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代幸福生活 第四百五十二章,为难(六)

《古代幸福生活》第四百五十二章,为难(六)

作者:一个木头 字数:5171 书籍:古代幸福生活

  第四百五十二章,为难(六)

  第二天是上殿去,朱宣一大早就把妙姐儿喊醒了,看了她起身穿衣,坐到了锦榻上去今天表哥不送你了,有外祖父陪了你去。”

  有时沈玉妙实在很气苦的时候,朱宣就会携了她的手,送她走一程。

  蒋大夫在门外候了外孙女儿,问了王爷今天安好,就陪了她不紧不慢的骑了马往大殿那边行去。一路上行来,看了王府里房屋宽敞,这时再看了大殿威仪,不由得心想了,外孙是封王没有几年了,这里是原来的旧宫殿又重新翻新了,尚且是这样的威仪。

  那北平王,靖海王都是封王多年了,不知又是何等的豪奢了。

  当蒋大夫出现在殿上时,百官是毫不例外的看了这个老人,就算是消息再不灵通的人今天一来也就听人说了。

  真是不象话沈王妃胡闹到现在,然后外家又赶来了。。。。。。。

  不少的人眼睛里是有了几分排斥,蒋大夫毫不惧怕,站在一旁,一点儿也不担心。他眼睛里看了外孙女儿端正的坐在大殿上,就一心里的欢喜。

  这位道学如果是对了别人,也能讲出来女主当权,天将大灾的话,可是现在是的外孙女儿,蒋大夫一点儿意见也没有了。

  此行是作来的,就是来给外孙女儿撑腰来了。朱宣在想了如果战死。。。。。。蒋大夫也想了,如果王爷一直就病着。。。。。。。

  世子年幼,昨天看了让人心喜,可还是打狗撵鸡的年纪。蒋大夫刚想到了这里,左侧就有人了禀王妃,正是春耕抓紧的时节,去岁农人上书,说斌税过重了,请王妃下成命,今岁斌税多少,何以安民?”

  珠围玉绕了的沈王妃高座在朱宣座位一侧,朗声道斌税一法,田少者少之,再多者加之,最多者加重。”

  又有人出列了禀王妃,这样一来,田多者不愿意种植,田少者无能力种植,王妃如此一行,只怕是广有田地者不从。”

  沈玉妙目视了的人一笑道那张大人的意思呢?”出列的张大人躬身道田少者少之,再多者加之,是王爷前几年所行之法,田地多有者一直有谏书上呈,今年更是百人上书,请王妃更改斌税为好。”

  沈玉妙清脆的开了口人口滋多,则斌税自广,我觉得这样就不。张大人有高见,请说吧。”

  张大人立即陈词了斌税一向是富人交的多,南疆多年征战了,也是富人出头份,田少者并没有出过,依下官看来,斌税一法可以变通,今年没有仗打了,可以相应减少富人的斌税,田少者可以增加一些。安乐年代,容富人休养生息,以后再抽斌税。田少者平时并没有交过,现在太平年月,生息增加,可以让他们今年多交一些。”

  蒋大夫一听这位大人在放屁,田少的人还要多交,他看了一看这位张大人,一下子认了出来,这位张大人也是家族久居南疆,一位广有田地的大地方。

  沈玉妙听了这位张大人厥词大放,只是笑一笑,环视了其余的官员,难道就没有一个人出来。

  出来的是蒋大夫,他饱读诗书,又是久经世事经济的一位老官吏,他清了清嗓子,沉声道张大人此言差矣。南疆气候温暖,农人一年两收。田多者并没有动过根本,谈减少斌税,修养生息。。。。。。”

  蒋大夫刚说到这里,一下子惹恼了不少位官员。这些官员们大多家里都是南疆的大地方,就有四、五位争着出列了要。

  最后只有一位开了口,阮大与父亲商议一夜,也是有备而来的东汉有外戚专权,窦、邓、阎、梁、何等几位太后临朝,几家外戚无一不是祸根。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请王妃三思,请王妃转呈了王爷三思。”这话一说出来,大殿上一片嗡嗡声,竟然是不少人都不由得议论了,认为这话说的对。

  没有参与的周怀武抚须笑看了蒋大夫,再看了阮大,今天这两个人要对上了,谁胜谁负否?

  再看看大殿之上坐着的沈王妃,听了这句话,这些议论声,不作何感想和举动出来?

