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代幸福生活 第五百二十三章,纷乱(二十三)

《古代幸福生活》第五百二十三章,纷乱(二十三)

作者:一个木头 字数:10618 书籍:古代幸福生活

  第五百二十三章,纷乱(二十三)

  就是远在家庙中,两个姨娘也能听到关于沈王妃是如何如何的贤惠的传闻,当然比如她对王爷百依百顺的名声。这一会儿看起来全然不是,如果不是,那当然就代表是一个阴险会装面子的人。

  刚才进来时候的按品大妆已经除去,身上另换一件红色蝶戏百花的锦袄,笑容可掬看着龚氏在说话,而且不时会态度和蔼地问上几句。

  “家里人待你和气吗?”沈王妃活似中世纪什么都可以沾惹的伯爵夫人的语气,去和龚氏攀谈家里的事情,而且那笑容当然更是亲切。

  龚氏就眉飞色舞回答沈王妃:“好着呢,件件都听我的,这样的一个人虽说是我自己事先看过的,也是全托着王妃的恩典,朱喜嫂嫂相帮着,众人都帮忙呢。”大家当然都理解龚氏的得意劲儿,就是一般的官员女眷,在沈王妃面前也未必象这样有问有答的说上几句话。

  沈玉妙听完就笑得更是和气,好似龚氏是她很关心的一个人,停上一停再徐徐说上一句:“过年呢,家里的过年办的东西也不能浪费才是,过日子嘛。。。。。。”好象沈玉妙才是那最会过日子的一个人,至于她一件衣服一件衣服的穿,一件首饰一件首饰的翻新,就象是别人(无)(错)()m.。

  两个姨娘心如雪山上的千年不融的山顶,听着龚氏对着沈王妃服帖:“我们就只有两个人,没有敢多办,就是怕浪费呢。想想府里的粥棚前多少人在排队领粥,就是有剩的吃不完的,也要施舍人才是。虽然没有王妃那样的功德,也是尽尽自己的心。”

  然后龚氏继续:“一个人难哪,我隔壁住着的是没有儿子,一个女儿要招赘,偏生长的又不好没有人来。想想那能成家的又不成家,一个人也真不容易。”

  好在是不能久坐,两个姨娘回到自己房里相对泪花流,或许还有嫉妒的心;或许念经时还有念一声儿就继续诅咒一声沈王妃的心;事情到这样的地步,这位想打发人又不想自己招上打发王爷姨娘罪名的沈王妃又要开始了。

  由此两位姨娘不由不想歪,家庙上看管人也极严的,怎么易小姨娘的丫头就能传出消息去,是不是沈王妃让人通知易小姨娘的那位有****。。。。。。诸如此类,一切一切,眼前再也没有害人的心,防人的心只怕不够。

  以前也看过几本戏,现在想一想越想越害怕,有正妻毒死姨娘的,何况是不得宠的姨娘;敢于让龚氏来演戏,只怕也有手段不怕王爷;小王爷们个个是王妃所出,两个姨娘说到哪里都没有人相帮。。。。。。

  一时动一下测隐心的沈玉妙,心里还是根深蒂固地觉得一夫一妻好,眼前自己看去很是幸福,就是在旁人眼里看着也是幸福。当然也有人认为是憋屈的不行,认为夫妻之情,事事都应该是女人的思绪包括一切优先得到尊重,如果能作到,说一声恭喜。

  心情好的时候看不喜欢的人也会有三分怜惜,沈玉妙做媒来去,总算犯这一次傻,无意之中把这两个姨娘吓得不行。而坐在房间里的妙姐儿这一会儿心情大好,龚氏也适时地离去,有一个丫头过来微笑提一声儿:“王妃要歇一会儿才好。”龚氏就可以知趣的走了。

  倚窗看着窗外却是家庙后面护着风水的一片白杨树林,再看看自已身坐的这个房间,是一直就收拾着预备自己歇一会儿,换个衣服用的。

  腰带上拿起一个佩戴的东西,紫罗带上拴着一个铜板大小的铜板,却是黄灿灿的金铜板,正反两面刻着八个字,一面是:如花美貌,另一面当然是似水柔情。手里抚着这铜板,只能是这一会儿忍不得才戴这么一会儿,去宫里的时候是不能带,就是一会儿回家去也不能带,晚上还有亲戚来,被人看到这字总不好,再一想她们不认识字的也好。

  手抚着这枚金铜板,这铸钱的工匠手艺不错,这八个字是依着表哥的字迹铸上去,一看就会想到朱宣。“去看看王爷还在喝酒吗?”沈玉妙让小丫头红俏去看一看,总是喝也不好。那些人一见到表哥,犹其是一年难得见到的人,都要往表哥面前想法子露一下脸,刚这样想着,外面丫头们回话:“六房里的奶奶们来了。”这不,跑到自己面前来的也不少。

