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乃郑氏四代目 第一百六十二章 杨彦迪的不满

《我乃郑氏四代目》第一百六十二章 杨彦迪的不满

作者:四联折圭 字数:1983 书籍:我乃郑氏四代目

  李霨在福建持续数月的调查终于有了定论,他调查的结果还算公正,甚至偏向于施琅更多一些。

  在他给康熙皇帝的奏报中,并没有讳言姚启圣请报上的失误,在对跟随施琅作战幸存的兵将进行了盘查询问后,他对施琅的作战过程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还原。

  李霨在奏报的最后声称,施琅在作战过程中并未出现明显的指挥失误, 或者有畏敌畏战等行为,确实因为郑逆在岛屿上防守严备加上水师犀利才致使战败。

  这般直言叛贼强大的言论并未让康熙皇帝生气,相反他夸赞了李霨的公正处事。

  最终惩戒下来了,施琅挂了个正红旗汉军副都统的职务被调回了京城,而姚启圣被革去了兵部尚书职衔但仍以福建总督之职在福建防备郑逆。

  在康熙皇帝看来,姚启圣虽有情报失误, 但此次作战说到底是由施琅全权指挥的,他未能秉持严谨态度, 临阵揣度清楚情势有轻敌之嫌,是海战失利的主要原因。

  随着福建这边的罪责厘清,对于新会之战失利的广东官员康熙也给予了相应惩戒,刘明江被调职到甘肃驻防西北边疆。

  除此之外李士祯也被康熙皇帝下令调回了京城,吴兴祚和王永誉得以留任。

  刚从偏沅(湖南)巡抚调任到四川巡抚没多久的韩世琦再次被调动至广东顶了李士祯的缺,云南提督桑峨调任广东提督。

  伪清广东方面的人事变化很快被北镇抚司暗桩传递回了东宁。

  但大家的关注点好像不在新到任的广东巡抚和提督身上。

  陈绳武在得知康熙并未再任命福建水师提督和新设广东水师提督后拍掌大笑道:“澎湖一战后,伪清不敢再与我东宁海上争雄矣。”

  众臣也纷纷欢欣鼓舞。

  按说这个态度和反应还算正常,但明显这番话语失了进取之心让郑克臧怎么听怎么感觉有些别扭。

  听到这些话同样感到别扭的还有被免了军职的杨彦迪。

  当初郑克臧给众将下达了在家闭门反思的惩罚不久后又解除了众将的圈禁,命令他们前往军学将与伪清陆师作战的经验尽数传授给军学的学员们。

  一辈子大老粗的杨彦迪第一次给别人教书,原本能说会道的他上了讲台变得木讷难言。

  于是在向众人讲解新会之战时杨彦迪是这样讲的。

  “总之就是先这样冲上去,然后再死命往里钻,然后一起上,伪清就崩溃了!”,他讲完后长出口气,下方听讲的学员们一脸懵逼。

  好在其他将领发挥还算正常,骆英雄向众人讲解了伪清攻城的战法, 花轩和陈安平等人向大家讲述了在野战中绿营兵的排列布阵和战法,让众学员们收获良多。

  “讲这些东西有个什么用!”,从军学回来后杨彦迪低声抱怨道。

  他倒不是因为自己拙劣的讲台表现而生气, 作为朝廷顶层武将的他或多或少能察觉到郑克臧的心思。

  现在东宁武备的发展,一切资源优先供给水师。

  举个简单的例子,随着迁移至东宁的人口越来越多,参政司首先提出来的是水师扩建计划,造船厂一如战前一般,一刻不停地建造着各种战船,从移民中招募水师士卒也提上了日程。

  而反观陆师呢,除了征战广东的几个军镇可以在移民中募兵补齐编制外,关于陆师扩编的措施一项都没有。

  这足以说明郑克臧的心思,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在海上。

  尤其是听闻了陈绳武的那一番感慨,杨彦迪更是心中苦闷。

  不止殿下是这么想的,陈绳武作为朝廷重臣也是这般想的,手底下的官员们更不用再说。

  好在很快排解苦闷的人来了,花轩、陈安平也听到了朝中的消息,他二人合计左参政的话必然不被杨大帅所喜,故而两人联袂前来探望杨彦迪。

  “杨帅,我们可是带了好酒来,东宁特产的甘蔗酒!”, 人还未见, 花轩的声音已然响起。

  杨彦迪亲自出屋来迎,同时吩咐家中仆人准备酒菜。

  陈安平笑呵呵地道:“大帅怎得客气起来,咱们老弟兄几个随便喝点,这连未时还没到,整什么酒席。”

  杨彦迪摆手笑道:“什么大帅大帅的,殿下已卸了老杨的军职,两位兄弟随意称呼便是。”

  两人也不客气,直接叫起了大哥。

  最后杨彦迪打发下人去旁边巷口的小酒馆买回了几盘佐酒小菜,几人就着小菜便开喝了,不过两三杯下肚,话头就扯到了对伪清的策略上来。

  “伪清大而锐,”,陈安平先开始分析比较道,“殿下考虑的也不无道理,伪清体量庞大,绿营兵今次也见识了,却也能打得仗,实在不能轻视。”

  “陈兄怎得净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花轩坚决地反对道,“我东宁虽小,人口不多,却是万众一心,号令严明,几次行动就可看出我陆师之强,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必有所获。”

  “相较之下,伪清大而疲,体量大又如何,海防处处皆警,迁界日严,民心不安,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听今日左参政之言,我看朝堂衮衮诸公就是失了锐气!”

  想法相左,两人之间一时争执不下。

  还是陈安平率先结束了无谓的争执,他转而请教花轩道,“依贤弟看来,伐伪清既属当时,制胜可有奇策?”

  于是谈话转入了三人都感兴趣的战略、战术的讨论。

  花轩临时在桌面上摆出一幅军事地图,他端起一个碟子,就算广州府,在它旁边,摆几个酒杯,权充新会、江门等战略要地,几条黄瓜丝连接形成了珠江。

  他抓一把核桃穰儿分置在这附近,算是明清双方的大军。

  他们就在这幅临时地图上运筹布算,研究起攻守两方面的各种可能性。

  花轩倾向于设计一个大规模的歼灭战,想在珠江西侧选取合适地形,把清军主力诱过江来,聚而歼之。

  陈安平不排斥这种战略安排,他认为在广东进行一次主力决战是可能的。

  杨彦迪此时插起手来,他抓起几粒核桃,越过黄瓜丝,迂回过几个酒杯,一直摆到碟子旁边道:

  “花兄弟之计不赖,将来大军正面与伪清周旋,老杨我亲带一支奇兵,潜渡珠江,直袭广州!”

  “说得痛快!”,花轩把桌子一拍,使得几座城池和数万大军都跳蹦起来,乱了行列。

  三人哈哈大笑一阵后一齐收敛了笑意,互相愤懑无言,奈何朝廷无意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