  沈玉妙好在好涵养,还不会一拍桌子就起来,她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话出来,看了其余那几位官员也一一的出了列,每个人都是满腹文章,满腹经史,沈王妃面带了微笑,一一的耐心的听了下去。。。。。。

  蒋大夫上殿,脚根还没有站住,就被轰了下去。双拳难敌四手,饿虎还怕群狼。。。。。。

  朱宣在书房里听了人不时来回报了,大殿上争得痛快,蒋大夫以一当十,虽然不落败,但是却也不占上风。

  蒋大夫这个倔老头子,京都大儒之家,遇上了南疆大儒之家,这会儿让他们去舌战个痛快吧。

  朱宣不时听了前面的回报,字字句句都是一字不,不由得也微笑了,好象诸葛亮舌战群儒一样热闹,但是蒋大夫不是诸葛亮,妙姐儿也不是孙吴侯。

  那些家里田地多的大地主,早就对田多者多交税不满了,只是说不过王爷,王爷伤病了,当然是群起而攻之,对了看不顺眼的沈王妃来。

  蒋大夫下了大殿,虽然落败了,一张口当然说不过那么些人,可是他一点儿也不沮丧,反而立于殿下候了外孙女儿,与她单独一路行来,安慰她,给她打气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真正为公为公做事的人并不多。”

  沈玉妙自从认了外家,第一次对外祖父这么有认识,面对十几张利口,毫不退让一步,她不无感动,外祖父是为了,所以一步也不能退让。

  想想他引经据典,那些官员们虽然是为了的私益才这样做,可是听了蒋大夫侃侃而谈,也是有了几分佩服。

  回转了王府里,蒋大夫年迈人,刚刚经过一番激战,有些劳累的神色出来了,时候上殿没有这么劳心费力过,多少人斗一个。

  嘴巴上的话慢一步都不行。听了外孙女儿体贴的道外祖父请先去歇息一会儿吧。我要去看看表哥了。”蒋大夫就随了去了。

  朱宣看了妙姐儿进来,大殿之上每天都难为她,今天连她娘家人都一起端了,看了她进来,并没有太不高兴的神色,看了没有在喝酒,反而高兴了表哥不喝酒了,以后不要再喝了才好呢。”

  朱宣一笑道哪里是不喝了,是在等了你来倒酒呢。”妙姐儿这才拉了脸道我只陪表哥吃饭,不许喝酒。”

  等饭来的时候,就说了今天官员们为了斌税的话,然后淡淡一句外祖父与他们有些不同的见解。”就没有再提了。

  吃完了饭,沈玉妙看了表哥还在拿了一本书在看,笑道表哥在看?”贴了朱宣怀里坐了,看时却是一首白居易的一首诗: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沈玉妙微微一笑,看看朱宣道我。”朱宣也一笑,把书放了下来,拉了她的手柔声道陪了表哥睡会儿去。”

  蒋大夫在安置的住处用了午饭,也好好的睡了一觉,这才觉得精神足了,起来看了黑漆桌子上的山茶花瓷碗。

  蒋大笑道父亲上殿去了,我和二弟泡了茶来喝,这普洱茶倒是不。”蒋大夫也来了兴致道那就泡一点儿尝尝,也是外孙女儿的一片心意。”

  父子三人泡了茶,正坐了看了窗外矮树丛草品茶,来了一位客人,是殿上见过的一位大人,一脸笑容特意来拜了蒋大夫。

  并没有再象殿上那样咄咄逼人,而客气万分地问候了老大人京中吏部也居要职,此次前来,要住几天,几时呢?有程仪若干,候了老大人返京时送来。”

  蒋大夫也呵呵笑了道多谢大人关心,京里离此甚远,老夫此来,是要住上一段的了。久闻南疆好山好水,老侯爷不在,大人如此盛情,改日一起出游可乎?”

  等这位大人走了,父子三人才相视了一笑,喝了茶,蒋大夫道再去看看外孙女儿去。”他实在是不放心。

  大殿之上那么多人舌战,看了外孙女儿也没有一点儿神色带了出来,可是她心里怕不怕就不了。

  蒋大夫与外孙女儿又长谈了一会儿,他一点儿也不记的仇,反而是循循叮嘱了大人们都是以前侍候王爷的官员,现在王爷伤病不能理事,如有得罪与你也是人之常情,且记不可乱发落了他们。”这是蒋大夫在京里坐不住,一定跑来的原因,是他最担心的一点儿。

  官场上是样子,蒋大夫最清楚,外孙女儿年青,一旦与官员们有个冲突,不但不体面,而且也不好办了。

  沈玉妙微笑了,表哥中午给我念诗: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也是这个意思了。她只觉得温暖了,表哥并没有伤病,外祖父虽然精神好,到底是年迈人了,大老远的从京里来,也是为了。