  沈玉妙坐直身子,一时不舍得把金铜板解下来,上面那八字又是表哥在倾诉。。。。。。不是情意总是疼爱吧,就只坐好吩咐一声:“请她们进来吧。”

  五房里的女眷们常来常往,自己管家的时候都一一的过来帮着出过不少主意,还算中肯。这六房的女眷们不是表哥面前的得力人,所以见的比较少。

  一共进来五个,其中也有太夫人以前撵了不来往的三奶奶梁氏。沈玉妙只要挂上一个微笑听她们说话,既然来当然有话说,中间偶尔插上一句半句的,就应酬完了。有要求差使的先听着答应下来。

  现在是自己管家,和以前大不一样。女眷们一坐下来,先就是恭维孩子,不然恭维丈夫,不然恭维本人花容月貌,再就是拿自己的孩子比上别人家的孩子,当然是人家的好。

  沈玉妙听着她们说上一通小王爷们和小郡主是怎么怎么的好,只是笑着应几句。然后梁氏就含羞跪到王妃面前请罪,六房里的妯娌们平时多有不和,可这一次一起为梁氏求情:“她是不懂事的人,听别人说几句话就想着赚几个小钱,哪里知道是奸细。”

  “奸细总是要围着你我转的,妙姐儿。”沈玉妙想起来朱宣说的这样一句话,苍蝇当然是叮有缝的鸡蛋,可是鸡蛋没有缝的时候,苍蝇也要等着呢,有能力的苍蝇会自己把鸡蛋弄条缝出来。

  对姨娘今天都有测隐心的沈玉妙认为提高自己警惕心才是最重要的。当下笑着让梁氏起来道:“经过这一件事情想来你就明白得多,下次这样的事情不要去做,让你来王府里打听什么,都是不能乱答应的。”

  梁氏羞惭惭地重新回到座位上坐下来,六房的女眷们也有高人,当下陪笑对沈王妃道:“总是没有钱,三奶奶才会做这样的事情。看着五房里的嫂嫂们,靠着王爷王妃的恩典,日子过得流油一样,几时王妃也开开恩,给我们一点儿事情做一做,我们敢不和五房的嫂嫂一样,孝顺着王妃过事情。”

  一心里奇怪这几个妯娌今天这么和气的沈玉妙恍然大悟,原来借着赔罪求事情,好好的与自己从来不熟,也不好一进来就说这样的事情。听完这话,沈玉妙只是先笑一下。

  借着她的笑容,又有一个人也跟着笑容满面说上一句:“这一开了年,王府里事情最多,有时候忙不过来临时还请几个短工用一用。再有这样的事情,不赚我们折手折脚的,只管交给我们去。哪怕王妃不在京里,也是各人看着各人的事情,不敢有误的。”

  刚把家务接到手,就多了一群表忠心的人,可见钱财之魅力远胜过一切一切。沈玉妙含笑道:“平时家里都作些什么呢?”听一听,做针指的也有,在家里带孩子的也有。。。。。。

  心里有一个底细,也就笑一笑道:“有事情呢,当然来请各位,自已家里亲戚当然是比别人放心得多。”

  打发走这些人,小丫头红俏进来回话:“王爷在前面还在喝酒呢,看到我问作什么。我把王妃的话说了,大家都笑呢,王爷也很喜欢,让我来对王妃说,他知道,不用交待。”房里的丫头们一起嘻笑起来。红俏直眉愣眼地道:“怎么我说错了吗?”难道有什么不对,王爷也喜欢,亲戚们的爷们都在笑。

  沈王妃微红了脸,让你去看一看就行了,没有让你去传这个话。看着懵懂的红俏还站在面前只能让她先下去。

  门帘打开方氏这才走进来,笑道:“三弟妹睡了,我才过来。刚才看到六房里的人在,我想一想还是避开她吧。”方氏心里还在恼恨梁氏。可是昨天和今天看到她,又有几分可怜,对大嫂笑道:“大嫂是个心里能跑马的人,得原谅她就原谅她吧。可怜我昨天才听说,她帮人作奸细,回去被丈夫当着人打了一顿。”方氏一想就觉得不寒而栗。

  看看大嫂只是微笑说上一句:“当着人打不过是让人传话给表哥听罢了。”方氏这才又明白过来,笑道:“我就没有那么多的心思,梁氏男人在王爷帐下呢,当然是要这样做一下。”刚觉得这不过是做给人看。

  沈玉妙又轻轻叹一口气道:“不过也是真打,我听看的人都对我说过,六房的三爷约齐六房的人当着人把三奶奶打了,我听着都觉得身上冷,当面教子,背后教妻。”这样算不算痛表决心。

