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代幸福生活 第五百三十六章,纷乱(三十六)

《古代幸福生活》第五百三十六章,纷乱(三十六)

作者:一个木头 字数:10523 书籍:古代幸福生活

  袁杰下榻的地方一开始是不在衙门里面,后面书生们不知道从哪里得到消息,知道钦差住在哪里以后,天天就去堵袁杰。[千千]800

  这位钦差大人这才搬到兵马司衙门里面去住,兵马司衙门时的卢大人和袁杰在京里时是一科中的,一向关系不错。

  此在当地的府尹等一些官员在这里候着袁杰回来,这位袁大人抓人就关着好了,这一放出来才只有一天,有两家客店被放出来的书生聚众给砸了,虽然没有大的损失,可是这也是可以定罪的事情。

  钦差为书生和此次科举而来,府尹就来问袁大人,让他拿一个说法出来。

  袁杰一进院子,就看到小厅上有三、两个人,心里先作好周旋的准备,没有钦差以前都不过日子不成,我一来,事事都找我。

  “袁大人,”与袁杰见过礼,分宾主坐下来,府尹先说话了:“大人昨天放出来的一批书生,因为这几天里在狱里关押,没有交店钱,店掌柜的把书生们的行李从房里搬到柴房去放着,书生们不服,说店掌柜的私自撬门进入房里,一起把几张桌子砸了一个稀巴烂。”

  府尹也是实话实说,其实也没有砸坏什么重要东西。一旁的捕快班头补充道:“想来书生们狱里关押过,身上钱也不足,不过是为出一口气,虽然没有砸坏什么值钱东西。

  可是店掌柜的不干,把书生们告到公堂上;书生们也不干,同时又把店掌柜的告到公堂上……”总而言之,今天的公堂热闹的很。

  “从早上到现在,不过一个时辰,就受理三件这样的事情,还有一批是今天早上放出去的书生火性更爆,一回到店里看自己东西不在,当场就闹起来,钦差大人,这满城书生该如何处置是好?”府尹又添上一句。

  袁杰没有表情的听完,这样一样很好处理的事情,都推到我这里来。袁杰客气地对府尹道:“书生们衣食无着,才会有这样的事情出来。我想,请府尹大人在各处义学里,各处寺庙里安置这些书生,也花不了多少钱。”

  一旦得到安抚当然就不会有人闹事,袁杰自从知道这几位大人们候在自己这里,鼻子差点儿没有气歪。

  钦差是奉皇命而来,可是这几位王爷的封地上都不是好说话的地方,驾空钦差是常有的事情,作为一个钦差出京来,不是地动山摇出京去,而是要钱没钱,要人只是自己带的几个。

  府尹一听袁杰这样说,立即就一堆辛苦:“钦差大人不知道我的难处,现在春耕之时,我们钱也不是很多,还要扶助农耕……”

  袁杰只能耐心听完,心里想,如果我是一个抓贪污受贿官员的钦差,那倒简单多了,来到这里一摘顶子就完事了,而且人人要巴结我。手头这一项差事没有钱却是不好办。

  “大人也有大人的难处,我想不日就有圣命到来,不如大人再出几道告示,各处安抚书生们再静候几天。”袁杰用征询的语气对府尹道,这个建议要是再不答应,那就没有办法了。

  府尹还是想一想,这才露出笑容来:“钦差大人说的是。”这里一群官在这里互相推托,各自肚肠,全然不打算管外面乱不乱……

  外面街上一处写着“干店”的店门口,一个破衣烂衫的书生正指着店门口在卖:“把老子的行李乖乖送出来,不让进店,你店里藏着什么呢……”却是从狱里呆了几天回来,一身臭气,店老板不让进店来,怕沾晦气。

  一个小二手里拎着一包行李扔到当街上,只得一声闷响,被子里的书都掉落出来。书生怒骂着去捡书,一面骂道:“你们有辱圣人……”

  一旁街角转过几匹马来,中间一匹白马极其神骏,马上小子打扮的妙姐儿略一勒马注目,就被书生骂了一句:“有什么好看的吗?一群纨绔。”狱里住的一心的怨气,出来却还要等消息,放出来的人也是一心的怨气。

  妙姐儿微叹一口气,对身后的朱禄、如音道:“走吧。”继袁大人走后,沈玉妙觉得还是出来再看一看的好,果然走了城里几处客店,都有哄闹吵架的事情。

  书生们最长的在狱里呆了足有十几天,这十几天里当然店老板会把客房门打开,把书生们的行李搬出去,不给足住店钱的一律是这样对待的。是以书生们出来再吵闹不休,也有自己的道理。