  蒋大夫交待完了外孙女儿,这才放了心,又问了王爷的病,然后带了卫的话来卫要等下个月才能离京前来,她不来她也不放心,除了看你,就是要把你的弟弟带到京里去。”

  沈玉妙微笑了,三姨娘一听说要把四弟送到京里去,就大哭大闹了,有一次去沈家的人来学话了,说三姨娘拿了一把剪刀,母子都不活了。

  想来卫要来,一定是有办法的。

  蒋大夫说完了,才笑道听说园子好,我可要同你两位舅舅去逛了。”到了园子门前,还没有进去,就有人来回话了有客来拜。”一问品级,又是一位殿上会过的大人。

  一个,来了三、四位大人,第二天又是如此,别说逛园子了,就是出门站站的空儿也只是趁了送客人的时候才有。

  人人都是一个意思,笑容满面客气万分老大人身居要职,时候回京去?”蒋大夫送完了客人,对了哼了一声大殿之上把我轰下来,现在又要把我赶回京去了。”

  老夫是洪水猛兽乎

  三天之后,蒋大夫被迫提前回京了,每天的车轮战一样来拜的官员们,谁也不能说他们不客气,都是久居南疆的或大或小的家族,人人都容不得外戚。平时他们也有摩擦,这一次难得的携起了手并了肩头。

  十里长亭下,沈王妃携了世子朱睿春风中依依送别了外祖父。跟了来的一个仆人跟了蒋大夫,沈王妃看了人把路上备好的路菜,给蒋太,舅母们的都一一放好了,才对外祖父拜了几拜,又让朱睿行礼送行。

  蒋大夫手携了世子,看了外孙女,一点儿难过的表情也没有在脸上,反而还是笑呵呵地我把你两个舅舅留给你了,他们是秀才衣巾,没有官职,也没有人难为他们。一向跟了我吏部里做事,诸事还算精通,算是自家的可靠人吧。”

  然后回身取笑了们不想我这做官的反而不如你们这当秀才的能站得住脚了。”一家人都是一笑。

  老侯爷游玩依然未归,朱辉来送行,看了也觉得心里不舒服,那些官员们对了还算客气,可是话里行间也是觉得我样样不懂,何况是对了大嫂,当然是觉得她更不行。

  柳枝摇曳了,蒋大夫带了仆人两骑离开了,这一行才慢慢上了车马,回到王府里来。

  朱辉先回到了的房里,看了申氏坐在窗下做针指,就对她道你收拾的差不多了吧,京里只有二哥一个人,我们过几天也要了。”

  申氏却是不舍得走,听了朱辉说了,只能答应了笑道三爷前儿一说,我就开始收拾了,只是几时去回母亲呢,父亲也不在家。”

  朱辉道我这会儿就去回了母亲去。”然后就出去了。

  申氏看了朱辉出去,眼望了窗外一池春水有些怅然,真的是不想走,这里住着多好。想想公婆也在这里呢,对了朱辉说了,全然是不管用。

  园子那么大,比京里要好玩,还可以时时回家探视了生母董姨娘。申氏轻叹了一口气,原以为嫁了人会有些自主权,没有想到嫁了人更不是自由身了,不过比在家里好一些的是,有些余钱可以做做想做的事。

  外面中又飞起了大风筝,申氏丢了针指,看了风筝飞来飞去,总是有一根线在别人手里,这是世子朱睿在玩风筝。

  大嫂她现在,哪里有玩这个去。这样想了,申氏就站了起来,几时不见大嫂了,虽然住在一处,想想大嫂上殿去,有没有可乐可笑的事情说一说听听,申氏重新换了杏色的罗衫,这还是来了这里以后,大嫂新给做的。

  手里掂了丝帕,大嫂也最喜欢闲话了,去看一看,有没有能说去,了京里,只是让人闷的慌。

  一路上看了不少绿油油的芭蕉都抽了新叶子,申氏更是惆怅了,这好景致是不能赏了。眼前多看一会儿也是好的。

  有几丛芭蕉旁就有几个大脚有力的粗使妇人在挖坑,见了申氏了,都笑着手扶了锄头问好。

  申氏就走笑道这又要种?”有一个体面一点儿的妇人,是个管事的,笑道王爷说了,凡是绿芭蕉旁就要种两棵结红果子,或是开红花的树也使得,这样叫。。。。。绿芭蕉,红樱桃,我也不懂这个。”

