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代幸福生活 第五百五十四章,治家(十六)

《古代幸福生活》第五百五十四章,治家(十六)

作者:一个木头 字数:10539 书籍:古代幸福生活

  

  第五百五十四章,治家(十六)

  金大人和邱大人在房里坐卧不安地过了一夜,房外都有衙役看着,还有车青的两个士兵,房里送上纸笔,让两个大人写自己的罪名。

  就这么一夜无眠地过了一夜,邱大人从京里出来,看着纸笔不肯写,写出来白纸黑字再也赖不掉,不写出来,南平王发发脾气,要想定自己的罪,要从京里过一趟。

  金大人负责此地,还在呼喝衙役:“给爷泡热茶来,再爷弄盆热水来擦一擦。”支使得几个衙役一夜没有停,只能掩着口到一边去笑:“只是我们进不去,不然的话还要让人去捶腿才是。

  门是车青锁的,钥匙也在车青手里。金大人也没有办法,只是和邱大人各自在房里发焦燥。

  妙姐儿坐在房里梳妆,听着朱寿在外间回朱宣的话:“两位大人一个字也没有写,夜里倒不时地使唤衙役们,到了后半夜,金大人怪邱大人拉了自己去,说他自己本不想去;邱大人骂金大人没有胆子,说这主意他也有份。”

  “一个是官油子,想着没有证据我定不了他的罪;一个也是滑头,出了事情就往别人身上推,幸好只是两个人办事,要是有一堆人,还不个个都拉进来。”朱宣只是淡淡道。

  听得房里妙姐儿倒是笑了一声,换上衣服这才走出来,朱宣只看一眼就道:“把你面纱戴上,今天是去铜矿。”

  饭后南平王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直接就去了铜矿上,一点儿见两个罪官的心情都没有了:“让他们好好写,写出来我看过了再见他们。”

  金大人和邱大人听到这样的传话后,一起都呆了,现在不到二月的天气,汗珠已经从额头上冒出来,对着桌上的纸笔死命的瞪眼睛,写还是不写呢?

  铜矿离此地只有六十里,铜矿上的大小官员一起官服在身,迎着南平王的车驾。张堂一直在这铜矿上,他和莫厨师相得,两个人都有小九九,把莫厨师也从河工上带到这里来,此时两个人没有上前迎接的身份,就躲在一旁看着。

  “王妃今天来,应该会见见你吧?”莫厨师这样对张堂。张堂心里也有几分紧张,希望王妃能见见自己,这样在众人面前会更露脸;又担心如果王妃对自己只字不提,自己这人丢大了。

  背地里,张堂是或多或少或隐或露地让不少人都知道自己也是王妃的亲戚,当然莫厨师也卖力地配合着张堂散布这个消息。

  人都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此时张堂对莫厨师道:“我姐姐只是姨娘罢了,王妃今天要见大小官员,见我未必就好看,不见也是有的。”

  “别介,您别这么着说,或许王妃见的大人多,把您忘了也不一定,”莫厨师给张堂打气:“等王妃来了,我陪着您,咱们得想办法在王妃面前露一面,让她能想得起来你。”

  张堂嘿嘿一笑,再看一看路上,对莫厨师道:“来了。”这铜矿四面都是一片旷野,远处有一行人往这里来。

  再看看等候的大人们也都重新整衣整冠,恭候着王爷一行人过来。人人眼睛都看在蒋家两位舅舅身上,两个人是容光焕发格外的精神。

  朱宣在马上先看一下军营的布置,对车青点点头道:“你多有辛苦。”又要护城又要护矿,车青的确是比较辛苦。

  在铜矿门前停下马来,朱宣才看着官员们道:“起来吧。”马车里这才走出妙姐儿,先把毅将军递给朱禄抱下来,妙姐儿自己扶着朱宣的手走出马车来,先看到两个舅舅,居然不是京里的模样,而是面带黑瘦的样子,这里风大也辛苦,不想就把在家里的秀才大爷们弄成这个样子。

  “毅将军长高了这许多。”蒋伯涵拉着毅将军的小手脸上笑开了花:“现在跟的是哪位先生?”最后一句话问的是外甥女儿。

  妙姐儿从容回答道:“是史敬功先生。”蒋仲涵听完觉得不错道:“史先生名气虽然在徐从安之下,可是名气之流不过尔尔,也是一位有才之人。”

  “呵呵,要是让徐从安听到了,可是不乐意的。”蒋伯涵对着弟弟这样玩笑一句,再看看四周官员都有艳羡之意看着自己,这才对王爷道:“王爷请。”