  重提这件事情,难过还有方氏:“二爷也对我好一阵子冷脸,还好我有大嫂护着。”沈玉妙听完不能不笑,还好你有我护着,我还好有表哥护着,我被人利用的时候,表哥也没有那么对我。

  赶晚要进城,前面酒席散的时候,就往后面来请女眷们起身。朱宣亲自过来接妙姐儿,但没有多少酒意,携着妙姐儿手往外走,一面笑道:“表哥痛喝了两碗醺茶,一定不会熏到你。”

  “那丫头,”妙姐儿不好意思:“我是让她去看一看,偷个空儿回表哥,没有想到她就当着人说出来。”别人还说我管着表哥。朱宣听了又是一阵乐道:“我当然知道你是让她看一看,我在那里坐着只是闷得不行,看到她在外面探头探脑,就知道是你让她来的。妙姐儿你不要怪她,是我喊她上来当着人问的,她敢不说。”朱宣乐得不行,一直到小丫头红俏离开,亲戚都来恭维王爷:“王妃对王爷是时时想着,时时惦着。”不由得朱宣他不乐。

  因为前面就是马车就是人,沈玉妙才没有嘟高嘴,只是低声嘟囔:“表哥又欺负人呢,亲戚们会怎么说我,说我管你喝酒。”朱宣含笑听着妙姐儿又开始嘟嘟囔囔的,送她上马车,太夫人已经在了,再把端慧和闵小王爷抱上去就觉得人不少。

  当家最痛苦的一件事情,就是过年的时候客人时时有,这么多的亲戚,从家庙里回来,马车后也跟着一群人直接就跟过来。

  沈玉妙看着身边走的朱宣,依然是精神十足,听着旁人在说过年的话,也象是听得很是认真的。

  进王府没有走几步,朱宣先吩咐妙姐儿:“回去换衣服再出来。”太夫人已经去了。沈玉妙对着朱宣行过礼,这才得已抽身回房去,坐马车也是累人的。何况今天头顶着珠冠,身穿着妆束,一大早跑去宫里又站上半天,从天没有亮就跑去站着。

  亲戚们二门止步,目送沈王妃和跟的人往里走,就是有人想跟着,随行的妈妈们也会满面笑容提醒一声:“王妃歇一会儿去,亲戚们正厅上坐吧,有戏子也有坐的地方。”只能大家止步。

  在家庙里就把冠服都卸去只是随身衣服就回来,沈王妃一进到房门,先笑上一声儿:“我累了不想再换衣服,我歪一会儿,到时候喊我往前面去。”不换就不换吧,也不是一定要换。

  一歪在新铺陈的大红色万字不到头的锦榻上,沈玉妙觉得这身子还真的不是一般的酸,也不是一般的累,就是感觉骨头缝里都要酸软的感觉。如音让人送上红枣桂圆茶,亲自用丝帕擦拭干净王妃小巧的金凤珠冠,听着王妃接过茶呷一口笑语当值的丫头:“去看看小王爷们和小郡主在哪里,太夫人和老侯爷也累着呢,交待他们不要过分拧着祖父母去。”

  这就是这么大的孩子最累人的地方,你休息他未必就要休息,总要多一双眼睛看着才行,不然不是碰碎这个就是弄倒那个。为新年摆的盆景,已经碰到好些个,精致的茶碗也摔了几个,倒不是拿不稳摔的,就是在厅上跑着玩,撞到桌子就摔上一、两个。

  这样的差事都是抢着去,房里当值的几个年纪大一点儿的丫头都笑着答应去看看,如音小心擦拭完珠冠,对歪在榻上的王妃笑一声道:“都抢着去呢。只是王妃累了,要个人来捏捏腿脚才好。”看着房里只有明波稍大一些,如音笑着吩咐明波道:“该侍候的也要学,给王妃捶捶腿去。”

  这话正和明波心意,赶快走过来。春兰在外面看到明波上去了只是看着就不进来。沈王妃半歪在锦榻里,手里还捧着红枣桂圆茶,注视明波笑着让她坐下来:“你坐下来才好侍候。”沈玉妙是不想再动一下,歪到锦榻靠外的位置上去。

  明波应一声:“是。”偏身子学着姐姐们半个屁股挨着边儿坐在锦榻上,给人捶腿明波倒是学过的,而且不比府里会侍候的如音她们差。沈玉妙被她侍候得很是舒服,觉得人刚才象是半死僵了一样,这一会儿才活过来。