  妙姐儿只觉得听吵架吵的有些头疼。老板要求生意当然也有他们的道理,书生们枉受株连也有自己的委屈。听起来象是人人有理。

  既然已经出来了,妙姐儿打算顺便到绸缎铺子去逛一逛,一家人的衣服都没有备齐,路上再呆几个月,倒可以准备夏天的衣服了。

  朱禄也是跟朱宣一样,一跳下马来先赏伙计银子,招待就热情周到的多,一坐下来茶水点心就川流不息的往桌子上摆。

  “你们这里有裁缝可以给做吗?”妙姐儿觉得这样买衣服也挺受累,不象是在家里的时候,不说有针线上的人罢了,祝妈妈从来不会让自己操这样的心思。

  就是绸缎铺子送衣料来看,也是事先同房里的丫头们打听好自己的闲瑕时间,在自己不慌不忙的时候送来给自己看。

  娇生惯养的妙姐儿不得不再次承认自己是娇养的人。要是做一个小门小户的媳妇儿,上街买东西就累坏人。

  伙计赶快回话道:“我们这里有好裁缝,客官要做什么样式,只要吩咐一声,再留个住址下来,好了就送到府上去,还求以后多多照顾才是。”伙计还记得朱禄,这是买走朝霞衣服的那一家人。

  这样一折腾就到午饭时候了,走出绸缎庄看街上人来人往,如果没有书生闹事,也是一派繁华景致。

  “少爷,这边请。”朱禄引路往一家有名的酒楼上来,这是一家二层的酒楼,店伙计迎客声闻十里:“老客楼上请。”

  在这古代上酒楼吃饭,每一次听到这样的喊声,妙姐儿先就觉得想笑,十足热情。不管脸熟与否,一律一声:“老客请……”

  足以比现代的漂亮小姐迎客要热情的多。书生们心忧衣食的多。怀里揣足银子,吃喝玩乐的人也多。

  楼上人居然是不少,一上来妙姐儿先是惊喜一声:“表哥。”

  朱宣和徐从安、史敬功都坐在这酒楼上,看到妙姐儿过来都是面带微笑,朱宣一身长衫,一副斯文模样,先道:“你在楼下过来的时候我就看到你了。”妙姐儿的这匹白马真是招风。

  然后招手:“过来,表哥这里坐。”看着妙姐儿走过来,刚才从楼上看下去,骑在白马上的妙姐儿也是一个俊俏招人爱的翩翩佳公子。

  这个位置正好可以看到楼下,朱宣三个人这几天就在城里各处逛,看到书生们闹事也是站在一旁看一看。

  坐下来朱宣先同妙姐儿玩笑几声道:“这样打扮出来,有没有遇到想小女婿的?”沈玉妙立即嘟起嘴:“表哥你才要小心呢,我可不让你养着。”

  小二给刚到的几位送上热茶来,哈腰询问道:“几位爷要加些什么?”一时加完菜,只是催着快一点儿。

  沈玉妙这才低声地把袁杰上午又来的事情对朱宣说了,听完以后朱宣点点头,然后看着楼下,街上一阵铜锣响声,有铜锣开道,三、五个人一队的衙役们在街上走着,一面大声道:“钦差大人有令,府台大人有令,书生们静候消息,不得滋扰生事。”

  然后走到一处空白墙壁处,一个衙役手里拎着浆糊桶走到墙上就是几刷子,后面一个衙役从腋下夹着的布告里抽一张出来往墙上一贴,再用手“啪啪”一拍紧,然后敲着锣就走开了。

  等衙役们走完了,街上的人这才围观上去看,就有认字的人大声念出来,然后再怒声道:“让我们等到什么时候,朝廷难道不讲理吗?”

  徐从安微微一笑目视这个说话的人,把书生们的怒火撩起来以后,他倒往一边去了。朱宣则是犀利地眼神一直盯着紧跟在他后面的一个人,象是官差。

  不由得南平王不淡淡一笑,袁杰一向是刑部能干官吏,皇上才派他出京来。想来是他审出来什么难题,所以频频地来找我,又不能对妙姐儿说。朱宣想到这里,又是淡淡一笑,我还不想趟这混水呢。

  拍拍妙姐儿的小手,示意她往下看,沈玉妙也看到了一个人尾随着那喧闹的人而去,朱宣轻声道:“倒象是袁杰京里跟出来的人。”