  朱宣去房里坐定,妙姐儿和儿子在外面,蒋氏兄弟中的蒋仲涵陪着外甥女儿在外面转,看两边俱是军营,围在中间的铜矿和工人们住的房子,就是蒋氏兄弟办公的地方也不过是几间木板房。

  想一想昨天邱大人和金大人的雪白官衙,再看看两位舅舅办公的地方,妙姐儿只是含笑道:“这里山风大,四面是旷野,这木板房只怕是不结实吧。”

  “下面屋基都是石头夹住,这四面树多,板壁都很厚,上面又用绳索固定住,倒是不怕风。盖的石头房子是厨房这样的地方,怕受潮,东西放不住。”蒋仲涵指给妙姐儿看。

  正在外面看的时候,一块山石后面突然钻出来一个人来,远远的对着妙姐儿行了一个礼,身后又跟着一个胖子也是慌忙地行了个礼,沈玉妙和蒋仲涵只是一笑,都看出来那个人是张堂。

  在外面只是站了一会儿,朱寿过来请王妃进房去。朱宣居中高坐,看着妙姐儿拉着儿子进来,这才道:“外面风大呢,还是这里坐着的好。”

  铜矿上的官员官职倒不是很大,一个邱大人被关起来不得来,让人看了先就窃窃私语,然后就是王爷问话十分的犀利。

  “一天能开多少?晴天又是多少,雨天又是多少?何人经手运送,一年有若干的私铜贩子来问过?”朱宣冷冷地道:“不要告诉我说没有,你说你没有拿,我倒还听得进去。”

  问得专管过来人来的官员头上也冒出汗来,躬身站起来听着朱宣继续道:“以后凡是来的私铜贩子,路条路引都看明白,把上面的住址一一记下来呈报上来。”

  妙姐儿坐在一旁,看一看这些官员们大多都开始擦汗,想一想昨天那老板娘说的,邱大人是送少了不收,只怕这些人都是有份的

  等朱宣说完,沈玉妙才缓缓地道:“铜矿是个招人眼红的地方,各位到这里来任职,也是对各位的信任,以后但凡有在这里落身下马的,是京里来的就地请旨,罚他就在这里做苦工,既然喜欢拿就拿个够好了。”

  妙姐儿是看到公文上写的,有人居然是屁股里面夹带铜锭出去,想一想就让人恶心。邱大人都收,何况这下面一众官员,官员们听着沈王妃在这里说话,看一看王爷象没事人一样。这位王妃娘娘管事情又要管到这里来了,手不是一般的长。

  张堂在外面对着沈王妃行过礼以后,心里这才安心,觉得一件事情了结,和莫厨师一面走一面道:“总要行过礼,才让人看着我这亲戚是有规矩的。”

  莫厨师一面奉承张堂:“说的很是。”两个人回到厨房里,就有人开玩笑了:“张爷,王爷王妃前面会人呢,怎么您没有去?”

  “我又不是官,当然这样的地方我不去。”行过礼以后,张堂觉得心里舒服,一面检点着还有哪些菜要买,回答的也是漫不经心地不在心上。

  厨房里一阵笑声中,朱禄出现在厨房门口,客气地问一句:“哪一位是张堂张爷?”张堂一个激灵就把朱禄认出来了,赶快蹦出来:“大管家,我在这里。”

  “王妃让张爷过去一趟。”朱禄立于门口在厨房的一片寂静中说了这一句。厨房里一片慌乱,张堂刚才行礼时是特意换的衣服,这一会儿在厨房里却是重新换的油腻的衣服,这一下子大家都慌了。

  朱禄看着这一片慌乱,胖胖的莫厨师第一个过来,把张堂的脏衣服往下脱:“快快,快去把张爷的干净衣服拿来,”

  然后还有一个人喊:“鞋子,还有鞋。”足的闹了一刻钟,众人七手八脚地把张堂重新打扮整齐,看着张堂随着朱禄出去,莫厨师这才手里拿着抹布说一声:“张爷的体面就是我们厨房上人的体面。”

  所有厨房上的人一起都点头,一起看着张堂走开的背影说一句:“说的很是。”

  大家这才散开各自做菜,今天是比较安静而且做活的人也快,过上两盏茶的时光,有一个在门口洗菜的人跑进屋里来:“王妃往咱们这里来了。”

  厨房里的人一起都跑到窗户边上或是门口去看,果然是张堂陪着一个风姿绰约的身影,带着几个人往这里来了。

  “天呐,”不知道是谁喊一声:“快,扫地,把那一摊水再弄干净。”

  等到妙姐儿出现在厨房门口时,张堂也想笑了,这屋里这一会儿倒收拾干净了五分之三,兄弟们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神速。

