到隔壁房间门口探头看着坐得端正的胖倌儿,看不出来有没有挨打的样子这才作罢。

  到下午放学,哥儿们一起回房去,先来见方氏问候:“母亲好些了?”方氏是真的心口痛,为着儿子亲事太过思虑,又样样不顺心,不由得方氏就犯病,毅将军回王府也没有能去迎接。方氏自己也觉得遗憾,生怕大嫂别不高兴,又让青桃今天再去对大嫂说一声儿。

  这里青桃刚回来:“王妃依然是和气的,让二夫人好好养病才是。”方氏这才叹一口气道:“昨儿晚上我对二爷说,请二爷为我大嫂面前说一声儿才是,二爷只是说我装病不肯说。唉,哥儿们的亲事难道就这样订下来不成?”

  方氏的病起源于妙姐儿出了月子对方氏的一番话,两位亲家小姑娘只能是白来一趟。方氏先是觉得没有面子,哪怕订一个呢,不然家里亲戚一定说自己在王府里没体面。

  这里正说着话,外面哥儿们放学回来,都是兴高采烈地进来,就是斌哥儿也跑在中间,方氏这才有笑容,但是赶快吩咐丫头们:“小心些,不要摔着才是。”

  房里现备好的有点心吃的,就是给哥儿们放学回来用的,方氏亲手拿一块给斌哥儿,这一程饮食不怎么好,面色腊黄还是一脸爱惜的抚着斌哥儿,一句一句问他:“今天上学怎么样,先生说的好不好?”

  青桃和青杏,及后来进来的秀柳都候在一旁不说话,三个人虽然是不同心,此时却是一样的心思,什么是先生说的好不好,二夫人只是疼斌哥儿,这话也能说出来,这学里不好就往家学里去,更是不好。请的是几位先生远比王爷的幕僚差的远。这些幕僚们都是跟着战场上走过,宫里也去过,一应待人接物都是行的,比一般的先生要强的多。

  只顾疼孩子的方氏也有可怜之处,不过是想儿子亲事自己满意一些,斌哥儿先天不足,有一个自己放心的媳妇方氏才能放心,想一想申氏的亲戚也能订下来一个,方氏就更是要犯心口痛,到现今为止,方氏只是知道朱明是不同意,却不知道朱明从中作梗。

  话说夫妻两人,各有分工不是,除非不想往好处过,如果想过好,男要让女,女要让男。这世上最和谐之处是配合而来,不是强权与忽略。暴力是解决一切纷争的最有效手段,可是维持长久的和谐还是配合与互相忍让,当然是要互相,单一忍让要吃亏。

  二爷朱明在自己的妻子眼里也算是屡遭漠视,朱明倒是不在乎漠视,这是男人社会,漠视又能怎样,可是一回房里方氏青桃青杏一看全是方家人,再看两位亲家小姑娘更是方氏的亲戚,朱明就觉得刺眼睛,这亲事怎么也不能定下来。真正作梗的就是朱明。

  为着南平王府长久的利益,朱宣和妙姐儿只会为侄子们订下识大体的媳妇,却不会横加干涉,朱明大力反对,作大哥大嫂的也不能听方氏的,再说朱宣向来是不喜欢方氏。只有妙姐儿才知道。

  斌哥儿告诉方氏:“今天的是张先生。”方氏听过以后很是欣慰,对房中诸人道:“看看,有事情还是要和大嫂说才是,和二爷说是全然不管用。”

  三位姨娘心中继续腹诽,深居内宅不过是随便听到几句话,就以为张先生不比徐先生差,姨娘们只是不说话。

  “隔壁又打先生,不知道是谁?”斌哥儿再告诉母亲,三个哥儿一起嘻嘻笑,隔壁的动静最好听,总是打先生,天天小厮们要擦地,哥儿们听着最喜欢。

  这里说上一会儿,方氏是不太舒服,依然是房中睡着去。朱明晚上回来先去方氏房中看过,依然是不舒服,就来秀柳房中。

  秀柳挑亮房中灯盏,问朱明:“二爷晚上还要看书吗?”朱明一旦心烦就看书为乐,看窗棂半开,树影摇动,朱明只是犹豫一下便道:“我倒是坐一会儿吧。”

  白天朱明在国子学里也听到消息,皇上有立太子的想法,想让大哥为太子太傅,大哥辞去转为推荐的是北平王。

  论文才北平王当然是不能为太子师,但是皇上一旦选中北平王,当然是首选北平王帐下的名士,朱明一个人坐着只是想着大哥这是什么意思,为小王爷们着想,为太子师当然是好处,朱明一向是觉得朱宣行事是看不明白,不过最后倒是都不错。

