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妩媚的人生 第1001章:武大郎的婚姻悲剧

《妩媚的人生》第1001章:武大郎的婚姻悲剧

作者:艾月A 字数:2418 书籍:妩媚的人生

  众所周知,潘金莲是因为不喜欢武大,才与西门庆私通的。那么,究竟是武大的什么地方,不讨潘金莲喜欢呢?回答这个问题,大家几乎脱口而出的是,武大的身高。对这个说法,我并不认同。因为,高女人和矮丈夫,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男女身高相差到潘金莲与武大的,虽不多见,但也有不少。有趣的是,他们这些人里,夫妻关系还常常都是恩爱有加的。

  回答这个问题,排到第二位的是,武大的长相。

  对这个说法,我同样不认同。

  因为,美女与野兽式的夫妻,在生活中比比皆是。高女人与矮丈夫中,也不乏其人。

  现在的名人里,就有不少例子摆在那儿。

  我觉得,潘金莲最不喜欢武大的,不是其身高,长相,而是其软弱的性格。是因为对其性格的不喜欢,才进一步波及到对其长相、身高等,产生厌恶的。

  潘金莲是被张大户白白送给武大郎的。张大户把潘金莲送给武大的原因正是看中了武大性格上的这种软弱。

  也正是武大这种性格上的软弱,才能使张大户能够继续占有潘金莲的身子,来满足自己的贪欲。

  张大户这种极度自私的贪欲,最终使他送了命。

  书中是这样描写潘金莲对武大态度的:“原来这金莲自嫁武大,见他一味老实,甚是憎嫌,常与他合气。报怨大户:普天世界断生了男子,何故将我嫁与这样个货!每日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奴端的悄世里悔气,却嫁了他!是好苦也!”

  可见,金莲最不喜欢武大的,是其软弱的性格。

  武大长的矮小,但如果学富五车像《三国演义》里出使魏国不走狗洞进城的张松;如果武功了得如《水浒传》里的王英;如果道术高妙如《封神演义》里的土行孙(后两位可是娶了顶级漂亮美女做老婆的主儿);金莲多半儿还是会喜欢武大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男人长的矮小了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没有了做男人的骨气、志气和血性。

  武大没有这些,一样也没有。

  我们想想,如果武大是那种有血性的男人,张大户会把潘金莲白白送给他做老婆,给他一顶绿帽子戴吗?

  由此可见,张大户从一开始,就是极端自私的站在自己贪欲的角度,来安排潘金莲这桩婚姻的。

  他绝对没有考虑过潘金莲自己的感受。

  潘金莲的感情生活,是从被迫嫁给一位年近六旬的糟老头子做小开始的。接着,又被送给一个浑身上下一无是处的武大做老婆。

  在这个过程中,潘金莲的人生一直都是被动的。

  一个人,对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爱的需求”没有权力自己来选择,这是多大的痛苦和悲哀!

  如果任这种情况就这样延续下去,潘金莲的一生也就和当时绝大多数类似的中国妇女一样默默无闻了。

  但潘金莲没有让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她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大踏步的开始由被动的人生向主动的人生挺进,渐渐走出了一条血花翻飞,轰轰烈烈的人生道路,让后人道不尽,说不完。

  这是潘金莲性格中的可贵之处,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敢于向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发出挑战。

  如果拿我们现在的道德和法律标准来评判,我们自然不认同她婚内出轨和杀死丈夫的行为方式。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谁又能给她这样一个处于下层社会,被封建礼教浸染,又没有什么文化的女人,指出一条更好的道路?

  仔细想想,我们可以发现,潘金莲之所以能够做出这样的选择,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那就是她人生之初,在王招宣家受到的上流社会教育。

  我们看书中的描述:“他父亲死了,做娘的度日不过,从九岁卖在王招宣府里,习学弹唱,闲常又教他读书写字。他本性机变伶俐,不过十二三,就会描眉画眼,傅粉施朱,品竹弹丝,女工针指,知书识字,梳一个缠髻儿,着一件扣身衫子,做张做致,乔模乔样。”

  这段经历,我们不能忽视。正是这段经历,让潘金莲看到了与她的生活不一样的生活。就仿佛一个长期生活在一间黑屋子里的人,你带她走出去,让她看到了外面美丽的风景,然后又把她送回黑屋子里来。之后,她的心如何还能安定下来!