  带着沈王妃一一的看过来:“我要采买就是放在这里,白菜萝卜都是有的,蒋大人说了,不管是死囚还是做工的人,都是要每天有菜有肉,采矿是个力气活,不吃饱了做不动。”

  张堂今天很是露脸了,沈王妃叫去问了厨房上伙食的事情,然后回过王爷自己亲自要来看看,这在张堂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

  “这里是面案,”张堂指着一处道:“这里每天都清理干净,用开水烫过砧板和屉布,蒸的馒头也喧和,一顿饭至少一个人是三个大馒头,不够的还有饭。”

  妙姐儿看过汤来,是今天正在灶上煮的汤,问一声是猪肉白菜,就对张堂道:“给我舀一点儿来尝尝?”

  一个用开水现烫过的碗迅速的送上来,张堂得意洋洋地自己动手给沈王妃盛了半碗汤,知道她不会喜欢那肥肉片子,特意就没有盛。

  一众的人都瞪着眼睛看着沈王妃揭开面纱,面纱下是圆润白晰的下颌和嫣红的小嘴,只尝了一口朱禄就弯腰伸手来接了,妙姐儿就把碗给了朱禄,重新系好面纱,对张堂道:“味儿也还不错。”

  “是,这个大火上要炖半天,一定吃了不会闹肚子。”张堂说上这么一句,厨房里的人都是一片轻笑声,觉得张堂这句话回得不错。

  妙姐儿看了一遍,对陪着过来的蒋家两位舅舅道:“这也还罢了。别处再看看去。”看着沈王妃是围随着出去,蒋家两位舅舅相陪,朱禄乌珍跟在后面,车青不放心,自己也跟过来了,这样的一行人,人数是不多,一个个不是官就是将军,要么就是衣着鲜明,看得厨房上的人如痴如醉。

  直到沈王妃走远了,莫厨师才象是从魔怔中醒来,手里拿着抹布又是一声感慨:“别的也还罢了,这样的衣服,这样的……”下半句这样的人物还是硬生生给咽到肚子里去了,说出来一定要有事情。

  “兄弟们,今天中午王爷和王妃要在咱们这里吃饭,大家伙儿打足了精神好好露一手。”张堂从屋外回来,脸上分外有光辉,一面指使人:“你去做你的拿手点心,就是你天天吹的那一个千层点心,鸡蛋面粉随你用,是送给小王爷的。”

  厨房里这一会儿万众一心,做汤的人更是屁颠颠的:“王妃说我的汤也还罢了……”张堂用手抚摸着自己的脑袋,也觉得今天真荣耀。

  饭后,妙姐儿单独和蒋家两位舅舅在说话:“也不可太清了,也不可太紧着他们,贩私铜的人还是不少,都在集市上候着官员们回去休息的时候上门去商谈。”

  蒋家兄弟是住在铜矿上,可是官员们和家在集市上的做工的人,是这里有车一早一晚的回来运送。

  听着外甥女儿这样讲话,蒋氏兄弟先是有些愣,沈玉妙再说得直白一些儿:“当官只为钱的人不少,舅舅们当然是清廉的,可是过清不好办事情。”

  这句话就到蒋氏兄弟的心里去了,偷铜的人可以杀,可是杀不完这些官员们,都杀干净了哪里找人来做事。

  “再好的人到了这里,不出三个月就要出事情。比一比厨房上的张堂,倒还是一老本整地做事情。”蒋家兄弟待见张堂就是这样原因,亲眼在这里看到,刚来到都是好的,用不了多久就不行了。

  蒋仲涵道:“集市上花天酒地的去处不少,都是要花钱的,这么勾着也要去挣钱了,俸禄不够用的,眼前都是钱,就要打这个主意了。”邱大人就是这样开始的。

  “舅舅们不用担心,就是刚才我的话,只要保证这里一年稳稳地有若干铜出产,就可以了。”沈玉妙再一次对着两位舅舅说一次,自己太清廉,在这一帮子贪官中间只会招人恨。过去几年里,诬告蒋氏兄弟的公事不知道有多少,想来是太清廉,又把得紧的原因。

  如果不是朱宣的亲戚,只怕蒋氏兄弟早就要走人了。蒋氏兄弟心里也明白,心里一阵发热,这是外甥女儿的好意,两个人都有些热泪盈眶,道:“明白。”

  舅甥三个坐在外间说话,里间这个时候一声轻咳,朱宣从里面缓步而出,身后跟着毅将军,朱宣面不改色地道:“妙姐儿,你说完了话,咱们再去看看那玉石矿去,就离此也不远。”