  实在是日子太顺,妙姐儿自己想一想,太夫人说自己是有福的,果然有福气。不过没有十几天早就把渔阳公主抛到脑后去。家也顺利接到手里,房里几个厉害的丫头,家下人有不服贴的,那就更简单,找表哥去。象是表哥说他总是收拾烂摊子,一点儿也没有说错,可见三十多年的岁月上,表哥太有自知之明。这样一想不由得笑上一下。

  明波陪着笑脸看王妃心情不错,小心问上一句:“王妃要回封地上儿去,所以开心呢。”这件事情总是要提的。

  沈王妃笑眯眯目视明兰的如花容颜,一旦是人怀中宠爱,又何尝不是似水柔情。妙姐儿微微笑问明波:“你怎么知道我是为要回封地上开心呢。”象是从把这两个人弄进府里来就没有再管过她们,这一会儿没有事情,外面还有零星炮仗声,突然来了兴致的妙姐儿只是想和人说几句。

  低下头来继续给沈王妃捶腿的明波笑道:“听姐姐们,封地上怎么好,园子四时景致可赏,地方大能跑动快马,就是乌珍昨天也说一句想早点回去。”连乌珍这个汉话依然生硬的异邦人都说封地上的园子怎么好,可以想象,众人的话是不虚假的。

  “呵呵,”明波的话引逗得沈玉妙一阵笑声,笑容可掬地和明波聊起来:“乌珍她是想摘果子吃,封地上有一片杏花林,一到杏子成熟的时候,乌珍就总在树上呆着。”她身子灵便,爬得还真是快。

  这样一想,沈玉妙有三分沉思,乌珍年纪也到订亲的时候,不知道把她订给谁比较好。明波顺着沈王妃的话接着往下说:“所以跟着王妃回去的姐姐们都是有福气的。要是我和春兰也能这么有福气该有多好。”

  “嗯?”在想事情的妙姐儿一下子心思被岔开,谁跟着自己回去从来不是自己在管,妈妈们订跟着来回的人,只要是王妃面前熟悉的人都跟着来回,怕王妃一时找起来找不到。那么大的楼船上不在乎多上三、五个人,就是月银,京里呆着京里拿,封地上呆着封地上拿。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明波就丢下手在沈王妃面前跪下来,春兰在外面也进来,大年初一的下午,沈玉妙又听着两个丫头表忠心,努力抱自己的大腿。

  “想想我们的出身,再不跟着姐姐妈妈一起,天天听她们教导。。。。。。”明波和春兰两个人苦苦的求沈王妃。两个人背地里盘算整****,一进来就是成亲的年纪,再留在京里几年,房里一切熟悉的妈妈姐姐们都不在,这终身大事可怎么办。

  看着沈王妃只是对着自己两个人不说话,明波与春兰更是哀求。如音从房里收拾完冠服出来,笑着提醒一下道:“你们是给王妃解乏呢还是在添累,话说过了王妃自然有吩咐,谁该跟去谁该留下不许闹,都出去吧,不用你们侍候。”

  这一句话才提醒地上跪着的两个丫头,给沈王妃再可怜之极的磕了个头,站起来心灰意冷准备退出去。

  “呆着吧。”榻上歪着的妙姐儿这个时候吩咐一句,对明波道:“你还来给我捶捶,春兰去小厨房看看有没有什么吃的先给我一点儿。”如音笑一笑出去,明波喜出望外继续偏着身子坐下来给沈王妃捶腿,春兰也喜出望外,兴奋的答应一嗓子:“是。”出去给沈王妃拿吃的。

  从侧脸上看明波已经足以诱人,这两个丫头的亲事一直就有人来提,沈玉妙迟迟没有许人,就是觉得可惜了的。铁夫人买的这两个丫头,从容貌到这一手儿侍候的人的功夫都是难得的。想想这一次回封地上去应该没有她们,表哥不喜欢,正好把她们两个人丢在京里给管事的管去。

  可是沈玉妙心里无端动心思,自己今天刚有解放家庙两个姨娘的意思,再对着这样的丫头动心思象是自己前后矛盾。明波与春兰都不应该是房里的丫头,都是天生侍候人邀宠的主儿,应该给谁沈玉妙没有想好,但是送给别人只怕也只能是姨娘。沈王妃回去上殿理事,一定能遇到可以奖赏的人。不由得沈玉妙心里矛盾重重,有些犯难。

  春兰拿着吃的兴冲冲进来,给沈王妃布在面前榻上,琥珀盘玛瑙碗,里面是香气四溢的好吃的,沈玉妙决定先把眼前这件事情订下来,让明波给自己布菜,让春兰去喊人:“请杜妈妈进来一趟。”