  他知道应该怎么办事,还问来我?妙姐儿心中疑问一闪而过,然后立即有三分气愤,这个坏人,就是想多一个人下水,难怪表哥不见他。

  沈玉妙想想自己两次见到钦差大人对他所说的话,都可以归到一派慈善心肠去。这样也挺好,再来见我就催他安抚书生,让他把我当成贵夫人心思好了。

  “表哥,”可是想一想心里还是有几分不平的妙姐儿蹭蹭朱宣,低声道:“我又被人欺负了。”朱宣再拍拍妙姐儿的小手安慰道:“并没有,这样不是挺好。”妙姐儿催着安置书生们,再说我们自己也花了钱,为晋王这混蛋总是收拾一些烂摊子吧。

  妙姐儿此时也在低声道:“我们何苦来帮晋王,他要见我的情份才是。”我花了两百两银子呢,让朱禄给荣俊和方裕生。

  “那是当然的。”朱宣这才微微一笑,对妙姐儿也低声道:“一处大乱,四处都将大乱。”不得不帮晋王一把,这混蛋真有福气。南平王此时忘了被他灭口的那些人。

  也有不闹事的书生,楼板响几声,一个书生带着一脸心疼的样子,手里抱着几本书上来,身上衣衫象是霉干菜,脸上也有不好意思地样子:“这书有人要吗?是古书。”

  马上就有捂鼻而且怒视道:“不知道大爷们在吃饭吗?”书生又是三分的嘻皮笑脸点头哈腰道:“大爷们别生气,一会儿就走,一会儿就走。”

  旁边也有人骂:“看你这样,也是中不了的人。”这一句话十足伤到书生,他脸上有一抹混合着愤怒的悲伤一闪而过,然后还是陪着笑道:“托您的吉言。”

  “拿来给我看一看。”史敬功看着朱宣一个眼色,伸出手来招招手,这书生再被人糟蹋下去,一角有几个吃饭的书生象是要拍案而起,又要是一宗事情,至少王爷这一会儿不得清静。

  史敬功翻看一下,对朱宣道:“果然是好书,要多少银子?”

  妙姐儿好奇地拿起来这几本书看一下,看来看去是普通的书,不过是一旁加上名人的批注,是与不是的还不知道。

  朱宣会做亏本的事情吗?妙姐儿这样想一下,星眸看一眼朱宣,那浓眉下只是眼含笑意看着自己。妙姐儿也含笑,把书丢下来。

  “十两银子成吗?”书生举起一根手指头继续陪笑道。朱宣微微颔首,朱禄取银子给书生。接过银子的书生果然是大喜,不忘给这一桌人行礼,然后抱着银子下楼。

  楼板上的脚步声响完以后,从楼上可以看到这个书生抱着银子一出酒楼的门就撒丫子开跑,跑得无影无踪。

  楼上几个人只是微笑,朱宣从怀里取出丝巾来给妙姐儿擦手,低声责备道:“什么东西都要乱碰。”那书都已看成泛黄色,不知道有多脏。想来也是书生时时伴在身边的,不到没有主意想时,也不会这样来骗人,至少卖书是个斯文的骗法。

  “人家好奇嘛,只是想看一看。”妙姐儿不好意思地让朱宣擦着手,低声说一句:“说是古书,才想见识一下。”

  朱宣给妙姐儿擦完手,直接把丝巾扔在楼板下。看着妙姐儿微红着脸端起饭碗来,给妙姐儿挟菜到碗里,低声道:“以后不许不明白的东西,就上手去碰。听到了没有?”

  “嗯,”沈玉妙嘴里噙了一口饭,还是红着脸点头。然后给朱宣也挟菜,讨好地道:“表哥你吃。”

  吃完饭以后,妙姐儿都没有忘记袁大人这个坏人,又想来欺负人了,妙姐儿忘了自己可以不见,而现在一门心思就是觉得这个人叫琉璃蛋儿真是没有叫错。

  饭后朱宣一行人上马,看着妙姐儿骑着白马出来,朱宣又要同妙姐儿开开玩笑了,道:“现在有出息,不是表哥抱着上马的时候了。”

  “表哥,”妙姐儿在马上抱怨一声:“你怎么总是提人家不出息的时候,怎么不提提我天天给表哥当幕僚,天天写信呢。”一提这个,妙姐儿是最高兴的,看我多能干。

  朱宣在马上笑一声,微欠着身子对妙姐儿道:“原来应该多说这个。”然后答应道:“表哥以后就知道了,以前妙姐儿没有说,表哥不知道。”

  沈玉妙跟在朱宣后面只是白眼他,随着朱宣一家乐器店门口,看着朱宣下马,妙姐儿只是笑着在门口等着。

  再上路时,朱禄多背了一架瑶琴,沈玉妙有几分等不及:“回去吧,表哥弹琴去。”朱宣看着小丫头在城里还是拘谨地骑着马,一出了城立即放风,跟在后面笑一笑。

  徐从安从后面跟上来,看着王妃在马上的身影对朱宣笑着说一句:“如果这个时候让王妃回封地上去,不用坐船自己也能回去。”