  蒋氏兄弟心中大惊,这里不隔音,妙姐儿刚才说话王爷一定是听到的,原本以为这话是出自外甥女儿的私意,现在看来王爷也是知道的。两个人互相看一眼,心中觉得更有了底气。真是朝中有人好做官。

  玉石矿上也是有做工的人,也有死囚犯,一声巨响以后,一大片山石就崩开来,毅将军看得很高兴,对父母亲道:“打仗用这火药一定是能赢。”

  朱宣没有说话,伸出来手来摸一摸儿子的头。车青则让人送上来一个锦盒过来,打开来是一对剔透的翡翠镯子:“这是刚采出来的。”

  看一看那镯子成色,朱宣道:“不错。”不想这一片山脉里居然是宝藏多多。”拿起妙姐儿的小手,把镯子给她带上。

  沈玉妙则在心里大概算了一下,除了铜矿,盐铁酒等各种税,别的倒是自己的,看一看手腕上的镯子,想一想朱宣每年赏赐给这里的驻兵不少钱,原来如此。

  王爷王妃出了门,杜妈妈在王府里开始掌家,若花如音是奉了王妃的命在城里看一看各处的铺子生息,只在外面跑。

  府里重新多了对牌,不象以前说一声儿就能领东西出来,银文红花手里拿着对牌往后面的库房里来领衣料:“说是有三种颜色的各色花卉的锦锻,一样拿十匹出来。”

  看着银文手里的对牌,管库房的人不能不给,几个妇人一起搬出来堆成小山一样,看着银文红花只是笑:“都在这里了,你们拿去吧。”

  一同来的红花倒笑了道:“你不长眼睛吗,我们能拿得动吗?”骂得妇人们急了也回骂道:“小蹄子就会骂人,拿不动,你领这么多做什么?”

  “你们这么多人在这里喝茶磕瓜子,倒挑剔我们领东西,”红花又骂回来:“你们不用急,有一古脑儿撵的时候呢。你们不搬,我们不要了。”

  转身拉着银文走:“走,咱们能搬多少就只拿多少。”两个人一个人抱了两匹走,到门口还回头看一下只是笑:“还怕你们昧下来不成。”

  几个管库房的妇人看着桌子上其余的锦锻,也是无可奈何,有一个老成一些的人道:“还是帮着送去吧,这些人都是王妃房里的人,咱们惹不起。总是王妃房里在要东西。”

  有一个人只管磕着瓜子道:“理她们呢,几时有这样的规矩,人来领东西我们倒要送过去。我就不信,能一下子把咱们这里的人都撵走。”

  心里发愁的是别的事情:“这倒好,一下子咱们都成不中用的人了,新来的杜妈妈把庞妈妈压得也是不抬头,我只是不服这些小丫头,难怪咱们倒不如这些不老成的人。”

  “我还是送去吧,”老成一些的人道:“总是端着别人的饭锅呢。”再约了一个不怎么情愿的人,拉了她一起抱着锦锻送过去给祝妈妈。

  红花银文迎着一笑道:“你们还肯送来吗?”被丰年骂了一句:“送来就接着,有那样轻狂的人坐着只知道喝茶,怎么不把茶掀了呢,只会回来说,下次再看到,把桌子掀了。”

  送锦锻的两个人大吃一惊,现在是越演越烈,先就不走,看着祝妈妈和气,就想着熟悉一下。祝妈妈在喊针线上的人:“这两匹是坐垫,仔细地看着裁,花儿不能弄歪了。”更让送东西的人又吃一惊,这样好的锦锻用来做坐垫,听着领布匹的人回话:“这一匹裁不了几个坐垫,花对正了就没有几个了。”

  “如果不够用再去领一些来,”祝妈妈看一看送东西的两个人笑一笑道:“让杜妈妈去说吧,小丫头们说话也尖,再和说话尖的人对上,就是不可开交。”

  丰年倚在门口只是笑:“我们都是会挑事的人,所以都嘴尖,要说嘴尖,也是先从我们先说起。”

  房里这边在开着玩笑,两个送东西的人觉得坐不住了,勉强喝过一杯茶就出来,走在外面的大太阳地上,两个人不得不商议一下:“看着势头就不对,我表舅家里的闺女在哪一家官儿家里当差,房里的亲随丫头们都是比别人要有体面。这些人只知道乱得罪这些人,以后可怎么办?”