  杜妈妈进来,沈玉妙交待她:“跟我回去的丫头,把明波和春兰也带上吧。给她们准备行装,晚上我自己回表哥。”杜妈妈当然无话,答应过就出去。

  房里明波与春兰当然是对着沈王妃感激再感激,沈玉妙含笑说上一句道:“愿意跟我回去,就要跟我的。”当然两个丫头句句都说好。

  房里闹完这一出,去看小王爷和小郡主的人才回来,银蟾和青芝说笑着进来,一个人说:“你碰到我的裙子,”另一个人只是笑:“瞅人不防备,一个雪球扔过来,遇掉我的簪子。”这是跟着沈王妃日久的人,敢在她面前说话逗她玩。

  果然沈玉妙是笑容满面:“一会儿要吃饭,玩得一头雪还要占时间去收拾。”青芝头上果然还有几点雪迹。青芝笑着回沈王妃道:“我去看世子爷,路上遇到朱寿,身后跟着二夫人房里新进的丫头小巧,我看着好笑,只是笑话朱寿一句,朱寿掷了我一雪球,我躲着呢就撞到银蟾身上。”

  沈王妃立即觉得不好笑,也不是太生气,实在是无奈问青芝:“怎么二夫人房里新进的丫头,朱寿又。。。。。。”听这样的话,朱寿又弄上手。不知道方氏会怎么想。

  整理好裙子的银蟾回王妃的话,也是只想笑:“二夫人说不妨事的,她想来也看习惯了。这不是二夫人房里第一个跟朱寿纠缠的丫头了。”沈玉妙立即用眼角看一看也在笑的明波,有一次劝朱寿,说把明波和春兰给一个给他,这个奴才很是挑剔:“奴才喜欢家生子儿。”想来这样的出身就是眸如明波,颜若春兰,朱寿也不要。

  沈玉妙一下子明白今天两个丫头为什么要抱自己的大腿了,如果让家里人知道她们是从哪里来的,只怕求亲的人一下子就没有了。窃笑一下,看来还有几分聪明,不跟着我,你们怎么许一门好亲事。

  榻前的青芝从容回话:“王爷这一会儿在书房和世子爷在说话,毅将军和闵小王爷在世子爷院子里先是要放走世子爷的海东青,被小厮们拦着没有放成,正在房里玩呢,端慧小郡主被奶妈哄着睡了。”

  毅将军一看到哥哥的海东青就想起自己被吓死的两只鸟儿,沈玉妙听完也是莞尔。表哥养海东青把一院子兔子啄死,三位表姐气表哥有半年,毅将军要学姑姑,也要对哥哥的海东青愤慨上一阵去。

  “去告诉毅将军,至少有一年见不到哥哥呢,多和哥哥亲热才是。”沈玉妙含笑拿过丝巾擦擦刚吃完东西的手,听着青芝答应出去,再看一看银蟾道:“时候儿到了,咱们就往前面去吧。”然后换衣服一起往前面正厅上来,离得老远已经听到人声鼎沸,象是和昨天除夕夜一样热闹。这样过年虽然有些累,可是冲着这热闹劲儿心里就喜欢。

  今天晚上的焦点之一,有一个是申氏,孕妇在哪里都是可谈论的话题,太夫人当然是和妙姐儿有身孕一样,又是和亲戚们谈论衣服。亲戚中好事者就加一句“王妃是一对双胞胎,三夫人没准儿也是。”

  方氏一听到这样的话,就往申氏脸上看一眼,看到申氐就是被吓了一下的表情,不由得好笑。女人生第一胎从来艰难,人人都在这里说是一对,听着是有些吓人。

  戏台上小戏震天响,天色也渐暗下来,太夫人笑着对丫头们道:“怎么王爷王妃还不出来呢,菜倒是上齐全了,难道咱们不等这当家的人,就自己先吃起来。”

  刘妈妈从厅下走上来,回了太夫人的话:“王爷和王妃带着世子爷在书房说话呢,请太夫人和老侯爷带着亲戚们先吃吧。”太夫人先是微笑一下,然后看着众亲戚呵呵笑道:“那我们就不客气了,横竖有人管家上菜,咱们先吃。”这个时候儿子媳妇带着世子在书房里,只怕是安抚世子。

  下午回到王府,朱宣只在厅上陪着亲戚们坐上一会儿,借口有事情就来到书房让世子到书房里来。

  半个时辰以后,再去请王妃到书房里来,妙姐儿收拾好了是打算去前面正厅上陪亲戚的,半路上被拦到书房里来,一进门就笑语娇音:“表哥,说你带着睿儿在书房呢,我是想来的,又怕搅了你们。”表哥一定在安抚睿儿,不把儿子带在身边,表哥心里也不会舒服。

  进来看到世子果然是一脸的笑容,看着母亲给父亲行过礼,过来给母亲行礼,然后给母亲看自己刚得的东西:“都是父亲给我的。”一把宝剑,是母亲一向眼馋的;两部兵书,妙姐儿倒不眼馋,只是眼馋那宝剑。

