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神从考试控分开始 第一百零三章 华国学术大会?(5000字大章,晚上还有一更)

《学神从考试控分开始》第一百零三章 华国学术大会?(5000字大章,晚上还有一更)

作者:我真不是小熊 字数:4334 书籍:学神从考试控分开始

  刘知易强运真气,真气滚滚运转,激发出的气场却微弱的只能在身体表面勉强存在,体外是无穷无尽的共鸣气场,一旦他承受不住,这股共鸣气场会将他吞噬,虽然不会要命,却会强行灌输一股“法家正道”的念头,从此他不会对这个信念有任何怀疑。

  刘知易虽然坚信法律治国的正义性,但他保持对任何事物的怀疑,坚决抵制这种洗脑。

  继续道:“治国,如陆上行车,水中行舟。律法,是道路,是航道。诸子百家,如路上车架,水中舟船。唯有车水马龙,才能天下大治。治国理政,当以法家为主,百家为辅,才能四通八达,政通人和。”

  一番有马屁嫌疑的论调,让共鸣气场又弱了三分。许多法家弟子听到刘知易原来坚持的是法家为主的地位,那么诸子百家为辅也能接受。这甚至比如今的现状还要更进一步,将法家推到了治国正道的地位上。

  虽然是拍马屁,可也是真话。法家辩法说不了假话,因为有气场的冲突,真假自辨。如果内心不坚定,早就被别人的气场震慑,洗脑了。刘知易坚信,依法治国是正确的,但不能光依法治国,法律是准绳,法律维护一个合理的社会秩序后,还要允许其他学派大展所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这一点上来讲,法家跟其他家并不冲突。法家来维护社会正义,其他各家在士农工商各个生活领域中各领风骚,社会才能发展,才能进步。

  刘知易继续道:“我等法家,修的是天理。变法,是正天理。唯有正天理,才能除积弊。法家应奉天理以匡社稷,兴邦国。天理既法理,法理既国理,国理既国本,法家既国本之家。法家持国本,儒家教礼仪,墨家传技艺,名家辩真伪,兵家守疆土,纵横家某国利,何须舍国本之家而代末流司职?”

  刘知易将法家奉行的道理上升到天理,这不是他创造的概念,而是法家经典中如此说的,是所有法家弟子都信奉的,但他又将天理下放到国理,这是他提出的,经典中没有,让人眼前一亮。通过将天理下放到国理,法家奉天理治国,就是国之根本。法家是国本,所以不需要去做技术性工作,将士农工商那些具体事务,交给其他百家去做就行。

  这些道理讲完,又有三分共鸣消失,只剩下一分共鸣之力,但依然不是刘知易能承受的。老实说,就是嬴悝一个人,全力压他,他也受不了。

  只剩一分共鸣之力,嬴悝不敢让刘知易继续说了,继续说下来,他借助法家正道凝聚起来的共鸣立场就要破了。

  于是嬴悝开口发问:“天理既法理,法理既国理,然则天子犯法当如何?”

  刘知易脱口而出:“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话音刚落,共鸣气场瞬间破碎,空气中交杂起了无数混乱的气势,再也凝聚不起来。

  就连嬴悝都惊退了三步,面色苍白,如遭雷击。身上气势紊乱,凝聚不起来。

  刘知易顿时一松,气场喷薄而出,又迅速收回。他感到一身轻松,法家真气运转自如,竟比刚才又凝练了不少,不需验证,他肯定突破了,肯定不再是童生,至少是秀才,甚至更高。刚才跟数千法家弟子气场对抗,相当于对他进行了一场洗礼,撑不过去很危险,容易被洗脑,撑过去了,会更坚定,受益无穷。

  刘知易此时还没想到,他脱口而出的话,对众人造成的冲击有多大。从他的理论推演开来,天理既法理,没有问题,因为法家先贤都说法家修的就是天理。天理既国理,先贤却没说,先贤未必想不到,可先贤不敢说,因为这样一来,就形成一个悖论,天理既国理的话,那么国理(国法)就等同于天条,谁都不能违背。

  可先贤也好,法家弟子也好,大家对律法的理解,还停留在“王法”的阶段,认为法律就是奉王命制定出来,管束万民的重器,法律的权威来源于王权。既然法律的权力来源于王权,意味着皇帝就是口含天宪,皇帝比法律更大,法律根本不能制裁君王。但是刘知易说国理是天理,那意味着皇帝也不能大于律法,悖论就产生了,被嬴悝抓住漏洞,然后发问。

  谁料刘知易随口就说了一句“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是法律之下人人平等的观念,是这个时代还没诞生,也不可能诞生的观念。

  但是这个观念跟先贤推崇的,法家修天理的信念完全一致,没有任何漏洞。

  最关键的是,刘知易在辩法之际说出这句话,意味着刘知易就是这么想的,刘知易的观念,就是如此!