  “依我说,我们现在低低头过去,王爷王妃又不会年年在这里住,忍过这一次,还是咱们自在,这里钱给的不少,王府里做事情说出去也好听,从这里出去能去哪里呢。”两个商议定了,这才往库房里来。

  路上遇到庞妈妈,看着神气也不是太好,身后跟着几个丫头,见面招呼一声,庞妈妈这才有了笑容:“这是要新买的丫头,说咱们这里人不够用。”

  领着这几个丫头过来见杜妈妈,杜妈妈正在房里和若花在算着什么,看到庞妈妈进来,这才停下来。

  “这是城里的人牙子送过来的,”庞妈妈现在不得不跑腿,当然是不会高兴,杜妈妈和若花只是一笑,看着送来的几个丫头。

  一一的看过来,杜妈妈才道:“我们这房里要人都是要周正的,而且是小姑娘,妇人不要。”眼睛犀利的杜妈妈已经看出来到一个。

  “这一个是妇人,刚生过孩子,只是看着面相儿还小,以后王妃再有孩子,当奶妈也不错。”庞妈妈是收了别人的银子,看到一下子就看出来了,不由得讪讪的。

  杜妈妈和若花都笑起来,若花的声音更象是银铃一样,刺痛了庞妈**心。杜妈妈道:“王妃房里是不能进的,二门以内也不行,让她留下只能在二门外面做事情,而且我们是签倒的卖身契,以后不雇人,雇来的人该打发的都要打发走。你问她愿不愿意留下来二门外面做事情?”

  “俺不愿意,俺也可以当奶妈,俺奶水足的很,自己的孩子吃不完,听说这里月银多才来的。”那个小姑娘一样的妇人不愿意。

  若花这才款款地道:“小王爷的奶妈都是王妃一有孕就挑好的,属相八字都不能相撞,身子骨儿要健壮,奶妈都是一直有体面的,你家里还有孩子,不分心吗?你以为我们家要奶妈就这么随便就来了。这里是什么地方,再好好看看去。”

  转过脸来对着杜妈妈道:“让管事的去扬州去买去,要自小儿就会绣活的,又要针线好,又要模样儿好,又要家里是清白的人,年纪不要太大的。这城里的人牙子送来的人一个一个都象蓬头鬼一样,有什么好的。”

  杜妈妈也道:“很是,就是眼前打发人走,我们自己省着些人用也就是了。”若花点头道:“就是这样的话,弄来不好的人倒不好。”

  兴兴头头的跟着庞妈妈进来的人走进房外就不干了:“把钱还给俺,说什么一准儿能进,又管衣服又管头油的,被她们把俺们说了一个一文不值。”

  自然有人进来学话听,杜妈妈神色只是有点儿冷,对若花道:“这个人先不让她进二门吧,这是王妃当初喊她上来的,等回过了王妃再做处置。”

  若花挑一挑眉梢,从桌子上端起茶碗道:“我想了这两天了,把库房一一地查过都锁起来,库房上的人都要换过来,昨天是丰年看到的,说有一个库房上的妈妈身上穿的衣服象是库房里的布料做的。

  那样的锦绣外面也没处买去,是供奉来的,去年送到这里来预备着王妃来好做什么的,不然就跑到她身上去了。这件的事情太多了。都是东西太多,又太宽松,才这么着。”

  “这个主意倒使得,只是想着咱们不敢一下子撵走人,只要把各处东西器皿都一一的点清楚,全部锁了,要的时候再去取就是,人慢慢的就挑上来了。”杜妈妈道:“这样的主意等王妃面前回过了话再说吧。”

  如音从外面带笑进来,拍手道:“猜猜我又看到了什么,真是一个好西洋景儿。”进来坐下来先道:“我在花园子里看着人收拾树呢,跑出来几只鸡,不知道是哪一位真是找一个好地方来养鸡。”

  “中午把那鸡杀了,正想着吃呢就来了。”若花也开个玩笑:“因为鸡蛋少,所以她们才想着在园子里鸡,想着侍候呢,该夸夸她才是。”

  等到妙姐儿回来,基本是已经理清楚了,沈王妃居中高坐,听着杜妈妈把人传齐了来说话:“各处管的东西,凡是上了册子的一一点清楚,没有的也要有碎片交上来,哪一处丢了哪一处赔上来。

  从今儿开始,一处一处点过来,各位先回去自己点清楚。明儿早上是按时辰来听吩咐,误了点的按家规来处置。从明儿开始,先从金银器皿查起,后儿是管瓷器……”

  房里只是沈王妃手中的茶碗响,或者是轻微的环佩响,听着杜妈妈一一说完退到一旁。妙姐儿对着瑞雪点点头,这才把手里的茶碗送到唇边轻轻地呷一口。

  “这儿的人都是不知道规矩,认真听我说一遍。帐房上的事情有事先和绿葵说话,房中额外使用,如看医生等是找银蟾……”瑞雪重新又说一次道:“如果规矩理得好,自然在这里也是各自有头儿,就是我们都不在,也是有人管着,以后再来再是这样的没有规矩,先和管事的说话。”

  丹珠也站在沈王妃的身旁,一个字一个字的听着这些人说话。看着把人都打发走,妙姐儿才看看丹珠:“有什么要说的吗?”