  搂着儿子走到榻上与表哥对坐了,沈玉妙对着儿子有些羡慕道:“你有好几把宝剑了,这一把更好。”朱宣只是微笑,借着儿子和妙姐儿开玩笑:“这是你母亲想着好些年的。”一直书房里摆着,从来到京里第一年看到就天天想着。

  世子朱睿笑嘻嘻看着父母亲在开玩笑,母亲对着父亲,从来娇嗔的多:“儿子有,我也应该有一把,要是我。。。。。。”

  “吃烤肉没刀是不是?”朱宣及时接过话来,对妙姐儿笑道:“从来是表哥削给你,妙姐儿不用白费心去。”

  “表哥。。。。。。。”沈玉妙拖长音,看着儿子笑,朱宣也是微笑,眼角看到窗外渐黑的天色,突然道:“表哥喊我来是有什么事情?”

  朱宣这才收起笑容,把小桌子上一封密件推给妙姐儿:“刚收到的。”沈玉妙打开那信纸上下看一眼,面色也凝重下来,再看看儿子朱睿,这样小的年纪,表哥也让他听这个。

  信上就一句话:“户部侍郎于一个时辰前在街上被行刺。”就这么短短一句话。沈玉妙看看朱宣,神情之中却有几分隐然高兴的神色。相当户部副长官的侍郎大人被刺,表哥这么高兴。沈玉妙觉得自己也有点儿高兴,无非是因为有几笔银子没有拨下来。

  朱宣吩咐什么也不懂的朱睿:“拿纸笔来写几封信。”沈玉妙就坐在一旁看着朱宣口述,世子朱睿执笔,写完了信,窗前站着往外看的朱宣负手转回身来,脸上是淡淡的笑容,眼睛里却是精光一闪。吩咐世子:“记着信里的内容,你先去前面厅上去陪客吧。”

  沈玉妙喊住准备要走的朱睿,拉到怀里整整衣服,柔声道:“毅将军要有一年不能和你在一起呢,有事情要让着弟弟才行呢。”为了世子养的海东青,哥俩象是要闹矛盾才是。

  “我知道,我让着他呢,他为了放我的海东青,夜里都起来过,就是没有放成。”世子嘻嘻笑,对母亲道。这样的事情沈玉妙还真的是第一次听说,笑着为儿子再理一理发髻,才放他出去。看着朱宣才笑一笑。

  房外天色黑下来,小厮们刚起来掌上灯,朱宣看着妙姐儿在烛光暗影内喜笑颜开的小脸,这么高兴,只怕是因为今天做的好事情。

  朱宣一听说妙姐儿在家庙上见过那两个姨娘,还有那位龚氏,那么不用多问,朱宣心里就有些不舒服,小丫头太不能容人,两个不在她眼前的姨娘也要打发。王妃的权势压下去,吓也能到人。这样的事情朱宣是不打算多停留一时的。

  让妙姐儿书房来,即刻就要说这样的事情,看着她笑得那么开心,跟在表哥后面要红包,朱宣自己好好回想一下,是几时把妙姐儿宠到表哥只能陪着她一个人。事实上我也在陪着,难道是这样小丫头才这么张扬。

  先不说生气不生气的事情,实在是不大中听,不在她眼前的人都容不下去。朱宣在锦榻上坐下来,收拾起一片耐心对着妙姐儿挑明了说话:“听说你在家庙上带着龚氏见了两个姨娘。”下面的话就不用说了,妙姐儿一听脸就腾在染上红霞。

  一路做媒无敌的沈王妃夜路走多遇到鬼,终于碰到一次钉子。眼前这种事情当然是赶快要止住妙姐儿这样做。夫妻新年里第一次相对谈话就是谈这样的事情。

  “妙姐儿,让她们安生在家庙上过着吧,不要去管。”朱宣在成亲前就很有认识,成亲后认识更为深刻,和妙姐儿说话要慢慢的说,总要让她明白,这样做可不光彩。

  沈玉妙红了脸,表哥从来知道的快,下午的事情,这晚上就知道了。“我。。。。。。我不过是想。。。。。。我也没有那样的意思。。。。。。”真心不是为嫉妒,看看眼前,就是表哥知道这件事情,也是说一句,让她们安生在家庙上过吧,也没有说要接回来。

  朱宣很有耐心道:“表哥知道,但是这名声儿不光彩,让她们在那里过吧,那位龚氏你也见过,过得不错,你打发了她又再见她,想来是担心她会过得不好。现在你放心了,不要再见她。有事情让管事的去说。”这位龚氏倒成了妙姐儿一道喉舌。