  “你这个人,真是讨厌。”朱宣板起脸,人家正在高兴,他又来提旧事。只能板起脸来不理他。想想这位从安兄,王妃座师,世子座师,所以插手自己的家事,徐从安还象是觉得理所应当一样。

  南平王只能装作听不到,眼睛只是看着跑在前面风中的妙姐儿。

  过了古街,就看到住处街上有鞭炮的红字,祝盐商的小院门上可以看到贴着崭新的红喜字。如音正站在门口和别人家的一个丫头在说话,看到主人回来,这才散开。

  接了王妃往院子里走,如音悄声回话道:“大胖子娶亲了。”然后自己一声笑,再回王妃道:“跟乌珍才说了一会儿话,也跟着乌珍喊大胖子。”

  “这又是哪里来的人,不要又是好人家的女儿吧。”妙姐儿随口问一声,如音还没有回答,乌珍笑嘻嘻迎上来,她这一次打听的比如音清楚,伴着王妃进房一面道:“五百两,大胖子,娶姨娘。”

  妙姐儿也是一声笑,对乌珍道:“你说的很不错。”三个字一句,天天就这么说。一旦可以与人交流,乌珍再也不肯下功夫学汉话。

  朱宣走进房里的时候,还听到妙姐儿一面伸手一面问侍候的如音:“漂亮不,你有没有去看过?”

  问了又问,就是女人的容貌。朱宣自己去房里把衣服换过,身上仍然佩戴的是端慧郡主做的小荷包。

  再出来看,妙姐儿这才洗完手脸,再来追问朱宣:“表哥现在弹琴吗,我刚洗过手,这就去焚香去。”眼睛里有若月下波光流动,隐隐是几分希冀。

  朱宣一乐道:“去吧,香不好,表哥不弹琴。”看着妙姐儿飞也似地就去了,然后回来朱宣已经把琴摆好。

  房里有琴音,一直传到隔壁院子里都可得闻。徐从安和史敬功也是刚换过衣服,坐在一起在聊天,街上书生百态尽出,让这两位幕僚先生也回想起自己也曾有辛酸之时。

  毕长风交待毅将军自己背书,也步过隔壁来,询问两位排名在自己前面的名士:“街上光景如何?”想来也是辛酸居多。

  这一句只是问出来,毕长风已经脸有凄凉的表情,用手抚在茶碗上,象是要借一借那茶碗的温暖,这才嘘唏着道:“有一年赶科考,我那时候连个脚力都没有,自己一个人背着行李和书。

  去的时候还不觉得累,回来没有中榜,觉得那行李不堪重负,不知道怎么背回家去。”回想当年,必定也是古道冷风一个瘦人,想有个瘦马趁趁景致,也是没有。

  史敬功打断这凄楚,再说下去他也觉得难过。捡好的说一声儿:“这一科里还有不少有福气的书生,王爷还是爱才的性子依然不改。”朱宣出门一次,就要解囊不少次。这一点上,让跟着王爷的两位幕僚都觉得安慰。

  天下书生本同宗,看着别人行骗偷盗,斯文不要,难道他想这样不成?

  周寒梅又送上点心来,这才对丈夫笑道:“王妃回来了,我过去侍候去。”史敬功微笑点头,周寒梅正要走,听隔壁一阵琴声传来,三位名士都是一起笑起来,徐从安对周寒梅笑着阻止道:“嫂夫人不用去了,倒是房中歇息一时倒好。”

  “那也歇息不了,妙姐儿交待给各位先生备办的衣服,我要帮着如音出门去裁缝那里催一催呢。”周寒梅也明了徐从安的意思,怎么好过去打扰那一对恩爱的鸳鸯。

  换衣服叫上自己随身跟来的一个小丫头,才听到房中三位幕僚继续玩笑:“王爷这琴技大不如以前,”说这话的是徐从安:“想来是少练的缘故。”

  为了和妙姐儿逗着玩,南平王重拾瑶琴,就被徐从安在背后正在笑谑着。

  案上香氛依就,房中一曲终了,妙姐儿才问朱宣:“表哥有心事?”难怪别人说琴音可以泄露心事,沈玉妙看着朱宣点头,朱宣道:“有,倒不是太大的事情。”

  这个时候朱寿才送消息进来:“王爷,这是京里刚到的圣命,刚刚去抄来的。”朱宣赶快接过来拿在手上看,看过以后递给妙姐儿也不说话。

  沈玉妙接过来看过一遍,觉得事情有时候只是会往最坏的地方上去。再看一回,忽然想笑,对朱宣道:“幸好表哥已经同意安置书生了。”