  朱明就有这么一个习惯,但凡朱宣做事情,朱明就要想一想。以前年少还会和朱辉商议一下,现在年纪也是中年,凡事还是不说的好,只自己想一想就是。

  四月熏风从半开的窗户外吹进来,秀柳一向是身子结实,天气稍暖就喜欢半开窗户说不闷气,朱明倚在榻上品着今年的新茶,思虑中间对秀柳犹道:“今儿个武哥儿倒是认真听课,今儿这先生也是名士。”

  心里本来就有话说的秀柳因朱明刚才自己深思,就不打扰,这一会儿朱明先开口,赶快接上去:“可不是,夫人也说是名士呢。”

  “她又懂什么,听一句半句就一知半解。”朱明一晒,对秀柳道:“妇人家还是以针指为主要,你平日无事还是呆在房中的好,不要到处乱走动。”秀柳忍不住一笑,这个到处乱走动说的是青桃,秀柳在这房里这些年也看的明白,青桃乱走动也是不得已,却是夫人的意思。

  秀柳就慢慢把话往自己想说的地方引,因坐在朱明身边为他揉搓身子,秀柳就道:“白天在房里呢,孟姨娘过来看夫人,然后是王妃房里来人看夫人,毅将军也问候过。再就是亲家姑娘们来看过,有话回二爷,”秀柳这就觉得可以说出来:“武哥儿的亲事到底是怎么样,论理我是不该问,可是我还是心里急不是。”

  “你也急上来了,你又急什么?”朱明一听哥儿们亲事就沉下脸来,看着秀柳陪笑道:“我这不是担心武哥儿会寻一门京外的亲事,想着对京里不熟悉倒是不好。”

  朱明慢慢会起来,只是看着秀柳:“京外的亲事,你是听谁说的,怎么我倒不知道?”秀柳往后退了一下,才慢慢道:“是亲家姑娘,”说到这里就咽下去。

  窗外树叶声只是作响,这一会儿吹进来的风有些象是冷风,吹的朱明人是一个冷颤,认真地道:“亲家姑娘怎么了?”朱明自己亲口对方氏说过,不许亲家姑娘与哥儿们多亲近。方氏为此又病上一分。

  已经是站起来的秀柳这才对朱明把实话说出来:“夫人今天喊我去,问我亲家姑娘们品格儿如何,我当然是说好。再下午出门去,看到亲家姑娘迎着小王爷行礼来着,”说到这里秀柳再次住嘴,朱明已经明白的差不多,这就站起来,往房外走去。

  “二爷,”秀柳在后面担心地喊上一声,朱明全然是当听不到,一直来到方氏房里。这一会儿是掌灯过后不久,方氏歪在床上并没有睡着,看到朱明重又进来,让人都出去,只得强支撑道:“二爷想是有话说,不是听说陈姨娘房里。”方氏也觉得自己实在是不能看朱明的脸色,也不想对他摆脸色。身子好是最要紧。

  灯下的方氏面色依然是不好,朱明也不是一个喜欢大怒的人,只是道:“我来问问你,亲家姑娘们几时回去,让人早早备好路上用的东西才是,在京里也快半年,家里也应该惦念才是。

  却原来是为这个,方氏也在想住到半年也就可以回去,只是还想着身子好些再去对大嫂说一下亲事的事情,听朱明虽然是有撵人的意思,也算是关心,缓一口声气再道:“等我好些吧,今儿医生来,说再暖和些,我就能出门走动,今儿母亲也来问我好不好,我想着快些好了,闵将军要下定呢,这是大事情,我也得出面儿帮忙不是。”

  朱明听着也算还想着家里,看一看这个病人真的是病中,朱明就提醒一下:“你虽然病了,客人也不能怠慢才是,小王爷们在家里呢,亲家姑娘们看到倒是不好。”

  “你……”朱明觉得是平和之极的一句话还是气到方氏,气了一个倒仰的方氏立即柳眉倒竖,刚才还病歪歪,这就有精神坐直了,逼问朱明道:“二爷说话是什么意思?亲家姑娘一向在我房里,偶尔出去玩一会儿,帮我摘个花草儿,再就是往太夫人大嫂面前请安去,你,你不要血口喷人。”

  血口喷人这句话都说出来了,朱明面上倒有一丝笑意对方氏道:“你倒是歪着的好,不过是提醒一句,就是我说错了,也说不到血口喷人上去。”