  “呃,好,知道了。”沈玉妙第一次在做媒上面碰钉子,而且有让人觉得自己不贤惠之举。再看看朱宣,反而没有很不高兴的样子,反而道:“还有易小姨娘,哦,”朱宣也失笑了道:“那位谢夫人,她男人又升了,就眼前来说是不错的了。易将军也不再生气,我们也不用再放在心上。”

  “易将军不再生气?”沈玉妙心里不好意思,话就多得有些不对:“表哥也不用生气了。”朱宣还真没有放在心上道:“我不生气,压根儿就没有生过气。”以前浪荡时,听到这样的事情还少吗?做人姨娘的红杏出墙对浪荡子来说,象是正常事情。不出墙,大家都觉得假撇清。但是这话不好对妙姐儿说。

  再说这事情做的不坏,多一个人用。朱宣看着坐在对面还在不好意思的妙姐儿笑上一笑,要是小丫头知道表哥以前也做过这样的事情,估计不会是不好意思的表情,应该是气鼓鼓的表情对着我才是。

  可是打发走家庙上的纪氏与谢氏就极为不妥当。三十多岁的朱宣,正当壮年,意气风气之时,眼前看着与户部不对,不知道哪一位长了眼睛的人去行刺,不由他不高兴一下。与夫人们往来不过是为旧情难却,总不能让人说自己薄情,以前就去,好生生不去了,就因为有了老婆,生了四个讨喜的孩子,这不是人改变的理由。

  看看妙姐儿坐在对面很是难堪,朱宣微微一笑,表哥这么疼你,封地上两位姨娘形同虚设。晚上一抬脚,就顺理成章地回去了,以致于朱宣见到易将军总是觉得有几分歉意。在这一点儿上,说他不如皇帝的好,还是说他比皇帝强呢?

  至少王美人以前时有时无的宠幸,是与小蜀王表现好坏有关的。后来送入宫中的嫔妃,先进嫔妃之位的人,也是母族鼎盛的人。所以有时候朱宣觉得皇帝也挺辛苦,有时候晚上去哪位嫔妃处,还要先想一想,一个人笼络一群人,做不到均衡,并且实在是不容易。

  “我真的不是那样的意思。”沈玉妙难堪完了,觉得自己不用纠结,可以坦然,不过是我的有些思绪又飘散出来,而且最近日子又很顺,我一时的同情心又泛滥了,当然人都有泛滥错的时候,表哥这么一过问,象是我舍不得养姨娘的钱米一样。

  凝神看着朱宣的面孔,当然这件事情象我容不下人,可是我顶着容不下人的名声儿,如果她们有这样的心,我也愿意为她们做一次主。只是这大年初一,又把表哥得罪了。不无几分沮丧的沈玉妙就静静坐在榻上,面庞一半隐在烛光暗影里,一半在烛光映照下,眼睛有如猫眼一样熠熠生辉。

  朱宣没有再说什么,领着妙姐儿往前面去吃饭,夫妻两个人走在寒夜里,外面的冷气虽然冷,不如心底里这几分生分。两个人都不说话往前面走。朱宣没有说话,让妙姐儿自己好好想想去,亲戚们知道妙姐儿一个一个的给家里姨娘做主往外嫁,会怎么说?我又不是北平王,家里人太多,年年打发人都成习惯。

  沈玉妙有心再说点什么,自己对石姨娘和易姨娘从来不错,一向赏赐厚,当然也有几分心虚的万分在。可是话该说的也说过了,一张口就觉得张口结舌,再说什么象是都觉得虚无之极。至少易小姨娘过得不错,而且龚氏不是也过得很好,至少脸上气色焕然的多。

  走了几步还是妙姐儿先说话了,眼睛看着朱宣没有表情的面庞,轻轻喊他一声:“表哥,那位毕长风先生有没有成亲?”正在想暗示姨娘出嫁的事情,妙姐儿又问上这么一句,朱宣不能不多心,脸立即沉下来,道:“应该是有妻子的吧。”

  再一次张口结舌的沈玉妙只能闭上嘴,本来是想把明波或是春兰给毕长风,表哥又误会了。娇宠成性的沈玉妙在黑夜的石子道路上不服气的把脸扭向一边,把房里的姨娘赏给一个文人,这些最重气节呀,贞节呀,名声什么的文人不气个半死才怪。我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呢。

  刚把小脸儿扭到一边去,对着路边的梅花正准备撇小嘴儿,朱宣伸出大手,按在妙姐儿头上,强迫她把脸又扭过来,然后把手放在她脖子后面拿住妙姐儿滑腻的脖子,象是掐着她往前走。