  京里新到的圣命:泄露试题是杀头之罪,然天下书生们只求功名,事先并无一人举报此事。朕以仁心待人,何人以仁心待朕,此科功名废除……

  然后下面是晓谕各处封地上的王爷们:各处自行安置书生,不许滋扰生事。哪一处生事,与哪一处相干。

  朱宣挥手命朱寿如音都退下去,重新拨动琴弦对妙姐儿道:“这下子表哥没有心事了。”跟朱宣想的一样,皇上一直不发圣命,一定是气得不清。

  书生们买到试题还欣欣然得意,没有人举报,真的这科功名依就了,只怕又要有书生闹事说不服。现在干脆之极:哪一处生事,与哪一处相干。完全推到地方上去,这下子袁杰可以定人罪名,这位钦差大人可以轻松办事去。

  抚到一半,朱宣停下来对妙姐儿道:“看来倒是妙姐儿是个好孩子,阮大人是个得用的人。我们已经安置了。如果象晋王这里,大家一起推来推去,这笔钱也是少不了的。而且还是自己出。”

  沈玉妙只是颦眉对朱宣道:“这样的结果,也是要有几天乱才是。”朱宣也叹一声,道:“谁说不是呢。书生们一直候着,不就是心里指望能重考。这几天里表哥不出门,在家里陪着妙姐儿。”

  然后这才想起来对着妙姐儿道:“我的身份已经明了,前天兵马司在这附近派来一队巡逻的兵,表哥也还是在家里守着你,等书生们回乡我们再出去逛。”

  沈玉妙嗯一声道:“我已经看到了,这街外莫名多一队兵出来,想来不会是冲着别人来的。”朱宣虽然说是没有心事,随意抚琴也能听得出来有几分清冷,最后还是把琴丢下来,对妙姐儿道:“你我也有烦心事,却在这里为这些书生难过不成。去,煮两个菜去,晚上和先生们喝几杯破破这闷气。”

  看着妙姐儿这才收了颦着的眉头,嫣然一笑答应一声往外走。房里朱宣命:“唤毅将军来,功课学的如何,我来听一听。”

  不一会儿,毅将军进来了,朱宣看着儿子越长越英俊,拘着他在房里问功课有问有答,倒觉得自得其乐。

  下午第一个冲进来的荣俊和方裕生,街上第一时间把圣命张贴告示出来,同时增派兵马在城里到处巡视。

  书生们在告示前流泪的也有,黯然神伤的也有,大声号啕地也有,发狂认为不公的也有……等来等去,等这些天,不就是为了这一科的功名。

  荣俊和方裕生更是伤心,少年多狂生,狂生多自负,都是一脸拾青紫如拾草芥,现在看来这科休想,少年登科从此不再,这青紫不是那么容易的拾。不能不发疯一样跑回来,朱宣此时在他们心里已经是一个依靠。

  在厨下的妙姐儿听着两个书生打门,一进来就问从人:“朱大哥在不在……”然后就不顾规矩,嘴里连声喊着:“朱大哥,”两个人一起冲进房里去。

  沈玉妙对跟从的人摆摆手,示意让他们去吧,想来这一科功名作废,对他们造成伤害不小。

  听到房外这样的喊声,再看到两个书生一起冲进来,正在哄儿子问功课的朱宣并不意外地只是抬起头来看着刚冲进来的两个人。

  一旦站在朱宣面前,两个狂生倒没有了急躁,只是静静看着朱宣,眼睛里不无悲伤,仿佛朱宣的话才是最后一锤定音。

  “圣命难违。”朱宣只淡淡说出来这四个字,看着两个狂生安静地站在那里流下眼泪来。

  毅将军恭敬地站在父亲面前回父亲的话,房里一时寂静,只有两个书生偶尔的一星半点儿泣声。

  “我听着还可以听,以后要用功。”朱宣温和地对毅将军道:“出去吧,看你母亲给你在煮什么好吃的。”毅将军答应一声,转过身来目不斜视的走出门去。

  高打门帘的是乌珍,等毅将军出去以后,这才跟出去把门帘放下来。身后那一声门帘轻响后,毅将军已经是一蹦三跳往厨房去,扒到门就开始探头:“父亲问母亲给我做什么好吃的?”

  然后就对着母亲笑嘻嘻:“父亲说我学的还可以。母亲给我什么,是一个荷包还是一双鞋。毕先生说天一下子就会很暖和很暖和,我路上还戴着这个厚帽子不成?”