  方氏一下子气晕上头,话又说错了,正在后悔中,听到朱明并没有生气,方氏这才觉得自己头晕目眩,用手揉一下额角对朱明道:“我自己省得,别看我病了,我自己注意着呢,她们平日不过就是和三弟妹房里的亲家姑娘们一起玩一会儿,要有什么事情都有才是。”

  “那就好,”朱明听着方氏这一句话已经是气若游丝,毕竟是多年夫妻,也坐到床前来,为方氏掖一掖被角,道:“你睡着倒是,既然说要回去,早早告诉我,让人准备给岳父母的东西才是。我只怕你又忘了告诉我,那不是我的心意。”

  身子极不舒服的方氏听到这样体贴的话,虽然是打趣往日夫妻间的陋病,也还中听,方氏也微笑了道:“不过就是这几天就把日子订下来,二爷既然是不同意,想来要给哥儿们配好亲事,唉,我们斌哥儿要配性子和顺的媳妇才行。”

  好好的原来挺好,方氏先提到亲事,再提到哥儿们,朱明一听又不高兴了,这就站起来道:“你歇着吧,我只是来交待一下,我给岳父母备的有东西,定下来几时回去,我让小子们送进来。”这就转身又出去往秀柳房里来。

  莫明其妙好生生地朱明再进来说这些事情,方氏人是病中,病人心思更细有时候更清明,想一想芳蕙芳苓不会做出来这样事情。闵将军仪表不凡,就是太后没有赐婚也不会乱婚配,再说毅将军今年是回来成亲的,

  呀啐,方氏轻轻啐一口,我们方家的人就这么没有出息吗?要给小王爷做姨娘,方氏是看不上姨娘的人,只是自己想一想就觉得不好。看着青桃进来满面笑容问候:“二爷是来问候夫人,倒是有心。”

  方氏只是一笑,再想一想朱明刚才说的话,悄声问青桃道:“二爷说亲家姑娘往小王爷面前请安去可是有的?”青桃立即被问愣了,话语虽然是想遮盖一下,可是那脸色立即就变了。明白是朱明所言是真的方氏再也没有生气的力气,只是对青桃道:“给我喊她们过来。”

  把芳蕙和芳苓从房中喊出来,因着朱明说不要乱走动,两个人入夜就在自己房中,刚才要来陪方氏却听说朱明在房中,这一会儿就赶快过来,想着方氏一定是要人陪。

  青桃关上门守着,方氏不过三言两语就问的明白,只觉得眼前一黑,靠在枕上躺上一会儿才觉得好些,再睁开眼睛来时,床前站着的两位小姑娘吓的不行,都怯生生地看着方氏,话也不敢说。

  “这主意不好,是谁为你们出的?”方氏气喘吁吁轻声问芳蕙和芳苓,一心里以为这不是她们的原本主意,定是跟来京中的丫头们有不好的,想着王府里富贵才出的这歪主意。

  芳蕙和芳苓犹豫一下,这才说出来:“是听到月影姑娘和紫影姑娘说话,”方氏微闭上眼眸,作好听的姿势:“说的是什么?”

  “她们两个人躲在小桥下面说话,月影问紫影,是怎么说动王妃留下她来的,紫影姑娘说这家里王妃才当家……”两个小姑娘一句一句低声说完。方氏已经听得明白,再问道:“可曾听的仔细,紫影姑娘是在京中订亲事?”

  外面看门的青桃却走进来回话:“应该是不错,王妃近日房里来的官员夫人们,倒是时有请过紫影姑娘去见一见。”申氏虽然是猜出来紫影不知道做了什么手段,只是推不知道,但有王妃唤紫影姑娘去见客,申氏倒也亲自帮着打扮。月影看着不服气,背地里和紫影理论一回,偏被不应该听到的人听到。

  “我知道了,你们回房去吧。”方氏仰躺在枕上,眼睛里仅有的一点儿神采也没有了,声音更象游丝中的游丝,慢慢悠悠说出来。

  芳蕙和芳苓犹有不甘心地轻声喊上一声:“表姨。”方氏无力地摆摆手,这几天里瘦的不行,只是举起手来,手上的镯子就褪到手肘处。青桃过来请两位亲家姑娘出去,再进来看方氏只是闭目不动。

  “夫人,用些滚水。”青桃倒过热茶来给方氏喝一口,再道:“参汤一会儿就得。”回身来把手中热茶放下来的青桃听到方氏幽幽然长叹一声:“我在这屋里,越发的混的回去。”朱明从秀柳房中出来,一定是秀柳说出来的。