  “这里揉一下,酸着呢。”一大早戴着黄金镶就的珠冠,又坐在马车上颠着去家庙,不由得脖子不酸。

  朱宣真的边走边给妙姐儿揉揉脖子,偶尔看一眼妙姐儿,很是享受的闭着眼睛,手拉着自己的衣襟,路已走熟,不怕摔着,就这么往前走。

  “要拐弯了。”朱宣提醒一句。沈玉妙微睁开眼睛,露一条细缝看一下方向,嗯一声道:“我看着呢。”

  这样的一顿饭吃起来沈玉妙也没有心情,如果和朱宣一起在房里吃饭,还可以摆一摆脸色给他看,暗示自己不高兴。这顿饭眼前一片亲戚,人人都是笑脸相迎对着自己,有几个亲戚家里是新娶的小媳妇子,更是好奇地看着自己。

  大凡人一开始认识沈王妃,都是先好奇,不过青春容貌,老了怎么办?然后再仰视,仰视完了就只有讨好她了。毫无心绪的沈玉妙在心里只是抱怨,为什么我要有一个好名声,为什么我不能当河东狮吼,打不过表哥,强势不过他,吼两嗓子总是可以的吧。脸上一片笑容的沈王妃在心里一直分心抱怨到这顿饭结束。

  是夜,梳洗过后先奔到床上去,背对着朱宣,手里抓着自己头下的枕头,孩子们和一堆亲戚家的孩子们在玩灯笼,今天晚上一个也没有哄过来。要是有一个能来也能减少一些尴尬。眼前没有,只能抓枕头装****就睡。

  过了一会儿睡不着,起来拉过来一个不用的枕头抱在怀里,这样感觉好些了。故意不去看身后睡的朱宣,往常****就会搂过自己来抱着,今天朱宣也自己睡自己去了。

  有什么了不起,自己也能睡。沈玉妙脾气一上来,是出奇的倔强。一个人怀着抱头迷迷糊糊的睡着。想完心事的朱宣才转过身来,把枕头从妙姐儿怀里拉出去,然后把妙姐儿抱在怀里,听着半睡半醒的妙姐儿说话:“表哥,明波和春兰我一起带回去。”然后在朱宣怀里调整一下姿势:“如果毕先生没有妻子,给一个给他。”

  朱宣笑了一下,原来是把丫头给毕长风,朱宣道:“他有妻子,给别人吧。”房里温馨安宁,只有外间丫头们偶尔轻轻的走动声,朱宣似睡非睡的时候,听到孩子们嘻笑的声音。

  睁开眼往外间看,果然是看到玩累了的几个孩子又奔到这里来睡了。朱宣抱着妙姐儿往外面让了让,就看到轻手轻脚的一个接着一个走进来的孩子们,一进来看到父亲抱着母亲闭着眼睛象是睡着了,都是从父亲脚下爬****,然后小声在分地方:“朱毅你和我睡里面,妹妹贴着母亲睡,三弟贴着你睡。”

  一一分派好,瑞雪和如音也站在床前,悄声地看着小王爷们和小郡主一一睡下来,一一盖好被子,才走出去。

  等瑞雪和如音出去,端慧郡主又悄声从被子里钻出来,扒着母亲肩头在她脸上“叭”地亲上一下,再小心地过去亲父亲。

  朱宣只能睁开眼睛,对着女儿抬起身子把面颊伸过去,“叭”地一声过后,端慧郡主是高兴了,正准备走,被父亲拦住了,示意她张嘴:“嘴里还有什么?”亲这一下,脸上立即粘乎乎一块。

  端慧张开嘴,果然嘴里还有一块糖,对着父亲还悄声道:“如音姐姐让我漱口,我留在舌头下面了。”

  做父亲的一样不能容忍,朱宣摊开手:“吐出来。”睡觉时吃糖是端慧现在还有的坏习惯,端慧立即“格叽”咬几下,把糖吃下了肚,同时还伴着睡在床上闭着眼睛的闵小王爷嘴里传来的几声“格叽”声,也是一块糖飞快下了肚。同样闭着眼睛的世子朱睿和毅将军都是嘻嘻一笑。

  朱宣喊来丫头们重新给小郡主小王爷拿茶来漱口,又从端慧身上把装糖的一个荷包拿走,这才算是可以安心,还要教训女儿一句:“长大了牙不好看。”

  端慧郡主笑眯眯再过来对着父亲脸上亲一口:“这一下子没有糖了。”朱宣用手摸一摸,刚漱过口洗过脸当然不粘乎。这才对着端慧郡主道:“小郡主,可以睡觉了。明儿带你走外家呢。”

  世子朱睿忍不住接上一句:“毅将军不去,他要走岳家。”毅将军在哥哥弟弟妹妹的嘻笑声中,只是嘀咕:“为什么先给我说媳妇儿,我要让给大哥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