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傲世神医 第六百四十三章 报仇血恨

《傲世神医》第六百四十三章 报仇血恨

作者:日天榜 字数:1761 书籍:傲世神医

  第二天一大早,尤所为第一个起床,开始挨个叫其他人。

  刘知易起来洗完脸,熊纨和许多福还在睡着。等到别人要走了,许多福才仓促穿上衣服,伸手抹了一把脸,擦都来不及擦直奔屋外。熊纨更是直接跳下床,边跑边穿衣服。两个人在外面都冻得龇牙咧嘴,一个是脸疼,一个是浑身冷。

  进了教室,其他人还没到,熊纨和许多福两人第一时间窜到炭盆旁。拿出火折子,点燃一些茅草,接着添木炭。

  “干草不够!”

  许多福吹着气,木炭还是没点着。

  “我去吧!”

  刘知易很自学,作为小师弟,应该多干活。至少在太学,不需要给老师倒尿盆。

  “一起吧。”

  尤所为跟着一起出来,他不来,刘知易还真不知道该去哪里弄干草。

  两人踅摸到一个类似厢房的地方,这是悬壶院的官厨,昨天吃饭时候来过。官厨中无人,偷偷入官厨,在后厨抱了两捆干草。

  “快走。”

  尤所为催促道,被抓到要受罚的。按规矩,干草应该自己找,有两个办法,自己去城外割,或者花钱买。

  大家看着都是熟手,有了干草,很快就烧起了炭盆。

  马上暖和起来,熊纨建议大家去官厨吃饭,却没人想去,一个个趴在桌上吃饭。

  刘知易暗中观察尤所为,果然没人响应的事儿,他会开口:“我跟你一起去吧。”

  刘知易这才跟着道:“那我也去吧。”

  刚来,不好表现的太过。

  官厨昨天来过,十分考究,饭桌都是一张张的条案,供一个人吃饭,没有凳子,条案不高,后面放着布垫,必须盘膝而坐。

  早餐放在一个个木桶、蒸屉上,想吃什么过去拿就是,可是不能带出去,只能吃堂食。餐具自备,三人都懒得回去拿。抓起一些能手拿的糕点、包子之类。

  堂食管够,但不能外带,有斋仆们盯着。刘知易就看见了认识的张衡,觉得应该有例外。

  “三哥。几个同学起不来,能不能帮个忙。”

  说着塞过去一锭银子,五两。

  张衡低头眯了一眼,不留痕迹的藏进袖子。

  “少爷您等会。”

  左右看了看,走去蒸屉,跟管蒸屉的小吏说了几句,回来带了一个大黄纸包。

  “少爷您拿好。”

  “麻烦三哥了。”

  接过纸包,放在条案后,跟尤所为、熊纨两人仓促吃完饭,带着油纸包往炉亭走去。

  那群人还在睡,打开纸包,一个两个的就都醒来了。他们不是不想吃,他们是不想跑。

  众人吃完,把油纸包在炭盆里烧掉,这时候才有其他同学三三两两而来。每人都有固定的座位,拿出自己的书本,开始念诵,默读,不一而足。

  医科的学业,主要靠自学。能考入医科的,其实都是合格的医生,诊治寻常疾病没有问题。虽在一班,可入学年限不同,入学时不同,因此不可能用统一的教材,也没有统一的教材。都是各人想学什么学什么,想怎么学怎么学,老师也好,斋长也罢,都不会干涉。

  如果只是如此,那太学就没有意义。所以太学真正的讲学,是大师讲学。每月初一、十五,会有大师在大殿讲学,所有学生都会去听。这些大师,有的是太学讲师,有的是一代名医,常见的是太医院的名医,经常来悬壶院讲学,事实上,悬壶院的讲师,大都身兼太医之职,会定期去皇宫轮值。

  这些大师讲的,基本不会是现有医术上的学术,而是根据他们的经验,进行拓展。或者是某种新的疾病治疗方法,或者是某种新的医疗工具用法。所以这些讲师,实际上讲的是学科前沿问题,这才是太学的意义,传授学问为辅,开拓学问为主。

  刘知易对比认为,太学至少相当于研究生院,甚至博士生院。

  不久,所有人都到了,这时候太阳才刚刚升起,还是清晨,斋长张景最后进来。

  他一进来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默默读起自己带来的书。

  斋长的作用不仅仅是带同学自习。有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向斋长请教,遇到争议较大的学术问题,斋长还会带领大家讨论。斋长不仅仅是班长角色,还带有辅导员、助教之类的特点。