  方氏眼中热泪滚滚,拉着坐到床前的青桃泣道:“是我下午对陈姨娘说,芳蕙芳苓都是好姑娘,要给武哥儿或是文哥儿订下来。不想她不愿意,倒放这种暗箭。也怪我不好,只想着亲家姑娘在这里,如果亲事没有下梢,玩乐上总要让她们随心一些,这下作狐媚子的主意是怎生出来的,想想这一会儿,肯定家里人都在笑话我才是。”

  青桃赶快拦住“下作狐媚子”的话,因方氏哭,越显得瘦得不行,青桃掌不住也哭了,劝方氏道:“这话是怎么说,不过就是见面多请安两次,谁来笑话咱们,就笑话也不是咱们的不好,”

  “你这样一个明白人,既然知道怎么不告诉我,知道这是什么事情吗?”方氏开始埋怨青桃:“以后我还张得口来请亲戚们来,我嫁到这远地方,虽然说是与二爷不和洽,也算是不打骂的一个人,我病上这些天,想想我自己纵有不趁心,或许是我自己想多了,这又出来这件事情,我的病是不得好。”

  房里主仆两个人关着门在这里痛哭,哭了一会儿青桃劝止方氏的泪水,扶她睡下来。自己睡在她身边方便夜里要茶要水的侍候,听着方氏只是翻动身子,时而长长吁气睡不着,方氏是自己心里煎熬地难过。

  三弟妹的亲戚倒是一个小妖精,那位紫影姑娘这才来上多久,就明白家里是大嫂说话算数,方氏想想哥儿们亲事为何不能如自己意,自己和申氏一样,三弟妹往家里去信也没有问过大嫂,怎么来了以后就能订下来一个。

  逼于无奈对秀柳说或许订给武哥儿,方氏自己还觉得委屈呢,本来是想给斌哥儿的,不想秀柳这蹄子如此拿大,她倒还不愿意。方氏觉得一阵儿气一阵儿堵,人肯定是睡不着。眼前就是想去见大嫂,又在病中就挣扎着也出不得门。

  方氏只觉得神昏气散,家里人是不是都在笑我,两位小姑娘不懂事情,就是讨好也去王妃房中,男女有别,只看着京里宴游之风,是男女都在,却不知道男女有别,有些地方是错不得的。

  一向喜欢自己拿主意,喜欢占一下上风的方氏这一次在哥儿们亲事上算是摔了一跤,迷迷糊糊地想一阵儿睡一会儿再醒一会儿,才看到窗户纸上有亮光。

  青桃赶快起来让人去请医生,前儿夜里还睡的沉,昨儿夜里越发的不好。哥儿们上学前来请安出去,朱明也来看过,有些后悔自己昨天话是不是说的重了,可是想来想去不能不说。最后房中是只有两位亲家姑娘,方氏才虚弱地交待一句:“别出院门了,在房中呆着倒好,等我好些,就安排你们回去。”

  这句话也给两位亲家姑娘当头一棒,从这里回去?两个人俱都是黯然,还是芳蕙先说话,强打精神道:“姨妈先养病要紧,就是我们在家里,知道姨娘病了也应该来看看才是。”方氏点点头再就闭上眼睛,觉得浑身没有力气,如果不是大嫂在忙着闵将军下定的事情,方氏也想卖个脸面儿请大嫂房里来说上几句话,觉得处处都难过的方氏昏昏沉沉地这才又补上一觉。

  去王妃房里回话请医生的青桃回来了,进房里先对方氏附耳道:“王妃在房里有些不高兴,这大早晨的却不知道是谁得罪了她?”秀柳倒是没有完全看对,青桃喜欢打听事儿,是比较八卦的人。

  妙姐儿坐在房里正在用早饭,是恼怒的不行。对面坐着的朱宣不时劝解着,看着那小脸儿上怒气只是下不来,朱宣也要板脸了:“吃一个早饭,表哥就一直看你脸色。”

  这样的话才让妙姐儿面色稍霁,低下头来喝一口细粥,再抬起脸来时把朱宣也怪上:“表哥教的好儿子,”朱宣失笑一下,道:“这倒是我的事情,罢罢,都是我的事情。”

  南平王夫妻在这里谈论的是昨天被太后赐婚的三子朱闵。闵将军夜来留下一封书信,就此离家出走。

  让为朱闵帮着下定办亲事的父母亲措手不及,宫中今天忽然要朱闵进宫,这就找不到人影。觉得荒唐多于生气的朱宣要想对策,要找儿子,还要想办法缓解妙姐儿的怒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