  潘金莲的这段生活,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福楼拜笔下的“包法利夫人”。她也是人生之初被送到上流社会办的教会学校,接受了类似潘金莲的教育,才出现了后来类似潘金莲的选择。

  我们肯定包法利夫人的选择,我们也应该肯定潘金莲的选择。

  由此,我还想到了《红与黑》里的于连。于连后来的选择,不也是基于年少时,在市长家上流社会的经历?

  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红楼梦》里的那些丫鬟,下人们,哪一个没有与潘金莲类似的经历?所以,潘金莲的选择,代表了当时的许多人。

  所以说,潘金莲就是当时社会制度培育出来的的一个产物,一个“怪胎”。

  当然,潘金莲除了不喜欢武大的性格,也不喜欢武大的外表。她对武大的身高和长相都不满意。

  潘金莲第一次见着武松时,心里是这样想的:“一母所生的的兄弟,怎生的我家那身不满尺的丁树,三分似人七分似鬼,奴那世里遭瘟撞着他来!”

  这是潘金莲把武大与武松作比较后的思想活动。这不仅表现了潘金莲对武松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对武大的憎恶,对自己人生的感叹。

  潘金莲这样的审美标准,肯定离不开她在王招宣家所受的教育。

  潘金莲对武大性格的不喜欢,追根究底,是因为武大不附合她对男人“社会地位”的需求标准。

  潘金莲对武大外表的不喜欢,追根究底,是武大不附合她对男人外形的审美标准。

  潘金莲这两点对老公的要求,并不比现在的姑娘挑男朋友苛刻。

  她们不仅看身高,还要看财产多少,长相如何,性格怎样等等。

  相比较而言,潘金莲看不上武大,一眼就看中武松,一点儿也不算过分,是人之常情。

  何况,武松不仅是一位赤手空拳的打虎英雄,而且还是一位身高体健的帅哥。

  当然,在潘金莲不喜欢武大的因素里,还有一个,便是武大穷的丁当响。

  就拿当今社会来说,帅哥穷了,都没几个姑娘愿意拿他来做老公,何况是一个三寸丁枯树皮的武大呢!

  就算有几个姑娘,自封为“颜质控”,一时迷恋帅哥,不顾他的穷困潦倒结了婚。等结婚以后的新鲜劲过了,激情谈了,过上一段时间的苦日子,其中不少,她准定就后悔了。

  鲁迅在他那篇著名的小说《伤逝》中,早已经把这道理讲的很明白了:没钱就没好日子过,没好日子就容易整天吵架,吵架就伤感情,伤了感情就容易离婚。

  “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这个武大,要官位没官位,要长相没长相,要钱没钱,要胆量没胆量,车就别提了,房也是租借的。

  他几乎把男人的一切短处和弱点全占有了。

  这正是作者写潘金莲出轨这件事,匠心独具的设计与安排。

  大家想想,如果武大有上面提到的一个优点,潘金莲再做出那样的选择,我们还会如此同情潘金莲的人生选择吗?

  反观潘金莲,偏偏是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美人胎。她不仅长的模样美丽,身姿美好;而且还口齿伶俐,能歌能舞,琴棋书画,无不精熟。

  一个女人的全部好处,几乎都被潘金莲占有了。

  一般女人,能有潘金莲的一半儿好处,肯定都会高兴的整天如喝了蜜似的。

  作者让这样两个人,结为夫妻,其实就是想唤起我们的同情心,让我们去认真思考潘金莲的人生选择。

  我觉得,这正是《金瓶梅》作者的高妙之处。

  (本篇完,请接着看下一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无下一章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