  厨房里的帮忙的如音和朱禄都笑起来,如音对毅将军笑道:“眼下只有小王爷一个人在王妃面前,当然是事事先给小王爷弄。”

  卷起衣袖在油烟中的妙姐儿也是带笑看一眼儿子:“衣服帽头儿正在准备呢,弄好了就给你。你饿了,让如音先弄点儿给你吃。”

  为防油烟,头上青纱覆着青丝,身上也是另披一件衣服,卷起衣袖露出一双皓腕的妙姐儿一扫刚才为书生沮丧的心情,含笑看着毅将军跟在如音身后:“这个多要一点儿,”再回身看朱禄:“禄大叔烫点儿酒来,母亲先做好的,当然是先给父亲吃。”

  朱禄怕不稳便,用一个托盘托着这一小碟子吃的和一小壶儿酒,送毅将军到廊上,才把托盘交到他手上,不忘交待一声儿:“慢慢走。”

  这才高高打起门帘,看着毅将军拿进去,站在门外听着的朱禄听到毅将军走进去,走到王爷面前:“母亲做的,先请父亲尝过。”

  朱宣当然是一心的欢喜,托盘上有一双银筷,拿在手里尝一口,才对儿子笑道:“你出去自己吃吧,把酒放在这里。”把那一小壶儿酒取下来放在一旁,也是交待儿子:“慢些儿走。”

  这样的小孩子倒是人人会喜欢。朱宣命毅将军出去,这才对两个还在悲伤中的书生道:“这一科不成,下一科再是,男儿汉哪里这许多眼泪,又不是女人。”

  “知道,知道,”荣俊和方裕生一面答应着,一面只是流眼泪。朱宣看得颇不耐烦,而且想笑,妙姐儿的眼泪还能看一看,两个大男人却在这里哭。

  当下沉着脸道:“回自己房里哭去吧,晚上有酒,哭完了让人请你们去。”不就是这科功名没有中,天下的书生不中的多,都流眼泪可以堆成河。

  “我们联名上书,不可以这样对待天下的书生。”方裕生边流泪边说出来。已经有人要筹划此事。

  朱宣一听这话,更是冷冷地道:“听我一句话,今儿晚上摆送行酒,明天你们,就回乡去吧。”看着两个书生出门去,朱宣这才拿起来儿子刚才送进来的小小刻梅花的银酒壶,也不用倒,对着酒壶嘴就喝一口,儿子吃东西还想着老子,想来这一次回去不会再说老子偏心眼儿。

  荣俊和方裕生只能出门来,一半心思是对朱宣的羡慕,羡慕他的权势地位财富,还有一个这么好的儿子,小小年纪就知道要吃东西先给父亲;

  另一半心思还是为自己这一科没有上演拾青紫如拾草芥而难过,出得房门来,看到刚才在朱宣面前听话懂事的毅将军在院子里正在蹦哒的欢。

  朱禄手里端着吃的跟在后面,毅将军手里又重拎哥哥朱睿给的弹弓,这次不是打鸟了,而是练准头,专门打树枝。

  一弹弓过去,树叶哗啦啦一阵响,掉得一院子都是树叶,树叶掉下来时,再来阵微风,干净的院落里立即到处都是凌乱的树叶。

  有几片树叶随风卷舞,落到一门心事的荣俊和方裕生头上,两个书生这时候觉得这小孩也没有那么可爱了。在父亲面前一个样子,离开父亲面前又是一个样子。

  被这样一闹,出得门来,荣俊和方裕生象是没有刚才那样悲伤,心里还是不舒服,两个人先不回隔壁房里,出门往古街上逛,一面嘴里嘀嘀咕。

  荣俊道:“想来朱大哥是父萌,所以不知道赶考人的辛苦,”方裕生也把话头接过来,接下去道:“我要是到朱大哥那样的位置,我就会为天下书生尽一句言。”

  突然方裕生道:“老荣你弄错了,我记得朱大哥应该是中过的。”南平王的以往,因为他太有名气,所以从说书生先生那里有的闻。

  这一件小事情彻底让两个书生不为自己不拾青紫难过了,荣俊立即拍掌:“这里的学里应该也是能查,有一位先生是我的同乡,咱们查查去。”

  方裕生却道:“人家为什么要帮你查,打听一下差不多,”看看天色道:“咱们跑快点儿,还赶得回来喝送行酒。”

  两个人一改刚才的悲伤,兴冲冲的走了,全然不管是不是能查得到,这一件事情混着不难过倒也是件不错的事情。

  几天以后,小街口精兵密布,几步一岗,进出的人都看着这兵有几分害怕。袁夫人坐着小轿子从外面回来,问跟的丫头道:“这是哪里来的兵,看着怪怕人的。”