  丹珠摇摇头道:“没有。”妙姐儿倒有话说,看着丹珠身上的自家衣服,道:“她们都要守着自己的本分去做事情,你也是一样,你们山林里的人也是一样。”

  为丹珠争取到她穿自己衣服的自由,妙姐儿也自己的道理,民族民风的特色是可以保留的。

  “以后你要是坐得住,可以跟着毅将军的先生去念书,让你们在这儿,也不会亏待你们。”沈玉妙慢慢地说完,听着丹珠低下头来道:“是。”

  这样的一声“是”,真的是不容易才把丹珠给磨成这个样子。“去吧,随便哪里去玩一会儿吧,要想学针指,去找杜妈妈。”

  妙姐儿一直没有问过丹珠为什么又回来,总是觉得她是在家里也受到了委屈,是什么?或者是她家里人惧怕,或者是看到自己山寨的贫穷,头人家里或许是富裕一点儿,可是和这街上的繁华相比还是差得远……

  不知道是什么让丹珠去而复返,看着窗外树梢上渐有的绿色,已经是春天了。

  毅将军在自己的房里的捧腹大笑,指着丹珠的字:“这是你写的字,你汉话说的很好,也很会骂人,只是一手狗啃似的字,不适合你这山林里最美丽的姑娘。”

  “我会写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丹珠在自己家里象来是很得意的,到了这里就落了下风。“想来你以后写封信,别人也看不明白,都勾连在一起,草书原来是这样写出来的。”毅将军看着那字,是自己见过的最不怎么的字。

  高高噘起嘴的丹珠道:“为什么我要写信,又不写给你看,你管好不好看。”毅将军不屑一顾地道:“我才不看你的信,你请我看也不看。我只会给冰晶写信。”然后想起来了:“我要给冰晶写一封信,我都忘了。”

  也不让小厮们进来,看着砚台里还有墨,拿起笔摊开信准备给顾冰晶来一封信。丹珠很是好奇的一旁看着:“那是你媳妇儿?为什么你这么早就有媳妇儿了。”一个小不点儿。

  “为什么你这么大还没有订亲?”毅将军头也不抬,一面挥笔一面回话。丹珠骄傲地道:“我们长大了是自己许亲事,找自己喜欢的人。”

  毅将军一下子就是一棍子下来:“真没有规矩,野人。要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才行呢。”丹珠一扭头就出去了,又骂是野人。这野人两个字是丹珠来到这里,听的最多的两个字。

  想想汉人真无趣,一早起来就是换衣服,吃饭也要规矩的坐着,然后再换衣服见人,说话都是一脸的笑,背后都是一把刀,丹珠在园子里爬到了一棵树上,摘下一片树叶在嘴里噙着,看着蓝天白云悠悠,心思又回到山林里。

  为什么要回来,家里人很担心,另外再一打听,别人都没有回来,也不知道丹珠是偷跑回来的还是在那里被撵回来的。

  然后只能回来,理由多多:“你要留在这里,让金尼夫人知道也会把你送回去。而且我们一向蔑视汉人的背信负义,你答应过回去,就回去吧。原以为会在那里关着你们,对你们不好。既然不是不好,又说绣花好,学一时再回来吧。孩子长大了总会出去飞。”

  这样的一些理由让丹珠回来了,夜半时丹珠也是恨的,这不是我的家,为什么我要呆在这里……

  一块小石子砸到丹珠脸上,树下是笑眯眯的毅将军:“野人,你又上树了,下来下来,我们找人打仗去,这一次,你可以和我一帮,你力气大,可以帮着我攻山头。”

  从树上一下子跳下来,毅将军看着那高高的树,和丹珠落地的轻盈身影,还是摇摇头啧啧嘴:“野人,这么高你也敢跳。”

  “你长大了,真的是按别人说的娶媳妇儿?”丹珠拍着自己身上蹭的泥,问毅将军,觉得毅将军真可怜,娶的不是自己心爱的。毅将军嬉皮笑脸地问丹珠:“你要自己找是不是?找一个什么样的野人,才配得上你这个野人。”

  一个大两岁,不时的要反抗一下规矩;一个小两岁,说话从来不后与人,就是对着哥哥朱睿也是如此,何况是这个“野人”。

  妙姐儿倚坐在碧窗下,手里在看毅将军给顾冰晶的信,对毅将军房里来回话的奶妈道:“让他们玩去吧,让小厮们看着点儿,那还是个野丫头。”