  不认字的申氏也不明白,只是想象了,笑道红配绿一定是好看的。”然后慢慢往大嫂院子里来。

  离得老远了,就听到一阵琴声,申氏在家里就很少听到戏,玩乐到,嫁进了京里,才跟了沈玉妙后面玩,听家里的小戏子练唱曲儿。

  她不懂韵律好坏,只是觉得琴音叮咚了,悠扬动听,就慢慢走,守院门的婆子悄悄的摆了手笑道三,王爷今天身体好一点儿,在和王妃抚琴取乐呢。”

  申氏就笑着不摆摆手出来了,在一棵老粗的树后找了一个老树根坐了,侧耳听了这琴音取乐。

  过了一会儿,听到有脚步声细细碎碎的过了来,树旁闪出了一点红裙,申氏坐得稳密,张了眼睛看了一看,却是王爷的姨娘石姨娘。

  石姨娘没有想到这里还有人,站了黯然听了一会儿才离去了。是易姨娘告诉了石姨娘,易姨娘是在京里纳的,王爷这诸般玩艺儿都在行的很。

  只是石姨娘在封地上从来没有见过王爷弄过,现在只是说伤病了,反而在陪了王妃玩乐,一会儿弄箫管,一会儿抚瑶琴。

  石姨娘直到离开,也没有注意到申氏把看了去。而申氏看了石姨娘离开了,也有几分黯然了,申氏更不想走了,在这里眼前没有姨娘。

  妯娌之中年纪最小的申氏,还有稚气的脸上,是与年龄不相称的沉重。因为生母是姨娘的缘故,申氏怕见姨娘,见了她们就总是客气的不行,生怕别人说刻薄了人。

  姨娘生的刻薄了姨娘,这话要是说了出来有多难听。

  朱宣正伴了妙姐儿坐在廊下,他找了一张瑶琴出来,拂了了灰尘,哄了玉妙听琴。沈玉妙自从送走了蒋大夫,一直有些神伤。

  这些子官员打又打不得,骂他们也不行,一向欺负了年青,欺负了表哥伤病中,现在把外祖父也气走了。

  可怜外祖父来了没有住上几天,本来还想了留了蒋大夫住了,到处游玩了再回京去,可是蒋大夫大殿上与百官争论了,丝毫不让,蒋大夫一天不走,百官一天心里不宁。

  妙姐儿手捧了新茶,全神听了朱宣在抚琴,一曲终了,笑道这比表哥喝酒要好多了。”然后好奇胡乱拨了琴弦,朱宣拿了她手在琴上轻抚了,听了妙姐儿还在乱开玩笑说如果有偷听的人,琴弦会断是吗?”不跳字。

  朱宣笑道那是有大雅大德大奸之人,这里只有你我两个俗人。”沈玉妙笑着让开了道表哥再抚一曲,我听听。”

  看了院子的石榴树打了若干花蕾,手捧了绿岫的茶碗,伸长了双足笑道抚琴有人舞剑最好,可惜我不会抚琴,表哥倒是会舞剑。。。。。。”

  朱宣轻轻抚动了琴弦,多时不弹,手生的不行,反正糊弄这小丫头,她也是个乱听一气。琴音轻响了,沈玉妙还在思想了表哥在琴音中舞剑是样子。

  就听到一声响,一头小兔子蹦了进来,后面是手舞了短棍的朱睿,世子玩了几天长棍子,觉得太长了,拿了不趁手。

  好事的人送了他两对活兔,朱睿又有了新的追撵对象了。南平王的琴音中,的手舞了短棍一头冲将了进来手舞足蹈。

  一看父母亲都坐在廊下,一转身又跑了出去,身后又是跟的人跟在后面跟了他,让他跑慢一些。

  南平王夫妻相视一笑,沈玉妙看了那只可怜的小兔子,瑟缩在一角。就笑着吩咐了不要去惊动了它,让它在这里呆一会儿吧。”

  和睿儿说了几次,都是不改。她在轻滑的琴音中,头靠在朱宣身上,一面想了,这些人要减税,全是一片私心为了,真是可恼可恨

  院子有风轻抚了,琴音若风,也是轻抚了,沈玉妙这才意识到在享受这轻风琴音。好几时没有这样的闲情了,她看了看正在抚琴的朱宣,突然微笑了,那位淮阳郡主要是表哥这么知情识趣,还不挤破了头要嫁进来吗?

  第四百五十二章,为难(六)

  第四百五十二章,为难(六)是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