  这对嬴悝也好,法家弟子也好,甚至对掌院郭镇辅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原来法理可以这么解释,只要皇帝犯法也受到制裁,那真的意味着法理就是天理了。

  这个念头一产生,就不可遏制。随即郭镇辅心中升起巨大的恐慌,律法突然大于王权了,那是不是意味着法家将凌驾于王权之上,法家奉天理治国,将成为铁律,连皇帝都不能违反。皇帝能同意?法家想要凌驾王权之上,才有可能真正贯彻天理既国理的信念。法家挑战王权,法家要亡啊!

  巨大的恐慌让郭镇辅从观念冲击的状态下走出来,看到所有弟子,包括嬴悝在内,都还在剧烈的挣扎,身上气息紊乱,气势剧烈起伏,显然正在内心中遭受冲击。

  郭镇辅的目光最后落到刘知易身上,看到他身上释放出了最纯正的法家气势,心中不由感慨起来。果然是儒家,只有儒道修炼到一定境界,才可能模拟出如此纯正的法家真气,不可能是医家,因为医家模拟法家真气,痕迹很重,会附带着明显的医者仁心气息。天道无情,法家修天理,法家真气中并没有“仁”的气质。儒家是百家师表,又师从百家,三人行必有我师,儒家有道无术,儒道真气本身就适于模拟其他家真气,使用其他家术法。

  太可惜了,如此有法家天赋的一个学子,竟然学的是儒家。

  突然有更勇敢的学生站了起来,吸引了郭镇辅的注意,见这个年轻学子气息平稳,已经接受了新的信念。站起来后默默朝刘知易下拜。

  然后高声道:“天理既法理,法理既国理!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他神态自若,气势坚定,领悟了新的法理。

  很快又有一个勇敢的学生,在内心中接受了人人平等这种大逆不道的法理。

  躬身拜过刘知易,然后大喊:“天理既法理,法理既国理!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很快接二连三有学子接受新的法理。

  “天理既法理,法理既国理!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呼喊声反复出现,响彻云霄。

  真的响彻云霄,因为来听嬴悝讲法的六千学子中,至少五千人完成了新的法理洗礼,接受了法理至高无上,不容侵犯的道理。

  五千学子,神态坚定,气势不可动摇。

  刘知易更是如此,依法治国深入他心,已经是本能一样,管他什么王公贵族,管他什么朱紫贵人,只要是个人,就必须接受法律的约束。

  他的信念最为纯粹,最为坚定,产生的气势就最为坚定,然后慢慢牵引其他学子爆发出来的气势。至公堂内外,五千学子的气势,逐渐以刘知易爆发出来的气势为根基,开始凝聚。

  最后一道前所未有的强大气势,凝为一体,浩大辉煌,刚直不阿,直冲云霄。

  郭镇辅看到,嬴悝脸上也平静下来,朝着刘知易缓缓一拜,身上的气势跟五千学子的气势融为一体,终于震破云霄,天空中出现异象,一道清气自云霄垂落,散发着柔和的光晕,洒落在五千学子身上,与他们身上的气势渐渐融合。

  郭镇辅顺着清气望去,发现清气的源头,竟然是太学深处的诸子阁,不由震惊。

  难道这道理得到了诸子圣人的认可!

  他还看到诸子阁那边,两条清龙冲出了诸子阁,朝至公堂而来。

  郭镇辅突然一声叹息,默默感悟,五千学子的气场中,充满矛盾。郭镇辅能感觉到,虽然核心是“天理既法理”这个大道理,可充满了各种杂念,各种疑惑。“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天子犯法如何制裁?”,“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能制裁,不意味着天子犯法无罪!”

  两种巨大的观念分歧,在气场中并存,不相上下,用天理既法理的大道理维系在一起,形成矛盾的两面。既然皇帝犯法无法裁决,那么裁定皇帝犯法跟庶民同罪似乎没有意义,皇帝犯法哪怕不能治罪,但也要认定是有罪,皇帝犯法有罪这个认识本身就是意义。

  渐渐的郭镇辅也接受了“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大道理,但他认为,皇帝无法裁决,也不能裁决,但却能认定他有罪。这是巨大的观念差别,以前认为法律就是王法,及时皇帝定下的,因此皇帝不存在犯法的问题,皇帝就是法,自然不会犯法。可现在法理不再是王法,而是天理,在一切众生之上的天理,皇帝就有了犯法的可能。

  郭镇辅也慢慢站起来,朝刘知易躬身一拜,抬头一看,两条清龙已经飞到了至公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