  奶妈当然道:“我也自己看着的,不敢放松一点儿,小王爷是什么人,那个丫头又是什么人。”沈玉妙点点头,毅将军的名声就是奶**名声,不信她敢不尽心。

  把信还给奶妈:“让人送走吧,提醒着他按时给顾姑娘写信。”父母对于孩子的塑造不亚于公司、环境对人的塑造。每一对父母都是按造自己的想法塑造自己的孩子。

  太夫人为朱宣强订了自己觉得好的亲事,逼着朱宣年年去看;妙姐儿和朱宣为自己的儿子安排自己觉得好的亲事,再好好的看着儿子按时去信送东西。

  大概丹珠的潜意识里同情毅将军的就是这个吧。

  “王爷请王妃换衣服过去,这城外方圆三百里之内的九个山寨和村子的头人就要到了,王爷说出城去玩一玩,随便接一下。”朱寿过来回话。

  重新换过衣服,瑞雪和丰年在后面笑,王妃骑马出去带的总是乌珍,乌珍就很得意,回头总是要做一个鬼脸才出门去。

  朱宣神采奕奕地在府门外已经上马:“表哥这样才有点儿时间带你出城去,走吧。”看着妙姐儿也上马跟来,身后跟着的还有几个亲信的士兵。

  城外一片蓝天白云,白云下面马儿跑,跑着的马上是妙姐儿喜不自胜的声音:“这些真的是我的?”

  刚长出一片新绿的草地上,有一群白云一样的羊群,朱宣住马在一旁道:“这羊是你的,”然后马鞭横指:“那边的牛群也是你的。”

  沈玉妙在马上含情脉脉:“如果这儿不是有人,表哥,我要亲亲你。”这是自己以前说过的一次,如果有一群羊还有一群牛该有多好。

  朱宣含笑道:“晚上让你亲个够,只是不要又忸捏才好。”意有所指的话让妙姐儿又红了脸,把脸转到了一边去。

  “表哥再画画,就是牧羊姑娘了。”朱宣继续和妙姐儿在开玩笑:“弄这一群牛羊给你,想着你骑着马在旁边淘气,一定有趣。”只要是朱宣能做到的,妙姐儿的心愿都会达成。

  在这草地上都下马,乌珍坐在一处干爽的地面上看着草原和牛羊群,这才自语了一句:“我的家和这里差不多。”

  朱寿在一旁听得清楚,忍住没有回话,这要是回了话,一定要伤乌珍的心。只是看着王爷哈哈大笑地看着王妃在淘气,纵马冲进羊群里去找绵顺可爱的小羊儿,每一次都被羊躲开。

  这些可怜的牛和羊又糟了一次殃,朱宣不忘了调笑:“你和儿子一样,一个是打鸟,一个是赶羊,真真的是随你。”

  九个山寨的人出现时,先是看到一处起了尘烟,奔马极快,不一会儿就可以看得清楚人,倒有几十个人左右,有男也有女,男的都是粗壮汉子,女的也算是草原丽人。

  朱宣在城门外也是点出一支军队来,特意自己出来接这些人,以示自己示好的诚心。这中间有一个是妙姐儿的熟人,是她认识的。

  当可以看清楚马上美丽的凤罗公主时,沈玉妙随着凤罗公主越走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这位公主也老了……

  可是更添风韵,有一些女人总是眼角几处皱纹反而更增媚色,妙姐儿看一眼朱宣,再看一眼凤罗公主,不难看出,公主对表哥仍然是有情意。他们两个人总是有几年没有见面了……

  凤罗公主毫不吃惊的看着南平王仍然是英俊如昔,这个能干的汉人,搅乱自己的心绪再也不肯负责任,再看看一旁的沈王妃,想当初她就年纪小,如今作了母亲,还是一样的年青美貌。

  这城里有一部分的人就是凤罗公主的旧部,是自愿进城里过安定的生活,而这九个寨子的人也大多是公主所约,也有一些是以前就在战场上认识南平王,见识过或是听过他的名声的。

  南平王夫妻出城相迎,当然是人人个个高兴,朱宣把来人一一打量过,心里盘算一下,这些人都进城的话也是有地方住的,当然城外可以再僻集市;

  妙姐儿把这些人一一打量过,男的就算了,美丽的女人都要看一看不是情意绵绵地看着朱宣,看来看去只有公主最有情意,象是一只打不走的……蚊子吧。沈王妃决定暂时先这么想。

  是夜朱宣在王府里大摆酒宴,招待来宾,妙姐儿酒宴当中,推说出去走走,独自步出来,对瑞雪道:“我自己走一走,这里到处有人,你不用跟着了。”