  轿外一个青衣丫头道:“象是朱夫人家里来的客。”原来是她,袁夫人不说话了,经过时从轿内往外看一眼,朱家大门洞开,几匹马拴在门口,几个衣帽光鲜,一看就傲气十足的从人坐在门口说话,当然也有朱家的一个小厮在。

  此时房里坐的客人,是晋王殿下。淮王已经回来,也坐在里面相陪,三位王爷坐在一起,这一会儿看起来是言谈甚欢,特别是南平王和晋王两个人都是难得的有那么一丝笑容。

  朱宣对晋王举碗奉茶道:“不想王爷这里倒出好茶,犹其吴盐如雪,让人羡慕。”再怎么想着说话,也象是在打机锋,索性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各处军中所用的盐,我这里倒要走一半。”晋王也不客气,对朱宣欣然应之道:“听说王爷在这里小住已有时日,本地风光,尚可入目否?”

  房里的妙姐儿和江秀雅坐在一起,正在用那似雪吴盐在吃水果,两位女眷也在低声说话。江秀雅听一听外面淮王的声音,嘴角边就是一丝笑意。

  “想来你们单独去玩上这些天,夫妻倒有不少话说。”南平王妃不疾不徐地对江秀雅道,再送入红唇中一片水果。

  轻轻一笑只是动人的江秀雅低声道:“是。”当然是有不少的话说,淮王与江秀雅是好好地说了一次。

  “想来山村幽静,是一个要孩子的好去处。”沈玉妙才不相信淮王有那么好,会带江秀雅出去玩一次,他又不是表哥对我。

  房外传来几声王爷们的笑声,听起来象是一片和契,然后是唤如音过去交待的声音。房外一声轻响,却是乌珍在笑:“燕子回来。”

  这廊下原来一个燕子的巢穴,乌珍遛完马没有事情做,就坐在廊下看着那燕子几时回来,春天来了,也是到该回来的时候了。

  妙姐儿也是微笑对江秀雅道:“天要暖和了,前儿裁新衣,我也帮你做了一件,不知道你喜不喜欢。”

  江秀雅则是打趣道:“赐给我,敢不要,只是有一样心思,能把那朝霞给我穿两天就感激不尽了。”

  两个人一起笑起来,这才看到如音笑盈盈进来,站在王妃回话道:“王爷要给王妃做生日,晋王爷出了个主意,说天又不冷,临江有一个戏台,在上面唱一夜的戏给王妃做寿,咱们坐大船在江上看一夜呢。

  王爷让我进来问王妃,晋王爷现在这里,是想要怎么样做生日才好呢?”妙姐儿听完也一笑,在这里也隐约听到表哥正在同晋王说为书生花不少的钱,也算是维持地方上的治安。

  晋王在心存猜忌疑虑重重,还要对南平王表示感谢,而且让人回去:“取两千两银子来给王妃做生日。”两千两银子只怕也是堵不住南平王的嘴,鬼知道他跑来做什么。晋王再看一眼淮王,这个小子又来做什么。

  主人位上的南平王还是悠然的样子,象是给妻子做生日是件大事情,晋王这个时候不得不想起来一件事情,刘秀才等人莫名消失不见,是不是与眼前这两个人有什么关系?

  朱宣也不会忘记这件事情,对晋王带上三分佩服地神气道:“一路行来,见到王爷治下,百姓安乐,偶然有什么事情,也是精兵迅速就到,真是兵贵神速。”那一夜,差一点儿就把我黑在你手下了。

  房中江秀雅春山眉峰上微微一点儿愁寂,对妙姐儿低声道:“王爷说有这个福气要孩子当然是好,”下一句不用说也可以想得起来。

  没有孩子要怪人没有福气,妙姐儿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春懒,对这样的话一听就觉得困乏,红袖掩口遮过这个哈欠:“我有好医生。”

  朱宣对于这件事情倒不放在心上,倒是妙姐儿火气被淮王引出来了,要么你当时就不要成亲,成亲又这样耍弄人,身处于权贵之中的沈玉妙看一看正是芳华的江王妃,微笑许诺于她:“你会有孩子的。”

  江秀雅含笑,想让我生孩子就生,不想让我生淮王还要怪我没有福气。江秀雅从没有打算过依着淮王的心思去做,看如音进来说一句:“小虫子也出来了。”把纱窗放下来,明窗推上去,让暖风能够吹进来,如音这才出去。

  站起来无声无息地对着南平王妃盈盈拜下来,江秀雅与沈玉妙俱都是含笑,生与不生却不是淮王说了算。

  房中一道联盟从此结成,房外却还是在计较中,朱寿进来送茶,让朱宣又想起来朱寿挨的那一巴掌;淮王美其名曰陪着江秀雅回小村里住几天,其实又在打探晋王的事情,想想自己吏部里死的家臣,虽然不与晋王有关,至少也是有人意图指向晋王,才致有此事。