  只是一早上也没人去向斋长请教,主要是所有人基础都很好,有些放在外面,都可以称作名医。甚至许多人还未必觉得斋长水平高,不屑于请教。

  刘知易今天带来了一本《百世方》,最常见,也最常用的医书,流传了不知道多少代,每代都会增删,这种久经考验的医书,其实最靠谱。

  同舍的其他同学所带医书,各不相同,但都没带《百世方》这种基础医书,刘知易扫了一眼,尤所为带的医书叫做《杂症集》、许多福带的《骨方录》,都不是常见的医书,外界也买不到,是他们从太学书库里手抄的。

  太学搜集天下医典,这算是太学中另一个重要之处,为学子提供了外面无法提供的资源。刘知易还没进过书库,但他知道,书库里收藏的医书,肯定比游方几十年的方先生知道的更多。哪怕是那些医道世家,也拼不过太学的底蕴。

  又看了眼李园和熊纨的,发现连熊纨这个吃货看的都是疑难杂症类的医书。刘知易感慨,果然技术类的学科,都喜欢炫技。

  “你一会跟张景说一声,下午我带你去书库抄书。”

  热心的尤所为看到刘知易带的《百世方》,明白应该是还没来得及从书库里找到自己喜欢的医书,马上善解人意的说道。

  刘知易问道:“说一声就可以不上课了?”

  这倒是个逃学的好办法。

  尤所为道:“得有正事。”

  好吧,逃课去开黑是不行哒。

  趁着斋长宣布休课,让大家去吃饭的时候,刘知易凑上去,跟他讲要去书库抄书,想请尤所为带着一起去。

  张景嗯了一声,看都没看刘知易一眼。

  刘知易腹诽,一个肾虚的高冷什么?

  下午尤所为带着刘知易,穿过外舍、内舍,最后来到殿前广场,悬壶殿前有一处平坦空地,据说有的名医讲经的时候,大殿里甚至坐不下,一些学生会坐在外面的空地上听讲。

  刘知易看着大殿,没有夸张的飞檐,连上面的瓦都是普通瓦。仿佛一个放大的农家房舍,但却给人一种十分宏大又中正平和的感觉。

  刘知易没敢用医家的“望”气术来观察大殿的气象,尤所为对着大殿拜了三拜,刘知易也跟着拜了三拜,然后走过正殿,来到左边的偏殿,这里就是书库。匾额上写着“守藏”二字,这是悬壶院的守藏室,其实就是图书馆,俗称书库。只有书,连药材都没有,药材在右边的偏殿,叫百草房。

  守藏室三间正门大开,偶有学生进出。

  门后是一排屏风,画着一个老者采药的图。

  绕过屏风,简单粗暴,密密麻麻的书籍摆在架子上。

  尤所为颇有些善解人意的解释:“我们悬壶院虽然是太学中最小的学院,我们的藏书却是太学里最多的,这里的藏书足有五万册。每年还会多个几百册不等。”

  尤所为会错意了,刘知易并没有被震撼到,他只是找到了熟悉的感觉,一时间有些共情。五万册藏书的图书馆而已,一些大学图书馆藏书也比这个数量多。

  尤所为继续解释:“刘兄。你对哪类医书有兴趣,可以去这边请教一下守藏吏,方便找寻。”

  “不用了。我随便看看。”

  刘知易头都没回,径直走向藏书。

  一片书的海洋,前后左右都是医书。

  这时候刘知易才有些震撼,五万册医书啊?这可不是公共图书馆,果然还是小看太学了。

  《本草经》、《本草录》《戎本草》……

  光是记载草药的书籍就摆满了一个书架。

  《针灸经》、《针灸金经》、《针学》……

  针灸这种偏门的医书也占了一个书架。

  接着刘知易看见有各种方论,各种药集,历代名医笔记,一个时辰后,他认输了。

  “尤兄。你刚才说的那个守藏吏前辈在哪里?”

  尤所为呵了一声,努努嘴。

  屏风之后,有一张书桌,摆满了书,后面坐着一个老者,还戴着一副眼镜。

  这世界上有眼镜,这世界上也是有玻璃的,但玻璃只能用来装饰,因为玻璃都不透明。眼镜是稀罕物,都是用十分昂贵的纯净水晶打磨的。也因此有老花镜,近视镜,却还没人做出用于医学的显微镜,用于军事的望远镜。因为不需要,医道高手可以见微知著,看着一钵水,就能看到四万八千虫;武道高手,也能一目千里,不需要望远镜。

  “学生刘知易,拜见守藏吏!”

  尤所为在一旁站着,看到刘知易恭敬的鞠躬,有些好奇。

  真是年轻人啊,眼前这位可是图书馆馆长,绝对不可能是普通人。

  果然不是普通人,刘知易问出问题后,随口就告诉了一个地方:“去庚戌位。”

  书库按照天干地支分类书籍,不请教守藏吏,刘知易找到死估计也找不到。不过能一口给出位置,难不成守藏吏把所有书都看过?

  刘知易心中暗暗震惊,心道果然图书馆长都惹不起,道了声谢,忙跑去庚戌位找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