  瑞雪答应着,让别的丫头们都退后,自己也退后,还是跟在后面,只是尽量少出现在王妃的视线里。

  月夜如水一样漫无边际,这内宅里自从南平王夫妻回来,就到处布满了兵,新城久已不来,朱宣还是小心从上,布在这内宅里五步一岗的士兵是他自己在军中的亲随,都是跟随他多年战场上厮杀过的人。

  一栊弯月挂在树梢头,却不是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柳梢头。沈王妃在一处亭子上坐下来,手扶着栏杆,看着晕黄而朦胧的月牙儿,突然心里忧伤起来。

  我的生活就是应付一个又一个的女人,现在遇到的都是比自己年纪大的人,以后总归会出现比自己年纪轻的人。

  正在想着难过,身后有脚步声和衣裙声,转过头去看时,是凤罗公主跟在自己后面出来了。白天日头下的几丝皱纹在星夜下当然是不见踪影,公主依然是如花照水一般的娇媚,妙姐儿看着她在面前行礼,就象刚才心里突然有忧伤一样,突然这忧伤转变成动气。

  “公主早过了成亲的年纪了,为何还不成亲?”虽然再生气,沈玉妙还是尽量克制自己,声音依然是轻柔的。

  凤罗公主一向是如丝的媚眼,此时略带幽怨,低声道:“我心早有所属,王妃是知道的。”能让沈王妃嫉妒,可是也不觉得高兴,王爷依然是冷冰冰,公事公办的样子。就是偶尔有一丝笑容,也是冲着所有人。

  “这不可能,公主还是为自己好好选一个良人吧。”妙姐儿一口就打消了凤罗公主的想法,直白地表示自己的心思,我不会让你进门来。

  亭外有风吹动,凤罗公主想起来以前昭阳郡主说过,沈王妃是如何的有心机,现在看来,倒是她说对了。

  “我不会与你争宠。”凤罗公主慢慢才道。好一会儿亭上没有人说话,沈玉妙用指甲抠着栏杆:“这不可能。”

  看着眼前的人幽怨更重,还要再说话,沈王妃动了一下身子,绷起小脸儿道:“我累了,公主请回酒宴上去吧,一路跋涉,请多饮几杯才是。”

  沈王妃下了逐客令,凤罗公主轻施一礼这才转身走开。妙姐儿过一会儿才不再抠那栏杆,眼前没有了让人生气的人,泪水慢慢就流了下来,我也有觉得累的时候,应付这些打不走的蚊子。

  可以遵从古代礼教,可以遵从古代规矩,只是这一点儿上,在我的心里,不想和人分着去爱人。

  把双脚促起抱在胸前,妙姐儿把小脸儿埋在膝盖上,越想越伤心,越伤心就越抽泣,越抽泣就越觉得难过。

  不时何处有横笛一声,发出一丝呜咽调来,妙姐儿只顾着自己委屈,顾着自己伤心,全没有想到酒宴上的乐声是传不到这里来的,一路经过的花花草草绿树浓枝都是最好的隔音屏蔽。

  哭了一会儿,才听到这幽咽催人泪下的横笛声就在身边,抬起泪眼一看,身后坐着的朱宣,唇边一只横笛,吹得正在起劲。

  就是这笛声吹得妙姐儿哭完又哭,觉得天下最伤心的人莫过于自己。擦一擦眼泪,妙姐儿抽泣着问一声:“表哥,人家在哭,你吹这么伤心的调子,我更是想哭。”

  朱宣这才把横笛从嘴边拿开,心想妙姐儿总算是发现我在了。很是邀功地道:“妙姐儿想哭,表哥来助助兴。”

  “什么?”沈玉妙觉得自己是不是听错了,难道我哭得头晕晕的,耳朵也不好使了吗?看着朱宣手里的笛子,又哽咽着问一句:“表哥应该哄哄我才是,怎么叫助助兴?”

  朱宣把玩着手里的笛子,一本正经地道:“眼泪闷在心里不好过,妙姐儿既然要哭,表哥当然要陪你,用这笛子陪着你。”

  然后亮一亮手中的笛子,对妙姐儿作一个咱们继续的架势问道:“再来吗?”沈玉妙三把两把擦干净脸上眼泪,夺过朱宣手中笛子,噘着嘴道:“有这样助兴的狭狎鬼吗?”

  吧!

  贴心的

  功能,方便您下次从本章继续阅读。喜欢古代幸福生活,支持作者一个木头,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