  在南平王和淮王你一言我一语中,晋王颇有些狼狈,但雪白的面孔上还是有笑容,擦出雪白一块丝巾拭下嘴角边的茶渍,晋王呵呵笑道:“两位王爷微服至此,固然是我招待不周,想来两位都是过人,路上能有多少委屈。过几天为沈王妃做生日,咱们兄弟好好乐一乐就是。”

  朱宣只是淡淡,这混蛋打算破财消灾,哼,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不成。我要是死在你封地上,你倒要仔细想一想,这是不是件好事情。

  晋王是着实地受到惊吓,当时只想黑钦差,没有想到来的是南平王,刘秀才调五百兵过来,只是想着不让钦差逃走,却没有想到要杀人。

  如果一位王爷在自己封地上毙命,晋王刚想到这里,也不高兴了,这里太平年头儿,你南平王身经百战,有那么容易完蛋吗?还在这里同我敲来打去的,真是没有意思,小肚鸡肠子。

  这是晋王第一次给朱宣这样的评价,小肚鸡肠子。

  当下最开心最能说得来的话题就是给南平王妃庆生,晋王最是享受一族,对朱宣道:“你还不知道那江上戏台的妙处,两边有曲廊,让戏子们做戏前,扮上先从曲廊里走出来,有似江上凌波微步,可以细细看他们的袅娜行容。”

  朱宣给晋王一句:“听说王爷爱串戏,那天晚上是不是也串一出让我们看看?”淮王不介意地一笑道:“皇叔在京里一向是爱戏有名。”一张脸弄得白白的,扮上妆装女人,活脱脱就是一个戏子。

  可是这一口儿却是晋王的爱好,虽然不肯串戏,却是有话说:“京里爱这个的可是不少,上一次二皇子到我那里,也是串上一出,两位王爷扮上倒是绝好的小生。”一句话把朱宣和淮王一起裹起来。

  房里坐着的沈玉妙和江秀雅侧耳听到这一句,都是一笑,江秀雅低声告诉南平王妃:“晋王各地税都不一样,临着咱们的地方税就低,想着让咱们那里人都来他这里做营生,其实这省城税倒是高。”

  妙姐儿至少隔一天要去一次城里,也是了如指掌,心想着晋王这个人巴不得乱才好呢。只是乱了他能收拾吗?

  好在晋王没坐多久,他也坐不住,一听到南平王在就赶着过来;一过来就赶快过来探一探口风。

  晋王告辞以后,淮王与江秀雅回房去,妙姐儿才走出来,乌珍还坐在廊下守着那燕子,看得妙姐儿一阵心酸,燕子南飞可以有巢,乌珍就是回去,也没有了。

  “别总在这里看着了,出去逛逛也成。”沈玉妙交待完乌珍,不忍心看乌珍脸上等待的表情。转身进来朱宣在榻上歪着有睡意:“再和晋王多说一会儿,我肯定能睡着。”

  “妙姐儿,给你做生日呢,说把城里的戏班子都请来,在水边戏台上走一趟,然后随他们各自做拿手的戏出来。”朱宣听了都觉得好。

  说完这个话,朱宣再站起来从房里取出一封信给妙姐儿道:“现在你可以看了。”

  那是一封密信,正确的来说是一道密旨:令卿调兵,密切关注晋王、梁王、楚王各部动象,如有干禁之事,可以先斩后奏。

  沈玉妙把信还给朱宣,看着他重新收好,再出来又歪在对面,一脸要睡不睡的样子:“妙姐儿过来给表哥捶捶。”虽然不累,朱宣觉得自己挺辛苦。

  坐到朱宣身边,沈玉妙轻轻用手在朱宣手臂上揉几下,才抱住朱宣的手臂道:“表哥,让秀雅生个孩子。”

  “让她生吧。”朱宣懒懒地不睁眼睛,真的是要睡过去了,含含糊糊的道:“表哥,睡一会儿,这是淮王该急的事情。”

  翻一身象是睡着的朱宣,感觉到身边妙姐儿还在坐着,不知道是发呆还是发怔,这才又含糊其辞说一句:“那样的密旨,我想北平王,靖海王也应该有。”

  如果有人想借着这一次书生们闹事想做点什么的话也是白搭。沈玉妙听出来这样一句话外音,看着廊下果然是有一双剪剪双燕飞出来,不由想着:那么密切关注这三位异姓王的,又是谁呢,想来想去是互相监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